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刘小林    张宋智    李惠萍    蔺岩雄    郑子龙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69-74
基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评价小陇山林区27种不同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1.25亿元·a-1,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的价值分别为102.48、62.74、54.86、35.76、24.28、11.71、9.21亿元·a-1与1 960万元·a-1。2)27种林分中阔叶混、灌木林及栎类价值量位于前3位,分别为145.36、44.98亿元·a-1和28.04亿元·a-1; 水曲柳和胡桃楸价值量最小,分别为31.42万元·a-1与17.16万元·a-1。  相似文献   

2.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  相似文献   

3.
以张家口坝上张北县、沽源县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量模型计算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林分的生物量,利用碳储率算出含碳量,进而得出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生产力和固碳量。结果表明:1)插条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1 425.73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1 094.91、242.76 kg·hm-2·a-1和88.06 kg·hm-2·a-1;断根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1 048.86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813.75、167.98 kg·hm-2·a-1和67.13 kg·hm-2·a-1;埋桩小黑杨地上部分生产力为780.23 kg·hm-2·a-1,其干、枝、叶的生产力分别为618.62、106.75 kg·hm-2·a-1和54.86 kg·hm-2·a-1。2)插条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528.84、119.68 kg·hm-2 ·a-1和42.18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690.71 kg·hm-2·a-1。断根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393.04、82.81 kg·hm-2·a-1和32.16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508.01 kg·hm-2·a-1。埋桩小黑杨干枝叶的固碳量分别为298.79、52.63 kg·hm-2·a-1和26.28 kg·hm-2·a-1,地上部分总固碳量为377.70 kg·hm-2·a-1。3)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地上部分年平均每株生产力和年平均每株固碳量都表现为: 断根小黑杨>埋桩小黑杨>插条小黑杨。  相似文献   

4.
依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北京市13个区县、14个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估北京市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表明,北京市年经济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等7项评估指标总价值为78.41亿元,以涵养水源(30.15亿元·a-1)、固碳释氧(17.42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1.59亿元·a-1)为主;北京市各区经济林生态系统中密云区、平谷区和怀柔区的服务价值相对高于其他区县;以板栗林生态服务价值量较高(29.90%);北京市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由大到小基本呈现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中部。  相似文献   

5.
林木营养积累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维持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物质交换平衡有重要作用。基于实测,对烟台市森林生态系统积累营养物质功能进行评估,依托ArcGIS进行数据空间分析,以分析营养物质积累在树种间、县区间、地形间的数值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烟台市森林生态系统积累元素总实物量为11 190.5 t·a-1,积累N、P、K的物质量分别为6 787.29、776.04、3 627.16 t·a-1;积累元素的总价值量为16 794.83万元·a-1,积累N、P、K的价值量分别为14 253.36、543.23、1 998.24万元·a-1。单位面积积累元素实物量为21.48 kg·hm-2·a-1,单位面积价值量为322.2元·hm-2·a-1。单位面积森林资源积累营养元素的能力在树种间、县区间、不同地形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长白山金沟岭林场作为研究区域,研究了主要森林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的时空变化,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金沟岭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997年的7 621.842 2 t 增加到2007年的8 018.125 9 t,净增加了466.283 7 t。碳储量分布以中龄林与近熟林为主,1997年与2007年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7%与79%,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碳库;2)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随着龄级结构的增长而增加,1997年与2007年分别为47.541 7 mg·hm-2与50.186 6 mg·hm-2,高于全国2008年森林平均植被碳密度42.82 mg·hm-2,但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86.00 mg·hm-2;3)利用1997年与2007年两期数据分析了该林场森林植被的年固碳增量为39.63 t·hm-2·a-1,平均年增长率0.51%,低于我国森林的平均年增长率1.6%,该林场森林植被仍具有潜在的固碳空间;4)对森林植被的碳汇效益进行了计量, 1997年与2007年分别为2 728.130 8万元与2 744.954 8万元,净增长了16.824 0万元。