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褐根病是由有害木层孔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根部土传病害,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本文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50—2019年间褐根病研究文献的数量、年度分布、研究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研究作者、出版刊物、引用频次和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WOS共检索到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53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期刊文献50篇;其中我国台湾地区参与发文量最多,中国大陆发文量为5篇,排在第3位;台湾林业试验所是发文最多的机构,来自该机构的张东柱(Chang Tun-Tschu)教授发文量最高;《Forest Pathology》和《Plant Disease》是载文量最多的学术期刊。在CNKI期刊中检索到60名作者参与发表相关研究期刊文献17篇,其中海南大学的发文量最多。我国与国际上研究内容差异较大,国际上52.08%期刊文献是关于褐根病生物学研究,其次是生物防治、植物源农药、化学防治和分类系统;我国国内64.70%期刊文献是涉及褐根病防治技术,但我国对褐根病植物源农药、基因组学或基因功能上的研究没有报道。通过全面了解和分析该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可为今后褐根病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生物防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入传统植物保护领域,作为国际研究的热点,生物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工具,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生物防治领域的发文数量、领先国家、高发文机构和高发文期刊等数据进行分析,绘出生物防治领域热点科学知识图谱。以期为我国生物防治政策制定提供决策支持,为生物防治领域研究人员提供情报动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文献计量的稻瘟病研究水平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客观分析国际水稻稻瘟病研究的发展动态,了解我国稻瘟病研究水平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水稻病害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制订稻瘟病研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了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10~2011年间该库收录的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科研机构、期刊以及高被引作者等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检索获得该期间发表的水稻稻瘟病研究文献10 407篇,以美国、日本、中国、菲律宾、韩国、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及荷兰为世界稻瘟病研究十强,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在稻瘟病研究中占有明显优势。美国在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等方面均占据了绝对优势。我国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位于高发文机构前10名。中国在稻瘟病研究中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总量所处的地位不相称,缺少高水平研究论文的现象值得注意。水稻稻瘟病研究的热点领域是对抗性基因以及分子标记等研究。由此可进一步证明,Web of Science是了解世界范围内稻瘟病领域发展动态的重要数据库。但由于该数据库的“精品”特性,以及对英语来源文献的偏好性,要了解非英语来源文献所代表国家的相应学科发展动态,还应辅以其它相应数据库。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技术分析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分析发现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近20年;进入21世纪,有关蝗虫生物防治的引文数呈上升趋势,年引文数已经突破3000篇;相关文献主要产自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50%,其中美英超过30%;相关文献发文量全球排名前20科研机构和作者有3/4集中在西方国家;在中国,近30年来蝗虫生物防治文献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和作者主要来自于高校。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中排名前20的主题词中"蝗虫天敌"居首位,有关蝗虫天敌为主题的文献占总文献的1/3,被引总频次也占比近1/3,其中又以寄生性天敌的研究为主,占天敌总文献数量的2/3左右。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相关研究基本覆盖了蝗虫生物防治的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蝗虫行为、基因组测序等方面进展很快。被引频次较高的蝗虫生物防治文献主要来自于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期刊,包含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或综述。本文的计量分析结果可为蝗虫的绿色防控研发方向提供参考,对于促进我国乃至国际生物治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于世界性分布的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危害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研究不同地域核盘菌的遗传多样性对了解核盘菌的遗传演化过程和指导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标记对四川省17个不同地理来源的66株核盘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0对检测引物共获得129个位点,其中123个为多态位点,占95.35%。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相似性系数为0.7时,66个核盘菌菌株分为5类(Ⅰ、Ⅱ、Ⅲ、Ⅳ、Ⅴ),分别包含60、2、2、1和1个菌株。在相似性系数为0.74时,第Ⅰ类又可分为3个亚类(Ⅰ-1、Ⅰ-2、Ⅰ-3),分别包含21、37和2个菌株。聚类及组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各地区的核盘菌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其遗传变异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荷兰研究植物病毒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如在1576年荷兰就有郁金香碎色病的记载;在20世纪初,便将植物病毒列为植物病理学的一个新分枝,并开展了马铃薯病毒的研究。现从荷兰植物病理学杂志(Netherla-nds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近20年刊登的植物病毒论文,对荷兰植物病毒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领域作简要的综述。一、研究植物病毒的主要机构  相似文献   

7.
