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丝体和菌核培养是羊肚菌菌丝发育成子实 体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栽培试验过程中菌丝体和菌 核形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现特性,阐述了培养基中某 些有机质和无机物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以及 不同类型菌株的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碳源、氮源、温度、培养基pH值、光照等方面观察记录羊肚菌LWY-1的菌丝体进行培养特性研究,其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形态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LWY-1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存在一定差异性,菌丝生长后期气生菌丝开始退化并有近似圆形的菌核形成;羊肚菌LWY-1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最佳温度为25℃,最佳pH值为7.5。微弱散射光照射对LWY-1菌丝体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强光照射会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菌核侧耳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条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菌核侧耳菌丝体发酵培养的培养基pH值、最适生长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及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菌核侧耳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最适pH6.5,最适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50mL/250mL三角锥形瓶,摇瓶转速为150r/min,最适培养基配方是以麦麸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内江东兴区黑皮鸡枞(Termitomyces eurrhizus),组织法分离纯化获得菌丝体培养物,然后将其菌丝体培养于5种固体(配方①,②,③,④,⑤)、液体培养基,对比不同的配方下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及其菌丝生长状态(菌丝白色茂密为健壮指标)并测得生物量。结果表明:在几种不同的配方中,以马蜂巢为材料制作的培养基是鸡枞菌的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培养基对桑黄菌丝生长及黄酮含量的影响,通过在PDA、GPY、GPC、麦芽、麦麸以及胡萝卜培养基等6种基本培养基上接种桑黄进行发菌培养,并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菌丝的生长速度、含水量、干湿重及黄酮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筛选最优培养基。结果:6种基本培养基均能被桑黄利用,其中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GPY和麦麸培养基的菌丝体黄酮含量整体较高,培养至第15天,胡萝卜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增加显著,跃居第一,6种培养基上的菌丝体黄酮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芽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前青  刘伟  熊显杨  胡勇 《食用菌》2004,26(3):9-10
本试验用含不同马铃薯芽浓度的PDA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平菇菌丝体。结果表明:马铃薯芽在较低浓度就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尤其在5%马铃薯芽浓度的PDA培养基中能使平菇菌丝生长大大加快,而在较高浓度时却抑制菌丝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 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 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 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菌核侧耳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研究以黄豆浆为氮源,葡萄糖为碳源,运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的银杏叶提取液对菌核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银杏-菌核侧耳菌丝体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9.
猪苓纯菌种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萍  葛存梅 《食用菌》2011,(6):15-16,24
以采自中条山区的野生猪苓菌核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菌核不同生长阶段的白苓、灰苓、黑苓进行组织分离和菌丝体的纯化培养。结果表明:猪苓组织分离的最佳材料是灰苓菌核,白苓菌核次之,不宜采用黑苓菌核。母种菌丝体最适宜在以腐殖土浸出液制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培养温度21-230C,最适宜pH6~6.5。原种培养基适宜配方是阔叶树木屑75%,米糠20%,腐殖土2%,石膏1%,磷肥1%,葡萄糖1%。  相似文献   

