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1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太白山锐齿栎景观林带树干基部筑巢的两种蚂蚁的筑巢生态学及其巢内真菌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亮腹黑褐蚁Formica gagatoides Ruzsky是锐齿栎林中的优势蚁种,可在地表及树干上活动,主要取食栎树枝条上蚜虫所分泌的蜜露及其他昆虫和植物材料;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仅在蚁巢周围活动,捕食其他小型昆虫;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含水量非常高,而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的蚁巢较为干燥。锐齿栎林中树干的平均蚁栖率为20.3%,但蚁栖率随海拔差异而不同(海拔18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仅为6%,海拔1600m的锐齿栎林带蚁栖率高达38.5%)。两种蚂蚁的长期营巢活动造成树干基部腐朽、孔洞不断扩大,严重影响锐齿栎树干的水分、营养传输及生长,且极易倒伏和风折。两种蚂蚁巢内及其体表真菌的种类组成明显不同,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蚁巢材料中可分离出7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巢中仅分离出2种;从亮腹黑褐蚁F.gagatoides体表可分离出4种真菌,而从盘腹蚁Aphaenogaster sp.体表分离到3种真菌;其中Tri...  相似文献   
2.
研究比较了秦岭楼观台油松林地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铺道蚁(Tetramo-riumcaespitum)及日本黑褐蚁(Formicajaponica)3种蚂蚁蚁巢内外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从3种蚂蚁蚁巢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15种真菌,无蚂蚁栖居土壤中真菌种类是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的2.0~3.5倍;日本弓背蚁巢内平均cfu.g-1最低,明显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另外2种蚂蚁巢内及其无蚂蚁栖居的土壤平均cfu.g-1差异不明显(P>0.05)。(2)3种蚂蚁蚁巢内的真菌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低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P<0.05),但在3种蚂蚁蚁巢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蚂蚁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的真菌均匀度指数(E)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3种蚂蚁巢内真菌种类组成明显不同,形成各自特殊的真菌群落;蚁巢中分布的真菌种类几乎都可发现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但其在蚁巢内的分布均大于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不同蚂蚁蚁巢内及无蚂蚁栖居的土壤中真菌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差异与土壤微环境以及不同蚂蚁种群、筑巢习性及其对真菌的防卫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蚂蚁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与其他许多物种都具有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其中一些类群与真菌形成古老的共生关系,成为著名的菌食性昆虫.蚂蚁与真菌间的共生关系已具有长达5 000多万年的协同进化历史,迄今已知的与真菌共生的蚂蚁主要为爱特蚁族和火蚁族的种类,而蚂蚁培养的真菌主要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环柄菇科白环蘑属和白鬼伞属,少数种类属于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蚂蚁和真菌间形成一个高度进化的单元,相互间存在营养、生理方面以及免疫互助等特点;蚂蚁与真菌间的关系已成为生态学、进化学研究的热点.结合笔者在蚂蚁与真菌关系方面研究的部分进展,对蚂蚁与真菌的关系及其对真菌的利用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为我国在蚂蚁与真菌间关系研究方面提供信息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蓟州区独乐寺古建筑群昆虫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危害建筑、设施、重要文物和古树的害虫进行了综合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寺内发生的昆虫共计12目37科66种,其中有害昆虫5目10科17种。危害古建筑木质构件和泥塑雕像等文物的主要是花斑皮蠹(Trogoderma variabile),危害古建筑室外木构件的主要为黑颚条蜂(Anthophora melanognatha)和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黑颚条蜂及十二斑毛斑蜂(Melecta duodecimmaculata)也在壁画和泥塑上筑巢危害;危害古树的主要为白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filius)等害虫。另外,山斑大头泥蜂(Philanthus triangulum)在山门等处掘土筑巢,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在相关害虫发生期、危害部位和习性调查基础上,综合采用色板、黑光灯、糖醋液诱杀和药物喷洒、注杆、滴孔、药棉填塞、熏蒸等方法,对各类害虫进行了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戴武  花保祯  魏琮  杨兆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83-15085
