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是否产生药害和产品农药残留量为评判指标,研究施用不同农药对秀珍菇生长及产品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敌敌畏不耐高温灭菌,毒死蜱对秀珍菇菌丝会产生药害,均不适合拌料栽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多菌灵、百菌清在培养料中添加量为4 g/kg时成品菇可达绿色食品要求。②出菇期喷施敌敌畏和高剂量的毒死蜱对秀珍菇子实体会产生药害;氯氰菊酯用量≤140 g/667 m2,溴氰菊酯、百菌清在子实体形成前喷施剂量分别≤160 g/667 m2、270 g/667m2,可达绿色食用菌食品的农残指标;多菌灵在出菇期不宜喷施。  相似文献   

2.
以茶树菇(Agrocybe cylindracea)为材料,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毒死蜱、敌敌畏、多菌灵和氯氰菊酯4种农药,研究其对茶树菇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和在子实体内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菌丝生长速度的抑制效果为:毒死蜱敌敌畏多菌灵氯氰菊酯;4种农药对茶树菇子实体生长影响较大,且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毒死蜱、敌敌畏浓度达到8 mg·L-1时,不长菇。子实体农残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敌敌畏和毒死蜱残留量大,多菌灵和氯氰菊酯残留量小,均都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标准。  相似文献   

3.
对设施栽培条件下的2个葡萄品种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时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和50%多菌灵试验,结果表明,喷施50%多菌灵250、500、1 000倍液4 d与8 d后,套袋果的农药残留量均达到无公害果品质量要求,以1 000倍液间隔8 d后的残留量最低,而未套袋果的残留量均超标.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4 d与8 d后,套袋果均未检测出残留,但甲基托布津在植物体内可转化为多菌灵,果实内是否存在多菌灵残留仍需进一步检测验证.  相似文献   

4.
选用6种杀虫剂和2种杀菌剂,采用拌料处理和子实体喷雾两种方法,测定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子实体中的农药残留量,观察不同处理对银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农药不同处理银耳农药残留量差异较大,其中480g/L毒死蜱3种浓度(240,480,960mg/kg)拌料处理农残量最高,分别为0.33、0.42、0.39mg/kg,子实体阶段喷施(480,960,1920 mg/kg)的残留量在0.33~184 mg/kg之间。80%敌敌畏拌料处理或子实体阶段喷施,各处理均未检出其残留量。在4种菊酯类农药拌料处理中,添加50 mg/kg和100mg/kg的10%氯氰菊酯和10%联苯菊酯、12.5 mg/kg和25 mg/kg的25g/L溴氰菊酯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其余处理的农药残留量均高于0.05mg/kg。供试的6种杀虫剂,拌料、喷施均对银耳生长发育无显著的不良影响。无论拌料处理还是喷雾处理,供试各浓度50%多菌灵和70%甲基托布津均会导致残留超标,而且导致银耳菌丝生长停滞、不出耳、子实体畸形或腐烂。  相似文献   

5.
对露天栽培的白菜、茄子和番茄上常用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的消减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是一种降解速度快的农药,施药后1 d,在茄子、番茄和白菜上的降解率分别为66.67%,99%和99.9%,而毒死蜱相对降解速度慢,药后7 d在茄子、番茄和甘蓝上的降解率分别为86.47%,91.59%和97.78%。3种菊酯类农药的降解速度慢,其中以氯氰菊酯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6.
在平菇生料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上经常发生木霉污染,危害很大。为寻找最佳药剂,我们做了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三种药剂的不同用药量防治木霉试验。一、拌料试验 (一)方法:50%多菌灵可湿粉0.1%、0.2%;80%代森锌可湿粉0.1%、0.2%;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0.07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和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方法测定多菌灵在添加浓度范围分别为0.025~1 mg/kg和0.05~10 mg/kg 时在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子实体和培养料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3%~99%、93%~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为3%~6%。在0.1%、0.3%多菌灵有效成分用量下拌料施用后,糙皮侧耳第一和第五潮菇(菇柄、菇盖和全菇)中多菌灵残留量分别为0.089~0.077、0.533~0.485 mg/kg,低于欧盟关于多菌灵在新鲜菇类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多菌灵在子实体各个部位的富集能力由强到弱为菇脚>菇柄>全菇>菇盖。培养料中多菌灵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菌袋部位、菌丝和灭菌对培养料中多菌灵消解均有影响:菌袋上部(距离栽培袋底部22 cm处)的培养料中的多菌灵消解快,半衰期33 d短于中部(距离栽培袋底部11 cm处)的36.47 d和下部的63 d;培养料中菌丝生长有利于多菌灵消解,高压灭菌(0.1 Mpa 压力下,121℃灭菌2 h)可以有效地促进农药消解。灭菌后降解率达91.8%和85.9%,未灭菌时培养料中多菌灵含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过去防治蔬菜病害常用的农药,如瑞毒霉、乙磷铝、多菌灵、托布津、百菌清,以及近年改用的甲霜灵、代森锰锌、瑞毒铜等,多数由于残药期  相似文献   

