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阳彩色小麦及其土壤中微量硒的相关性,采用国标法测定郑州、焦作和巩义地区种植的彩麦、普通小麦及其生长土壤中的硒含量,并探讨了样品的最佳消解条件和测定条件。测定样品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7.02%~106.34%,检出限为0.150ng/mL。小麦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6.4%(n=5),土壤硒的RSD<0.5%。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中硒的含量与品种存在着密切关系,在土壤中硒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南阳彩麦中硒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紫麦中硒含量最高,硬质紫麦其次,蓝麦中硒含量最低。而同一品种小麦在不同地区种植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中硒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娥芬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329-330,333
以食用菌为试验材料介绍硒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硒标准曲线方程为I=21.947 C+11.543,R=0.999 8,重复试验中,测得香菇中硒平均含量为0.023 0 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4.68%,加标回收率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100.27%,相对标准偏差为3.24%;双孢蘑菇中硒含量要高于姬菇、香菇、金针菇、平菇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进行普通大米和富硒大米中硒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富硒大米的硒含量比普通大米的硒含量显著增高。在优化试验条件下,测定硒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6μg/L,线性范围为0~2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0%,加标回收率为95.5%~98.6%,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目前已经被大量用于食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黄晓捷  赖鹤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19-19620
[目的]对潮州凤凰茶硒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凤凰茶样品经干燥粉碎后,用硝酸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结果]硒浓度在0~40.0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If=130.801 0C+137.897 3,相关系数为R2=1.000 0,检出限为0.097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18%,回收率为102.4%~105.2%。[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适合测定茶叶中的硒含量;凤凰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硒。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含量硒包衣剂(0(T0),0.005%(T1),0.015%(T2),0.025%(T3))对黑小麦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包衣剂处理T0相比,不同含量硒包衣剂均使黑小麦产量增加,T1,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4.34%,17.78%和7.34%,有效穗数和穗长增加是含硒包衣剂处理黑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01);含硒包衣剂处理使黑小麦全生育期延长1 d,其中,抽穗—成熟期延长3 d;硒包衣剂对黑小麦籽粒N和K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包衣剂硒含量增加,籽粒N和K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籽粒Se含量与包衣剂中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92 6)。籽粒Se含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表明,当硒质量分数超过0.054 mg/kg时,产量拟合曲线呈负相关。综合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可知,含硒量0.015%为推荐包衣剂Se含量。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农产品中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富硒农产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分离及提取方法。考察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及载气流量等条件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26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8%,线性范围为0~100 ng/ml,应用本方法测定不同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含量为43.8~648.2ng/g,有机硒含量为30.6~509.8 ng/g,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04.5%。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干扰少,适合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和有机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全自动定氮仪等测定三门峡、驻马店、南阳3个地区不同品种香菇的铜、锌、铁、锰、钾、钠、钙、镁、磷、硒等元素及16种氨基酸、蛋白质的含量,同时测定其水分、灰分及粗纤维含量来分析香菇的营养价值。实验发现元素含量KPMgCaNaZn、FeMnCuSe,其中,三门峡地区的铁、钙、铜、硒均高于驻马店和南阳地区;而驻马店和南阳地区的钾含量及16种氨基酸总和、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则高于三门峡地区。这可能与其地理位置及香菇本身对元素的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测分析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中硒的含量、赋存形态和价态,旨在为正确评价青海省东部土壤的富硒状况,有效利用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342~0.770 mg/kg,平均值为0.487 mg/kg,是我国土壤平均硒含量的1.68倍,远大于全国土壤硒含量的平均值,属于足硒到中等高硒水平。