10.
李佳  王震宇  徐志祥 《食用菌》2011,33(1):10-11
研究了不同菌株和培养基类型对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对Gr1、Gr2、Gr3、Gr4和Gr5等5个灰树花菌株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并测量了菌丝体生长情况,其中Gr1和Gr5的生长情况优于其它3个菌种,玉米粉培养基比PDA培养基和基本培养基更有利于灰树花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曹新红  苏静  李德舜  王臻 《食用菌》2008,30(3):56-57
主要采用平菇菌丝体固体和液体培养以及子实体人工感染试验,研究平菇黄腐病源菌--荧光假单孢菌对平菇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2 d的菌丝体周围接入致病菌后,菌丝生长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培养3 d长有菌丝球的液体培养基中接入致病菌后,导致菌丝体被严重分解,培养液pH下降.经采用几丁质固体培养基和纤维素固体培养基培养病原菌后,发现在菌落周围能够产生透明圈,表明该菌能够产生几丁质和纤维索酶,因此对平菇菌丝细胞壁具有分解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野生松口蘑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松口蘑菌丝体分离困难,分离成活率低问题,采用4种培养基配方,对长白山区3个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菌盖内菌肉、菌褶、菌柄上中下5个部位)进行组织分离。结果表明,菌褶为最佳分离部位,都获得慢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从菌柄基部仅获得2支快生型菌丝体分离菌株。山楂-黑木耳菌丝麦麸浸汁培养基为最佳分离培养基。此培养基组成比较简单,容易操作,培养基上分离成活率和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培养基好。对所获得的菌丝体形态特征进行显微观察发现,慢生型菌丝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成,而快生型菌丝有很多孢子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菌丝体,采用麦芽汁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比较四种菌体的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差异。液体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与固体培养的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的蜜环菌素类成分有明显差别。图谱分析表明,菌素与皮壳状菌丝的成分接近,与子实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之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4.
张生香  谢放  魏孔丽  陈京津 《食用菌》2010,32(3):25-27,30
采用PDA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蔗糖、淀粉3种不同含量的糖,分别测定PDA培养基中的总糖含量。观察测定羊肚菌菌丝体和菌核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配方为马铃薯50g,淀粉7.5g,琼脂5g,水250mL,即总糖含量为21.16%时,羊肚菌菌丝体长势和菌核质量均最好。  相似文献   

15.
陈艳秋  周丽洁  李玉 《食用菌》2006,28(3):52-54
目的是探讨桦褐孔苗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20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复制小鼠高血糖模型。分别给予小鼠应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按不同剂量灌胃,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的血糖水平。结果: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不同剂量组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三者的降血糖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提取物对四氧嘧啶型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对正常小鼠无明显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猪苓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及袋料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线法测量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用观察计数法对猪苓菌核形成数量、大小、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最佳条件为25℃、24h黑暗培养、料水比1∶1.4(kg·L~(-1));最适合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0.4%、蔗糖0.5%、KH_2PO_40.1%;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猪苓种苓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粉托鬼笔(Phallus hadriani)在不同固体培养上的生长特性,采用固体培养基皿培法培养粉托鬼笔,研究不同固体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粉托鬼笔的生长、菌丝形态、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托鬼笔菌丝体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尤其是在麦麸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粉托鬼笔菌丝体对所试的不同碳源均能利用,而在以甘露糖、山梨醇、蔗糖、麦芽糖、木聚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时生长速度较快。在所试的不同氮源中,对有机氮源均能利用,而无机氮源中只对硫酸铵利用较好,在以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未见肉眼可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菌核侧耳培养基配方及出菇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不同培养基和不同的出菇方式的探讨,得出菌核侧耳在以棉子壳为主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良好,子实体生物转化率高于其他培养基。在室外出菇方式中,子实体转潮快.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室内。  相似文献   

19.
以袋料栽培形式,从不同配方的斜面培养基和菌包培养基、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管理几个方面,观测桦褐孔菌的发菌速度、菌丝特征及菌丝、菌核的形成条件。结果以白桦木屑玉米粉培养基(白桦木屑73%,玉米粉25%,砂糖1%,碳酸钙1%)优势明显,在黑暗条件下发菌速度快,色泽正常。菌包满袋后,常温培养20天,再将温度控制在24~26℃之间,培养20天,菌刺陆续长出,直至菌核形成。  相似文献   

20.
银耳菌丝体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纯菌丝生长的营养试验表明,香灰菌浸出液对银耳菌丝体稳定生长、延缓其胶质化具有较好作用;添加了香灰菌浸出液的培养基较适于银耳菌丝体的稳定生长,但以香灰菌浸出液加入量为500ml的AL5培养基效果最好;而香灰菌菌龄及不同培养方式对这种促进作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