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密度下穴盘棉花育苗进行移栽,研究棉花蕾铃累积和脱落规律。研究表明:移栽密度大小与单株棉花的现蕾数量成反比关系,且与单株落蕾数量成正比关系;移栽密度与棉花单株铃数呈负相关关系,与落铃率呈正相关。在4.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棉花最适宜移栽密度。  相似文献   

2.
钾肥用量对棉花蕾铃脱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炎  李宁  胡伟  高媛  姚银坤  汤明尧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1):2088-2095
[目的]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育期蕾铃发生与脱落的动态变化、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肥、磷肥和微肥用量相同情况下,设4个钾肥用量处理,即0、30、60、90kg/hm2 K2O.[结果]施钾可提高棉花上部(9~12)果枝上的现蕾数或降低下部(1~4)果枝和上部(9~12)果枝的蕾铃脱落率;同时,施钾可增加棉花各个果节的现蕾数和有效铃数,降低棉花1、2果节棉花蕾铃脱落率.蕾铃总脱落率在7月2~15日出现第1次高峰,8月2~16日出现第2次高峰.施钾显著增加棉花单株铃数和皮棉产量,由棉花钾肥的效应方程,推荐K2O量为48.6 kg/hm2.施钾在一定范围内可增加棉花的长度、比强、伸长率以及可纺系数,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棉花整齐度、马克隆值也增加.[结论]施钾显著增加了棉花现蕾数和有效结铃数,降低棉花蕾铃脱落率.现蕾数、有效铃数与施钾量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蕾铃脱落率与施钾量达到了显著的负相关.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皮棉产量,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4.
对 12份法国蓖麻品种的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和有效穗数、穗粒数、百粒重及小区产量 8个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法国蓖麻品种的播种至出苗期与开花至成熟期呈正相关 (r=0 .12 78) ,现蕾至开花期对开花至成熟期的间接作用P3→ 2→y =0 .6 986比其直接作用P3→y =- 0 .6 5 2 8明显。②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2 76 8、r =0 .2 2 4 5 ) ,现蕾至开花期对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的间接作用 (P3→ 2→y =3 92 75、P3→ 2→y =3 5 4 4 3)比其直接作用 (P3→y =- 2 4 437、P3→y =- 2 2 6 0 2 )明显。③出苗至现蕾期与百粒重呈正相关 (r=0 .346 7、P2→y =5 0 32 9)。④现蕾至开花期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0 .1488) ,现蕾至开花期对小区产量的间接作用 (P3→ 2→y =1 4 40 9)比其直接作用 (P3→y =- 0 .74 5 4 )明显。⑤单株有效穗、单株穗粒数、百粒重对小区产量具有真实的通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不同密度移栽裸苗棉花蕾铃累积及脱落规律。结果表明:单株棉花现蕾数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蕾数与移栽密度成正比;单株铃数增加与移栽密度成反比,落铃率与移栽密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棉花用科宝为啥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四个,分别是种植密度、气候、单株成铃数、铃重和衣分。其中,单株成铃数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最重要因素。盛花期是棉花蕾铃脱落的高峰期,蕾铃脱落率一般高达70%~80%。问:引起蕾铃脱落的原因有哪些?答:原因有二:一、生理脱落。由于营养供应不足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棉株生理失调,受精不充分,引起蕾铃内促进生长的内源激素形成受阻,从而抑制生长的激素(脱落酸等)大量积累,在这部分抑制生长激素刺激下,蕾铃柄基部离层加速形成,导致蕾、铃脱落。蕾铃生理脱落一般占脱落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7.
吕有军  叶武威  祝水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90-2090,2094
对盐胁迫下陆地棉蕾铃的形成与脱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陆地棉单株幼蕾形成量明显下降,仅为对照的40%~60%,而单株蕾(铃)脱落量较对照均有明显增加。3个陆地棉品种单株净蕾铃数的高峰都出现在7月15日期间内,此前3个品种的单株净蕾铃数皆呈现增长趋势,此后3个品种的净蕾铃数开始逐渐下降,至7月24日,3个品种的单株净蕾铃数达到7~8个的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8.