供试土壤中可溶态硒、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分别占全硒含量的10.91%~21.35%、11.56%~23.52%、11.69%~23.9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含量最少,占全硒含量的3.52%~11.82%;而有机结合态硒占土壤全硒含量的比例高达27.49%~50.65%,平均值为36.55%,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主要以有机结合态为主。对土壤硒价态的研究表明,可溶态硒和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中均存在Se~(4+)、Se~(6+),不存在Se~(2-),且以Se~(6+)为主要赋存形态。青海省东部富硒土壤分布集中,含量适宜,供硒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汉江安康市汉滨区段瀛湖水域所生长的鱼类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辅助-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的硒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周期短、结果准确的优点。检测曲线方程为I=102. 6535*C+10. 0323,相关系数r=0. 9999,回收率的范围为87. 4%~107. 5%,平均回收率为95. 64%。研究结果表明,鲑鱼平均硒含量最高,达到0. 6393 mg·kg-1;鲤鱼平均硒含量最低,仅有0. 1128 mg·kg-1。参照陕西省制定的《富硒食品与其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DB61/T556-2012,鲜水产的富硒含量要求在0. 08~0. 60 mg·kg-1间,本次试验检测的样品均达到富硒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脲和聚磷酸铵对土壤硒形态及小麦不同器官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可明显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有机态硒含量,从而提高小麦各器官硒含量及小麦硒利用率。施用磷酸氢二铵的小麦硒利用率最高。土壤硒含量为1.153 mg/kg时,施用磷酸氢二铵的小麦硒利用率较磷酸脲、聚磷酸铵处理分别高55%、89%。土壤硒含量为0.308 mg/kg时,施用磷酸氢二铵的小麦硒利用率较磷酸脲、聚磷酸铵处理分别提高78%、95%。施用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能提高小麦各器官硒含量和小麦硒利用率,而施用磷酸脲与聚磷酸铵对土壤不同形态硒含量及小麦各器官硒含量总体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解-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中的微量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向阳  范彩玲  王翠  王会会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48-1049,1051
以南阳灰麦、蓝麦、普通紫麦和硬质紫麦为材料,用微波压力快速消解样品,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和国标法对照测定。结果表明:浓度直读法的回收率为90.6%~98.4%,RSD为2.8%~3.6%(n=6),线性范围为0.400~4 000 mg/L,检出限为0.391 mg/L。  相似文献   

1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虾中的硒含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虾中硒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试剂对硒测定的影响;探讨了消化试剂对样品消化的影响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78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45%,线性范围为0~50ng/ml。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不同虾中的硒含量为0.14~0.33mg/kg,加标回收率为94.4%~103.8%。  相似文献   

13.
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南阳彩色小麦中维生素含量水平,为彩麦在食品上的加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南阳灰麦、蓝麦、硬质紫麦(大紫麦)、小紫麦为材料与兰优906普通小麦相对照,用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对上述品种的维生素A、E、B1、B2、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南阳彩麦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0.618~2.067μg/100g,维生素E为1.14~1.88 mg/100 g,维生素B1为0.276~0.342 mg/100 g,维生素B2为0.161~0.202 mg/100 g,维生素C为0.289~0.846 mg/100 g(灰麦未检出),表明南阳彩麦中维生素含量总体上比兰优906普通小麦高。综合其营养价值,南阳彩色小麦在产品开发和利用上有较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富硒矿粉对不同小麦品种(系)富硒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小麦鄂恩4号、998042 2个品种(系)施用3种不同含硒量的富硒矿粉,结果表明:①施用富硒矿粉能够提高小麦植株的含硒量,3种矿粉处理的茎、叶含硒量为0.032~0.055 mg/kg,平均0.043 8 mg/kg,比对照增加143.3%;②高含硒量富硒矿粉的效果优于低含硒量矿粉,但施用含量为1 494 mg/kg矿粉的小麦茎叶平均含硒量比含量为104 mg/kg的矿粉仅高65.81%,说明较低含量的矿粉同样具有应用价值;③不同时期的小麦含硒量不同,苗期较低、后期较高,说明硒元素在小麦中存在着一个积累过程;④不同遗传基础小麦品种(系)的聚硒效果不同,鄂恩4号小麦的富硒效果优于998042品系,两者在苗期的差别较大,灌浆期的差别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的含量及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叶喷硒肥试验,研究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籽粒硒含量状况、硒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硒含量的农艺措施。【方法】分别于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年小麦季收集中国不同麦区73份春小麦和582份冬小麦共计655份田间小麦样品,调查籽粒产量并测定籽粒硒含量。于2010-2011年在14个省(市)的30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开展叶面喷施硒肥试验,设叶面喷施清水或0.017%亚硒酸钠2个处理,于拔节中、末期各喷施1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测定拔节前植株样品的硒含量和收获后籽粒产量和硒含量。【结果】655份小麦籽粒样品平均硒含量为64.6 µg·kg-1,远不能满足以小麦为主食人群对硒的营养需求,变幅为0-821.0 µg·kg-1,春、冬小麦平均分别为67.5和64.2 µg·kg-1。有63%缺硒,19%偏低,仅有8%富硒,未发现有小麦籽粒硒含量达到中毒水平。