9.
百菌清农药在蔬菜中的降解动态及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有效控制蔬菜中百菌清农药残留量的对策,开展了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下蔬菜中百菌清的降解试验,以揭示百菌清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夏季大棚蔬菜使用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试验并通过其各种使用方法在蔬菜中的残留量比较试验,研究其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百菌清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吸收特点和季节性差异;夏季大棚蔬菜使用百菌清的安全间隔期为8 d;百菌清的使用方法明显影响其在蔬菜中的残留量,其残留量的大小依次为喷雨>弥雾>粗喷雾>烟熏。  相似文献   

10.
农药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接种病原茵,诱导金叶女贞感病,同时选用10种农药研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百菌清、日本甲基托布津预防效果最好,未发病;爆茵的预防效果较好,发病率为34.21%~35.39%,病斑大小为0.25~0.34 cm;美国多菌灵、成标、代森锰锌、杀毒矾的预防效果较差,发病率58.23%~86.34%,病斑大小为0.32~0.86 cm;可杀得、甲霜灵锰锌、国产多菌灵3种农药的预防效果很差,发病率100%,病斑大小为0.36~1.35 cm.百茵清、美国多茵灵、日本甲基托布津、爆茵、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国产多茵灵的治疗效果很好,未发病;可杀得、成标、杀毒矾的治疗效果次之,4 d的发病率为32.37%~36.34%.  相似文献   

11.
栽培平菇多以新鲜棉籽壳作原料,但我市是非棉产区,许多菇农只能从外地运进陈的棉籽壳料。这种陈料因经堆放,一般都带有绿霉、曲霉等杂菌、螨虫,散发出霉气,用来种菇常遭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于1985~1987年,采用开水烫料、多菌灵加石灰拌料、堆料发酵、常压灭菌闷料等方法进行多次试验,结果以常压灭菌两端接种的袋栽法效果最好。现介绍如下:(一)原料配方陈棉籽壳100%,另加石灰(或过磷酸钙、钙镁磷肥)1.5%。料水比为1∶1.2~1.3。将石灰或磷肥与棉籽壳混合后再加水拌匀,闷堆半小时,然后装袋。  相似文献   

12.
卓鸿德 《食用菌》2001,23(6):21-21
在蘑菇栽培过程中 ,有时出现覆土前培养料菌丝长势良好 ,覆土后照常管理 ,3天后拨开土层检查 ,却发现菌丝不上土。产生这个现象 ,究其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种 :1 料面或土层发生病虫害 在覆土之前要注意选择适宜土料 ,选土以后 ,10 0 m2栽培面积须用 2 0 0 g敌敌畏、2 0 0 g多菌灵溶于水中均匀喷洒在土料里 ,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土料密封覆盖 2 4~ 30小时 ,以熏蒸杀虫灭菌 ,随后摊薄土料 ,散发刺鼻的药液气味。再用 9~ 11kg的石灰粉撒匀或调水喷洒在土料上 ,调节土料含水量和 p H为 7.5~ 7.8,随后就可以直接进房逐层覆土。经过几天管理后 ,…  相似文献   