从教学内容优化、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法创新、实践教学和考核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普通昆虫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不同生境蚂蚁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 Margalef物种丰富度模型指数 Ds、Shamnon- 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 H′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分析了太白山不同林带 (亚带 )蚁科昆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 ,并根据相似系数 C,对 9个不同林带 (亚带 )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太白山海拔高度及森林植被组成的变化 ,不同林带分布的蚁种组成有较大的差异 ,在海拔低、植被组成丰富的林带 (亚带 ) ,分布的蚁种多、数量大 ,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 ;在海拔高、植被组成相对简单的林带 (亚带 ) ,分布的蚁种少、数量小 ,多样性差 ;南坡各林带 (亚带 )蚁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相同海拔高度的北坡林带 (亚带 ) ;9个不同林带 (亚带 )可被分为 3类 ,并最终在相似系数 0 .1 80的水平全部聚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蚂蚁区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陕西蚂蚁的种群及区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分布于陕西的蚂蚁目前共计有79种,分属于4亚科,并列出了陕西蚂蚁名录;陕西蚂蚁区系成分可分为古北种、广布种、全北种、东洋种,其中以古北种和东洋种比例较大;根据气候带及秦岭的特殊环境,陕西蚂蚁区系被分为4个亚区.并对陕西蚂蚁的属(种)数量及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蝉总科昆虫以其雄性能发出响亮而多样的鸣声著称。长期以来,不同学者相继对其发音机制及发音器官形态结构在系统学、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蝉总科昆虫的发音机制、鸣声类型及其行为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蝉总科高级阶元分类系统的建立、鸣声的进化与物种形成、鸣声在种级单元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等角度,探讨发音器官形态结构及其鸣声在蝉总科昆虫系统学、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阐述鸣声比对及DNA条形码技术在蝉总科近缘物种和疑难物种区分、隐存物种发现、生物多样性评估及基因树冲突解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今后在解析蝉总科系统发育关系和演化历史研究中综合采用形态特征、鸣声特征和分子数据的必要性,以及蝉总科昆虫的声学、行为学研究结果在害虫声学诱集防治及仿生学领域可能具有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取渭南市白水县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对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在果树枝条上的产卵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苹果园最大受害株率可达94%,且受害株率与树龄成正相关;果树不同方位枝条受害程度与栽培走向密切相关;间作不同的果园受害差异不显著.黑蚱蝉趋向于在直径2.6~6.1 mm幼嫩枝条上产卵,产卵部位长度在5.8 ~35.2 cm之间,产卵部位基部与枝梢顶端的距离为10.8~56.2 cm;单枝平均刻槽数为35.1个,单刻槽平均卵量为6.8粒,单枝平均卵量为241.3粒.产卵枝条直径、产卵部位长度、单枝刻槽数和单枝总卵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应结合黑蚱蝉产卵规律,通过科学修剪、冬季深翻园土、喷施药剂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黑蚱蝉卵及若虫的数量,逐步控制该害虫对果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蚂蚁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太白山不同植被带的蚁种组成及各蚁种在不同植被带的垂直分布,探讨了太白山蚂蚁种群分布与森林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小区间的相似性比较和区系组成研究,研究了太白山蚂蚁的垂直分布特点和高大的山体、多样的气候等对景科南北成分过渡渗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太白山不同地带分布的蚂蚁种类与海拔高度、气候类型及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蚁种的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气温的降低和植被类型的减少而减少,且南坡的种类多于北坡;蚁种的组成在海拔相同的小区之间相似较大,但随着海拔高度差异的加大和坡向不同,各小区间相似性显著降低;太白山是南北蚁科成分的交汇过渡地带,具有南北成分相互渗透和交错重叠的特点,以广布种成分最多,古北种次之,东洋种最少;太白山对古北种成分向南渗透的阻碍作用较小,对东洋种成分向北和向高海拔渗透的阻碍作用较大,故而东洋种成分在高海拔地带和北坡种类数量大为减少,而古北种成分则有较多种类在南坡得以分布留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