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杂交的生殖与发育解剖学特征,为新品种、良种选育及种子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形态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对杂交母本墨西哥落羽杉大孢子叶球从花芽分化至种子成熟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结果】1—5月为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期。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其中合点端1个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其余3个退化。墨西哥落羽杉的复合颈卵器由13~19个颈卵器组成,顶生,无腹沟细胞,复合颈卵器外侧具1层双核套层细胞。6月中旬为受精期,随着花粉管的生长,精原细胞体积不断增大,并在受精前分裂为2个同型精子,其中1个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精卵融合主要发生在颈卵器中上部。6月下旬—7月上旬为原胚发育期,7月中旬—8月上旬为早期胚发育期,8月中旬—9月中旬为后期胚发育期。墨西哥落羽杉原胚发育属于松杉类标准型,简单多胚和裂生多胚现象并存,胚发育不同步,成熟胚为直线型,具4~9枚子叶,胚轴中无髓。【结论】本研究首次从细胞学水平上观察了墨西哥落羽杉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探究了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生殖融合和胚胎发育类型,为墨西哥落羽杉×落羽杉的种...  相似文献   

2.
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以及多个反足细胞,助细胞具明显丝状器。雌配子体发育多数正常,不是造成雷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阐述金钱松传粉、受精和胚胎发育各期进行的时间和特点。4月上、中旬花粉成熟为传粉期。5月花粉在珠心上萌发,2精核移入花粉管,同时颈卵器形成和卵细胞逐渐成熟。6月受精,受精卵形成新细胞质,继而发育成为4、8、16细胞至球形原胚,胚柄延长。7月胚体增大,根端先分化,苗端后分化。10月胚成熟。金钱松为简单多胚,原胚为松型原胚。  相似文献   

4.
红松的传粉和受精之间约经12个多月。翌年4月中旬,越冬后的雌配子体开始发育。5月下旬末,颈卵器原始细胞出现。6月中旬,中央细胞不均等地分裂为1个小的双凸透镜状的腹沟细胞和1个大的卵细胞。成熟的卵细胞长约550—880微米,宽约370—650微米。此时,花粉管中精原细胞分裂为2个大小不同的精子。具功能的大精子趋近卵核。6月21—25日发生受精。雌雄两性核和胞质的融合过程是:(1)精子核与卵核接触;(2)核膜的融合;(3)雌雄染色质的凝集;(4)形成雌雄两群染色体和各自的纺锤体;(5)雌雄两组纺锤体合并成1个二极的纺锤体;(6)合子核的分裂;(7)雌雄两性细胞质重组形成新细胞质。本文对卵细胞质中蛋白泡的细微结构,受精作用中雌雄性核的融合方式,以及合子新细胞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胚胎发育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自然条件下,马尾松成熟花粉粒发育需6个月,授粉有效期在珠鳞展开的头5天,授粉后雌配子体游离核时期持续12个月,从游离核到细胞约需7天,颈卵器2-3个,受精作用发生在授粉后第13个月,原胚期约30天,幼胚期约40,成熟胚期约60天;从球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约需24个月,在形态发育的观察中,发现低温冻害会引起花粉在发育各阶段的形态异常及大量败育。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可育珠鳞集生于球果中、上部,不育珠鳞集生于球果下部,两者分别占球果总鳞数的58.4%和41.6%。可育珠鳞中仅部分胚珠发育正常,其余呈不同形态的败育。胚珠败育发生在大孢子母细胞、雌配子体游离核及全细胞化的三个时期。败育胚珠占球果总鳞数的21.7%。花粉粒各发育阶段因低温冻害败育,导致花粉发芽率降低50%左右。由于异常气候的影响,造成胚珠败育和种实发育不良,使饱满种子显著少于正常年份。  相似文献   

7.