应加强对现有森林经营,尤其是中幼龄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从而增加现存森林的碳密度,以此来提高森林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Komiyama红树林异速生长模型,对海南清澜港杯萼海桑生态系统的植被生物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植被层总生物量为(177.89±14.36)t·hm-2,碳密度为(80.35±6.92)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76.52±14.23)t·hm-2,碳密度为(79.69±6.86)t·hm-2,占林分植被层总碳密度的99.2%。杯萼海桑生态系统总有机碳库密度为(536.91±54.99)t·hm-2,其中0~105 cm土壤碳密度为(456.56±48.07)t·hm-2,占总碳贮量的85.0%,植被有机碳密度占总碳贮量的14.85%,林下植被层和现存凋落物层仅占0.15%。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国第7次(2004-2008 年)和第8次(2009-2013 年)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IPCC法估算了我国9种主要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了近年来主要造林树种的固碳能力。两次清查间隔期间,9种人工林平均碳密度增加了1.6 Mg·hm-2,总碳储量增加了126.89 Tg,年平均增加25.38 Tg。杨树和桉树年固碳量较高,分别为10.21、9.96 Tg·a-1,碳密度增加量分别为4.32、7.72 Mg·hm-2。2009-2013年间9种人工林各龄组的碳密度为:幼龄林(8.82 Mg·hm-2)<中龄林(24.01 Mg·hm-2)<近熟林(29.37 Mg·hm-2)<过熟林(30.89 Mg·hm-2)<成熟林(35.67 Mg·hm-2)。幼龄林和中龄林占主要人工林总面积的70.52%,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人工林森林经营管理及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实验林场的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270个样芯数据为支持,在树木年轮年表构建和生产力年均增量量化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定量探究该地区林分生产力与气候要素的关系。根据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将样木分为5个等级,量化气候变化对不同等级树木生产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帽儿山地区长白落叶松样木的平均生产力为4.70 t·hm-2·a-1,不同等级木的平均生产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优势木(2.37 t·hm-2·a-1)、亚优势木(0.92 t·hm-2·a-1)、中等木(0.66 t·hm-2·a-1)、被压木(0.52 t·hm-2·a-1)、濒死木(0.23 t·hm-2·a-1)。长白落叶松的生产力与年均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78。气候对长白落叶松生产力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尤其...  相似文献   

10.
做为青海三江源区主要森林类型之一,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林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在增加青海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以青海祁连圆柏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室内试验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主要地形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对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为209.56 t·hm-2。其中,以兴海中铁林场(247.37 t·hm-2)最大,泽库麦秀林场(158.96 t·hm-2)最小,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青海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海拔3 500~3 700 m范围最大,为255.93 t·hm-2,海拔2 900~3 100 m最小,为152.03 t·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增大而下降,坡度5°~15°最大,为297.22 t·hm-2;下坡位(251.76 t·hm-2)>中坡位(212.56 t·hm-2)>上坡位(153.24 t·hm-2);阳坡土壤有机碳密度(206.72 t·hm-2)略低于阴坡(215.55 t·hm-2)。通过t检验,不同海拔、坡度和坡位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差异。总之,在不同立地因子中,海拔和坡位是调控祁连圆柏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密度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调控对贵州台江县12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调控提高了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的累积,高密度(H)(1 800株·hm-2)、中密度(M)(1 566株·hm-2)和低密度(L)(1 350株·hm-2)及CK(未间伐:2 016株·hm-2)密度下马尾松人工林各组分碳储量乔木层>土壤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层碳储量分别高出CK2.58、5.69 t·hm-2和1.38 t·hm-2;土壤层分别高出CK3.50、4.95 t·hm-2和-13.43 t·hm-2;林下植被层分别高于CK1.88、2.59 t·hm-2和4.14 t·hm-2,凋落物层分别高于CK0.14、0.27 t·hm-2和0.36 t·hm-2,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碳储量较CK达显著差异(p<0.05);H和M密度下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分别较CK提高8.1 t·hm-2和13.49 