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众所周知,网板是拖网渔具中的重要部件,关于曳网时网板在正常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关方面论述较多,而本文是对曳网时网板在各种倾侧状态时的受力进行分析与计算,并探讨作用在网板上各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倾角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矩形曲面网板水动力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网网板为网衣提供水平张力,是拖网作业系统非常重要的渔具构件之一。该文利用CFD软件FLUENT研究了展弦比对矩形曲面网板其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中设计了2种不同展弦比λ的网板,在流速1.54m/s,迎流冲角α=0°~50°时,建立数值水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网板的阻力系数Cd、升力系数Cl、俯仰力矩系数Cm和升阻比K,对比不同网板的水动力性能差异。结果表明,1号网板(λ=2.0)与2号网板(λ=1.5)的最大升力系数分别为0.85(α=15°)和0.92(α=42°);最大升阻比分别为9.59和8.35,俯仰力矩系数的绝对值分别为0.013和0.001。可见,展弦比越大,临界冲角和Cl值越小,最大升阻比越高,但稳定性越差。研究结果可为拖网网板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拖网捕捞是我国最主要的捕捞方式,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问题。而网板是单船底拖网中重要的结构,传统的拖网网板由于笨重、对海底破坏严重、操作困难、耗能严重等问题,已经不能够满足渔具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因此,从改进网板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尽管近些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取得显著地效果。通过提出一种框架式柔性网板来解决传统拖网带来的问题,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并为相关研究者们所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网板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网板流体力学方面,而对网板周围流态的研究甚少。实现网板周围流态的可视化,不仅有利于为网板的性能优化提供借鉴,也可为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本研究中,综合采用线条法和氢气泡发生法对3种不同类型网板可视化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矩形平面网板、立体曲面网板和双翼型网板模型周围水流的流态分布,解析了流态分布与网板升力特性的关系,并对中国在网板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可实施性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快速推进,电力电缆的使用是日益增加,配电网络的覆盖面也在不断的扩大,因此加强电力电缆运行的管理已经是迫在眉睫。鉴于配网电力电缆的特殊性,检修起来十分不便。为此,对于配网电力电缆的故障,必须采用有效、简单、准确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宜贵州黄壤区种植玉米的聚能网尿素中聚能网含量,因此以贵州黄壤为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无氮、普通尿素)、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8个处理,研究聚能网尿素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积累、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氮处理相比,普通尿素和聚能网尿素施用均能增加玉米地上部分N、P、K养分积累量,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施用普通尿素产量增加13.39%,经济效益增加1 221.3元/hm~2,而施用聚能网尿素产量增加20.02%~37.09%,经济效益增加2 176.14~4 768.14元/hm~2;与普通尿素相比,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均能适度促进作物吸收、利用和积累氮、钾养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玉米增产5.85%~20.90%、经济效益增加954.84~3 546.84元/hm~2。综上所述,尿素中不同用量聚能网能适度改善玉米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促进养分吸收利用,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其中聚能网尿素2‰效果较好,可以为贵州黄壤区合理施用聚能网尿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1前言 侧多食跗线螨[Polyphagotacsonemus latus(Bonks)]和朱砂叶螨[Tel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是西昌农科所防蚜网室中脱毒马铃薯切段苗上发生的2种主要害螨。1990年后,随工厂化生产以来,网室中脱毒马铃薯多次剪尖苗被害尤其严重,随网室中扦插苗数量增加,螨害发生日渐频繁,对脱毒苗危害颇大,轻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重者整株枯萎死亡,更严重的是影响种薯的质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是对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加固,提高内网保护等级,对外网的入侵实施有效隔离。改进的方法是针对外网航空公司等VPN用户,使用网闸进行物理隔离,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并增加IPS入侵防御体系。   根据气象网络服务的用户不同,将气象网络划分内网和外网,分段隔离。所有气象资料数据经网闸传输。网闸实现内外2个网络安全区之间的非网络方式的安全单向数据传输,并保证安全隔离装置内外两个系统无电气物理连通。外网经过防火墙和IPS双重过滤,保障内网终端不受侵入,有效地保护民航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内网的民航气象资料从服务器经网闸以千兆带宽高效、实时传输,此次优化调整提高效能促进气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IPS、防火墙和网闸的建设投入,使民航气象内网的设备安全得到加固,外网的病毒感染隐患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广大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困难,丰富专业知识,增加农技咨询互动渠道,江苏为农服务网微信已开通试运行。您可以在手机微信上查找公众账号“jsl2316”并添加,成为我们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延长东海区伏季休渔期的渔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定点调查和常规监测资料,利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对延长东海区休渔期的渔业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前或提前并延后伏季休渔期,对于主要经济鱼类(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获量的增加和渔获质量的提升效果均较为明显。