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直以来,蚕桑生产上普通使用的家蚕品种是四眠五龄蚕种。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丝绸产品需求多样化、高档化,生产高品位生丝和超薄型丝织物就需要细纤度茧丝蚕品种。而三眠蚕仅三眠四龄,发育经  相似文献   

2.
三眠蚕诱导效果与蚕品种的食性有关.一般多化种高于二化种,中国种高于日本种.三眠种的每蛾产卵数减少10%,但是不产卵蛾区和少产卵蛾区很少,因此产卵效率高.由于原蚕三眠化可以提高生命率,对于难饲养的蚕品种的保存有利.蚕种生产上应用三眠蚕诱导剂可以节省制种劳力,节约用桑,减少原蚕发病,提高单位用桑量的产卵数.三眠种下代在农村饲养,各种经济性状与四眠种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诱导三眠种与普通种的饲养对比试验浙江省蚕种公司金爱娟,张庆芳,叶秀珍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陆雪芳用生理活性物质—金鹿三眠素诱导原蚕三眠化制造三眠蚕种,可增强原蚕体质,减少不产卵、少产卵蛾、不受精卵和残存卵,提高公斤茧和担“桑制种量,提高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丁农  张秀梅 《蚕桑通报》1992,23(1):12-17
三眠蚕诱导剂应用于蚕种生产已初见报道。笔者等于1989和1990年春应用三眠蚕诱导剂添食原种扩大中试,进一步考察其对当代和子代成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蚕三眠化后发育经过缩短、用桑量减少,50kg桑制种量有所提高,制成的三眠蚕杂交种在实验室和农村饲养与四眠蚕杂交种相比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章竹根 《蚕桑通报》1994,25(2):56-56
原蚕饲育减少三眠蚕生种发生之浅见德清蚕种场章竹根蚕种生产中,有的蚕品种会出现大量的三眠蚕,生种,严重时三眠蚕几达10%,生种几达30%左右,使蚕种生产损失不小。它们的发生与蚕品种内在的遗传因子有关外,同生产技术措施关系也极大。一、叶质:从表1、表2中...  相似文献   

6.
诱导限性蚕品种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导限性蚕品种三眠化生产一代杂交种的试验陆雪芳,王永强(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张学明,叶秀珍,金爱娟(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浙江省农业厅蚕种公司)三眠蚕诱导剂在蚕种生产上应用的研究,已进展制造三眠种与四眠种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实用意义的阶段[1-4]。...  相似文献   

7.
正家蚕新品种粤蚕细纤1号(三·龙×汇·源)是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性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适应于珠江流域蚕区全年饲养。该品种在2008年-2009年参加广东省桑蚕新品种审定鉴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广东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殖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 A顶级生丝等特点;已于2010年9月通过由广东省种子管理  相似文献   