武夷菌素是一种核苷类农用抗生素,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等优点,对大豆菌核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武夷菌素防治大豆菌核病包括抑制核盘菌和诱导大豆抗病性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核盘菌生长发育、生理毒性和基因表达三个层面介绍了武夷菌素抑制核盘菌的作用机制,同时,从植物防御过程中的胼胝质沉积、防御相关酶活变化和激素信号传导途径三方面综述了武夷菌素诱导大豆抗病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分析并展望了今后深入研究武夷菌素防治大豆菌核病作用机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近10年国内外橘小实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2008—2017年国内外有关橘小实蝇研究的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文献类型、刊载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文献主要产出单位和国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索到的橘小实蝇中英文研究文献分别为1526篇和329篇,且主要以研究性文章呈现;国内中文期刊中,《昆虫学报》发文量最多,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为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期刊;中文文献主要产出单位是华南农业大学,而西南大学则是国内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单位。另外,中国在英文文献发文量中位居世界第一,且每年的英文文献发表量呈递增趋势。我国学者在橘小实蝇研究方面,主要侧重其田间发生和防治手段的研究。同时,对其生态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也有研究。由此可知,我国在橘小实蝇的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国际上该害虫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我国在橘小实蝇研究领域还具有研究机构分布广、研究者众多和研究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文摘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5 030篇草地贪夜蛾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井喷式增长。学术期刊论文占总发文量的89.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和《植物保护》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和中文期刊。在外文发文量方面,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名列前茅;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农学院位列前三。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IPM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核盘菌菌核围微生物群落分析及其对盾壳霉重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的一种生防菌,它通过寄生核盘菌菌核,减少初侵染来源,从而达到防病效果。但在田间自然土壤中,核盘菌菌核围微生物对盾壳霉寄生菌核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对核盘菌菌核围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评估了菌核围细菌对盾壳霉重寄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深度的核盘菌菌核围土壤中,均存在可培养微生物富集的“菌核围效应”,即菌核围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非菌核围土壤。从菌核围土壤中共分离获得了253株细菌和180株真菌,并对其中的代表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发现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菌核围细菌的优势种群,青霉属(Penicillium)是菌核围真菌的优势种群。通过平板对峙,从菌核围细菌中筛选到25个菌株对核盘菌有拮抗活性,22个菌株对盾壳霉具有拮抗活性。砂皿寄生菌核试验证实,7株菌核围细菌对盾壳霉寄生菌核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核盘菌菌核围细菌对盾壳霉重寄生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盾壳霉田间生防效果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植物检疫的目标是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和蔓延。在我国现行的农业植物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中,疫情快报最能反映疫情新发情况。为了准确掌握我国农业植物疫情新发动态,本文系统整理了2010年-2018年全国农业植物疫情快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并分析了不同种类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以期为我国农业植物疫情及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和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沙漠蝗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 Abstracts为数据源,对191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3 006篇沙漠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沙漠蝗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暴发式增长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植物保护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分别为99篇和6篇。在外文发文量方面,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名列前茅;发文量分别为331、270和234篇。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发表沙漠蝗相关中文文献最多的研究机构,为6篇。沙漠蝗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分析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当前的研究动态和方向,本文从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下载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20—2020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的1 222篇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当前草地贪夜蛾相关研究文献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外文文献中,草地贪夜蛾相关文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主要出自美国、巴西、墨西哥等美洲国家,占比超过60%,相关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文献主要出自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热点主要是草地贪夜蛾与其主要寄主作物玉米以及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杆状病毒、真菌和转基因玉米等生防作用物之间的关系。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后,国内关于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文献迅速增加,中文文献有148篇,但在国际性期刊上发表的文献较少,研究内容主要以生防作用物、应急化学农药及主要为害作物玉米为对象。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研究及绿色高效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植物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社会安全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与农业大国,其原始农业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植物保护有着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落与现代的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植物保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健全了高效的植物保护教学、科研与推广体系,消灭了千年的蝗灾,成功地控制了黏虫Mythimna sepera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水稻螟虫、小麦黑穗病和条锈病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并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智能监测、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控制原理与防控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022年是《植物保护学报》创刊60周年,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而筹划了本辑,由中外147位作者从不同方向综述了植物保护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希望本辑的出版能够促进我国植物保护知识的传播、推动我国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植物保护学科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的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子库数据,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重点国家?高发文机构和高发文期刊等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植物保护学科发文量10年间大体呈现平稳增长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6.42%?中国是发文Top10国家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也跻身Top10重要机构之一, 但发文影响力均显不足?在Top10高发文期刊中美国占据5席, 英国占据3席, 瑞士2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Top10发文资助机构中资助发文量最多的单位?  相似文献   

16.
植物病毒病害数量占植物病害数据的第2位,植物病毒学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我国植物病毒病害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有一支梯队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本文基于对植物病毒学科发展趋势、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植物病毒学科领域未来5~10年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Li  Pengfei  Peng  Furong  Zhang  Ruixuan  Yang  Yuheng  Yu  Yang  Bi  Chaowei 《植物病害和植物保护杂志》2022,129(6):1297-130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The plant pathogenic fungu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fects more than 400 plant species worldwide. Boscalid, an inhibitor of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Sclerotinia stem rot, caus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is a major disease in soybean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ustainable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德文 《植物保护》2016,42(5):10-14
植物免疫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发展十分快速的新领域,本文从具有植物免疫诱导作用的蛋白质、壳寡糖和微生物诱导菌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植物免疫诱导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作用机理及诱导和提高植物免疫抗病的作用,分析了植物免疫诱导剂蛋白质生物农药、壳寡糖生物农药及微生物诱抗剂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