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寒松 《农家科技》1999,(10):24-24
<正> 1.亲鱼的采捕时间。大银鱼属冬季产卵性鱼类,性腺发育程度随所栖水体环境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12且~1月(其间水温为2℃~4℃)。因大银鱼12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所以12月上旬就要做好人工繁殖的一切准备工作。虽然起捕银鱼之初可采卵的尾数不多,但必须天天下网检查,并进行少数成熟亲体的人工繁殖。何时性成熟亲体增多,就何时开始进行规模人工采卵。检查或起捕用的网具可用定置单层刺网,网目1.8厘米至2.0厘米,网高1.2  相似文献   

2.
<正> 1 拉网法。这是最常用的轮捕鱼、虾的方法。在起捕前将鱼、虾停食1天,起捕时,少量投饵5~15分钟,将吃食鱼、虾引诱在食场中。清理好拉网,用船将拉网顺食场轻轻地放入池中,围住食场,再收紧网具,当网拉拢靠岸后,在深水区分拣鱼,分拣时,将上纲稍微沉入水中,让小规格鱼游出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1.捕鱼前要注意清除鱼塘中的杂物为做好安全冬捕,一定要清除鱼塘中障碍杂物,如树桩、树枝、铁丝网、白色污染物等。2.水深因塘制宜捕鱼前要做好鱼塘的排水灌水;如鱼塘水位太深,不便拉网操作,可以将水位降至1~1.5米,但捕鱼后要立即灌水增至2.5米以上,以增加水位保温,使未达标的商品鱼安全越冬,以待来年饲养连续获利。3.轻下网快起网切记下网前,应先将鱼网理好,然后依次将底网、  相似文献   

4.
新农 《当代农业》2014,(21):37-37
一是捕鱼前要注意清除鱼塘中的杂物,如树桩、树枝、铁丝网、白色污染物等。二是要注意因塘制宜。捕鱼前要做好鱼塘的排灌水,可以将水位降至1~1.5米,但捕鱼后要立即灌水增至2.5米以上,以增加水位保温。三是捕鱼时,应注意轻下网快起网。切记下网应先将鱼网理好,然后依次将底网、网衣、浮网沿塘边轻轻地放入水中,从两边同时拉网。拉网时,在鱼塘水面的前1/3~1/2范围内要缓慢前行.拉网至塘面的后半部时要迅速收网、起网,以减少鱼的碰网损伤与逃脱收量。  相似文献   

5.
<正> 80.拉网时应注意什么? 鱼浮头时严禁拉网,待鱼恢复后再拉网。拉网在晴天进行。如遇恶劣天气,不论正在拉网与否,均应马上停止作业。鱼种进入网箱,要不停地向网侧泼水洗箱和轻轻抽动网衣,防止闭塞网目,使鱼种缺氧死亡。在拉网操作中,鱼已进入网箱,如发现鱼体很弱、鳃盖发红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拉网,将鱼全部放回鱼池,隔些日子再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鳜鱼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报道了鄱阳湖鳜鱼(翘嘴鳜)窒息点与耗氧率的初步研究结果;在水温23~24℃时,鄱阳湖鳜鱼的耗氧率为154.08mg/kg·h,耗氧率随个体增大而减少,鄱阳湖鳜鱼窒息点为0.48mg/L。  相似文献   

7.
中秋以后,成鱼多已达到商品规格,精养鱼池载鱼量已达饱和状态,可以陆续拉捕上市销售。这样既可以稳定鱼市,赶上好市价,又能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有利于存塘鱼生长。由于秋季气温、水温仍然较高,鱼的活力强,此时拉捕“热水鱼”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掌握拉捕时间。选择在睛天、气温凉爽、鱼不浮头的黎明前后拉捕。这时拉捕对池鱼影响最小,又能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早市。阴天、闷热天气,以及池鱼有浮头现象或有鱼病发生时,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2.拉捕前要限饲。拉捕前一天应停食或减少投喂量,切忌为增加上市鲜鱼的…  相似文献   

8.
1.大拉网、垫网大拉网的长度根据所围网区的宽度而定,网身高3~4米,网目2.5~3厘米。垫网网身为半圆形,直径与网区的宽度相等,在直径的下纲上装上锚链。作业时先将垫网放在围网区的一端,从另一端用大拉网将鱼慢慢起入垫网内,然后将垫网的锚链提起,一个围网区捕捞三网次。草鱼、团头鲂的回捕率90%以上,对鲤鱼、鲫鱼也有一定的捕捞效果。2.集鱼箱在围网区的内墙上从上到下开一个小口,然后将集鱼箱安装在墙网上。当围网区内的鱼因捕捞突然受到惊动,就  相似文献   

