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霞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2):169-171194
近年来,陕西杏农村居民总体生活质量在提高,但生活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基本需求性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而用于发展和享受性的非基本性支出占比重比较小,消费结构不够合理;2006年消费支出居于前五位的依次是食品、居住、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成为陕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热点;收入增加后农村居民更加注重居住条件的改善。根据以上消费需求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企业研制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真正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消费状况有所改善。农民衣着消费金额增加且比重下降,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受到政策影响有所减少,交通消费价格指数和文化娱乐消费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3.
世界和主要肉类生产国的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肉类消费结构中,禽肉消费比重增加,猪肉和牛肉消费比重趋于下降。1998-2007年世界禽肉的年人均消费量年均递增3.6%,高于猪肉(0.9%)和羊肉(0.3%),而牛肉的年人均消费量递减0.7%。同时,禽内在肉类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加。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禽肉和牛肉消费量仍然偏低。中国禽肉人均年消费量和禽肉占总肉类消费量的比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牛肉人均年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羊肉人均年消费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超过关国、德国、日本和巴西,但低于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4.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京郊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占其纯收入的比重显著下降,食品需求结构也发生明显改变,表现在:粮食的消费支出在食品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下降,肉、蛋、奶及各种加工食品的消费支出增加。需求结构的变化对食品的生产和供应提出新的要求,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消费支出和收入弹性3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存在显著差距,城镇居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较高,交通和通讯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很低,基本消费支出在实际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偏高,其中,食品和居住2项的基本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最大,是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目前的消费重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玉米消费的内部结构,研究得出,中国玉米消费的4种用途总量均逐年增加,美国食用、种用、工业用增加但饲用消费量却呈下降趋势。从消费占比指标看,中美两国均表现为食用、种用、饲用消费量占比下降,工业深加工消费量占比上升。中美玉米工业深加工内部消费结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均有向燃料乙醇和淀粉糖集中的趋势。因此,在对中国玉米消费状况进行分析时,美国玉米消费结构的变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省商洛市巩固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前后移民户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移民户总体生活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变化较大;移民户的消费意愿变低;各项生活消费支出的需求收入弹性均小于1;基本消费需求占实际消费需求的比重高,发展性、享受性消费支出不足。说明移民户的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提出了通过增加移民户收入、创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以扩大其消费水平、优化其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居民1980~2003年收入与消费的分析发现:1、农民持久性收入与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同比例关系;2、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呈下降趋势;3、农民生活消费结构趋于合理,生存资料的比重趋于下降,发展和享受资料比重上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农村市场启而不发。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差异.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引导失地农民有效使用土地补偿金,并进一步完善土地补偿金发放方式,以济南城郊失地农民为样本,对城郊失地农民家庭资产选择的特征及其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并通过选项设计助推土地补偿金发放方式。结果表明:城郊失地农民家庭资产选择存在明显的"保守与冒险"并存现象;其心理机制是城郊失地农民把土地补偿金划入不同的心理账户所致,心理账户的认知标签和情绪标签对其家庭资产选择影响极为显著;通过对土地补偿金的描述方式进行选项设计,发现当土地补偿金以多账户方式发放时,失地农民低风险资产占比提高,高风险资产占比降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京市郊区农民收入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要针对农村消费结构的变化,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郊区农民家庭收入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也在逐渐上升,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稳步下降.京郊农民家庭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家庭经营第三产业规模扩大、财产性收入快速增加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京郊农民家庭收入,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促进家庭经营第三产业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大量数据,从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政府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过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于GDP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用于消费支出的增长低于用于储蓄的增长以及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比例过低等方面分析了宁夏投资与消费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福建农村居民2000-2009年消费支出相关数据,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消费支出,运用回归法对福建农村居民在2011年至2020年各类消费支出进行预测,预测各项消费构成未来趋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田洪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27-8130
通过分析了影响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的影响因素,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家电下乡"政策是否促使农村居民消费改变。检验结果表明,实行"家电下乡"政策后,农民生活消费同比增加了11.69%,但生活消费的收入弹性并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消费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生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为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生计提出建议以及新的解决方法,促进北京近郊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分析了海南省1988~2008年农民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民收入与信息消费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增加信息消费能有效的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也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的发展。但目前农村信息消费水平低,对农民收入影响不是很显著,应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消费激励机制,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