13.
用平皿抑菌圈法评价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不同浓度(400、600、800、1000倍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以采后发病的玉金香厚皮甜瓜的腐烂病病原菌镰刀菌(Fusariumspp.)、粉红单端孢(Cephalotheciumroseum)、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青霉(Penicillumsp.)作为供试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4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0倍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与其他3种浓度处理后的抑制效果在α=0.05水平上对镰刀菌、粉红单端孢和黑曲霉存在显著性差异。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农药喷施浓度对厚皮甜瓜套袋果实中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施药浓度对不同厚皮甜瓜品种套袋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的影响及药残富集部位,以厚皮甜瓜金玉和M135为试材,对不套袋、套白纸袋的果实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多菌灵和敌敌畏药剂,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测定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果实样品中的多菌灵和敌敌畏残留量分别在施药后第5天和第1天达到最高,最高值分别为0.599mg·kg-1和0.786mg·kg-1,农药残留量随施药浓度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残留的农药主要集中在果实外果皮,其中外果皮中多菌灵残留量占全部的70.4%,敌敌畏占38.8%。由此说明,套袋对不同浓度的农药作用效果不一致,对高浓度药剂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效果,而对低浓度的药剂作用不显著,且不同类型农药在果实中的分布与药剂性质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3种杀菌剂对厚皮甜瓜玉金香采后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皿抑菌圈法评价多菌灵,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不同浓度(400、600、800、1000倍液)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以采用后发病的玉金香厚甜瓜的腐烂病病原菌镰刀菌(Fusarium spp.)粉红单端孢(Cephalothecium rose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Penicillum sp.)作为供试菌,结果表明,多菌灵对4种供试菌都有抑制作用,其中400倍液处理后的抑制效果与其他3种浓度处理后的抑制效果在α=0.05水平上对镰刀菌,粉红单端孢和黑曲霉存在显著性差异。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对4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有机磷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降解速率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结合大田农药喷施试验和实验室农药残留定量检测两种手段,研究了敌敌畏和辛硫磷农药在不同品种高原夏菜中的残留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农药在不同蔬菜中的降解速率不同,推荐剂量下,敌敌畏在喷药1d后的降解速率分别为甘蓝43.65%、芹菜50.05%、菜花29.34%、白菜54.01%;辛硫磷在喷药1d后的降解速率分别为甘蓝71.36%、芹菜54.84%、菜花44.78%、白菜51.65%。不同有机磷类农药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不同,敌敌畏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甘蓝3~5d,芹菜3~5d,菜花5~7d,白菜5~7d。辛硫磷在不同品种蔬菜中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甘蓝5~7d,芹菜14~21d,菜花7~14d,白菜7~14d。  相似文献   

17.
薛丽  刘敏  张宏雨  孙茜  孙燚 《蔬菜》2017,(1):49-54
为摸清农药在草莓采收期的降解规律,建立农药安全间隔期,指导农户安全用药及合理采收,选取了昌平一栋草莓日光温室大棚作为试验场地。按照草莓常用农药使用情况,选取抗菌剂:百菌清、腐霉利、三唑酮;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吡虫啉7种农药,按说明书推荐用量进行喷洒。喷洒前1 d及喷药后1、3、6、8、10、13、15、17、20、22、24、27 d分别进行采样,应用NY/T 761-2008、GB/T5009.110-2003、GB/T 20769-2008检测方法进行残留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农药喷洒前所采集的样品中7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为0,喷洒后7种农药残留均有检出,其中百菌清、溴氰菊酯超出残留限量标准,而其他5种农药均在安全标准范围内;随着采样时间的延长各种农药降解速度呈梯度下降,在22、24、27 d检测时,高效氯氰菊酯全部降解为0;在24、27 d时三唑酮全部降解为0;在27 d时氰戊菊酯全部降解为0;27 d试验结束时,百菌清、腐霉利、溴氰菊酯和吡虫啉仍有微量残留。7种农药降解速度为高效氯氰菊酯三唑酮氰戊菊酯吡虫啉溴氰菊酯腐霉利百菌清。百菌清安全间隔期为24 d;溴氰菊酯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其他5种农药无安全间隔期,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8.
阿月浑子褐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离体叶片接种、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阿月浑子褐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A.alternaria)。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并比较了5种常用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为0.924 mg/L,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百菌清对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其EC50为0.272 mg/L,其次是甲基托布津和代森锰锌;多菌灵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选用毒死蜱、甲氰菊酯、甲萘威、多菌灵4种农药,在平菇、草菇、金针菇等3种食用菌上进行残留量检测试验,验证菌丝对农药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20.
蔬菜生产需要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 ,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优质蔬菜和经济效益 ,而乱用滥用或过多的投入农业生产资料 ,既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还污染农业环境 ,破坏农业生态。为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生产资料 ,2 0 0 2年笔者对市郊农村农资使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1 农药使用现状目前约有 6 0个原药型农药品种被用于我市各类蔬菜 ,据调查 ,杀菌剂如 :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多菌灵、瑞毒霉、可杀得等常规农药 ,4 8月为使用高峰期 ;杀虫剂如 :敌百虫、杀虫双、敌敌畏、乐果 ,以及阿维菌素系列———虫螨克、阿虫螨丁、农哈哈 ,加上菊脂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