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SM),以谷朊粉为原料,用中性蛋白酶制备小麦肽,对其水解工艺进行优化。以水解度为响应值,设计了4因素(加酶量、底物浓度、加酶时间、加酶温度)3水平的中心组合响应面试验。通过优化组合得到最佳水解条件为:加酶量6985.77U/g、底物浓度为6.99%、酶解时间3.44h、酶解温度45.65℃。水解条件经优化后,水解度为10.43%,而实测水解度平均为10.40%,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为影响因子,以提油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各因素与提油率关系的响应面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巴旦木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3∶1、细胞多糖水解酶用量3.5%、酶解温度45℃和酶解时间4.5h,在此条件下巴旦木提油率为68.9%,与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3.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考察了料液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pH值5个单因素对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芡实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在料液比1∶20(gmL),酶解时间2 h,pH值5.0,酶添加量0.35%,酶解温度49 ℃的优化条件下,芡实蛋白平均提取率达80.38%。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工艺,以南瓜籽和碱性蛋白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加酶量、液料比值和酶解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并对其提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3%、酶解温度50℃、液料比值7和酶解时间2.5h,南瓜籽提油率为67.8%。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南瓜籽油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国家食用油标准,表明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酶法澄清牛蒡汁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透光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表明:在果胶酶酶用量0.04%、酶解温度50℃和酶解时间2.5h,澄清效果最佳,透光率达到95.11%。  相似文献   

6.
借助Design-Expert(version 8.0)软件,采用Box-Benhnken试验设计法及响应面分析法,对食草性牲畜粪便与秸秆利用光合微生物进行联合制氢的预混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设定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三因素为pH值、预混温度、预混时间,响应值为OD值,零点试验进行3次。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响应面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模型中二次方模型表达最准确,三因素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方程的修正得到优化后的预混工艺为:时间6.3d、pH值4.9、温度48℃,预估计最大OD值为2.6968,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  相似文献   

7.
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脂肪酶水解大豆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水解温度、pH值和酶添加量为试验因子,以水解率为响应值,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39℃、pH值10.00和酶添加量0.010mg/g。水解率的模型预测值为75.78%,实际得到的水解率为75.91%。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杏鲍菇蛋白的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酶浓度、pH值和酶解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3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浓度1%、pH值7.4和酶解温度54℃,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66.44%。  相似文献   

9.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红枣提汁效果的影响,并建立各因素与提汁率关系的响应面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果胶酶0.3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0h和酶解pH值3.0。经试验验证此条件下枣汁提取率可达52.04%,与理论计算值51.71%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红枣汁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猪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考察粪秸比、发酵温度和发酵底物浓度3个因素对猪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 <0.0001),相关系数R2=0.9866,说明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具有很好的拟合度.通过对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解逆矩阵得到粪秸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最优化条件为:粪秸比(玉米秸秆干物质占发酵原料干物质的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为35℃和发酵底物浓度为12.74%.在此条件下,粪秸混合厌氧发酵的沼气产率的预测值为291.8 mL·g-1TS,试验值为288.5 mL·g1TS,二者相对偏差为1.14%.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粪秸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参数的优化是可行可靠的,可以较好地预测沼气产率.  相似文献   

11.
酶法转化糖苷型沙棘叶黄酮生成苷元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聚半乳糖醛酸酶(Pectinex Ultra SP-L)转化沙棘叶黄酮苷元得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选择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为自变量,转化得到的黄酮苷元总质量为响应值。结果显示,酶解时间为显著影响因素,酶解温度和pH值影响不显著。确定了酶解转化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值5.16,酶解时间2.5h,在此条件下15mg沙棘叶提取物得到黄酮苷元0.1801mg,转化率为62%。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利用纤维素酶预处理再碱溶酸沉提取油茶籽粕蛋白的新工艺。在酶预处理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时间、温度和酶添加量为试验因素,以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油茶籽粕蛋白提取最佳的酶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25、酶解时间110min、温度49℃、酶添加量0.89%和pH值6.0;实际测得蛋白提取率为76.5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而未用酶处理者蛋白提取率为59.65%,表明酶法预处理油茶粕可以显著提高油茶籽粕蛋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蛋白粉为原料,利用Protamex复合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制备抗氧化肽。以总抗氧化力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底物质量浓度5%,加酶量4 000 Ug,酶解时间165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的总抗氧化力为0.751 mmolL,回归得出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法制备玉米皮膳食纤维脂肪替代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脂肪替代物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5、酶解时间51 min、木聚糖酶浓度0.32%、纤维素酶浓度0.20%条件下,所得玉米皮膳食纤维脂肪替代物的DE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用改良硫酸法从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改良硫酸法从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液料比、水解反应时间、水解反应温度3个因素对糠醛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5.96 mL/g;水解反应时间3.33 h;水解反应温度140℃.在此条件下,糠醛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78%,验证试验值为1.93%,说明响应面法优化油茶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复合酶法制备改性玉米粉,以改性玉米粉的综合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对复合酶法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运用SAS软件及响应面法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恒定试验底物质量浓度0.5g/mL、中性蛋白酶质量分数0.12%和pH值6.5,将中性蛋白酶和一定质量分数的α-淀粉酶同时加入溶液,浸泡温度59.9℃、α-淀粉酶质量分数0.043%和酶解时间1.18h。  相似文献   

17.
苏俊烽  程建军 《农业工程》2010,(12):367-372
为了提高可降解性玉米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并获得玉米挤压淀粉酶法改性制膜的最适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普鲁兰酶为酶制剂来改善玉米挤压淀粉膜,以酶作用温度、pH值、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及玉米挤压淀粉浓度为试验因子,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采用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酶改性挤压淀粉膜抗拉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玉米挤压淀粉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值>酶作用温度;最佳酶解制膜工艺条件为:酶作用温度46.57℃,pH值4.44,酶添加量6.63 u/g,酶解时间9.31 h,玉米挤压淀粉浓度7.00%,在此条件下,膜抗拉强度的预测值为24.3654 MPa,验证试验所得膜抗拉强度为24.2539 MPa,比未改性膜的抗拉强度提高了338.01%。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膜的抗拉强度与酶解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3。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棉籽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冲  王承明 《农业机械》2011,(14):68-71
采用碱性蛋白酶和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棉籽蛋白提取工艺。以棉籽蛋白提取率为优化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定加酶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值4个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液料比10:1、加酶量1.8%、提取温度65.2℃、提取时间3.7h、提取pH值10.1,此时棉籽蛋白提取率为62.5%。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预处理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固定化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预处理后的酶解温度和CMC-Na缓冲液pH值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酶活相对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73℃、CMC-Na缓冲液pH值3.0、超声时间16.88min、超声频率22.33kHz、超声功率26.77W,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与未加超声波预处理相比较提高了9.75%。  相似文献   

20.
红枣酶法提汁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清涧滩枣为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红枣酶解法提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水倍数、酶解温度、果胶酶质量分数与红枣可溶性固形物浸出率的相关关系高度显著(P〈0.01),均为负二次曲线型。提汁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浸提时间4h、果胶酶质量分数0.22%、加水量为红枣果肉质量的5倍。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温度、加水倍数、浸提时间、果胶酶质量分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浸出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