侯俊奎  张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95-795,821
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双效保蕾铃,对棉花营养生长有一定控制作用,可促进生殖生长,防止蕾铃脱落,提高结铃率,增加单株结铃数和优质铃比例,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打顶、化控对棉花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93-93
对2个陆地棉品种中35和中49进行打顶、化控组合处理,并对蕾铃脱落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化控可控制棉花的徒长,减少蕾铃脱落;打顶可以使棉花蕾铃脱落在打顶后明显下降。但在打顶后化控对减少脱落作用并不明显。试验调查过程中还发现通过化控会减少现蕾的数量,必须将化控与打顶相结合,才可降低棉花蕾铃的脱落,达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0.
以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设两因素(种植密度、留叶枝方式)三水平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水平为2.25万株/hm2、3.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留叶枝方式水平为不留叶枝(常规整枝, CK)、留2个优势叶枝和留全部叶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与留叶枝方式对棉花产量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叶枝能够提高棉花的霜前花率,促进棉花早熟,但在不同的密度种植时棉产量构成和产量效应不同:低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能够显著提高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最终使产量略有提高;中等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显著降低单铃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其中留全部叶枝的棉花减产显著;高密度栽培时,保留叶枝会降低棉花单铃重,其中留2个优势叶枝棉花的单铃重降低显著,最终导致产量略有降低。在三系杂交棉简化整枝栽培管理中,采用种植密度3.75万株/hm2、留2个优势叶枝方式栽培棉花产量最高,籽棉产量为5383.6 kg/hm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福鼎大白茶与浙农109杂交第一代的45株茶树及其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多元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扦插菌性状与茶树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苗的腋芽萌发率;抽梢率、单株叶面积和单叶面积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 0.5388~(**)、 0.5621~(**)、 0.3701~*和 0.3010~*.扦插苗的根系活力和根干重与单株产量呈高度和中度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558~(**)与 0.4624~(**).扦插成活率与单株产量呈中度极显著正相关,r= 0.4757~(**).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棉花叶枝发生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发育追踪法,统计和相关分析研究了叶枝发生发育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只有主茎上第4节及其以上节位的叶才能发育成有效叶枝,且叶民铃数与其着生节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枝经打顶后,地枝铃主要以伏桃为主。在1-4个叶枝范围内,叶枝数与全株成铃烽呈显著间接正相关关系,当达到3个叶枝时,单株成铃数达到本试验条件下增产显著所要求的铃数。但叶枝数超过一定限度后,全株成铃数会减少。随着果枝始节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棉花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个棉花不育繁殖自交(品)系的10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铃数是决定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它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911 1和0.835,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别为0.459 6和0.435,紧随其后.在棉花育种过程中,根据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皮棉产量影响的大小并参考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选育出皮棉产量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5.
以30个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芹菜单株质量与株高、第1节叶柄长、第2节叶柄长、叶柄宽、叶柄厚、小叶长、单株叶片数和蘖芽数都存在正向相关,单株叶片数对单株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367 7,其它性状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小叶长(0.233 1)、叶柄宽(0.231 8)、第1节叶柄长(0.129 0)、第2节叶柄长(0.104 9)、蘖芽数(-0.056 7)、株高(0.056 3)、叶柄厚(0.049 0)。  相似文献   

16.
