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7种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SW-08和SW-11进行了优化培养基的筛选,获得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LB培养基;菌株SW-08的最佳发酵条件:温度32℃,转速150r/min,pH值为6.0和7.5,接种量为5%,通气量为30mL,此时的菌体生长量为最高;而菌株SW—11在温度32℃.转速150r/min,pH值为7.0,接种量为4%,通气量为40ml。时的菌体生长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YUH-2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为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28℃,转速170 r/min,其黄酮产量为3.18 mg/100 m L,比未优化时高出42%。  相似文献   

3.
优化了红曲霉菌5040产生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条件,研究了红曲霉菌5040在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中的色价变化规律,以及红曲色素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胞内外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红曲霉菌5040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摇床转速170 r/m in,温度32℃,pH 5.4,接种量90 mL/L。②整个发酵过程分为3个阶段:0~32 h是菌体大量合成阶段,色素产量较低;32~128 h是色素生成期,色素生成稳定且产量高;128 h以后菌体生成和产色素能力下降。整个发酵期在0~128 h色素增长较为均匀。③胞外红色素含量高于胞内,胞内外黄色素的分布不呈规律性,黄色素总量高于红色素,整个发酵液色调呈黄色。  相似文献   

4.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实现蝉花真菌液态发酵条件包括pH值、温度、摇床转速、培养基装液量的优化。结果表明,蝉花液体发酵的最优条件为pH值7.4、摇床转速150 r/min、温度28℃、装液量4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真菌多糖含量为107.45 mg/g,虫草酸含量为95.82 mg/g,真菌多糖、虫草酸含量皆高于天然蝉花。  相似文献   

6.
赵迎庆  曹新志  熊俐  李琳琳  任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24-10626,10747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方法]通过摇瓶培养对影响姬松茸菌球液体发酵的4个因素(转速、温度、接种量、pH)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结果]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7.0、接种量为6%时,菌体含量最大,此时菌体干重可达到13.2 g/L.当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pH为6.5、接种量为8%时,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到6.95 mg/ml.[结论]该方法优选了姬松茸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发酵条件对诺丽内生真菌M2抑菌性的影响,笔者采用传统方法和ITS rDNA测序方法相结合,将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抑菌效果突出的诺丽内生真菌M2初步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在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MK56019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对内生真菌M2进行发酵优化,筛选出最优发酵条件:(1)内生真菌M2优化后的培养基方案为200 g土豆煮沸30 min浸出液、葡萄糖20 g、硝酸钠5 g、磷酸二氢钾0.2 g、七水合硫酸镁0.2 g、1 000 mL双蒸水;(2)发酵条件为150 mL锥形瓶装液50 mL、温度25 ℃、培养基初始pH8、转速170 r·min?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6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海洋拮抗细菌TC-1在BPDB培养基发酵的无菌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的抑菌活性最好。在BPDB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及用量,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200 g,牛肉膏20 g,葡萄糖20 g,玉米粉7 g、蛋白胨7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通过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的装瓶量、培养温度、初始pH、发酵时间和转速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发酵条件为:装瓶量20%,培养温度27℃,初始pH自然,发酵时间72 h,摇床转速20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TC-1的无菌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4.3 mm,与优化前抑菌圈直径20.7 mm相比,抑菌活性提高了17.4%。  相似文献   

9.
对苦参内生真菌BS003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最大的发酵产物。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以生物量为考察指标,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条件组成为:250mL锥形瓶中的培养基装液量为75mL、接种量104 cfu/mL、硝酸铵1.22g/L、马铃薯200g/L、蔗糖10g/L、乙酸钠1.66g/L、温度27℃、pH=7、转速150r/min、时间4d。回归分析表明,整个模型显著,此方法合理可行,相比优化前产量提高38%。  相似文献   

10.
以45株酵母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筛选出2株高产SAM(S-腺苷甲硫氨酸)的酿酒酵母菌株(A12A、A18A),以该2株酿酒酵母菌株为对象,研究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以及发酵时间对菌体产量和SAM产量的影响,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以提高SAM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摇床转速和发酵时间对菌体...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辣椒根腐病内生拮抗细菌Hj33-7发酵生产的抗菌活性,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温度、pH值、通气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5个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mL含麦芽糖20g,酵母浸膏5g,蛋白胨10g的液体培养基中最有利于菌体产生和抗菌活性的提高;最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pH值为7,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20mL,接种量30%,130r.min-1发酵培养48h菌体产生量最大,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分离得到的杨树产脂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pH值等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得出优化后的培养基为葡萄糖7%,酵母膏0.4%,Mg2+0.9%,K+0.5%,NH4H2PO40.6%,(NH4)2SO41.0%,pH值5.3。在接种量10%、装液量40%于30℃、120 r/min发酵培养60 h后,真菌油脂含量为49.25%。菌体生物量8.69 mg/mL,油脂产量4.28 mg/mL。  相似文献   

