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建立了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将海南省各市县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4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得出各市县城乡统筹度及综合排序,最后提出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3套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河北省不同时期的比较、河北省与全国各省市的比较、河北省内部各地市间比较的角度,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指数法以及组合评价方法对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选出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排名最优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近30年来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经历了很差、较差、基本统筹、一般统筹4个阶段,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但是,当前河北省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较低层次,且其内部各地市间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度不太均衡,邢台、张家口、石家庄分列前三名,秦皇岛、唐山、衡水等位于第二梯队,廊坊、保定、邯郸属于第三层次。  相似文献   

3.
该文引用经济学投入产出理念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2000~2009年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江西省城乡统筹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全省城乡统筹度位于0.43~0.57之间,处于基本不统筹等级。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投入分为政府投入和市场配置两方面,其中政府投入对城乡统筹发展作用明显,是当前江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江西省未来城乡统筹发展更需要市场这个源动力。  相似文献   

4.
龚健勇  欧名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41-17343,17346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度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滞后1期和2期,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这表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了安徽省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同时,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也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升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农村的土地整治,是拉动内需、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挖掘农村土地潜力,促进城乡用地挂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缓解建设占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探索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文首先构建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到城乡协调度高值区、城乡协调度较高值区、城乡协调度中值区和城乡协调度低值区。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状况,提出不同的土地整治模式:适应城镇扩张型土地整治模式、基础设施改进型土地整治模式、中心村辐射带动型土地整治模式和特色农业发展型土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和促进城乡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研究分析了滨州市2006—2015年城乡统筹发展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滨州市城乡统筹发展整体水平偏低;但近10年来呈不断波动上升趋势,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8.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乡统筹的内涵,分析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了衡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后,对重庆市2004~2007年城乡统筹进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的城乡统筹水平较低,且城乡差距有加大的趋势.提出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广东省城乡统筹时空演变趋势,利用主成分(PCA)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定量测度广东省2000要2012年及2010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乡统筹度并分析城乡统筹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逐年好转,但城乡统筹空间差异明显,珠三角一带城乡统筹明显高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曰城乡统筹空间分异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广东省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研究——基于时序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如何对城乡统筹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学者们建立的综合指标体系多是基于截面数据的评价和分析,对截面数据的分析有利于进行样本间的差异比较,但难以反映事物发展的规律,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为了反映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律,本文建立一套基于时序数据的指标体系以反映城乡统筹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状态及其成因,基于2006—2020年省域数据,利用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考察了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城乡发展协调度持续增长且内部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主要来源,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随时间推移均具有缩小趋势;各地区城乡发展协调度的离散程度均趋于下降但存在不同分化态势;城乡发展协调度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能力和环境规制强度等因素相关,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力大于单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存在时变特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健全有利于城乡要素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因地因业制宜优化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系统,构建城乡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进程。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以最小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指标测评轨道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是否具备协同发展机制,进而分析协同发展是否影响乡村振兴。结果表明: 2012—2020年耦合协调值由0.10上升至0.99,由极度失调发展为优质协调;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单向因果关系。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乡融合二者呈现协同发展趋势,协同发展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平原农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的乡村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本研究以典型平原农区曹县为例,分别构建村庄布局适宜性和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村庄适宜性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乡村空间重构类型。结果表明:曹县村庄综合适宜性指数和综合集约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55和0.568,适宜性较高,集约性一般,中心城区、县域西北和镇驻地村庄为高值区;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平均为0.806,耦合协调度高,中度耦合协调村庄最多。综合村庄适宜性、集约性、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提出城乡融合、集聚扩展、保留优化、集约缩减和迁建引导5种乡村空间重构类型,并提出建设新型生活社区和发展电商产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等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曹县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文吉  廖和平  朱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97-297,299
将城乡建设用地看成一个系统,基于功效系数法,以南岸区为例,进行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南岸区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南岸区政府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契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或途径,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系统互动,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系统趋向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科学理论视角出发,将城乡协调发展视为一个由经济,社会人口空间和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 合系统,并对其进行科学解析借鉴系统协调度分析思路,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并以江苏2002要 2011 年城乡协调发展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更深入地量化揭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状况, 从而为相关策略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合理的分析视角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2008—2018年两系统各要素间的耦合关联程度。同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度为0.761,达到较高关联,耕地集约利用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为耕地集约利用提供要素支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保持稳定;两系统的耦合度先上升后下降,耦合度阶段总体上由中度耦合进入高度耦合,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东西高南北低到南北高中间低演变的特点;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协调发展等级由轻度失调衰退过渡为勉强协调发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相对发展程度状况呈现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态势。因此,福建省应在现有的资源禀赋上科学投入,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衡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完善制度配套,推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殷清慧  周宝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56-6458,6537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以区位理论、土地价格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利用理论为支撑,以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对象,以评价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发展是否协调为目的,从土地利用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指标体系,采用AHP权重确定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极差标准化处理指标的方法作为手段,对研究区域进行了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框架下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城市为对象,在现有城乡一体行政框架下,从区域中心城市(以建成区为核心)发展的要求与全市域(含农村)生态系统支撑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概念,构建了以人为中心、以生态为根本,包括城区资源支撑、城区环境状况、城区效率效益、城区民生安全、市域(主要为辖区农村)生态支撑等5个方面的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扬州市为例,采用剩余配权的方法计算其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指数,分析生态适宜性各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对改善扬州市城市发展生态支撑环境,促进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9.
鄂州市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在积极、快速推进城镇化发展,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城市。通过建立城市经济-资源-环境(ERE)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构建E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了鄂州市2000-2013年ERE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鄂州市经济发展迅速,资源、环境发展相对滞后。(2)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2000-2013年平均处于中级协调水平且有下降的趋势,经济-资源子系统矛盾是阻碍ERE系统协调发展度上升的主要原因。(3)资源消耗、环境保护问题成为制约鄂州城市发展的关键,应根据鄂州市实际情况制定协调发展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9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三大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对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15年福建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新农村建设发展明显滞后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表现出高耦合低协调情况;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由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减;经济、社会、资源和区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