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树种灌木材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相似文献   

2.
不同树种灌木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对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相似文献   

3.
对北方土石山区不同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进行径流量和侵蚀量的观测,分别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和相同降雨条件下分析三种草本植物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汛期不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大,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增加幅度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在汛期相同降雨条件下,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平均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大小顺序为:自然草地>沙打旺>草木樨,三种草本植物对侵蚀量的影响大于对径流量的影响,三种草本植物的径流小区所产生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呈良好的Y=AX+B线性关系,侵蚀量随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径流量的增加,侵蚀量增长率的大小依次为自然草地、沙打旺和草木樨.  相似文献   

4.
采用径流小区实验的方法,在李子口小流域设立了6个不同植被类型的径流小区,研究径流小区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可表现为撂荒地小区>农耕地小区>林地小区,降雨对林地的土壤侵蚀弱,林地对当地水土的保持能力强,最适合作为当地水土保持的植物措施。(2)总体上,6个径流小区的降雨量、降雨侵蚀力与地表径流量、径流深、土壤流失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表明降雨对当地土壤侵蚀作用强,需重点防护。研究揭示了研究区降雨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比较了不同植被条件下降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编织物在坡耕地红壤水土流失控制上的作用.结果表明:稻草编织物覆盖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稻草编织物覆盖的小区径流量为697.67 m3,侵蚀量为6.44 t/hm2,而无覆盖的小区产生径流量为1 728.19 m3,侵蚀量为111.98 t/hm2,径流量是覆盖处理的2.48倍,侵蚀量是覆盖处理的17倍.降雨因子与径流量及侵蚀量的关系研究表明:雨强越大,径流量就越大;雨强大也导致侵蚀量增加;侵蚀量不仅与径流量有关,还与人类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建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富源县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次生灌丛和荒草地等主要植物群落进行水土保持能力的观测。分析表明:富源县的降雨量主要集中于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6.48%,且降雨量主要是10mm以上的降雨产生;不同群落地表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和侵蚀降雨次数依次均为荒草地>次生灌丛>云南松次生林>华山松人工林>针阔混交林,说明森林植被类型中针阔混交林保土保水能力最强,其次是纯林,在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应大面积推广混交林的营建。  相似文献   

