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砖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对砖茶品质有重要影响。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Raper & Fennell) Malloch & Cain;也称“金花菌”)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而康砖茶和青砖茶中却被认为不含“金花菌”。但是,有研究指出,康砖、青砖等砖茶中都含有多种真菌,康砖茶品质主要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引起内含物变化而形成。然而这些微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未见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2.
茯砖茶属于发酵茶,其独特品质和风味的形成与加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分泌的胞外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酶类进行简述,并分析了酶活性的变化与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关系,以期为探讨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智芳 《福建茶叶》2009,32(1):10-11
茯砖茶由于发花工序而形成完全不同于黑毛茶的品质特征。“金花”的存在是茯砖茶与其他黑茶明显区别,“金花”的多少又是区分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而发花工序形成的“金花菌”以及大量的其他微生物的参与及适度的湿热作用,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导致几种主要化学成分,如水浸出物、咖啡碱、芳香物质、茶多酚、苦味物质(花青素、茶皂素、黄酮类等)、可溶性糖等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罗毅 《中国茶叶》1989,(2):13-13,12
茯砖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然而在茯砖茶的生产中,往往有人忽视质量检验,甚至认为:“茯砖茶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笔者认为茯砖茶的生产和检验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就检验在形成茯砖茶质量中的作用作一浅析。 1.检验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对质量的预防作用在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坚持事先检验,便可防止成批产品返工现象发生。操作者在加工过程中,若能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自检,就可从检验结果中反映出制茶过程中工艺条件出现的变化,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品质障碍因子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6.
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 a、b 和脱镁叶绿素 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深色的未知色素 UFO1和 UFO2也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此外,茶多酚经微生物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这些色素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形成了茯砖茶黑褐或黄褐的外形色泽和橙黄或橙红的汤色的品质特征。文中还就微生物在茯砖茶色泽  相似文献   

7.
茯砖茶发花技术及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花是茯砖茶加工的独有工序,通过发花可在砖内形成“金花”。本文通过对茯砖茶加工历史的演变,烘房发花的条件要求,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品质形成及内合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可进一步提高发花技术,加速发花进程,促进茯砖茶的生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茯砖茶中主要微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茯砖茶的制作工艺中有独特的“发花”过程,就是使谢瓦氏曲霉(Aspergilluschevalieri)在茯砖茶中生长繁殖(见照片),形成金黄色的菌落颗粒,俗称“金花”,兄弟民族历来就是根据“金花”的多少来判别茯砖茶的优劣。为了提高茯砖茶的品质,对茯砖茶中的主要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改进茯砖茶制造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培养和茶叶提取液培养.旨在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对茯砖茶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花”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的优势菌,通过该菌在茶叶中的生长和代谢作用,不仅能改善茯砖茶的品质,还能产生对人体有益的活性代谢产物.本文对茯砖茶中的“金花”菌的分离、鉴定、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影响及代谢活性产物的营养保健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运用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茯砖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对茯砖茶发花中这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3种酶均存在于茯砖茶制造中,且在发花时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添加诱发剂对发花中3种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益效应,并且改变了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及其活性,相应的同工酶提前出现,对改善茯砖茶的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茯砖茶生产厂家,通过互换毛茶原料,以探讨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由陕西泾阳加工的茯砖茶(1、2、3号),口感滋味相对最纯正;由湖南益阳加工的茯砖茶(4、5、6号),口感滋味相对纯正。原料来自于陕西泾阳的(1、4、7号)茯砖茶,所含的茶多酚、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水浸出物均最高;原料来自于湖南益阳的(2、5、8号)茯砖茶,所含的茶多酚、黄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水浸出物均最低。而可溶性糖含量以原料来自于浙江武义的(3、6、9号)茯砖茶最高。表明原料不同和加工工艺不同对茯砖茶产品的品质形成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茯砖茶品质形成的机理,将诱发剂应用于茯砖茶发花中,通过感官审评和现代先进仪器检测,表明添加诱发剂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金花”的形成及茶叶中生化成分的转化,发花9天(比传统发花提前3天)就达到了发花工序的正常品质要求,从而证明应用诱发剂是缩短发花时间,优化茯砖茶品质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茯砖茶以黑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为了探索茯砖茶加工新工艺,将红茶加工工艺与茯砖茶加工工艺有机结合,通过反复试验,成功试制了条红毛茶茯砖茶。本文介绍了利用条红毛茶加工茯砖茶的原理、成品品质和工艺流程,创新了茯砖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5.
孙胜利 《茶叶通讯》2012,39(1):46-47
茯砖茶是边销茶中销量最大、销售地域最广的一个品种茶,更是唯一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其独特品质风格的品种茶。近年来,随着其保健功能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扩大了内、外销市场的消费群体。茯砖茶具有怎样的品质风格和标准呢?并不是广为人知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探讨和宣传。  相似文献   

16.
茯砖茶发酵中优势菌与有害菌类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茯砖茶具有“提神解渴,消积化食”的功用,素为我国西北牧区少数民族及其邻近国家居民喜好之饮料,年销售量达一百多万担之巨。但就其品质而言,尚无科学之检验方法,历来均以生黄霉菌愈多者为佳。据云黄霉菌有改进茯砖茶滋味及汤色的作用。本研究在于分离鉴定茯砖茶发酵中的优势菌及有害菌类,以寻求优良菌种,並为提高茯砖茶品质,改进发酵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主要从康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酶对砖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及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等方面阐述了黑茶的品质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欧阳规香,郭则之(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供销社益阳·413000)(湖南省益阳茯砖茶厂益阳·413046)茯砖茶是边疆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饮料。金花普遍茂盛、色泽鲜艳金黄、颗粒肥大是优质茯砖茶的重要品质特征。金花是在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发...  相似文献   

19.
黑茶加工中微生物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堡茶、普洱茶、茯砖茶等同属黑茶类,传统加工过程中的渥堆发酵是形成黑茶品质特征的关键,上述过程需要微生物参与才使其具有独特品质。本文就黑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种类、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及其对黑茶品质形成所起的作用、微生物的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茯砖茶制作工艺独特,需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发花”,促使冠突曲霉(A.cristatus)大量繁殖,形成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格。茯砖中“金花”是否茂盛、普遍,是衡量茯砖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冠突曲霉在茶坯中生长繁殖,要求有一定的温湿度,因此在茯砖加工中须对茶坯加入一定量的茶汁水,并通蒸汽蒸热,然后经压砖、冷却、退模,进入定温定湿的烘房处理,即整个加工都处在有控制的高温、高湿条件下进行。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