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琼 《农家科技》1999,(6):10-10
<正> 棉花整枝能控制棉花营养生长,调节养料的分配,减少养分消耗,有利果枝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并能改善棉田通风条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达到保蕾、多花、增铃和减少脱落的作用。 (一)去叶枝。去叶枝群众俗称“打分枝”。叶枝生长快,消耗养料多,抑制果枝生长和影响蕾铃发育,同时造成棉株下部枝叶繁茂,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滋生病虫害。致使蕾铃脱落,所以应及时去掉。如果棉株生长过旺,也可将果枝下的叶枝和叶片一起打掉,群众称为“脱裤腿”。在  相似文献   

2.
<正> 棉花整枝能控制棉花营养生长,调节养分的分配,减少养分消耗,有利于果技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并能改善棉田通风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达到保蕾、多花、增铃和减少脱落的作用。棉花整枝有:去叶枝、抹腋芽、摘旁心、打顶心、除老叶等五项,又称五步整枝法。 1、去叶枝 去叶枝群众俗称“打公枝”。叶枝生长快,消耗养料多,抑制果枝生长和影响蕾铃发育,同时造成棉株下部枝叶繁茂。通风透光条件差.极易产生病虫害,导致蕾铃脱落,所以应及时去掉。如果棉株生长过旺。也可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和叶片一起打掉,群众称为“脱裤腿”。在“脱裤腿”时,如果叶枝上已现蕾,则可以将叶枝的顶心打掉,加以改造。在缺苗断垄、地头地边处,由于水肥条件和光照条件较好,也可不脱裤腿,以发挥其  相似文献   

3.
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聊棉6号棉株产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规棉聊棉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留叶枝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成铃空间分布、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分布在下中层(68.70%~70.97%)和内围(54.97%~71.91%),上层和外围产量分布较少。密度主要影响产量在棉株上的内外分布,随密度升高,产量向内围集中,密度对棉株的上下分布影响不大。(2)蕾铃脱落率随密度增高而增加,9.0株/m~2的蕾铃脱落率比3.0株/m~2增加11.9%。(3)籽棉产量、单位面积铃数、果枝和叶枝铃重、马克隆值均随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4)密度对叶枝和果枝的衣分及其它纤维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脱裤腿的棉株与不脱裤腿的棉株相比,株高日增值和出叶速度较慢,主茎叶脱落率较低,主茎和果枝叶面积增加较快,蕾铃数较少、脱落率较高,衣分率及产量均较低.结果表明:中棉35的栽培管理不益脱裤腿.  相似文献   

5.
棉花摘心整枝是我国棉农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摘去叶枝和主茎顶尖,使棉株体内营养物质集中供应果枝上的蕾铃,减少其脱落;修整以后,(?)蔽度降低,利于通风透光,促进蕾铃的发育成长,是完全符合早熟增产要求的。但是整枝时期和留果枝的多少与当地气候和栽培  相似文献   

6.
棉花蕾铃脱落是棉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生理现象,但大量的蕾铃脱落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质量,因此,棉农应该加强棉株田间管理技术,以减少蕾铃脱落。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介绍了蕾铃脱落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7.
内源激素对棉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的皖安庆大铃2号、GP75、秘鲁棉和陕白引矮株等4种棉蕾铃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棉蕾铃脱落率.结果表明,棉蕾铃中内源激素与脱落率具有强相关性,不同内源激素也具有交互作用,棉蕾铃中细胞分裂素(ZR)、生长素(IAA)、茉莉酸类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与脱落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志贤  贺志强 《农业与技术》2004,24(5):74-75,79
中棉35蕾钤脱落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脱裤腿棉株比不脱裤腿棉株蕾铃脱落率高(7.4%);脱裤腿棉补株进入蕾苓脱落的峰期基本一致,但脱裤腿棉株峰期长(12d),不脱裤腿棉株峰期短(6d);脱裤腿棉株在不同叶位的落蕾率比不脱裤腿的棉株高(6.1%);脱裤腿棉株蕾的脱落日龄大于不脱裤腿的棉株,而铃的脱落日龄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9.
棉花叶枝结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种植密度为 375 0 0株 /h 左右的棉花群体 :(a)保留植株下部的叶枝 ,具有增加单株现蕾数量的作用 ,单株保留叶枝数与单株现蕾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70 6 ) ;(b)单株留叶枝数与单株蕾铃脱落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 (r=0 96 0 4)。可见 ,保留棉花叶枝带来促进现蕾数量增加的作用能被脱落率的增加抵消。不同留叶枝数的研究结果证明 ,棉花单株留叶枝数在 1~ 2条时 ,适当控制水肥措施 ,有利于抓住叶枝上的早期花蕾 ,促进单株现蕾数增加 ,也可避免过多叶枝引起的蕾铃脱落。  相似文献   

10.
一、脱落原因1.病虫危害因棉铃虫蚕食和枯、黄萎病的危害,影响棉株正常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养料输送受影响而致使蕾铃脱落。2.机械损伤中耕、施肥、打药、整枝以及机具的田间作业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机械损伤,均会造成植株蕾铃大量脱落。3.生理失调  相似文献   