如果将休渔期提前半个月,则带鱼的年产量将增加9.35%,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21.61%;小黄鱼的年产量将增加5.89%,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14.45%。如果将休渔期提前并延后各半个月,则带鱼的年产量将增加13.87%,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41.21%;小黄鱼的年产量将增加8.71%,渔获个体平均体重将增加26.44%。鉴于此,建议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尽早延长伏季休渔期,并加强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拖网绞车的作业特点,设计了一种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该方案以拖网曳纲张力为控制对象,用PLC和变频器实现交流电机的变频控制,使拖网绞车保持恒张力状态。介绍了拖网绞车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和基本组成,对绞车变频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具有运转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拖网绞车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伴流分数组成成分的基础上,指出对同一船型而言,伴流分数的量与雷诺数有关。雷诺数减少,则伴流分致增加,同时根据一些国家拖网渔船船模试验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拖网渔船的伴流估算公式,该式可适用于拖网渔船:自航与拖航两种工况的伴流分数估算。较准确估算拖网渔船不同工况下的伴流分数,对节能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元变量的南极磷虾拖网作业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为2.6 kn以及200 m水层流速为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近海捕捞鱼是鱼拖网渔船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 ,对近海拖网渔船捕捞鱼是鱼的渔获量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相应的网次平均产量公式 ,并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拖网作业过程中的网位、网身状态、拖网整体状态是评价拖网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以南极磷虾拖网为例,通过测量拖网不同部位(上纲、第3~4节网身连接处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以部位间深度差表示拖网作业状态,分析捕捞操作、海洋环境和渔获量对拖网作业状态的影响,确定中层拖网作业过程中状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范围为-0.20~8.02 m,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范围为6.49~30.16 m;(2)曳纲长度、拖速、风速、150 m水层流速对磷虾拖网上纲深度影响显著(P< 0.05);上纲深度与曳纲长度和150 m水层流速呈正相关关系,与拖速呈负相关关系,随风速增加,上纲深度先减小后增大;(3)拖速、200 m水层流速和浪高对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影响极显著(P< 0.05);上纲与第3~4节网身连接处深度差具有随拖速和200 m水层流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拖速2.6 kn和200 m水层流速0.3 kn时,上纲与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最大,2 m浪高时,深度差最小;(4)渔获量与上纲和网囊口上部中点深度差呈正相关关系;(5)曳纲长度是影响拖网作业状态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拖网速度、风速、浪高和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7、9、10月采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辽东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开展了调查,在相同的46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调查,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 min,拖网速度为2.5~3.0 kn;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 m/s。结果表明:2008年辽东湾近岸海域5、7、9、10月4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卵7724粒、仔稚鱼229尾,32种;能鉴定到种的有29种,隶属9目、21科、28属,有两种鉴定到科,有一种未能鉴别;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鳀Engraulis japonic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和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主要产卵群体;辽东湾北部海域、长兴岛周边海域为主要产卵区域。研究表明,与1998年5、8、9月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产卵物种数量稍有下降,但鱼卵、仔稚鱼数量下降较大;控制捕捞强度、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区、规范用海生态损害赔偿标准是保护辽东湾产卵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截至目前已拥有各类渔船1 800余艘,作业区域遍布三大洋及38个国家和地区。作业方式由单一的底层拖网发展至拖网、围网、钓、刺网等多种型式。渔具研发也非常迅速,也从20年前单纯引进发展至引进与自主创新并行。阐述了我国远洋渔业中几种主要渔业的渔具发展过程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今后远洋渔业渔具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毛里塔尼亚头足类底拖网渔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是我国西非过洋性渔业底拖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和海面高度等数据,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模型和算术平均模型对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作业的时间为1—4月和7—12月。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表明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比例为76.10%,作业产量比例为78.66%,平均网次产量随着HSI的增加逐渐增大,从HSI为0~0.2时的29.37 kg/网次,增加到HSI为0.8~1.0时的47.20 kg/网次;GMM模型中,作业网次所占比例只有66.71%,作业产量比例为71.18%,平均网次产量随HIS的增加没有呈现合理的规律。本研究认为AMM模型更加适合于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的预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