t·hm-2,L密度低于CK7.54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M密度调控最大,故马尾松中龄人工林林分经营过程中以M密度经营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氮沉降引起的南方土壤酸化加剧,从而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本文通过原位进行对照(N0,0 g N·hm-2·a-1)和不同氮浓度(N1,5.0×104g N·hm-2·a-1;N2,10.0×104g N·hm-2·a-1;N3,15.0×104g N·hm-2·a-1;N4,20.0×104g N·hm-2·a-1)处理,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进行4年连续氮沉降模拟试验,考察氮沉降对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下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温度和湿度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一年中,12月和翌年1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低的时间,8月是土壤温度和湿度最高的时间;(2)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可知,鼎湖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受氮沉降现象影响显著,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中的速效磷含...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评估方法,得出大石门沟森林公园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807.52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5.62万元/(hm2·a).其中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最高,为1 027.12万元/a,占总价值量比例36.58%,其次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为1 000万元/a,占总价值量比例35.62%,最低为保育土壤功能价值,为48.52万元/a,仅占总价值量1.73%;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量顺序是固碳制氧功能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功能价值>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价值>净化大气环境功能价值>林木营养积累功能价值>森林游憩与生态文化功能价值>保育土壤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根河林业局2012年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参照林业行业标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271-2008),首次采用分布式评估与旅行成本相结合的方法,对根河林业局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1)根河林业局森林服务功能价值为317亿元·a-1,各功能对总价值量的贡献率依次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物种保育>营养物质积累>森林游憩。2)固碳释氧和涵养水源功能是根河林业局森林的主要功能,占服务功能总价值量的63.7%。森林年固碳量可抵消内蒙古自治区碳排放量(6 987.07万t,2008年)的7.8%;年涵养水源量对根河年径流量(20.6亿m3)的贡献率为32.8%,是海拉尔河年径流量(32亿m3)的21.1%。3)针叶林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大于阔叶林,不同树种六大功能单位面积的价值量依次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4)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量随林分年龄增大而增大,不同龄组六大功能单位面积的价值量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5.
使用林业的国家行业标准,参照全球通行的做法,测算了迪庆州森林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提供产品、森林游憩等8个类别共14个指标评估迪庆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和物质量。迪庆州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3.88亿元/a。其中:保育土壤价值为498.49亿元/a,占比为33.59%;涵养水源价值为396.62亿元/a,占比为26.73%;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383.51亿元/a,占比为25.85%;净化大气环境价值为112.31亿元/a,占比为7.57%;固碳释氧价值为68.21亿元/a,占比为4.59%;提供产品价值为16.88亿元/a,占比为1.14%;积累营养物质价值为4.54亿元/a,占比为0.31%;森林游憩价值为3.32亿元/a,占比为0.22%。迪庆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单位面积价值为9.86万元/(hm~2·a),是云南省平均水平的1.46倍,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结果表明:1)橡胶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动态为“U”型曲线,白天NEE为负值,是碳吸收,夜间NEE为正值,是碳排放;全年除2月份为较弱的碳排放外,其余月份均为碳吸收,雨季各月NEE值较大,旱季各月NEE值较小,橡胶林碳吸收最强月份为6月,碳排放最强(吸收最弱)的月份为2月;因研究样地橡胶林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固碳能力强大,橡胶林年NEE总量超过11.0 t·hm-2·a-1,碳汇能力高于其他亚热带和热带人工林,也高于纬度接近的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2)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Re)日动态为单峰型曲线,全年Re均为正值,即为碳排放,白天Re量及变动幅度均明显大于夜间;全年Re日变化呈不规则曲线,全年雨季各月Re值均较大,旱季各月Re值相对较小,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最强月份为8月,呼吸最弱的月份为12月;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年呼吸总量巨大,年总量超过20.0 t·hm-2·a-1,与同纬度的热带雨林接近。