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四川省直至清代仍然有着较为常见的土地崇拜、稷神五谷神和农神崇拜,土地崇拜和对土地神的祭祀仍然非常活跃。与前代土地信仰相比较,清代四川民间抽象化的土地之神的地位大大下降,土地崇拜中自然崇拜的色彩渐渐消失,社神信仰、土地神信仰及田祖信仰等人格化土地神信仰成为主要形式,庙宇化和世俗化成为神灵信仰的展现方式,民间对土地的崇祀体现出典型的务实性、世俗化甚至功利化。  相似文献   

2.
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根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获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然而"文化"的标签却淡化了其"信仰"的本质。丢掉了信仰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信仰就失去了活力。于今,民间信仰的境遇面临着两种尴尬,作为文化遗产,其文化的特点在商业化过程中不断减退;作为"信仰",其信仰的低俗化使其难登大雅之堂。这恰恰是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境遇写照。  相似文献   

3.
关帝信仰是中国特有的民间信仰。这种民间信仰的实质是对关羽身上所体现的“忠、义、礼、节、勇”的道德规范的崇拜。它是一种被历史上统治阶级标准化了的儒家伦理规范。关帝信仰由民众自发信仰被纳入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之内,既说明了民间信仰的可利用性,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深刻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4.
狐信仰是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之一, 它历史悠久, 深入民间。它的萌芽、发展、兴盛、衰败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 它的兴盛和衰败原因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和民众心理角度分析了狐信仰的兴衰原因, 并就近年来狐信仰的复兴提出了文化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于民间信仰是否能有益于乡村治理这一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民间信仰能凝聚社区、重塑道德、促进公益,具有公共性,能有益于乡村公共事务;另一些学者却认为民间信仰的信众往往只关注个人与家庭的福祉,是私人化的,很难对公共事务产生大影响。案例证明民间信仰组织是可以从私人生活走向公共生活的,而能有利于乡村善治的民间信仰总呈现一些共性和前提条件:民间信仰领袖的有效引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制度化的组织和良好的经济条件则是其实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卢勇  樊志民  聂敏 《农业考古》2004,(3):195-197
泾阳地处关中腹地,水网交错,土地肥沃,周人很早以前就在此进行水利的利用与开发,农业也因之发达,被誉为关中的“白菜心”,民间也一直有“泾阳水利甲关中”之说,其中清峪河水利工程功不可没。清峪河又名清河、清冶河,其上游是冶峪河,发源于耀县之西北境,经泾阳、三原两县.东走临潼,注入渭河。在泾三两县境  相似文献   

7.
湖湘民间信仰是一个历史的建构过程。本文通过历史分析,考察湖湘民间信仰建构中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渗透与互动,进而完成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手段,通过无结构访谈及参与式深度观察,综合社会学相关理论,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小刘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围绕民间信仰与村民生活的相互影响之主题,阐述中原贫困地区乡村村民的民间信仰及信仰仪式的变迁,以及变迁过程中村民在生产、生活、人际关系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分析民间信仰对村民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认为乡村民间信仰是一种维护农村生活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  相似文献   

9.
张巡和许远是我国唐代"安史之乱"时为国捐躯的忠烈英雄,世称"双忠公"。自唐肃宗下诏立庙祭祀开始,双忠公就成为官方承认的"正统"的忠义之神。其后,经过民间的演绎和历代官方的加封,逐渐演绎出阴司之神、瘟疫之神、司水之神等神职面貌。双忠信仰传入泉州和台湾后,在两地信仰环境与农业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衍化出前所未见的农业神职,展现出独特的地方化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信仰环境改变,人们对神灵的农业生产诉求逐渐减少或消失,双忠公的农业神职也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0.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关中位于陕西腹部平原地区,由于农业土地资源较少,人口众多,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致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劳动力急剧流失,且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很慢,农民收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在辨析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分析陕西关中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视角下,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提出构建陕西关中农业产业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下的山地小城镇经济支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宜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34-6836,6839
分析了重庆市山地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山地生态旅游服务型、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型、立体生态农业持续型、山地民俗民风文化型、历史文化名镇带动型等适合重庆市山地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汪志国 《古今农业》2013,(2):107-113
安徽历史上自然灾害极其频繁,近代以降更是连年不断,灾荒过后往往是饥民遍野,疫病肆虐,并使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从而导致是民间迷信风气泛滥,近代安徽乡民的习俗信仰主要包括含有许多不科学成分和不合理因素的各种农事民俗,浓郁的祈神求丰的宗教信仰,以及愚昧落后的文化生活,这些习俗信仰正是大灾之后乡民精神上荒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继续增加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为了促进北京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笔者通过对北京发展创意农业的背景和意义的阐述,创新出包括民俗文化植入、低碳生态强化、特色产业发展、产品加工创意四种模式以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线性链条利益共享和金融支撑与促进三种符合北京特点的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除了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及生态效益等基本特征之外,还需要充分立足区域自然资源禀赋的特征。选取陕西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围绕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从农业投入水平等7个一级指标和有效灌溉率等23个二级指标,构建了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基本指标体系。立足陕西省三大农业自然分区及其农业资源禀赋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陕北、关中和陕南现代农业发展指标赋权,体现区域农业发展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区域评估结果的可比性与兼容性。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估陕西三大区域现代农业水平。结果表明,陕西省处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三大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倒"U"型;同一区域内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最后,分别从陕西省和区域角度提出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6.
Folk experiments     
Folk experiments in agriculture are often inspired by new ideas blended with old ones, motivated b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y tend to save labor or capital. These notions are illustrated with nine short case studies from Nicaragua and El Salvador. The new ideas that catalyze folk experiments may be provided by development agencies, but paradoxically, the folk experiments are so common that the agencies that inspire them usually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m. Some folk experiments are original, but others simply copy innovations that farmers have seen somewhere else. Unlike form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which results are consistently written, folk experiments are rarely “inscribed,” because the results are for use by individual farmers and need not be shared with an audience.  相似文献   

17.
高蕾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38-141,159
为了衡量关中地区近几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建立了以自然资源耗减价值核算和资源环境退化价值核算为主体框架的资源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关中地区2001~2010年的资源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10年矿产资源耗减价值的年平均值在自然资源耗减价值总量的历年平均值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大。说明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仍然是以资源消耗为主。此外,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资源耗竭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衡量陕西省关中地区近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成效,在深入研究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建立了以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支出和自然灾害补偿为主体框架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并对关中地区2001~2010年的环境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该地区GDP在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成本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近两年的增幅为17%,这说明关中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处在比较高的位置,环境状况亟待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效益属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历来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的重点领域和学术热点,Internet为专家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又为基于Internet的专家系统应用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本文重点论述了基于Internet的关中西部种植业配方施肥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以促进地区电脑农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满足生态体验需求,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新型交叉型产业。东 莞水乡地处珠三角中心腹地,交通便捷,农业资源丰富,民资丰厚,旅游消费需求旺盛,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潜力大。从 东莞水乡地区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与开发潜力分析出发,探讨了东莞水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与模式,以期为 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