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TLR4基因表达水平与沙门氏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鸡TLR4(toll like receptor 4)基因表达在调控鸡沙门氏菌感染中的作用,80只3日龄SPF鸡按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经口注射鸡白痢沙门氏菌悬液108 CFU/mL 0.50 mL,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每个处理组分别在感染后1、3、7和14 d随机取8只鸡处死,迅速取脾脏样品用于RNA提取。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TLR4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LR4基因高表达,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感染后3和7 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鸡沙门氏菌感染后,TLR4基因mRNA表达上调,TLR4基因在沙门氏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我国地方鸡种清远麻鸡为试验对象,检测在肠炎沙门菌的急性感染期雏鸡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将2日龄清远麻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颈部皮下注射100μL含106cfu肠炎沙门菌的PBS缓冲液,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PBS缓冲液,分别在感染后第1和3天(即3日龄和5日龄)采集雏鸡血液样品,采用ELISA比较两组雏鸡血清中IL-1、IL-6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肠炎沙门菌感染后第1天雏鸡血清中IL-1(P=0.003)和IL-6(P=0.001)的含量均极显著下降,至5日龄时和对照组无差异;雏鸡血清中IFN-γ(P=0.033)含量则是到感染后第3天显著升高。肠炎沙门菌对雏鸡血清中IL-1(P=0.010)和IL-6(P=0.008)含量的影响,在日龄上均表现出极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表明,在急性感染期三黄鸡雏鸡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IFN-γ共同参与了由肠炎沙门菌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0只7日龄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对照组)和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B组和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108 cfu/kg凝结芽孢杆菌。连续饲喂7 d后,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分别给C组和D组雏鸡灌服0.5mL6.25×107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而A组和B组灌服0.5mL无菌PBS,感染后观察一周。试验开始后记录雏鸡不同时间点的体重变化,同时在各时间点采集盲肠内容物,进行菌落计数。结果显示,攻毒后C组和D组雏鸡的体重均出现下降情况,但D组雏鸡体重下降幅度较小,但同一时间点,四组雏鸡之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时间点,A组和B组雏鸡盲肠内容物中均未分离到肠炎沙门氏菌,而C组和D组雏鸡在感染后第1天开始即可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随着感染天数增加菌落数呈减少趋势,且D组的载菌量均显著低于C组的载菌量(P<0.05)。综上所述,凝结芽孢杆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雏鸡体重下降,并有效减少盲肠中肠炎沙门氏菌的载菌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肠炎沙门氏菌攻毒对SPF雏鸡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1日龄SPF雏鸡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在4日龄处理组口服107CFU肠炎沙门氏菌(ATCC13076)攻毒,对照组口服等量PBS溶液。试验期22 d。结果显示:(1)处理组SPF鸡的存活率为75%,对照组全部存活,期间两组鸡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2)OTU水平上,相同日龄两组鸡粪便菌群的丰富度相近,中期处理组粪便菌群多样性更高(P0.05),后期对照组菌群稳定性更高,而且攻毒对SPF鸡粪便菌群的影响随日龄增加而减弱;(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Bacteroides(拟杆菌门)、Enterococcus (肠球菌属)和Aeriscardovia (卡多维亚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Alistipes(另枝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Romboutsia(罗姆布茨菌属)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瘤胃球菌UCG_005)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4)KEGG分析显示攻毒影响了菌群参与的多个代谢通路。综上,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影响了SPF雏鸡粪便菌群的结构组成、稳定性及菌群参与的代谢通路。Bacteroides(拟杆菌门)、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等差异菌属可能对SPF雏鸡抵抗沙门氏菌入侵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肠炎沙门菌感染诱导鸡肠道自噬发生及其规律。将42只SPF母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4只,攻毒组18只。5日龄时,攻毒组嗉囊灌服肠炎沙门菌SC070分离株,对照组灌服等体积无菌PBS。于攻毒6、12和24 h(6、12、24 hpi)分别记录雏鸡体重和脾脏重,检测雏鸡肝脏、脾脏、血液、空肠和盲肠组织载菌量,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雏鸡空肠组织中自噬结构及数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雏鸡在攻毒后6 h即开始检测到脏器、血液及肠道载菌;雏鸡感染肠炎沙门菌后,空肠载菌和盲肠载菌在6、12、24 hpi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空肠载菌在6~24 hpi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而盲肠载菌在6~24 hpi内呈持续降低趋势;攻毒组空肠组织中自噬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6~24 hpi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此可见,肠炎沙门菌感染能够诱导鸡肠道自噬增加,且在感染后6~24 h内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对雏鸡抗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将该重组乳酸乳球菌饲喂1日龄雏鸡,连续饲喂14 d,并设立空白对照组,第7 d时经灌服鸡白痢沙门氏菌同时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连续观察7 d;分别于攻菌前以及攻菌后的不同天数采集血清及盲肠黏液,检测结果显示攻菌后饲喂重组乳酸乳球菌组雏鸡血清中IgG以及黏液中SIg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对各组雏鸡的心脏、肝脏、脾脏及十二指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饲喂重组乳酸乳球菌组各器官的病变情况相对较轻,而且雏鸡盲肠扁桃体中非特异免疫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TLR4、My D88、NF-κB、TNF-α、IL-8、IL-6等的m RNA表达相对较高。