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疆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的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新疆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碳储量和潜力研究提供基础。根据新疆201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新疆农田防护林主要树种不同林龄下不同径阶的标准解析木样本数据,估算主要树种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变化规律和龄组特征,探讨主要防护林树种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3种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面积以幼龄林和中龄林为主,占总面积的66.68%,各树种中杨树占绝对优势,占总面积的79.62%。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生物量,树干生物量占比最高。3种主要农田防护林树种碳储量杨树(6 119.53×104 Mg)>榆树(237.63×104 Mg)>沙枣(212.31×104 Mg)。3种主要树种各龄组的碳密度为幼龄林(35.42 Mg·hm-2)<中龄林(172.69 Mg·hm-2)<近熟林(250.18 Mg·hm-2)<成熟林(442.36 Mg·hm-2)。新疆农田防护林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和固碳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农田防护林经营管理和碳汇功能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庆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典型样地试验及生态站长期观测等手段,以重庆缙云山4 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 对其2010 年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7 项服务功能价 值作了评估。结果表明:缙云山森林生态系统4 种森林类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99 亿元/ a,单位 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4.46 万元/ (hm2·a)。7 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森林游憩(2.82 亿元/ a) 生物多样性保护(2.56 亿元/ a) 涵养水源(2.25 亿元/ a) 保育土壤(1.60 亿元/ a ) 固碳释氧(1.37 亿元/ a ) 营 养物质积累(0.36 亿元/ a) 净化空气(0.04 亿元/ a)。4 种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森林游憩 价值功能除外)中,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木林服务功能价值接近,分别为11.21 万、11.07 万和10.84 万元/ (hm2·a);竹林服务功能价值最低,为6.98 万元/ (hm2·a)。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年生巨尾桉纯林(1 650株·hm-2)与按2∶1行状混交的巨尾桉×红椎林(巨尾桉1 100株·hm-2∶红椎550株·hm-2)为对象,采取典型的样地方法,对2种林分生长、土壤养分含量及其林分稳定性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巨尾桉适宜的混交模式,以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结果表明:1)巨尾桉×红椎混交林中巨尾桉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显著高于巨尾桉纯林(P<0.05),但树高生长差异性不显著。2)巨尾桉×红椎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量为126.44 m3·hm-2,比较接近巨尾桉纯林(129.84 m3·hm-2)。3)混交林上层土壤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巨尾桉纯林增加16.31、0.43 mg·kg-1和16.65 mg·kg-1。4) 10年生时,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协调,红椎生长尚未受到巨尾桉较大影响,但混交林中巨尾桉、红椎的胸径小于其各自平均胸径的立木比例分别占57.88%和52.42%,林分结构存在不稳定的趋势。因此,建议适时开展抚育间伐,改善林分结构和调整种间关系,以期充分发挥混交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4年湖南省慈利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含量,求得慈利县森林碳储量,并利用地统计学中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的方法,基于最优的半变异函数绘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碳密度分布专题图。结果表明,在6种常用的半变异函数中,指数模型作为半变异函数的预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56,残差平方和(SSR)为0.000 7,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慈利县的中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碳密度较高,大于18.84 t·hm-2,其余地方的碳密度较低,小于15.77 t·hm-2。插值结果显示,碳密度在11.19~14.33 t·hm-2的面积最大,达到慈利县总面积的22%;其次为18.84~21.98 t·hm-2,达到全县总面积的16.35%;碳密度在14.33~15.77 t·hm-2以及17.40~18.84 t·hm-2的面积较少,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13.54%和11.58%;碳密度大于28.83 t·hm-2的面积最少,仅占1.76%。可见慈利县主要林分的碳密度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林分质量差,不能有效地发挥森林固碳功能,需要开展科学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与树种组成,实现固碳能力的提升。研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地理空间区域分布特征,为慈利县森林碳汇经营、林业碳汇核算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