小麦籽粒硒含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各地的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不喷硒和喷硒平均产量分别为6 650和6 649 kg·hm-2。叶喷硒肥使籽粒硒含量显著提高,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为31.0 µg·kg-1,喷硒116 g·hm-2使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到647.8 µg·kg-1,达到了富硒水平,但没有达到中毒水平。每施用1.0 g Se·hm-2,籽粒硒含量平均提高5.3 µg·kg-1,施用51 g Se·hm-2可将小麦籽粒硒含量从平均31.0 µg·kg-1提高到300 µg·kg-1以上。小麦籽粒硒含量不受产量的影响,但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与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硒含量在6.3-30.7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时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2.1 µg·kg-1,拔节前植株硒含量在0-147.2 µg·kg-1每增加1.0 µg·kg-1,不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0.7 µg·kg-1。喷硒后籽粒硒含量和硒强化指数均与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拔节前植株硒含量每增加1.0 µg·kg-1,喷硒籽粒硒含量平均增加5.7 µg·kg-1,籽粒硒强化指数平均增加0.043 μg·kg-1(g·hm-2-1。【结论】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拔节前土壤施硒提高土壤有效硒水平、在拔节中期或末期叶面喷施硒肥等,均可使植株累积较多的硒,并在灌浆期向籽粒转移,从而提高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磷硫配施对冬小麦产量、硒的吸收及转运的影响,为生产富硒小麦或合理调控小麦硒含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磷、硫水平,在小麦成熟期测定产量及植株各部位硒含量。结果表明:硫磷的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S0.1P0.4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除颖壳外,冬小麦各部位硒含量最高值都出现在S0P0处理。不论施硫与否,施磷均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各部位硒含量,提高小麦植株硒累积量,促进冬小麦茎叶向颖壳的硒迁移,降低根向茎叶、颖壳向籽粒的硒迁移系数,还会减小籽粒的硒分配。单独施硫会降低植株的硒累积量,促进冬小麦根向茎叶、茎叶向颖壳的硒迁移,降低颖壳向籽粒的硒迁移系数,低硫处理能增加小麦籽粒的硒分配,高硫处理则降低了籽粒的硒分配。S0P0.2处理能显著提高籽粒硒累积量,而高浓度的磷硫配施会降低籽粒硒累积量;S0.1P0和S0.1P0.2处理籽粒硒分配较大,分别是45.3%和44.8%。因此,硫磷的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低硫(S0.1)高磷(P0.4)处理增产最显著。低硫(S0.1)低磷(P0.2)处理能更有效地增加植株硒累积量,增强硒在籽粒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微波溶样快速测定南阳彩色小麦面粉中微量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向阳  陈启航  冉慧慧  朱玲  张晓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893-1894,1896
为建立一种快速测定小麦面粉中微量镉的新方法,以南阳彩色小麦为材料,在密闭容器中用微波压力快速消解样品,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样品中的镉,将试验结果与国标方法对照测试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新方法具有直观、快速、简便、灵敏、准确、适于现场进行测定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化富硒土壤的有机硒,提高其有效性。【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生化腐殖酸,矿源腐殖酸和鸡粪有机肥)对土壤硒形态转化及小麦硒吸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化腐殖酸与矿源腐殖酸均显著降低土壤pH值。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处理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均显著增加;施用生化腐殖酸处理较未添加处理可显著提高可交换态硒含量,而土壤可溶态硒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鸡粪有机肥、矿源腐殖酸均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硒的富集系数,而生化腐殖酸主要提高小麦根富集系数。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小麦籽粒硒含量,较未添加处理分别提高34.48%、27.59%。【结论】施用鸡粪有机肥和矿源腐殖酸,可提高石灰性富硒土壤中可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含量,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  相似文献   

19.
谷子品种资源微量元素硒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对中国谷子地方品种资源进行硒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以了解谷子品种资源中硒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为谷子种质创新和育种提供基础。【方法】硒和蛋白质含量测定分别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和微量凯氏定氮法。【结果】①中国谷子地方品种资源硒含量平均53.3 μg?kg-1,变异范围20.8~89.2 μg?kg-1;蛋白质含量平均15.8%,变异范围11.01%~20.77%。②不同生态区的材料硒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西北内陆和黄土高原来源的品种硒含量分别排列第一和第二,以下依次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最低是内蒙古高原;不同生态区来源的品种蛋白质含量排列次序与硒的排列较为一致,依次为西北内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③2个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硒和蛋白质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34,且达到极显著水平。④硒含量与谷子粒色相关联,相联系数为0.385,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红粒谷子硒含量明显高于黄、青、褐等粒色的品种。【结论】谷子品种资源的硒和蛋白质含量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在鉴定评价基础上,筛选出了一批品质优异的谷子种质资源,为富硒和高蛋白优质品种的培育和种质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