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大丰市海岸带滩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一路、二带、五区"概念性发展规划方案,为从总体上编制大丰市滩涂资源的保育与开发利用规划,保育滩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保证滩涂资源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从而保障大丰市的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分析评价了四川省土地资源现状构成、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入手,着眼于土地供需状况,提出了跨世纪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及其可持续利用目标,以不断提高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功能,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获取土地利用的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岸带区域资源丰富,吸引着世界3/5的人口居住于此。然而,海岸带区域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对海岸带的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势必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鉴于此,海岸带土地利用研究对海岸带土地科学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2000年、2009年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利用土地开发指数与土地垦殖指数定量研究海岸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宁德海岸带整体土地开发强度呈现下降趋势;从县域尺度来看,福鼎市土地开发强度呈现上升趋势,而福安市和蕉城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呈现下降趋势;霞浦县的土地开发强度变化不显著;宁德海岸带土地垦殖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只有蕉城区的土地垦殖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余3个区域的土地垦殖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德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市人均生态赤字由1.174hm^2增加到3.067hm^2,年均增长32.25%,显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必须对区域土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以提高德州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滨海生态脆弱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河北省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黄骅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角度切入,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黄骅市2003—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黄骅市土地利用总功能动态变化度达97.30%,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土地利用功能实现率为0.65,处于中度可持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特点,生产功能主要集中在市域远离海边的西部,生态功能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市域东北部,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处于优势地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黄骅市中部。结果表明黄骅市土地利用功能逐渐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协调度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重要驱动因素,高纬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及生境质量特征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1980~2018年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析1980~2018年土地利用时间变化特征,运用CA-Markov和InVEST模型分别模拟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生境质量变化,预测2030年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42.37%和38.57%;多年来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除草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仍与原变化趋势相同;生境退化度高的区域多集中在生态脆弱带,如城市边缘和河流附近等;研究时段内黑龙江省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省未来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高.研究结果旨在为东北季节性冻土地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对大石桥市18个乡(镇、区)土地利用地域类型进行了分析。18个乡(镇、区)依据9项分类指标共分为5个地域类型。利用区位商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地域类型的功能评价,明确了各个地域类型乡镇经济发展方向及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措施,为制定大石桥市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实现按区域分工,专业化布局,充分发挥各土地利用类型 的资源潜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化县土地生态质量分区及其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大化县为研究对象,以154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从土地生态结构、土地生态功能、土地生态问题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将大化县划分为土地生态质量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较好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土地生态质量差的区域.分析了各土地生态质量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和对策,旨在为大化县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首先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基本目标,然后阐述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原理,接着以石家庄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石家庄市划分为土地生态安全低风险区、土地生态安全中风险区和土地生态安全高风险区3种类型,最后提出确保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石家庄市土地资源生态现状,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区域差异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理论,遵循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的原则,综合北京市海淀区的土地自然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方案。方案将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划为旱作农田和现代农村整理区、北部新区建设用地整理区、南部城市建设高效利用区、西山生态林地保护区、人工湿地保护区、山前平原城市边缘斑状绿地保护区和山前观光生态果园区七大区域,并对各分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利用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北京市海淀区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石斌 《甘肃农业》2020,(3):50-51
本文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为基本研究对象,从自然、经济、生态安全等方面打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安全利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如何提升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威宁县为研究对象,对其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以期促进威宁县耕地可持续利用,为其他喀斯特生态脆弱区耕地保护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确定大城市市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区域差异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动态聚类方法,以乡(镇)为单位,对南京市郊区和郊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区土地利用特征,提出了不同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内涵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案,以综合区分区域的功能特点。在回顾以往土地利用区划的特点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界定土地利用功能概念,即在区域土地资源背景调查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功能评价,分析其现状、趋势及分异规律,进而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然后提出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案,即采用“3S”技术和列联表互斥矩阵分类方法,依据土地利用功能内涵及分区原则,在土地资源利用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与土地生态环境3个方面进行区域的划分。最后,以吉林省为例,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结果表明,该方案实践性较强,有利于根据区域三大功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供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划理论研究进行参考。同时,鉴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实践中是否将二者分开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工矿废弃土地现状的调查,总结该区域工矿废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详细阐述工矿废弃地复垦操作路径,分析工矿用地复垦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意义,为县域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施提供参考。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生产建设。在生产建设中,因工程施工挖损、压占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及时对破坏土地复垦利用和恢复建设区生态  相似文献   

18.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选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4项指标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3项指标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利用GIS技术,首先对各单项因子进行分析并得到其空间分布,再将其进行叠加综合,得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最后依据区域主导功能并结合生态现状进行分区,划分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区,石漠化调控治理区,土地沙化调控治理区,城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恢复区6个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征提出相应的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增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增城市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增城市土地利用按地区分布和利用方式的差异归纳为城镇密集区,农地开敞区和生态建设区3种用地发展模式,根据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同的开发利用策略,并从规划,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将生态足迹模型引入应用于分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分析,并通过计算2004年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生态足迹并与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足迹相比较,从生物量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结构等方面定量分析重庆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赤字达到0.904 586 hm2·cap-1;分区域看,都市发达经济圈生态赤字达1.727 964 hm2·cap-1,渝西经济走廊生态赤字达到0.916 368 hm2·cap-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赤字达到0.387 919 hm2·cap-1.不论是重庆市域尺度生态赤字还是分区生态赤字均显示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土地承载能力,必须对区域土地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以提高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