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在抗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雏鸡免受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给14日龄雏鸡灌服不同浓度紫锥菊、黄芪合剂,连续灌服7d,21日龄时雏鸡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来观察雏鸡血液转氨酶活性及脾脏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攻毒后4d和攻毒后11d时用药组与攻毒对照组相比,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攻毒后11d时Ast/Alt比值极显著低于攻毒对照组(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在感染后14d,高剂量组活性极显著高于攻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感染21d后各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紫锥菊、黄芪合剂在雏鸡感染IBDV后12d前后一段时间可显著降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肝脏造成的损伤,促进脾脏NK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该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白鸡屎藤挥发油防治雏鸡肠炎沙门氏菌病的效果,将7日龄三黄雏鸡420只随机均分为A、B、C、D、E、F组,对A、B、C组按1 g/kg体重预防用药,在12日龄时对A、B、D、E组口服肠炎沙门氏菌建模,攻毒24 h后对A、D组按1 g/kg体重给药治疗。同时,在7日龄和0(攻毒前)、6、12、24、48、96、120 h从存活的雏鸡中每组随机抽取5只观察其病理变化,并统计各试验组增重率、发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显效率。结果显示,白鸡屎藤挥发油可以提升正常雏鸡的增重率,改变患鸡的病理组织损伤,降低各试验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白鸡屎藤挥发油除具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外,还对肠炎沙门氏菌病具有较为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血型狼山鸡免疫性能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200只狼山鸡半同胞家系群分为对照组(80只)和肠炎沙门菌攻毒组(SE组)(120只),1日龄嗉囊灌注107 CFU的肠炎沙门菌,7 d后采集雏鸡脾脏、盲肠以及血液,筛选狼山鸡半同胞中B13和B21血型个体,测定B13组和B21组盲肠载菌量及血液IgY、IgM、IL1β和IFNγ等免疫指标,并对不同血型狼山鸡TLR4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和SE组B21血型狼山鸡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B13;SE组2种血型狼山鸡TLR4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LR4-MyD88-NF-κB1信号通路中,除NF-κB1外,B21血型个体其余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13血型个体,而TLR4-TRIF-IRF3信号通路中,除TLR4外,其余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13血型个体。综上,B21血型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与提高干扰素表达协同方式抵抗肠炎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表达产气荚膜梭菌NetB毒素的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口服活菌疫苗对鸡的免疫保护效果,分别进行了重组活菌疫苗的免疫和产气荚膜梭菌攻菌试验。免疫组雏鸡分为3组,于7~28日龄分别连续免疫p SIP409空载体植物乳酸杆菌、p SIP409-NetB重组植物乳酸杆菌和灭菌PBS;攻菌组雏鸡免疫方法同上,于43~47日龄连续口服产气荚膜梭菌(设置PBS免疫对照组和不攻菌只口服等量PBS对照组)。通过采用ELISA检测抗体动态变化,观察雏鸡体重变化和免疫器官发育情况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NetB组特异性抗体Ig G和s Ig A水平随日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且与未免疫对照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NetB攻菌组各项指标在短暂下降后很快升高,且明显高于未免疫对照组雏鸡(P0.01)。NetB组周增重14日龄后均高于其他组,且35日龄开始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攻菌组体重变化总趋势是NetB攻菌组最高,其次是空载体攻菌组(P0.05),PBS攻菌组最低(P0.01)。免疫组在免疫结束时胸腺和脾脏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NetB组的这两项指数分别在56日龄和49日龄达到最高,法氏囊指数在28日龄下降,随后稳步上升;虽然攻菌后各免疫器官指数上升趋势变缓,但NetB攻菌组的各项指数在各时间点均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重组口服活菌疫苗对产气荚膜梭菌攻击雏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所构建的重组疫苗安全有效,结果为重组植物乳酸杆菌表达系统应用于口服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TLR4基因在三黄鸡不同器官中的表达规律,试验通过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TLR4基因在100日龄三黄鸡公、母鸡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三黄鸡母鸡的法氏囊、肌肉、肺、心、肝、下丘脑中TLR4的表达水平最高,脾脏、十二指肠中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腺胃、胸腺、卵巢、回肠、肌胃、垂体、肾、盲肠、空肠和大脑最低。三黄鸡公鸡的心、胸腺、下丘脑、肺、法氏囊、垂体、肌肉、肝、脾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而公、母鸡对比,公鸡胸腺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母鸡,但是法氏囊中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母鸡。