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海南岛燥红土发生学特性的薄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燥红土薄片的显微镜观察表明,由于长期受干热的生物气候条件影响,燥红土在发育过程中矿物风化淋溶程度较弱,各种分解形态的有机残体数量少,有机质含量缺乏.燥红土的主导形成过程是红化作用,由于遭受侵蚀,燥红土近代成土过程遭受砂化,表层呈现漂白砂型土壤微垒结.  相似文献   

2.
永胜县燥红土面积1274.36 hm^2,有八个土种,占永胜县耕地面积的8.22%.2006年永胜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通过对采集的燥红土八个土种样品进行分析及化验检测后,摸清了永胜县燥红土养分含量、丰缺状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P>Cu>Zn>S>K;(2)海南省香蕉园香蕉园燥红土缺N、P、K、Cu、Mo、而不缺Fe、Mn、Ca、Mg。  相似文献   

4.
氧氟沙星在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氧氟沙星在典型热带土壤中的环境行为,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是一个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平衡的过程,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砖红壤和燥红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颗粒内扩散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水稻土吸附氧氟沙星的动力学过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能对氧氟沙星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68,P0.01),且吸附过程存在差异,其lg KF值为水稻土3.106、砖红壤3.086、燥红土2.854;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上存在明显的吸附-解吸滞后效应,且在同一热带土壤中滞后系数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氧氟沙星在3种热带土壤中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过程,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作用主要是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随着平衡溶液中氧氟沙星浓度的增加,表面吸附达到饱和,此后3种热带土壤对氧氟沙星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测定沟壑区不同土壤类型(燥红土和变性土)、不同季节(旱季和雨季)、不同草本盖度、模拟浇灌条件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具有差异性。燥红土表层土壤含水量小于变性土,二者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变性土含水量按幂函数微弱的衰减,而燥红土大体上呈波动性稳定;雨季土壤含水量大于旱季;高盖度草地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低盖度草地区,随光照强度呈现同步变化;模拟灌溉条件下燥红土与变性土的土壤水分呈幂函数下降,尤其是在初期燥红土的衰减速度更快。【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干热河谷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也能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云南在高原面及若干河谷高阶地上,有富铝化作用甚强的古红土,且纬度愈高,分布的海拔愈高,这与常理不符,它与各地新构造运动上升量的差异有关.新构造运动观点可圆满解释: 红色盆地的分布状况、红色盆地内紫色土的淋溶程度差异、无量山主峰的形成,昆明山字型构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砖红壤与燥红土等土壤的形成规律等等.云南全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深刻,导致土壤分布复杂,本文对此做了"土壤四度空间分布"概念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综合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特性,采用恒温批处理平衡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以及潮土5种典型农业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吸附等温线系数(Kf)为1.06~4.45 L/kg,其吸附的强弱次序依次为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潮土。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行为以物理吸附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粉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吸附和解吸氯虫苯甲酰胺的关键影响因素。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有机碳标化的分配常数(KOC)为120~379,平均值为238,表明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弱。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迟滞现象。  相似文献   

8.
1986~1988年,作者对西天目山森林土壤作了详尽的勘查,共挖剖面33个,采土样110个,作理化性质、氧化铁形态和粘粒矿物组成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天目山森林土壤在温凉湿润的水热条件下,经历着中等强度的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以2∶1型及三水铝石为主的粘粒矿物。残留于局部地区的深度风化的古红土母质,在后续的自然条件(气候、植被)下进行着黑土化、次生黄化或棕黄化过程。有机质在森林植被和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着中等速度的积累与转化,形成以活性腐殖酸为主的土壤腐殖质组成、各种性状都比较好的森林土壤,在维护西天目山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4种主要土壤对三价锑的吸附及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土壤对三价锑的吸附及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锑量的大小顺序为河潮土>红壤>紫色土。吸锑规律河潮土和紫角土呈直线型,红土红壤服从Langmuir等温式,砂岩红壤服从Temkin等温式。4种土壤的吸锑速度都很快。河潮土,砂岩红壤和紫色土的吸附动力学学规律用Eolvich和双常数率方程式能很好地描述,呈极显著正相关。由于红土红壤吸附速度太快,1-2min内就几乎达到吸附平衡,不能用Elovich和双  相似文献   