9.
针对大型LNG单容罐罐顶的荷载分布呈现出非均布、非对称的特点,以某3×104 m3 LNG双壁金属单容罐罐顶为研究目标,建立了罐顶直径45.2 m的肋环形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有限元模型,结合相关标准规定对网壳结构按实际荷载分布情况进行加载,并对28种荷载工况下网壳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恒荷载+设计内压荷载组合工况下网壳有最大应力为273.07 MPa;在恒荷载+活荷载组合工况下网壳有最大竖向位移为31.02 mm,网壳的安全系数为6.372,整体安全可靠。同时,非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网壳发生失稳时,整体失稳点出现在局部荷载最大的泵井位置,对网壳结构整体失稳起重要作用的局部荷载在进行静力及稳定性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正> 鳜鱼又名桂鱼、桂花鱼,是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贵水产品。目前,野鳜资源不断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而,大力推广鳜鱼人工繁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亲鱼的选择及培育。翘嘴鳜是目前较理想的养殖品种。用于繁殖的亲鱼可用江河、湖泊等大水面捕捞的鳜鱼。应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个体。雌性个体应选0.75kg以上的2龄鱼,雄性个体应选择体重0.5kg以上1龄鱼或2龄鱼。鳜鱼雌雄个性有较明显的特征。尤以繁殖季节更为突出。雌鱼下颌短而突,超过上颌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种类鳜鱼生长差异的生理基础与机制,比较研究了鳜(Siniperca chuatsi)、斑鳜(Siniperca.scherzeri)和杂交鳜(斑鳜♀×鳜♂)幼鱼30 d内的生长速率与日摄食量、胃蛋白酶活性和胃蛋白酶原(PGA1、PGA2、PGC)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鳜、杂交鳜和斑鳜日增重率分别为(1.171±0.180)g/d、(1.019±0.104)g/d和(0.433±0.078)g/d,生长速率快慢次序是鳜杂交鳜斑鳜。鳜、杂交鳜和斑鳜平均日摄食量分别为(6.1±0.31)g/d、(5.26±0.33)g/d、(4.24±0.23)g/d。胃蛋白酶比活力最高部位是胃,实验前期,3种鳜鱼胃蛋白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后期,鳜、杂交鳜和斑鳜胃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为(347.8±13.3)U/g、(303.4±12.1)U/g和(272.1±10.9)U/g。胃蛋白酶原基因表达量随生长阶段缓慢增加,PGC∶PGA1∶PGA2基因相对表达量比例是1.1∶1.0∶0.7;鳜胃蛋白酶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为最高,杂交鳜相对表达量略高于斑鳜(P0.05)。结果表明,3种鳜鱼的生长速率快慢与它们的摄食量大小之间呈正相关,摄食量大小与其消化能力间也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鳜类遗传变异特征及其多样性水平,基于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个群体97尾鱼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大眼鳜序列长度为843 bp,无变异位点,只有1种单倍型,斑鳜有852 bp和856 bp两种序列,28个多态位点和11个单倍型,中国少鳞鳜也有845 bp和846 bp两种长度,5个多态位点和5个单倍型;大眼鳜、斑鳜和中国少鳞鳜3种鳜鱼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000 0、0. 008 7±0. 002 0和0. 002 0±0. 000 9,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 000 0、0. 859 9、0. 736 7和0. 000 0、0. 008 7、0. 002 0。分析表明,3种鳜鱼在终止序列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种或属间差异,锦江斑鳜是一个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种群;中国少鳞鳜虽然单倍型多样度丰富,但遭受过瓶颈效应,导致其核苷酸多样性偏低;大眼鳜遗传组成单一,多样性十分贫乏,推测可能有入侵的养殖群体。锦江系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最大的河流,历史上鳜类资源丰富,但已遭严重的破坏,加强其鳜类遗传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目前商品鳜鱼主要从江河湖泊及水库等自然水体中获得,但野生鳜鱼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进行鳜鱼健康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苗种培育最好在水泥池进行,池大小10~50平方米、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饲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  相似文献   

