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提高危重病人专科护理质量。方法:对危重病人安全管理实行二级质控,查找安全隐患防患未然。结果:科室连续两年获得零投诉奖、质量安全奖。结论:加强危重病人安全管理,降低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护士长教学查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我院800名护士中抽取18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名。观察组采用护士长护理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查房。采用问卷法对护士综合能力、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士综合能力除了在提高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该查房方法满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评判思维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规范护理文书、落实基础护理、规范病区管理、落实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到位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护士长教学查房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ICU危重患者交接班Checklist在床旁护理交接班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制定危重患者交接班Checklist,分别收集传统的交接班方式(对照组)与新型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实验组)护理质量考评1年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床单元,分别从病人十知道的掌握、呼吸机使用情况的掌握、病人各种管道掌握、危急值的掌握、医院感染防治等方面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ICU危重患者交接班Checklist的实施明显提高了床旁危重患者护理交接班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4.
刘邦霞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407-408,413
目的:探讨提高供应室带教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实习生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实习总目标、具体目标、周目标评估计划、学生意见反馈表等,在实施教学计划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实习生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注重培养实习生为临床服务的意识。制定带教老师的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双向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意见反馈,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结果:实习生掌握了供应室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强化了实习生的无菌技术意识及自身防护意识,培养了实习生“以病人为中心,高效、安全、及时、周到”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带教老师自觉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了带教老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责任组长夜查房制度在急诊科的实施效果。方法:每天选派1名责任组长进行夜查房。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数及重复发生数。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护理缺陷数及重复发生数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责任组长进行夜查房,可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管理意识、责任意识及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患者感知服务管理要素,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运用感知服务质量的理念和原则,强调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情感性、互动性、社会性等特殊性。转变服务观念,提出保证患者感知服务优良,首先制定全面质量管理措施:包括规章制度建立、成立质量控制骨干小组、加强细节管理、加强关键时段管理、进行有效沟通,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补救措施并注重护理质量评价,不断完善,达到病人放心、舒心、安全、满意、实惠的目标。结果: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病人提,址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科学分析胃肠外科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构成,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结果:实施2年来无一起护理事故发生,护理缺陷降为3例,病人满意度由91%提升到97.8%。结论:胃肠外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活动可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缺陷或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频监控系统在提高儿科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调取视频监控资料有缺陷的片段,进行播放、评价、讨论、学习、完善考核制度,规范护士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实施视频监控后护理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视频监控对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能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作为安全预警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形成主动质量监控意识,过程监控使质量控制关口前移,对护理质量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建一支富有专科特色的“爱心服务”护理团队。方法:从2006年4月起开展“爱心服务”。从爱心格言、爱心形象、爱心服务、爱心补救、爱心团队5个方面进行规范。结果:通过2年的实践,病人满意度大幅度提高。结论:“爱心服务”不仅提高了整体服务意识,还让病人能够得到真正实惠。  相似文献   

10.
李平  何金凤  张茜倩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338-339,349
目的:分析护理文件书写中常见的缺陷,探讨其原因及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的对策。方法:抽查在院护理病历100份,终末护理病历400份,对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归类、分析。结果: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各类缺陷215件次。结论: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各类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规范化书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掌握不透;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护士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并针对原因提出提高护理人员书写质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人性化护理骨科患者287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查满意度。结果:通过在骨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投诉。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护士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发现:部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理念滞后,质量标准掌握不够;职业习惯不良,环节质量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核心制度落实存在安全隐患;细节落实不够,引发病人不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强化质量管理理念,认真学习质量标准,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培养良好工作习惯,加强环节控制;重视安全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注重细节管理,促进护理质量优化和持续改进.以达到全员,全面,全程控制,让病人及家属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施特、一级病例监管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落实特、一级病例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制订特、一级病例监管表格,对219例特、一级病例护理部根据不同班次安排质量控制人员进行了24h连续督导、检查、评价与反馈的监管,并进行量化考核。结果:通过实施特、一级病例监管,落实了环节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执行力。结论:特、一级病例监管,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用文化程度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能力状况,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在我院工作的初级护理专业护士148名,根据其学历分为本科、大专和中专3组,对比各组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结果 3组的综合护理能力得分(包括护理程序运用、危重病人救护、健康教育、人际关系/沟通、管理、专业发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组护理人员在专科护理操作能力、基础护理操作能力等方面与本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应急事件反应能力、实施配合抢救能力、找出与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能力、循证护理应用能力等方面比本科组相差较远(P〈0.01)。3组的科研能力得分均低。结论本科学历护士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大专、中专学历的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有待加强,医院应结合实际对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护士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7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急诊主诉头痛5例。牙痛8例,颈项痛2例,上腹闷痛2例,上肢痛9例,无痛1例。通过密切的护理和及时的救治,27例均转危为安。结论,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满诊,护士在护理观察中除要熟练掌握专科知识的培训外,还需加强其它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能力,以及在疾病早期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救治。  相似文献   

16.
医院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而护理工作又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因此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现有病床850张,门诊日均量约2000人次,但护理人员仅有330人。在任务重,工作量大,护理人员又缺编的情况下,怎样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呢?几年来,在深化改革中,我们实行了评分法来提高护理质量,收到一定效果。 一、制订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分值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依据。我们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坚持标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专科护理分组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09年6月开始我院手术室实行了专科分组护理.由本院的质量管理科评估对专科分组前后的护理质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医生评价专科护理分组前后的护理配合满意度.结果 本院质量管理科评估结果显示分组后护理质量优于分组前(Hc=4.868,P< 0.05).60份问卷调查显示,实施专科护理分组后,医生对护士的无菌操作、手术物品准备、体位摆放、术中器械传递、手术配合、医生特殊要求、特殊器械使用和工作态度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1或0.05).结论 手术室实施专科分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医生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CVC护理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组建PDCA小组,剖析CVC护理质量问题,建立导管每日评估制度,制作CVC护理质量标准及维护指引,规范导管冲封管标准流程,改良患服和固定方法,开展案例分享、专科培训等,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后CVC护理缺陷率由31.25%下降至11.34%(P0.01)。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CVC于管理,能显著降低缺陷率,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患者实行专科护理,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根据医疗过程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3例均获临床康复。结论制定护理计划,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6例行静脉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静脉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规范化静脉护理管理。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存在的护理问题。结果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理问题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护理规范化意识,化解医患矛盾,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