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各省区农村居民住户收入分组资料,使用不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重新估算中国1995-2009年31个省区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使用统计方法对中国农村基尼系数的地区分布状况和时序演化态势进行分析;用动态差分的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各种因素对地区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全面剖析中国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演化及其决定因素,试图为从宏观角度理解中国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借助2003~2012年江苏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趋势、来源构成并采用对基尼系数进行结构分解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每年不同收入组农民家庭收入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运算,将农民收入差距分解到各个分项收入,以此比较各个分项收入对农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江苏省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收入差距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其余依次为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各个分项收入中,财产性收入的基尼系数最大,表明省内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有较大的差距,不平等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这两种研究居民收入差异的基本方法对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甘肃省2000—2009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处在“比较平均”的范围内,且有下降趋势,与全国大形势相反。泰尔指数的变动趋势与基尼系数一致,其分解分析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形成因素是地域差异。而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结合基尼系数构建了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素分解模型,将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变化分解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家庭生产支出、其他支出5个因素的贡献程度,并对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区域差异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高收入地区工资性收入的提高是导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最大因素,而低收入地区只能依赖减少家庭支出来换取纯收入区域差异的减少.因此提高低收入地区的工资性收入,且加大对低收入地区的支出补贴,应该成为我国减少农村收入区域差异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一、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1.农民绝对收入和比较利益下降。据调查,我区农民收入变化大体如下1990~1995年,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每年增长19.9%;1996~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16.5%;2000年至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仅6.5%。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8.7元,较上年增长12.3%。农民收入虽然在不断增长,但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和农  相似文献   

6.
李永波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35-5936
[目的]为了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来源。[方法]基于基尼系数、均值对数偏差指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分解。[结果]甘肃省1998~2005年的基尼系数没有超过0.3,农村居民处在“相对平均”时期,其收入差距主要是由家庭经营收入引起,其次是工资性收入,在空间上主要是区域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出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与全国的趋势正好相反。[结论]甘肃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性造成区域间农业收入不平等,进而成为区域间收入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5-2009年陕西省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资料,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计算出了影响农民收入差距-各项收入构成的集中率和贡献率,找出了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5-201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纯收入年度数据,对全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后瞻”效应以及“量入为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依存关系,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需要相应合理的收入分配状况与之配合。本文以江苏农村的实际情况为背景,从计算总基尼系数和分项基尼系数入手,进一步计算了分项基尼系数对总基尼系数的贡献度,并进而对近10年来江苏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地区性差异予以量化分析,希望藉此为江苏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以及在初次和二次分配领域宏观调控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比重在2000年之前略有下降,之后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我国农村居民衣着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居民收入增量中用于衣着消费的增量下降;农村居民衣着缺乏弹性,且不同收入水平在衣着消费上差距进一步拉大。将江苏省农村居民按收入划分为五组,分别是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使用2003~201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在衣着消费方面的支出数据,运用EVIEWS方法,研究不同收入组对江苏省农村居民衣着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育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14-9916
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差值法对基尼系数进行探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轨迹,运用集中率和贡献率将城乡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在各分项收入中进行具体分解,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在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分配的均衡程度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从而揭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5-15987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个指标,依据2002~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均GDP、农村科技人员数量、乡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即r06〉r04〉r02〉r05〉r07〉r03〉r01。结合具体实际,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各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民乐县为样本,运用基尼系数测度指标,分析了农民收入的差异程度。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经营性收入将会导致收入差异进一步扩大,工资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将会进一步减小收入差异;进一步利用2007和2009年两年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劳动力、耕地地块数、种植结构、是否签订马铃薯协议以及地区特征等因素对收入影响较为显著。因而要减少或消除农村地区间家庭收入的不平等,在保证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应大力提高获得工资性收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璐红  马卫鹏  王晓峰  孔小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51-13152,13155
依据统计数据资料,阐述了江苏省财产性收入现状:一是农民财产性收入基数小,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二是虽持续增长,但增幅有波动;三是增长速度大于纯收入增长速度;四是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深刻剖析了影响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原因:一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三是农村金融制度不健全;四是农村住房制度不健全;五是农村社保制度不完善。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一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夯实财产性收入基础;二是明晰土地产权主体,探索土地流转形势;三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四是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点住房的流转,完善农村住房租赁市场;五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省1979、1985、1995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提取了13个地级市的城市用地面积数据,以此为依据,采用城市首位度、分维数、帕雷托指数、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等对江苏省的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变化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拟合曲线的判定系数都在0.884以上;江苏省首位城市发展较强,大规模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模分布分散,但有微弱的集中趋势;经分析分维数D、不平衡指数可得,江苏省城市的用地规模分布不均衡且这种不均衡趋于增强,规模增长速度趋于下降;江苏省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呈现出平行向前推进的特点。这些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江苏省13个城市未来建成区用地规模和城市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这都为城乡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道路.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选取了城镇化水平、二元对比差异度、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度、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4组"城乡配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涪陵区2000—2016年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重庆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元对比差异度较高,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着眼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强基固本,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这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宁冬梅  郑循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33-12235
运用1978~2007年四川省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状况及变化特征。在论述了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各因素对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缩小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性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顺  黄国勤 《农学学报》2012,2(11):59-67
根据2000-2010年江西省及各市粮食统计资料,引入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江西省粮食产量的市域差异程度进行测算,并计算各市粮食比重与时间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省内粮食产量差异的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1)2000-2010年粮食产量呈现减小-增大的波动趋势,产量增长幅度较弱;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在反映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的程度方面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与时间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分别为:G=0.0039(t-1999)+0.1477和T=0.0021(t-1999)+0.0341,相关系数为0.949和0.956。(3)江西省粮食产量市域差异呈现扩大的趋势。(4)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稻谷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超过95%。(5)稻谷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较平缓的变化趋势。(6)通过对粮食产量占全省比重与时间变量的线性回归结果可将各市粮食产量占全省比重划分为极显著上升区、显著上升区、极显著下降区、比重稳定区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9.
熊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94-17096
以协整理论为基本计量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为研究变量,通过对1978~2006年相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对数模型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弹性系数为1.06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受农村各生产要素制约效率难以发挥造成,并提出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