直播稀植高产杂交棉农艺及冠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杂交棉增产潜力,采用大田创建高产试验示范田的方法,以杂交棉稀植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棉密植棉为对照,分析棉花产量形成过程中农艺性状、冠层结构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密植相比,杂交棉稀植条件下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增加了7.9%~24.1%、34.8%~40.2%和14.3%~19.2%,果枝台数和倒四叶宽分别增加了18.9%、9.6%;且叶面积指数(LAI)和叶倾角(MTA)增幅分别为53.3%、23.9%~26.4%,冠层开度(DIFN)则降低了45.5%~81.1%。杂交棉稀植条件下,与皮棉产量2 500 kg·hm~(-2)棉田相比,3 000 kg·hm~(-2)棉田的单位面积株数、株高、果枝始节高度以及LAI、MTA分别增加了5.1%~15.1%、1~2 cm、2.2%、11.6%、4.8%,DIFN降低了56.7%。籽棉产量与LAI和果枝台数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总铃数呈显著正相关、MTA与单株结铃数和单铃质量呈显著正相关,DIFN与单位面积株数显著正相关。综上,适度稀植条件下杂交棉充分发挥了杂种优势,棉株个体生长旺盛从而弥补群体的不足,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同步提高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杂交棉稀植实现皮棉产量3 000kg·hm~(-2)的总铃数大于120×10~4 hm~(-2)、单铃质量大于5.31 g;果枝台数维持在10台,倒四叶宽大于18 cm;在盛铃后期叶面积指数达到峰值为4.3~4.9、MTA为52.7~53.1°、DIFN为0.011~0.015。  相似文献   

17.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S-10Ca在棉田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S- 10Ca 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30mg/kg 浸种,株高及单株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3-31% 和14-35 % ;浸种结合喷施( 喷施浓度分别为50 和100mg/kg) 单株蕾量分别较对照提高65% 和60 % ,总生殖量分别增加12-1% 和13-3 % ,单株成铃分别增加0-69 和2-27 个,单铃重分别增加0-04 和0-17g,子棉产量分别提高11-80% 和20-05 % 。  相似文献   

18.
早熟棉区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及密度互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为棉花合理密植和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南疆阿克苏市温宿县早熟棉区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设3个处理,分别为66 cm(A1)、76 cm(A2)、86 cm(A3);副区为密度,设3个处理,分别为12×104株/hm2(B1)、15×104株/hm2(B2)、18×104株/hm2(B3)。【结果】在相同行距条件下,提高种植密度,棉花株高及节间长度增加,茎秆变细,单株结铃数减少。在相同密度条件下,增大行距株距变小,纵向竞争大于横向竞争,行距越大棉花向行间倾斜的角度越大。不同行距的棉花产量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A2B3处理籽棉产量最高。【结论】同密度下,窄行距棉花封行早,营养枝多,叶面积指数高,下部通风透光性差,蕾铃脱落多;宽行距棉花株距小,在同等栽培措施下封行时间晚,叶面积指数低。提高种植密度,单位面积的铃数增加,单铃重减少。行距及密度对籽棉产量影响显著,中行距高密度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特丰一号对棉花增产效果与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特丰一号对棉花的增产效果与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特丰一号能促进蓄铃发育,减少脱落,提高单株成铃数,增加铃重和衣分,增产率10%以上,并能增加伏前桃和伏桃比例;(2)能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矮化棉株,缩短主茎和果枝节间长度,单叶面积有所缩小,株形紧凑,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棉株密度和光能利用率;(3)能延长叶片功能与寿命,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提高,增强光合,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与积累;(4)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关系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淮海棉区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棉花形态发育和源库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棉花的株高、营养枝载果量、植株总叶面积、果枝数、营养枝数和叶果比均有显著的提高,而营养枝倾角、果枝倾角和单位叶面积载果量则显著减小。土壤水分低于70%(相对土壤含水量,试验场地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下同)时,果枝叶面积所占植株总叶面积的比例减小,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增加;土壤水分高于70%时,果枝叶面积和主茎叶面积所占比例同时下降,营养枝叶面积所占比例上升。花铃前期,70%土壤含水量的棉花籽棉干重/茎枝叶干重、铃和蕾量最大,分别达到了1.31,9.3个/株和53.7个/株。研究认为,黄淮海平原棉区,棉花蕾期至吐絮期的适宜土壤水分下限为70%,这样既改善了棉花植株的形态发育,又促进了源库关系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