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蜡蝉科及其各亚科的分布格局与起源。【方法】根据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以搜集到的标本和权威文献记录为依据,建立蜡蝉科物种及地理分布数据库,采用Arc-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对地理分布数据库进行运算,得到蜡蝉科物种地理分布图,用区系相似系数分析区域间物种的相似性。【结果】(1)蜡蝉科在新热带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达290种,其次是东洋区、非洲区和澳洲区,在新北区和古北区较少;(2)新热带区分布的属和特有属最多,非洲区次之,东洋区的特有属比例小于前2个大区,澳洲区分布属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古北区分布的特有属明显较少,新北区无特有属分布;(3)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蜡蝉科物种的相似系数为4.38,古北区与东洋区的相似系数为2.29,其他各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较低。蜡蝉科中Lyncidinae、Phenacinae、Poiocerinae和Strongylodematinae 4个亚科均起源于新世界;Aphaeninae、Xosopharinae和Zanninae 3个亚科起源于旧世界;Amyclinae、Dichopterinae、Enchophorinae和Fulgorinae 4个亚科可能分别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结论】各大区间蜡蝉科种类相似性系数高低与该科的地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蜡蝉科可能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起源时间可能在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35 Ma。  相似文献   

2.
李晓明  刘国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99-11501,11511
叶盲蝽族(Phylini)隶属于盲蝽科(Miridae)叶盲蝽亚科(Phylinae),是种类较多的类群。世界已知226属近2000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东洋区、新北区和埃塞俄比亚区等。回顾了叶盲蝽族的研究历史,分析了叶盲蝽族(Phylini)分类系统的建立过程,总结了我国叶盲蝽族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采集标本、查看标本和查阅资料,对昆明市蝽科昆虫进行了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有44属70种(亚种),其中以菜蝽属种类最多,有4种;其次是岱蝽属、二星蝽属、曼蝽属、益蝽属和稻绿蝽属,各有3种(亚种)。蝽科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仅在东洋区分布就有38种(亚种),占54.3%,但有较多古北区成分,东洋-古北区共有24种,占34.3%,并含有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均在西南区有分布,但与华中区、华南区和青藏区共有成分较多,分别占74.3%、62.9%和47.1%,同时该区域特有成分较多,有9种,占12.9%,其他区也有一定分布。表明昆明市蝽科昆虫具有显著的东洋区特征和本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区系特点,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利用扫网,对西畴县蝽次目昆虫进行了调查,对物种进行了鉴定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西畴县共有蝽次目昆虫106种,隶属13科67属,其中蝽科种类最多,有31种,其次是缘蝽科,有29种。在世界动物区系中,东洋区特征极显著,但有一定古北区成分,仅东洋-古北区分布型物种占总种数的25.47%,并杂有少量其他区系成分。在中国动物区系中,以西南-华南区分布型和西南-华南-华中区分布型为主,均有27种,各占总种数的25.47%,其次是西南-华南-华中-华北区分布型,有11种,占总种数的10.38%。西畴县蝽次目昆虫具有显著东洋区特征,并具有显著的西南区和华南区特征与明显的华中区特征。  相似文献   

5.
记述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食蚜蝇科的访花昆虫2亚科46种,隶属于8族、28属,其中包括西藏新纪录22种。它的区系特点是:单纯的古北区(8种)、东洋区(7种)种类数量基本相当,古北+东洋区共有种丰富,所占比例最大(占30.43%),而且新北区、非洲区、澳洲区的种类也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Saperdini 族及其属的起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aperdini族应在白垩纪末期到第三纪中期起源于亚洲的东洋区;分布在东洋区、非洲区、古北区和新北区的特有属应为本地起源,时间应在第三纪晚期;Saperdini 族中5个亚非属的起源时间至少可追溯到第三纪中期,其中,Glenea、Oberea、Obereopsis和 Nupserha 的起源地应在东洋区,Phytoecia 则应在古北区。文章还就 Saperdini族的分类系统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合并前的 Gleneini 族似仍应保留,Glenea 应成为该族中最原始的类群;Phytoecini 族可能还应分成若干个独立的族,Oberea、Obereopsis、Nupserha 和 Phytoecia 便成为这些族中最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对球瓢蜡蝉族19属198种昆虫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扩散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族仅分布在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和非洲区,属、种级单元以东洋区区系型占主导地位,分别计12属、179种,占已知总数的63.16%和89.90%。聚类分析显示了东洋区和古北区关系最为密切,澳洲区次之,非洲区较小,这与大陆板块演化历史相一致;球瓢蜡蝉族至少起源于晚中新世时期(11.2—5.3Ma)的东洋区,具有劳亚古陆起源特性,并由此向其他3个区系扩散形成现如今分布格局,而台湾和印度尼西亚是现生球瓢蜡蝉族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河南境内的尺蛾科昆虫78种。隶属于5个亚科、51个属,有36种(标有△号)是河南省新纪录。其区系特征是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比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昆虫组成复杂,杨尺蠖、棉大造桥虫、油桐尺蠖、枣尺蠖、木橑尺蠖、刺槐尺蠖、桑尺蠖为其分布地区的优势种群。通过分析对比,首次在古北区发现了4种东洋区的种类,7种在古北区分布的种群首次在东洋区被记录。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蜻蜓目昆虫的区系特征,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区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蜻蜓目昆虫14科、65种,保护区蜻蜓目昆虫东洋区特征极显著,隶属东洋区的有43种、东洋-古北共有种15种、古北区2种、东洋-古北-澳洲2种,东洋-古北-新北、东洋-古北-非洲、东洋-古北-新北-澳洲各1种。在中国动物区系中,该65种蜻蜓目昆虫在西南区均有分布,但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区共有种也达15种,表明4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江西怀玉山主峰(三清山)蝶类区系分析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三清山的自然概况;第二部分将采得的79种蝶类,抽取其中有较详细分布资料的8科52属71种,在区系上进行了分析,得出三清山蝶类属东洋区系范畴,并接近古北区系的南缘;第三部分按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分析,得知华南、华中、西南三区蝶类昆虫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第四部分为三清山蝶类垂直分布,随着海拔的增高,东洋区系种类递减,而古北区系种类逐渐增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尤为明显。