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控制授粉、常规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控制授粉后花粉正常萌发,并有较多的花粉管进入柱头,但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甚至解体;(2)花粉萌发6d后花粉管经花柱沟、珠孔塞和珠心冠原组织进入胚囊进行珠孔受精,20d时游离核胚乳细胞化,发育形成2~4个细胞厚的狭长组织,35d后可观察到球形胚;(3)随着胚和胚乳的发育,珠被发育形成种皮。授粉时,胚珠具2层珠被,外、内珠被均由外表皮、中层和内表皮组成;胚与胚乳发育期间,珠被各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种皮由外珠被的外表皮细胞形成的膜层和中层细胞形成的气室以及内、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形成的硬化层组成;(4)受精时成熟胚囊及到达珠孔的花粉管的数目较少,受精频率较低;(5)受精过程基本正常,但胚和胚乳发育不协调,导致胚在发育早期败育,很难观察到后期胚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种子胚胎发育进程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红松胚胎发育过程中4个重要阶段雌配子体(含合子胚)的IAA,ZR,GAs,ABA 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拟为解释红松胚胎发育机制提供证据,为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外源激素及红松种子园种子发育过程的外源激素调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处于原胚期、裂生多胚期、柱状胚期、子叶胚前期的红松雌配子体作为研究材料,监测红松胚胎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2个无性系不同发育时期红松种子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2个无性系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红松胚胎发育4个阶段IAA和ABA含量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GAs含量全程较低。其中ZR含量在胚胎发育全程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原胚期ZR含量最高,无性系057和059中平均含量分别为12.901和13.622 4 ng·g~(-1)FW;IAA的含量先缓慢上升随后急剧上升,柱状胚期至子叶胚期含量急剧下降,柱状胚期含量达到整个发育过程中的最高值,无性系057和059平均含量分别为101.923 0和107.256 4 ng·g~(-1)FW;GAs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原胚期至裂生多胚期的GAs含量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裂生多胚期含量最低,无性系057和059含量分别为4.823 5和5.588 8 ng·g~(-1)FW,发育至柱状胚期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并且该趋势一直持续至子叶胚前期,子叶胚前期与原胚期GAs含量差异不显著;AB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递减的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在原胚期含量为4个发育期的最低,无性系057和059含量分别为88.497 4和94.847 3 ng·g~(-1)FW,随后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直至发育至裂生多胚期达到最高水平,无性系057和059含量分别为133.200 1和139.983 9 ng·g~(-1)FW,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ABA含量逐渐降低,2个无性系的ABA含量分别接近各自原胚期的水平;GAs+IAA+ZT/ABA的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柱状胚期达到最大值。【结论】红松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随着胚胎形态发育而发生动态变化,各呈现不同的变化格局;IAA,ABA,ZR在红松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GAs对发育过程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授粉条件下,观察了小叶杨有性生殖过程的形态发育及其持续时间,结果如下:除正常花粉外,有异常和败育花粉,但不影响传粉和受精。胚珠倒生,单珠被,厚珠心,蓼型胚囊,珠孔受精,核型胚乳,胚的发育属柳叶菜型,种缨由胎座表皮细胞发育而成,柱头属湿型,花柱是实心的。人工授粉后4小时,花粉粒90%以上萌发,授粉后48小时,花粉管到达胚囊,双受精作用发生在授粉后3—6天,胚乳游离核时期持续约15—18天,但从胚乳游离核到胚乳细胞全部形成只需2—3天,合子“休眠”6—10天,原胚期约10天,心形期和鱼雷期各约2天,幼胚后期发育迅速,胚体由占种子内全长的1/3至充满整个种子只需5—6天。从授粉到种子成熟,历时约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白楠为樟科楠属植物,是优秀的生态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白楠(Phoebe neuranth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白楠大、小孢子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以及开花后子房发育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白楠的子房为一室,双珠被,厚珠心,多单胚珠,少数双胚珠,倒生。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胚囊,与樟科其他属种一致,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直线排列的四个大孢子,其中三个靠近珠孔端的大孢子相继退化死亡,而合点端的大孢子则发育成为功能大孢子,形成单核胚囊,经过三次分裂,形成八核七细胞的成熟胚囊。雄蕊花药为四室,花药壁自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药室内壁和绒毡层逐渐解体消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有部分败育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绒毡层不能及时降解,导致小孢子无法吸收营养,从而导致败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 ,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 ,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 2细胞。子房 2室 ,中轴胎座。胚珠倒生 ,单珠被 ,薄珠心 ,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2.
用明视野和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胡杨花粉和胚囊的发育,结果如下:花药4 室。表皮宿存;药室内壁发育为纤维状增厚;中层2层:1层在单核花粉时消失,另1层则直至花药开裂前才完全退化;腺质绒毡层,内切向壁上分布着乌氏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并非高度同步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形,少数为左右对称形;胼胝质壁的积累从小孢子母细胞的角隅开始。花粉散出时是 2-细胞的。胚珠在发育的早期为双珠被,以后内珠被停止发育,成为单珠被;厚珠心,含1或2个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形或T形排列。大孢子发生过程中胼胝质出现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横隔壁或纵隔壁,但侧壁(外壁)始终不沉积胼胝质。合点端的第1个或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胶囊。在胚囊发育过程中珠孔端的珠心组织退化,故成熟胶囊的卵器端直接与珠被和珠孔相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2细胞。子房2室,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形态学和解剖学两个角度对松属植物大、小孢子叶球发生、发育的特点以及大、小孢子叶球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种特殊现象进行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大、小孢子叶球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分化阶段特征以及小孢子叶球中花粉的发育、大孢子叶球发育中颈卵器的形成等多个重点阶段,提出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广西板栗胚珠形成与胚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10年生地方板栗品种东兰油栗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对板栗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月31日—6月7日,板栗雌花发育进入胚珠形成期,胚珠为倒生。到6月12日和6月21日时,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发育成为具有4个成熟细胞核的胚囊和8个核的成熟胚囊。6月23日观察到板栗处于受精卵形成或分裂时期,同时伴有8~10胚乳核细胞围绕在受精卵周围,中央为大液泡。6月30日采集的样品中,胚体成球形均匀增长,其细胞分裂方式以平周、垂周分裂为主。7月8日为心形胚形成期到子叶发育期,已经能观察到形成完全的胚,有子叶细胞形成。胚乳细胞体积大,细胞壁薄,有明显的大液泡;7月15日可以观察到子叶细胞充满到整个子房内,胚乳细胞逐渐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16.