研究结果为TLR4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三黄鸡的抗病育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烟曲霉菌感染对雏鸡免疫器官指数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40只14日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试验组用霉菌孢子攻毒3 d,对照组不攻毒,所有试验鸡均按常规模式进行饲养和防疫,并于攻毒后第5天从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各选10只鸡进行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和血清中新城疫病毒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雏鸡体重降低,法氏囊、胸腺重及法氏囊指数、胸腺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脾脏重和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雏鸡新城疫血清抗体效价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烟曲霉菌感染能造成雏鸡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器官萎缩、变小,使免疫机能下降,影响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香莲芪中药制剂抗鸡体内大肠杆菌的效果,将16日龄雏鸡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开展预防和治疗试验。预防试验是用16日龄雏鸡O2型大肠杆菌攻毒同时口服香莲芪中药制剂0.5m L、1.0m L及2.0m L,1次/天,连用10d,测定发病率、死亡率和保护率;治疗试验是先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建立疾病模型后口服上述药物,2次/天,连用10d;以乳酸环丙沙星作为阳性对照,测定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组试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对试验动物的保护率超过86%;在18日龄时,给药组试验动物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试验组感染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乳酸环丙沙星阳性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香莲芪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丁酸梭菌(CB)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肉鸡200只,在1~3 d时,随机选择100只每天灌喂1 mL浓度为109cfu/mL的丁酸梭菌,另外100只灌喂1 mL生理盐水。在7日龄阶段,生理盐水灌喂肉鸡分成: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EC);丁酸梭菌处理肉鸡分成:丁酸梭菌组(CB组)和丁酸梭菌+大肠杆菌组(CB+EC组),其中EC组和CB+EC组均分别灌喂1 mL 108cfu/mL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液进行攻毒,而对照组和CB组则灌喂1 mL生理盐水。ETEC攻毒后记录鸡群的下痢情况,分别于攻毒后第3天(10日龄)和7天(14日龄)屠宰取回肠组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炎症因子和抗菌肽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大肠杆菌攻毒后,丁酸梭菌灌喂的雏鸡均未出现死亡的情况,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中雏鸡死亡率为3%。鸡群在灌喂大肠杆菌后出现了明显的下痢,大肠杆菌组下痢率为73.52%,而丁酸梭菌早期干预使得大肠杆菌攻毒引起的下痢率降低为29.41%。(2)在回肠组织中,攻毒3 d后,CB组与EC组和EC+CB组相比,IL-8和TLR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5),而IL-10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 0.05)。攻毒7 d后,CB组IL-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C组(P 0.05),而对照组和CB组TLR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EC组与CB+EC组(P 0. 05)。(3)对于肠道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水平,攻毒3 d后,CB组回肠组织AvBD10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1)。攻毒7 d后,CB组与EC组AvBD9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CathB1表达量各处理组均显著增加(P 0.01)。综上所述,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中的炎症反应和提高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少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肠炎沙门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济宁百日鸡盲肠TLR2、TLR4、NOD1和NALP3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试验选用2日龄肠炎沙门菌阴性济宁百日鸡为试验动物,接种肠炎沙门菌,应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接种后第1、3、7、14、21、28和3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盲肠组织TLR2、TLR4、NOD1、NALP3 4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肠炎沙门菌感染后第3、7、21、28和3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盲肠TLR2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除感染后第3天TLR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外,其他各时间点TLR2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第3、21、28天TLR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79、1.52、1.21倍(P0.05);感染后第7天,试验组NOD1和NALP3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和0.61倍(P0.05);感染后第21天,试验组NALP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1.27倍(P0.05)。研究结果表明:TLRs和NLRs基因在肠炎沙门菌感染后被激活,且表现出协同调控作用,这种协同调控在感染后第7天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党参口服液对免疫应激下的蛋雏鸡免疫器官中活性T、B淋巴细胞的影响。