7.
梁山慈竹在退耕还林中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型径流观测场对比观测降雨时间集中的梁山慈竹林和未退耕种植红薯的耕地的17次降雨、10次水土流失过程进行效益对比,分析侵蚀量、径流量与降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退耕还梁山慈竹林的穿透降水率为89.14%,茎流率平均为1.57%,林冠截持降水率为9.29%;凋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约为27.54 t.hm-2,相当于水深2.4~3.3 mm,占降水量的14.46%~19.88%;与未退耕地相比,梁山慈竹林的平均径流量比耕地减少24.6%,而耕地侵蚀量约是林地的4.7倍,林地降水的泥沙侵蚀平均减少量达到78.56%。梁山慈竹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能够明显地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侵蚀。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型用地水土流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设置径流场、集水区等观测方法,经2~3年研究,发现裸地的土壤侵蚀剧烈,坡耕地土壤侵蚀达中度以上,而有林地仅为微度或轻度侵蚀。裸地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其次是坡耕地,有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坡耕地的13.8%,裸地的6.9%。影响地表径流量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蒸发量、间隔期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葛藤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葛藤在林地的分布特点、繁殖方法、保持水土的效益和综合利用。用人工降雨法,试验了葛藤对不同降雨量截留量和吸收调节地表径流的作用。当降雨量为10毫米时,绿枝叶的吸水率为34.58%,基本达到饱和,雨量再大截留量无明显差异;枯枝落叶层的吸水量,在降雨40毫米以前,随降雨量增加,吸水量增加,当降雨量达10毫米吸水率为247.71%时,基本达到饱和,雨量再大吸水量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锋面性雷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均对产流有影响,但是降雨量的作用比降雨强度大。而在长历时锋面降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启动前降雨累积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在不同雨型条件下,荒草地的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大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油松林地大于刺槐林地。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同地类地表径流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林分结构、地表覆被物等。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野外观测试验,对太行山片麻岩区坡地水土流失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前土壤含水量越大,产流越早;土层越厚,土壤蓄水量越大;累积地表径流量与降雨时间的对数呈显著正相关,拟合方程为W=a+blnt,相关系数均大于0 92;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且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增加呈指数形式增加,拟合方程为Y=aebx,相关系数均大于0 95;径流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与30min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与坡度呈对数曲线关系,坡度越大,土壤侵蚀量也越大,拟合方程为Y=a+blnx;相同土地类型土壤侵蚀量的增量随时间的增加趋于平缓;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壤侵蚀量为坡耕地>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荒坡草地。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长季观测的降雨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大青山白茬子沟小流域白桦次生林和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冠降雨截留、穿透雨及树干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以及降雨林冠截留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林分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关系吻合对数回归模型;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明显的一元线性关系,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林分的林冠截留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的月动态变化与总降水量的月变化基本一致;林内穿透雨率超过73%,冠层截留率9.81%~26.22%,树干径流0.72%~9.10%。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典型森林植被类型对坡面产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地形地貌基础上,植被与降水是决定坡面产流、产沙量的主要因素.2005~2006年对重庆缙云山4个天然林地径流场和农地径流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①森林植被在一定范围内对坡面径流量有削减作用,前期降雨对坡面径流有影响;②坡面径流峰值与暴雨峰值呈一一对应关系,马尾松和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幅度较小,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变化较大;③地下径流深与降雨量呈一一对应关系,地下径流深与降雨量关系反映出前期降雨对地下径流量的影响;④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冠丛地下径流峰值的总体趋势是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楠竹林和农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湘中丘陵红壤区不同类型林分的定位观测,对林地不同年份因降雨量差异而产生的径流量、泥沙含量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较大的2010年林地的径流量、泥沙含量、径流系数均大于相对干旱的2009年;径流量、泥沙含量的大小与大雨量降雨的次数和降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抚仙湖流域磷矿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依据区域年降雨量的差异,将抚仙湖磷矿区年降雨量分别为1 200~1 300 mm和1 000~1 100 mm的区域分别划分为东大河流域磷矿区和帽天山磷矿区两个研究单元,通过在两区域的8种植被类型(含矿山废弃地))中设置野外径流观测小区,在自然降雨状态下对小区土壤磷素随其径流的流失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是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的关键因子,在大、暴雨状态下矿山废弃地土壤磷素流失量远大于各植被类型,对抚仙湖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各植被类型土壤磷素随径流的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量,其流失总量次序与径流总量次序相一致,表现为:灌草丛>地盘松林>云南松混交林>华山松林>竹林>桉树林,除灌草丛外其他各植被类型均能对土壤的磷素起较强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方低山丘陵区油茶林地表径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其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养分,土壤含水量影响油茶的挂果率、出油率,同时油茶的种植改变降水时空分配格局,对减少丘陵山区地表径流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以湖南省7年生不同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地的地表径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林坡面径流量与降雨量变化一致,并且显著低于无林地坡面径流量,地表径流量表现为无林地2号油茶林1号油茶林。无林地坡面径流在150-43 000 ml之间,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在150-7 700 ml之间,油茶的种植能够减少坡面径流量,对水源涵养功能起到一定贡献作用;1号油茶林坡面径流量小于2号油茶林的坡面径流量;油茶林坡面径流减少量占无林地径流量的60%~90%;油茶林水源涵养贡献率在0.02%~0.08%之间,并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可为当地的油茶种植及水源涵养林的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径流、侵蚀效应进行长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产流和侵蚀次数效应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不同植被类型之间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较大,其大小次序为:坡耕地>牧草地>乔木林地>天然草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的减流率和减沙率均在较高的水平,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应;天然草地由于其独特的功能,水土保持效应较好;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除了乔木林地减蚀效应较好外,减流效应较差;坡耕地的累积径流量及侵蚀量最大,而累积减沙率和减流率最低,水土保持效应最差.  相似文献   

18.
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对贫瘠土壤的生态适应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来自浙江省金衢盆地红壤坡耕地和严重侵蚀退化瘠薄地带的2种土壤,对鸡眼草和美丽胡枝子2种豆科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研究2种豆科植物对贫瘠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贫瘠土壤条件下,鸡眼草的地上干重,叶绿素含量、浓度氮、浓度磷均极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正常土壤条件下除浓度磷外,其它理化性状鸡眼草也显著高于美丽胡枝子;在2种土壤条件下,鸡眼草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美丽胡枝子差异极显著.说明,在贫瘠土壤中鸡眼草较美丽胡枝子具有更强的营养吸收能力,更耐贫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2012年6月15日—9月25日落叶松林降雨的观测,研究了穿透雨、树干径流和树冠截留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期间总降雨量为216.6 mm,穿透雨为121.6 mm,占总降雨量的56.2%,树冠截留量为62.5 mm,占总降雨量的28.8%,径流量为32.5 mm,占总降雨量的15%;随着降雨量增加,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小;随着冠层减少,穿透雨和径流量增加,树冠截留量减少;树干径流量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树冠特征。  相似文献   

20.
云南金沙江流域华山松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裸地为对照 ,对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华山松人工林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营养成分、林分涵养水源的能力、林冠层降雨截流功能、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土壤渗透能力、林地地表径流及泥沙量以及地表生物量和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定点、定量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华山松林对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与裸地相比 ,其林地有机质、土壤月均含水率、渗透性能分别是裸地的 2 74、 1 14、 4 6 1倍 ,土壤最大蓄水量比裸地高5 6 74 % ;华山松林分年降雨截流量为 6 3 7mm ,截流率为 2 0 2 % ,径流率为 5 7%。径流削减率为 91 3% ,泥沙削减率为 95 6 % ;土层 2 0cm之上根系占总量的 83% ,对地面固土保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