利用花楸树人工控制授粉后的未成熟合子胚进行体细胞胚的诱导培养,通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合子胚和体细胞胚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组织、细胞观察。结果表明:1)体细胞胚发生进程与合子胚相似,均经历了球形期、心形期、鱼雷形期,最终发育成成熟胚;2)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表面的体细胞胚均为单细胞起源,间接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的体细胞胚存在单细胞起源,同时还存在可能的多细胞起源;3)子叶和愈伤组织表面发生的体细胞胚在发育早期均具明显的胚柄,鱼雷形胚期胚柄退化;4)愈伤组织内部发生的体细胞胚没有胚柄;5)与合子不同,胚性细胞的第1次分裂为均等分裂;6)多细胞原胚周围降解的细胞具有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通过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山葡萄雄花雌蕊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探讨雌蕊发育过程中的败育现象。结果显示:山葡萄雄花雌蕊在胚珠发育早期类似于两性花,胚珠能够发育至单核或二核胚囊期。然而,胚珠发育在四核胚囊期形成前停滞,随后胚珠逐渐退化和解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软枣猕猴桃营养丰富,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林木,对其开展大小孢子育性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物种的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软枣猕猴桃大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雄株花粉发育正常,孢子外壁有明显的基粒棒,内部细胞器完整;小孢子进行有丝分裂形成成熟的二核花粉粒。雌株的花粉不育,孢子外壁无基粒棒存在,内部细胞器破坏辨认不清;小孢子不进行核的有丝分裂,停留在单核状态;因有丝分裂过程受阻,雌株花粉内的原生质逐渐浓缩成团状并靠近一侧,直至消失,花粉内形成空腔,导致花粉败育;花粉粒大小不均,极面观为近扁长棒形,皱波状纹饰不明显,萌发沟变窄至一端。雄株雌蕊的花柱和柱头因发育不良形成簇生的白色绒毛状。雌株的雌蕊原基出现后迅速发育,胎座内壁上几层细胞迅速分裂,逐渐突起膨大形成胚珠原基;珠心顶端表皮下层一个细胞的细胞核显著增大成为细胞质高度浓缩的孢原细胞,随后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随着花的发育形成倒生型胚珠,心室显得宽而圆。雄株雌蕊心室内胎座内壁上几层细胞一直不进行分裂,不能突起膨大形成胚珠原基,胚珠发育停滞,整个心室则显得窄而长。【结论】软枣猕猴桃雌株小孢子不育是绒毡层代谢异常、四分孢子有丝分裂异常、孢子外壁异常以及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胚珠原基发育停滞是导致软枣猕猴桃雄株大孢子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不同浓度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处理对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发育的效应,为杂交鹅掌楸大规模繁殖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5202基因型的杂交鹅掌楸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比较在体胚分化阶段单独添加ABA以及同时添加ABA和ZT对体胚分化的影响;通过体胚发生数量统计、体胚生长状况观察等筛选出诱导效率高、体胚发育正常的体胚分化培养基。【结果】1)在体胚分化培养基中添加ABA对体胚的分化及成熟具有促进作用,添加0.5~1.5 mg·L-1 ABA可加快体胚发育,且体胚形态正常;添加2.0~2.5 mg·L-1 ABA时,虽使体胚分化率明显提高,但畸形胚比例增加;低浓度ABA处理30天后转入光培养2周体胚即可成熟;而未添加ABA处理的体胚在同样条件下未完全发育成熟,体胚呈白色、子叶淡黄色。2)在体胚分化培养基中同时添加ABA及ZT能提高体胚分化率及促进体胚发育; 2.0 mg·L-1 ABA结合0.2~0.4 mg·L-1 ZT处理后光培养2周,体胚形态发育正常,子叶分化明显,胚根健壮,生长状况较佳;未经过ZT处理的体胚生长发育较慢; ZT浓度高于0.6 mg·L-1时体胚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不利于体胚分化及成熟。【结论】在杂交鹅掌楸体胚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 ABA和0.2~0.4 mg·L-1 ZT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胚发生效率,促进体胚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20.
寒竹胚胎学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寒竹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1。寒竹雄蕊,小孢子及雄配子体的发育特点是,小孢子形成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字型,绒毡层腺质型,成熟花粉粒二细胞型,花粉粒具单一萌发孔,雄配子初为近园型,后略不规则形,成熟的雄配子体具二雄配子,闭花受精。雌蕊二心皮,合生,一室侧膜胎座,一胚珠,倒生,珠被二层,厚珠心;2。大孢子和雌配子体发育特征是,胚囊发育属蓼型,反足细胞多达几十个,胚乳发育核型,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