10.
选取湘东丘陵区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花岗岩红壤、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酸性紫色土),分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深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数量分布和分配比例,探讨POC及其组分与土壤有机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2.63-11.59 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其次为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酸性紫色土相对最低。4种土壤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1.5%-13.9%,花岗岩红壤POC/SOC随剖面加深而升高,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则降低,紫色土POC/SOC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在4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花岗岩红壤和紫色土保存有数量可观、比例更高的POC。第四纪红土红壤POC储量相对较少、POC/SOC也在表土层较高。花岗岩红壤POC中以CPOC为主,而紫色土以FPOC为主,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中CPOC和FPOC比例接近。所选4种土壤POC组分中,FPOC数量更能代表SOC数量的变化。SOC储量和质地是影响不同母质土壤POC及其组分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林地开发利用中也应重视深层土壤(40 cm)中储藏的活性碳组分。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肥量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四纪红土、石灰岩红壤、板页岩红壤、河流冲积土、紫色土等湘南5种典型土壤开展脱毒马铃薯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鲜薯)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高,分别为29 200.00、26 216.67 kg/hm2;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最低,分别为17 250.00、20 083.33 kg/hm2;叶片数以河流冲积土增长最快,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株高以紫色土增长最快,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增长较慢;出苗率以四纪红土和石灰岩红壤为高,以板页岩红壤为低。5种土壤都适应脱毒马铃薯生长,以紫色土和河流冲积土为最好,四纪红土和板页岩红壤稍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类型蕉园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分布特征,以海南香蕉种植区为例,分别采集了砖红土、黄壤土和潮土3种不同类型的蕉园土壤,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土壤类型蕉园共发现土壤线虫27 科39 属。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巴兹尔属(Basiria)为临高砖红土地块的优势属,针属(Paratylenchus)为乐东潮土地块和东方黄壤土地块的优势属,拟丽突属(Acrobeloides)为所有土壤类型地块的优势属。土壤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潮土<黄壤土<砖红土,食细菌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黄壤土<砖红土<潮土,食真菌线虫数量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砖红土<潮土<黄壤土。本研究显示袁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中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通过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能够从土壤生物学角度揭示我国热区不同土壤类型的蕉园土壤生态环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信阳茶园低产土壤有粘化型和瘠薄型二类 ,主要有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黄土质黄褐土 ,黄土粘盘黄褐土 ,第三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粘土以及石质土、粗骨土。通过对上述低产茶园土壤的诊断 ,阐述了粘化型土壤障碍因子是土体中有粘化层或粘盘层 ,土壤通性差 ,排水不畅有渍水层。瘠薄型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层浅薄 ,全量养分缺乏等。针对这些障碍因子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信阳茶园低产土壤障碍因子诊断及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茶园低产土壤有粘化型和瘠薄型二类 ,主要有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黄土质黄褐土 ,黄土粘盘黄褐土 ,第三纪红土母质发育的红粘土以及石质土、粗骨土。通过对上述低产茶园土壤的诊断 ,阐述了粘化型土壤障碍因子是土体中有粘化层或粘盘层 ,土壤通透性差 ,有渍水层排水不畅。瘠薄型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土层浅薄 ,全量养分缺乏等。针对这些障碍因子提出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1个乡镇5种主要土类的787个耕层土壤,分析了土壤有效硫含量。结果表明:乐东县土壤有效硫含量平均为45.24 mg/kg,最低为3.26 mg/kg,最高1294.85 mg/kg。全县土壤有效硫平均值>16 mg/kg,总体不缺硫, 但是局部地区存在缺硫现象。土壤有效硫含量<8 mg/kg的严重缺硫样点主要分布在千家镇与抱由镇,各占9.1%与7.9%。不同土类有效硫含量高低依次为滨海沙土>潮土>燥红土>水稻土>赤土。赤土缺硫比例占34.46%。可见,研究区域内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存在明显空间变异。  相似文献   

16.
1.具有富铝化特征的红壤黄壤,在没有基本弄清其发生原因和过程以前,选取现用的属性指标进行数值分类,可能难以达到系统分类的目的。 2.富铝化过程是在生物特别是森林的参与下进行的,因此富铝化结果只能产生棕化、次生黄化或次生棕化。尽管目前热带、亚热带富铝化作用在缓慢进行,但不大可能红化而形成红土母质。原生含铁矿物在表生风化条件下,通常转化为含水的氧化铁,它们在常温常压下不易脱水形成赤铁矿。根据推测可能是经受过地史中某个时期异常高温的影响而发生赤铁矿化,目前的残积红土一般比黄色土出现的地质年代更为久远。 3.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土因受成土时间、古红土、岩性、地形等因素的干扰,很自然会引起地带性、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可在显域土的富铝土纲下续分出幼年(新成土)、中年(始成土)和老年(老成土)三个亚纲。  相似文献   

17.
4种土壤对三价锑的吸附及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锑量的大小顺序为河潮土>红壤>紫色土.吸锑规律河潮土和紫色土呈直线型,红土红壤服从Langmuir等温式,砂岩红壤服从Temkin等温式.4种土壤的吸锑速度都很快.河潮土、砂岩红壤和紫色土的吸附动力学规律用Elovich和双常数速率方程式能很好地描述,呈极显著正相关.由于红土红壤吸附速度太快,1~2min内就几乎达到吸附平衡,不能用Elovich和双常数速率方程式描述,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分布于中国北方的红土是古红土,关于古红土的土壤分类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始终存在问题.尽管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北方古红土的分类地位问题.北方古红土分类混乱的原因有三:第一,北方古红土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第二,北方古红土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大量详细的研究资料做支撑;第三,关于北方古红土的分类,在分类指导思想上存在问题.剖析北方古红土的特性,借鉴国外研究思路和成果,认为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应当在适当的分类级别(土类一级)中增加古土壤土类,以反映在性质上与现代成土环境明显不一致的土壤;建立有关北方古红土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根据北方古红土本身的性状差异,将其在不同土纲中得到体现,而不能简单地把北方古红土笼统地归在新成土土纲中.  相似文献   

19.
由于蔬菜基地农业生态环境要素遭受重金属等污染,蔬菜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而导致蔬菜产品的重金属、硝酸盐、农药污染问题.在现阶段还比较突出。蔬菜收获后,不合理保鲜、贮藏、加工而遭受二次污染现象也有一定程度存在。蔬菜中存在有重金属、硝酸盐、农药等有害  相似文献   

20.
川西南海拔1700—3100米的部分地区,分布有成片的深厚红色土壤,其中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富铝化特征:粘粒硅铝率2.0以下,硅铝铁率1.5以下;粘粒矿物以高岭和三水铝石为主。它们是第四纪全新世以前低海拔地区湿热气候的产物,以称古红土;由于新构造运动才使其升至现今的高度,古红土上的现代土壤为多元发生土壤,显著区别于母岩上直接风化成土的现代土壤,因而在土壤分类上应予合理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