并介绍了各垂直带的优势种和山区特有种。本次考察发现江西蝶类新记录18属19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食蚜亚科昆虫的区系进行了分析。我国该亚科昆虫的区系具备以下特点:东洋区与古北区种类所占比重较大,两者分别占总种数的30.10%和28.06%,几乎相等;而特有种和广布种较为丰富;以食蚜蝇族的区系最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蚂蚁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陕西蚂蚁的种群及区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陕西的蚂蚁目前共计有79种,分属于4亚科,并列出了陕西蚂蚁名录;陕西蚂蚁区系成分可分为古北种、广布种、全北种、东洋种,其中以古北种和东洋种比例较大;根据气候带及秦岭的特殊环境,陕西蚂蚁区系被分为4个亚区.并对陕西蚂蚁的属(种)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秦岭山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为其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对秦岭山区植物、脊椎动物、特有种以及保护对象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秦岭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古北界与东洋界种类分布过渡区,且东洋界种类多于古北界种类.同时提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和开发与保护并举等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秆野螟属昆虫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有秆野螟属Ostrinia昆虫分类研究文献,列出了中国已知种类名录,对中国该属昆虫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可分为5个分布型, 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比重最大,占总种数43.75%;其次为古北界独有种,占总种数25.00%;三为东洋界独有种及古北、新北、澳洲界共有种,分别占总种数12.50%;古北、新北界共有种比重最小,占总种数6.25%;以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古北界独有种及东洋界独有种3个分布型种类丰富,所占比重相加高达总种数81.25%.②在中国动物区划中, 可分为12个分布型,以东北,华北,蒙新及华中区专有种比重较大,分别占总种数12.50%;以东北,华北,蒙新,华中及华南区专有种丰富,所占比重相加达总种数56.25%,其余两区及两区以上的共有种所占比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研究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的昆虫区系分布,是对该地区进行昆虫区划的重要依据。在白龙江林区内按不同海拔、林型定点采集金龟总科昆虫标本1 000余号,经鉴定,共有157种,隶属于9科,59属。该区系属的组成为:只属于古北界成分的占10.53%;只属于东洋界成分的占20.34%,二者共有种类占71.93%。该林区科的区系分布结果为,锹甲科中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60.0%,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0.0%;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41.67%,东洋界种类占33.33%,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25.0%;花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16.67%,东洋界种类占37.5%,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45.83%;丽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2.22%,东洋界和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各占38.89%;鳃金龟科中古北界种类占26.32%,东洋界种类占8.77%,古北、东洋界共有种类占64.91%。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知,白龙江林区金龟总科属、科的区系分布特点为:东洋界成分相对较多,古北界成分最少,以古北、东洋界共有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特点,本文整理了中国始叶螨属40种的分布信息区系的地理成分,采用区系型单式及复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动物地理六界区划中有8种区系型,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45.00%;其次为古北界-东洋界跨区区系型,比重22.50%。在世界动物地理十一界区划中有14种区系型,仍以东洋界区系为主,比重30.00%;其次为中日界区系,比重22.50%,跨区区系中以中日界-东洋界跨区区系为主,比重15.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6种分布型,以华南区区系为主,比重25.00%;其次是华中区区系,比重20.00%。因此认为,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六界区划中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亦以东洋界区系为主导,与中日界区系和古北界区系间联系紧密,和新北界区系的联系明显。中国始叶螨属在世界十一界区划中国部分中以东洋界区系和中日界区系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南区区系和华中区区系的重要性相近,华南区区系、华中区区系和华北区区系间的联系密切;中国始叶螨属中国特有种以华南区分布最多,其次是华中区。使用世界十一界动物地理区划能更为全面、详细、明确地解析中国始叶螨属的区系构成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03—2004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灯蛾科昆虫40种,隶属2亚科22属。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灯蛾科昆虫以古北-东洋共有种为主,并包含少量的新北成分,优势种为四点苔蛾。灯蛾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阔叶红松林植被带多样性、丰富度均最高,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相应植被带内灯蛾科昆虫种类逐渐减少,个体数量上亦呈减少趋势;在时间分布上,全年以7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各月份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7月〉6月〉8月〉5月〉9月;长白山各植被带之间灯蛾科昆虫类群组成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18.
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成分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崆峒山分布有昆虫16目、107科、466属、909种.其中古北界757种,占所采总数的83.28%;东洋界79种,占所采总数的8.69%;东洋-古北界12种,占所采总数的1.32%;广布种56,占所采总数的6.16%;特有种5种,占所采总数的0.55%.崆峒山昆虫区系组成是一个以古北界昆虫占绝对优势,并有一定数量的东洋界、东洋-古北界兼有种、广布种、特有种共同组成的较为复杂的昆虫区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鸟类的生态地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浙江省鸟类计410种,隶属19目63科203属。本文对浙江鸟类的生态群和地理分布进行叙述和讨论,初步建议浙江省境内的鸟类区系划分为6省2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