13.
在雷蘑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适于雷蘑深层发酵的初始pH值、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及摇床转速对菌丝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并通过L16(45)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6.5,接种量10%,装液量100ml/500 ml,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 d,转速140 r/min的发酵条件下,所得胞外多糖量为93.61 mg/100 ml。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发酵生产GSH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71 g·L-1、酵母膏4 g·L-1、NH4Cl 6 g·L-1、KH2PO4 2.0 g·L-1、MgSO4 0.5 g·L-1,pH 6.0,在此条件下,GSH理论产量达79.51 mg·L-1。经3批次平行试验验证,GSH实际产量均值为80.5 mg·L-1,与预测值相近,较优化前产量(65.03 mg·L-1)提高了约19.2%。  相似文献   

15.
对前期研究发现的1株分离自银杏树皮组织的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内生真菌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YX-5菌株的发酵条件及活性产物稳定性进行研究。以发酵后的菌体干质量、粗提物质量和粗提物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YX-5菌株的发酵温度、pH值、转速和发酵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温度25℃、pH值7.0、摇床转速110 r/min、发酵时间7 d。以粗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为指标,比较发酵液粗提物经热处理、酸碱处理、紫外照射和蛋白酶处理后的稳定性,发现YX-5菌株的活性产物在常温、中性和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对紫外线和蛋白酶有较强的抗性,但在超过100℃高温条件下或pH值超过9.0的碱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差。该菌株粗提物在自然条件下总体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变化,有利于活性成分分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发酵罐中液体发酵产漆酶,在发酵罐中筛选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试验选取已优化的白腐真菌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发酵罐中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对其在发酵罐中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选取的白腐真菌黄孢子原毛平革菌的最佳发酵生产条件为:温度28℃、转速300r/min、通气量5L/min(通气比1.0vvm)、pH值5、接种量为15%.在此条件下最高产酶水平可达14.86U/mL.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自青海患病刺儿菜中具有除草活性的植物内生真菌HL-1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适合该菌株生长的碳氮源、固态发酵基质、接种量和固-液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材料中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浸膏;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的最大产孢量是5.79×108 CFU·mL-1;而在最适碳源和最适氮源混合培养基中,它的最大产孢量是 4.81×109 CFU·mL-1。菜籽饼为HL-1在供试材料中产孢最大的培养基质;在体积分数为40%接种量下,它的产孢量最大。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发现该菌株在培养温度27.5 ℃,培养基质含水量37%,发酵时间8 d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GSBM05菌株液体发酵条件,提高菌体及次级代谢物质产量,以菌体生物量和发酵液对葡萄白腐病病菌的抑菌活性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对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菌株GSBM05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2. 0%可溶性淀粉,2. 0%豆粕,3. 0%酵母粉,0. 3%NaCl,0. 3%CaCO_3;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7. 0,装液量为9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6%,摇床转速为150 r/min,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佳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GSBM05的抑菌能力提高66. 9%; GSBM05菌株发酵液在pH值为3. 0~11. 0之间抑菌活性较稳定,经40~100℃处理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当温度为120℃时抑菌活性丧失。经不同时间的紫外线照射后,发酵液抑菌活性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选取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漆酶的生产菌株,分别研究搅拌转速、通气量、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发酵罐发酵产漆酶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产漆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罐搅拌转速对漆酶产量影响最大,产漆酶的最优条件如下:温度28℃、转速300 r/min、通气量5 L/min(通气比1.0 vvm)、培养基初始pH值5、接种量15%,得到最高产漆酶水平14.86 U/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酵母浸膏1.5%、磷酸氢二钠0.2%、磷酸二氢钠0.1%、硫酸镁0.1%、酵母浸粉0.5%.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8℃,初始pH7.0 ~7.2,摇床转速180 r/min,接种量7%.选择木屑质量与发酵液体积(m/V)的混合比为3∶5,继续高温发酵16 h,芽饱产量可达到5.18×1010CFU/g.[结论]该研究可为饲用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