14.
鳜鱼系名贵鱼类之一,属鲈形目,鳍科。各地对其称谓较多,如:鳌花鱼,桂花鱼,季花鱼等。鳜鱼品种有:鳜鱼、斑鳜、暗色鳜、大眼鳜、长体鳜。在这些品种中,要数鳜鱼生长速度最快。鳜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5%,脂肪含量3.5%;此外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深受人们喜爱。鳜鱼自然资源较少,市场需求量较大,供小于求,价格较高,市场售价是常规鱼类如鲤、鲫鱼的5倍左右,养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成熟,苗种供给有保障,鳜鱼养殖已成为目前的一种特色水产养殖,前景十分看好。由于池塘高密度的传统养殖方法造成养殖水环境污染严重,降低了鳜鱼品味,影响了池塘鳜鱼养殖效益。本文着重于合理放养鳜鱼种、生物调控水质、仿造自然生态养殖环境等方面的探讨,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海北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作业时兼捕稚幼鱼比例较大的问题,增大了原生产网第五节网背网衣的网目尺寸,并将改进后的生产网作为试验网,在黄海北部海洋岛附近海域采用交替作业法进行原生产网和试验网各10网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网的总渔获质量比原生产网减少69.87 kg;原生产网捕获27种渔获物,试验网捕获19种渔获物,比原生产网减少8种,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相比原生产网,试验网中的各渔获种类体长分布范围向右偏移,说明体长范围偏小的渔获物得到一定释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拖网类渔具的结构优化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动力倒塌分析是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动力失效破坏临界风速是网壳结构抗风雪设计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和弹塑性动力响应时程分析理论,模拟了具有时空相关性的随机风速时程曲线,考虑了均布雪荷载在网壳表面的不同分布,建立了三向网格单层柱面网壳结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均布风雪荷载组合作用下网壳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层柱面网壳在迎风面有雪荷载作用时的失效破坏临界风速最小,而在背风面有雪荷载作用时的失效破坏临界风速最大。  相似文献   

17.
鳜鱼又名桂花鱼,为淡水名贵鱼种之一。网箱养殖鳜鱼具有不占水面、投资少、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1.水域选择选择水位稳定,水流缓慢,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水深3.5米以上,无污染的水域。要求交通方便,水域天然饵料丰富。2.网箱设置网箱规格一般为5×5×2.5(米),入水深度1.8~2.0米,箱底离水底20~30厘米。网箱四角应固定在4根毛竹上,底角用石块固定,以防被水流、风浪冲移。3.苗种放养(1)选养品种网箱养殖宜选用生长快、抗病力强、群体产量高的大眼鳜、翘嘴鳜等品种。(2)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30~40尾,每尾规格4~6厘米。放养…  相似文献   

18.
鳜鱼不同生长阶段中趋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光梯度方法研究了鳜鱼生长发育中对 6种光的趋光特性。结果表明 :鳜鱼 (全长 4.7~10 5 .0mm)在水平光梯度下对 3× 10 -1~ 2× 10 3lx的不同色光表现出不同的趋光反应。平游、开食阶段的鳜苗(全长 4.7~ 5 .8mm)对蓝光以外的各色强光均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其中对黄光的趋光反应最为强烈和稳定 ,最大趋光率为 98.2 7%。随着鳜的生长发育 ,对强光的趋光性逐渐减弱 ,而对弱光的趋光性逐步增强 ,其适宜照度逐渐由强光区移至弱光区。全长 30~ 40mm的夏花阶段是鳜鱼的趋光特性明显转变的过渡时期。鳜鱼在不同照度下的适宜光色不尽相同 ,随其生长 ,弱光区的适宜光色为短波段的蓝、绿光 ,而强光区的适宜光色由长波段的黄、橙、红光移至短波段的绿光  相似文献   

19.
河蟹的起捕     
一、起捕时间天然水域河蟹起捕时间一般在9月中下旬,由于此时水温仍较高,河蟹可继续生长。适宜的起捕时间应为10月上旬开捕,持续到11月下旬。二、捕蟹工具目前捕蟹大多采用蟹网、蟹钩、灯诱、闸口张网、人工捕捉等方法,其效果不甚理想。在封闭性湖荡里,由于湖面面积较大,荡底地形复杂,又有多种水生物生长,河蟹起捕率较低。经试验比较,竹簖是湖荡较为理想的起捕工具。三、捕蟹方法选择水位较深(1.2~1.5米)、水质清晰、无水生植物或水生植物较少的地方下簖,将竹箔以直线或有规律的弯曲横截于荡面,露出水面20~30厘米,每樘  相似文献   

20.
鱼类起捕是水库养殖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起捕方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先降低水库水位,按照捕大留小的原则进行拉网捕捞,然后筛选达到上市规格的鱼产品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