8.
林忠芬 《广东蚕业》2004,38(4):44-45
2004年11月24日,广东省蚕学会蚕种学组组织本省家蚕原种生产单位共23人在广东天勤蚕业有限责任公司英德基地召开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家蚕原种生产质量”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家蚕原种生产质量。广东省蚕学会姚宏中理事长和毛铿组秘书长出席了本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品种"伏·9×湘·7"是由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强健优质细纤度三眠四元杂交蚕品种。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抗高温多湿、蚕种繁育系数高、好饲养、叶丝转化率高的特点,其茧丝质性状优良,可缫制6A级高品位生丝,非常适合优质蚕茧生产。西昌市蚕种场在2018年正秋引进三眠蚕"湘·7"、"伏·9"原种各一张28蛾圈,使用自有桑园进行饲养繁育试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推广的桑蚕品种属四眠性.但现蚕种生产和丝茧育的实践中,经常出现三眠蚕,因幼虫发育经过不齐,造成养蚕技术处理困难,影响产量,给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对三眠蚕的发生,进行多次调查研究,认为三眠蚕的发生主要与品种、催青、饲养环境及营养有关,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蚕种生产上以及在农村饲养交杂种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三眠蚕和不结茧蚕多发的现象,它们或是某些品种较多发生,或是某些地区较多发生,这就说明三眠蚕与不结茧蚕的发生,与品种、交杂种方式以及饲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可注意的是,三眠蚕和不结茧蚕的发生有相互的关系,在三眠蚕多发生的品种和条件下,不结茧也多发生。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13.
黄衍峰 《蚕桑通报》2004,35(1):33-34
随着原蚕区制种规模的不断扩大,本来在蚕种生产中较少发生的家蚕病毒病时有发生,成为蚕种生产中较为常见和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之一.此病一旦发生,就会迅速蔓延,而且难以控制,对蚕种生产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家蚕病毒病的预防控制,对于蚕种安全生产、提高蚕种质量,确保蚕种供应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与分析了1990年以来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及原因。广东蚕种生产比较稳定,原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低,普通种微粒子病蚕种淘汰率7年平均为2.8%。在实施蚕种集团磨蛾集中检疫条件下,胚种传染不是广东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原种发生微粒子病的传染源主要来自野外昆虫;普通种生产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是丝茧育蚕区广泛污染,病原多渠道传入原蚕区及原蚕区净化不彻底,原蚕期食下感染病原所致。丝茧育蚕区病原随洪水扩散至原蚕桑园和养蚕环境是近年几个重疫场微粒子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外地不良蚕种流入是导致蚕区病原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两次使数县丝茧育遭受严重损失。发现广东蚕区桑园及野外昆虫患微孢子虫病比较普遍,对蚕种生产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提出了宏观防治对策及开展几项关键性防治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苏建 《四川蚕业》2014,(2):31-33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对蚕种生产的危害较大,是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的主要对象。原蚕区是我省一代杂交种繁育的第一车间。根据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并结合蚕种生产实践,简述了原蚕区综合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三眠性家蚕品种可生产用于缫制细纤度生丝的原料茧,培育斑纹限性三眠蚕品种,又可以在蚕种繁育中依据幼虫斑纹区分雌雄降低制种成本。以四眠性家蚕斑纹限性品种资源限3、限8为母本,以显性三眠性家蚕品种资源309C、川32为父本进行杂交,育成了斑纹限性三眠蚕品种限309、限32。与亲本限3、限8比较,限309的全龄经过时间比限3缩短了96 h,限32的全龄经过时间比限8缩短了76 h;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低于其亲本限3、限8,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将育成的斑纹限性三眠蚕品种组配成二元杂交组合限309×限32,三眠率达到98%以上,与四眠性亲本组配的二元杂交组合限3×限8(对照)比较,幼虫全龄经过时间缩短了90 h,万蚕收茧量下降了0.40 kg,万蚕茧层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对照基本相当,茧丝长、解舒丝长比对照分别长21 m、12.9 m,解舒率比对照低0.65百分点,出丝率比对照提高0.23百分点,茧丝纤度2.952 dtex,洁净93.25分,达到了育种材料创新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危害蚕种生产的主要传染性蚕病。为综合防控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江苏蚕种行业多措并举加强蚕种生产过程控制和蚕种产品质量检疫,较好地维护了丝茧生产安全。但近年来由于蚕种生产方式、生产人员、生产环境、生产条件变化及野外昆虫消长等因素,家蚕微粒子病对江苏蚕种生产的危害依然严重。本文就规范蚕种质量检疫,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路光 《广西蚕业》1994,31(2):71-71
三眠蚕丝纤度细、纤度偏差小、清洁、净度优、强伸力好。蚕农饲差三眠蚕的经济效益比差四眠乔提高20%,丝厂可增收15%,出口创汇可增收20%,江苏省丹阳市珥陵乡是三眠蚕丝原料生产基地,1992年发蚕种11251张,生产三眠蚕茧274.85吨。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养蚕环境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连续3年对农户养蚕环境中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分布状况与动态的监测,初步摸清了家蚕微粒子虫孢子在农村养蚕环境中的分布状况与动态变化规律。为农村蚕区防控家蚕微粒子虫病,以及蚕种生产企业制订原蚕区蚕种生产防病消毒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