11.
崔延楠  张璐  张特  康正华  赵强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2):2197-2204
【目的】 研究人工打顶与化学封顶的有效结合方式和精准的棉花打顶技术,为丰富棉花栽培措施、提高棉花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常规人工打顶作为对照,设计先人工打顶再喷封顶剂和先喷封顶剂再人工打顶两种打顶结合方式与3个化学封顶剂剂量,测定不同处理棉花的叶枝长、果枝数、单株结铃数及产量等,分析不同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 人工打顶处理与其它处理相比,其株高减低6.37%,平均叶枝增长量减少了0.35 cm;棉铃脱落数较低,果枝数较少,倒1、倒2和倒3果枝长度增加了3.36 cm,棉株单株铃数增加。各剂量处理对叶枝长、果枝长及果枝数抑制效果无显著差异,300 mL/hm2剂量处理棉花棉铃脱落数较低,单株棉铃数为6.25个,籽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 779.99与3 203.02 kg/hm2【结论】 人工打顶后5 d喷施化学封顶剂300 mL/hm2,可以抑制无效枝的伸长,防止蕾铃脱落,约增产15.28%。  相似文献   

12.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株型是重要的农艺性状,对棉花的栽培适应性和产量等有着巨大影响。研究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相关性状的影响,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化学封顶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于2015—2016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以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的冀棉863和农大棉601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3个处理,测定产量构成及株高、茎粗、果枝数等株型相关指标,开展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人工打顶和化学封顶处理的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冀棉863和农大棉601在化学封顶处理下的籽棉产量比不打顶处理分别提高了7.19%和6.18%。与不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株高、节间数、果枝数、果节数,显著增加了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化学封顶处理显著降低了主茎的节间长度和上部果枝长度。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认为可通过株高和上部果枝的近远端直径比来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的调控效果。【结论】化学封顶可显著调控棉花的营养生长,且与人工打顶相比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株高和上部果枝近远端直径可作为评价化学封顶对棉花株型调控效果的最佳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15.
秦亚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26-2928
以4个棉花品种EK288F1、鄂杂棉10号F1、C111F1、鄂棉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质育苗模式下棉花干物质生产、积累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育苗模式下3个杂交棉品种的F1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明显,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明显快于对照品种鄂棉23,在盛铃期达到高峰;杂交棉品种F1的株高、果枝数、幼铃数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成铃数和总果节数明显高于对照,显示杂交棉果节分化速度快于对照;3个杂交棉品种F1伏前桃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伏桃和秋桃比对照多,说明杂交棉中后期生长比对照具有明显优势;对照品种鄂棉23的脱落率高于3个杂交棉品种F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型果枝)分别收获300个单株的棉铃,采用R语言对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混合型果枝表现最好,长果枝次之,零式果枝最差;品质性状:长果枝表现最佳,混合果枝混合型果枝次之,零式果枝表现最差。3种果枝类型各性状间相关系数不同,但部分性状表现有相同趋势。在产量性状中,3种果枝类型相关性趋势一致,籽棉重与铃数、单铃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数相关系数均为0.85以上,且高于与铃重的相关系数,铃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关系,衣分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单株铃数对籽棉产量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品质性状中,零式果枝中纤维品质5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另2种果枝中,除马克隆值以外,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零式果枝中单铃重与5个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长果枝和混合型果枝中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 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表现并不相同,混合果枝类型产量和品质性状整体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7.
沃壤农作物增产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沃壤农作物增产剂,使棉花植株生长势旺盛,增加棉花果枝数、成铃数、铃重等,减少落花、落铃及烂铃,显著增加棉花产量,且随着喷施次数增多效果越明显。其中临邑、德城两试验地喷施4次增产剂后分别比对照增产30.65%、24.58%。  相似文献   

18.
Cotton growers face a problem of low cotton yield in late planting (after sunflower and maize).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date, plant spacing (plant density), and genotypes on seed cott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ginning outturn (GOT%),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Five planting dates (May 1, May 15, May 30, June 15, and June 30), three plant spacings (15, 30, and 45 cm), and three cotton genotypes (CRS-6070, CRS-738, and CIM-496) were evaluated for seed cotton yield with its components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opodial branches/plant, sympodial branches/plant, number of bolls/plant, and seed cotton yield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different planting dates, plant spacing, and genotypes. While the boll weigh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genotypes only. GOT%,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we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among planting time and cotton genotypes, which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plant spacing. Cotton grown in early planting dates had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 (4874 and 4653 kg/hm2) at the highest plant spacing (45 cm). While late sown cotton (June 15 onward) gave higher seed cotton yields (2068 and 1889 kg/hm2) at the lowest plant spacing (15 cm). GOT%, fiber length, and fiber finenes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late planting and not affected from plant spacing. From our present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high seed cotton yield can be achieved at high plant spacing in early planting while at low plant spacing in late planting.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化学封顶后不同复水时间对化封棉花的影响,减少浇水对化封效果的影响,保证棉花产量,为化封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化学封顶后不同的复水时间,调查与分析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等。【结果】化学封顶后过早复水易使棉花株高增加,H1处理株高达78.36 cm,比最低处理高8.81 cm,果枝数多0.8台;蕾铃脱落率随复水时间早晚顺序增加,脱落率最高的H4处理为61.33%;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受复水早晚影响不大,但复水时间越早的前期干物质积累快,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高;复水早晚对棉花产量具有一定的影响,H2处理的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0 g、40.75%和5 661.97 kg/hm2。【结论】棉花化学封顶后最早浇水间隔不要小于3 d,最晚不宜超过7 d。  相似文献   

20.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单株果枝数、果节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皆有显著影响,密度在4.0株/m2时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经济系数合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可作为麦套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