将60只体重相同健康的蛋雏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从3日龄开始,按4 mL/kg体重饮水添加复方党参口服液,连续添加10 d。7日龄肌肉免疫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制造免疫抑制模型,基础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8、24、40日龄采样处理。测定法氏囊和脾脏组织中活性T、B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表明:模型对照组和剂量组的法氏囊组织中活性T、B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在8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24和40日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模型对照组和剂量组的脾脏中活性T、B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在8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24和40日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提示复方党参口服液能提高免疫应激雏鸡免疫器官中活性T、B淋巴细胞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取SPF级昆明小鼠进行RT雾化攻毒。攻毒后每隔一段时间通过BCA法测定小鼠支气管灌洗液BALF上清中总蛋白浓度,ELISA法测定小鼠BALF中致炎因子TNF-α、IL-6、IL-1β浓度,利用RT-PCR检测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LR4及其信号通路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鼠吸入1/150LD50剂量雾化RT后,BALF上清总蛋白浓度增加,IL-1β、TNF-α浓度12h时达到最高值,IL-6浓度48h达到最高值。攻毒后12,24h时TLR4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0.01P0.05);12h时MyD88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12h时IRAK-1、IRAK-4、TRAF6表达高于空白组,差异显著(0.01P0.05)。结果表明:小鼠吸入1/150LD_(50)剂量雾化RT,肺部发生炎症且肺泡组织通透性增加;低浓度蓖麻毒素攻毒后可刺激肺泡巨噬细胞TLR4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下游MyD88、TRAF6、IRAK-1、IRAK-4等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主要通过MyD88途径引起肺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脂多糖(LPS)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和BNBD4 m RNA表达的影响及川芎嗪的调控作用,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并分为对照组、LPS组、川芎嗪组(高、中、低浓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各组细胞TLR4和BNBD4 m 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PS可显著刺激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及BNBD4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可抑制LPS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LR4升高作用,并能促进BNBD4 m RNA表达。提示川芎嗪可干预LPS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并促进其分泌β-防御素起到改善子宫内膜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对坏死性肠炎攻毒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135只1日龄健康快大型黄羽肉鸡(全公苗),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进行攻毒;攻毒组,饲喂基础饲粮,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进行攻毒;复合物攻毒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mg/kg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7日龄时,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1m L(5000卵/m L)的艾美耳球虫,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15日龄时,攻毒组和复合物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5m L(1×108CFU/m L)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CVCC-2030株,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连攻3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P<0.01),料重比上升(P<0.01),肉鸡肠道病变增加(P<0.01)。与攻毒组相比,复合物攻毒组日增重增加和料肉比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肠炎沙门氏菌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312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公雏,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3只鸡。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肉鸡分为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组,日粮中凝结芽孢杆菌水平分别为0、400mg/kg。试验分1~21日龄和21~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14~21日龄肉鸡的体增重以及饲料增重比(P0.05);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显著升高了感染后1周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和CAT活力(P0.05);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极显著提高了沙门氏菌感染后1周血清T-SOD活力和NO含量(P0.01),显著提高了感染后15 d血清T-AOC活力(P0.01)和CAT活力(P0.05),极显著提高了感染后30 d血清T-SOD活力(P0.01),极显著降低了感染后30 d血清MDA含量(P0.01)。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可降低肉鸡抗氧化功能,日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够通过提高肉鸡的抗氧化能力而缓解因肠炎沙门氏菌感染所造成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