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桂阳县烤烟新品种云烟97烟叶成熟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烟叶成熟度标准,开展云烟97烟叶成熟度试验,结果表明:下部叶面黄绿色,6~7成黄,主脉变白1/2以上;中部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2/3以上;上部叶面基本全黄,9~10成黄,主脉全白等烟叶采摘模式适宜于桂阳烤烟新品种云烟97烘烤出优质烟叶,并能使烟农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彭水烟区云烟87品种上部烟叶最适砍烤成熟度,2016年开展了云烟87上部烟叶不同成熟度砍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落黄8~9成砍烤较落黄7~8成和9~10成经济性状最佳,化学成分更为协调,香气量、香气质得分显著高于其余处理。落黄9~10成砍烤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较落黄7~9成较好,但较落黄8~9成又大幅下降。建议在彭水烟区云南87品种实行落黄8~9成时砍烤可达到最高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上部叶采收成熟度把握不准,会导致上部4~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技术推广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研究云烟87上部4~6片烟叶的适宜采收成熟度,确定最有利于可用性提升的采收成熟度,为南平优质烤烟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即T1处理,叶片8成黄采收;T2处理,叶片9成黄采收;T3处理,叶片全黄采收。各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上部烟叶面积逐渐增大;上部烟叶9成黄采收烤后的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最好,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和钾含量适宜,协调性指标最高,产量低于8成黄采收处理,而其他经济性状指标均最高;T2处理的产值分别比T1和T3处理提高了9.50%和19.45%,提高了烟叶等级结构,提升了均价,综合经济性状好。总体而言,采收成熟度为9成黄的烟叶不仅烟碱含量适中,化学成分协调,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最高,且经济效益最好,最有利于高可用性提升的成熟度标准,建议在南平烟区采取上部烟叶9成黄时一次性采收。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主栽烤烟品种的适宜采收成熟度,进一步提高淄博烟区烤后烟叶质量和彰显其烟叶特色,采用外观质量鉴定、经济性状统计、感官质量评价和电子鼻检测等方法,对主栽烤烟品种NC55中、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成熟度烤后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叶成熟度变化规律较为稳定,适宜采收成熟度为CM2,即鲜烟外观7~8成黄;上部叶受气候影响较大,适宜采收成熟度要视当时气候条件而定,后期气温、光照等条件较好时按BM2(8~9成黄)成熟度采收,后期气温下降较快、昼夜温差大时按BM1(7~8成黄)成熟度采收。  相似文献   

5.
摘要: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红大适宜成熟度采收对提高红大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烤后烟叶质量评价的方法,对红大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成熟度间外观质量差异不显著;内在化学成分上,随采收成熟度的增加,下部叶氮代谢趋于合理,碳代谢逐步加深,以6-7成黄采收碳氮代谢比较平衡,化学成分相对最协调;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各品质指标主要呈抛物线变化,化学成分以8-9成黄采收最为协调;上部叶碳氮代谢加剧,主要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更深层次的代谢进行,化学成分以9-10成黄采收最为协调;感官评吸的结果与化学成分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云南曲靖烟区不同采收成熟度对云烟97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曲靖主栽烤烟品种云烟97试材,研究了4个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物理性状的最大叶宽、含梗率、叶片厚度呈现出先升后降变化趋势;化学成分中淀粉含量先增后减趋势;总氮、烟碱含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钾、氯含量变化不大,还原糖、总糖及双糖差比例不协调,需要综合考虑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云烟97不同部位烟叶适宜采用不同成熟度采收,其中下部叶适宜采收成熟度为处理XM4(叶面黄绿色,主脉变白2/3以上);中部叶以处理CM3(叶面浅黄色,8~9成黄;主脉变白3/4以上)采收最佳;上部叶以处理BM4(叶面全黄;主脉全白,有叶尖发白或焦尖现象)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7.
根据烟区生态条件和优质特色原料需求,本试验以烤烟上中部两个部位为材料,设置三种成熟度,开展NC102品种适宜成熟度试验研究.2011~2012年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时NC102品种来看,中部叶在8~9成黄,主脉变白1/2以上,支脉变白1/3以上时采收;上部叶9~10成黄时采取一次性采收的方式,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高,橘黄烟比例较高,所产出上等烟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福建光泽烟区烤烟适宜成熟度采收提供科学依据,以主栽品种K326烟叶为对象,以成熟度外观特征与习惯采收相当为对照,通过设置不同成熟度采收烟叶,研究采收成熟度对主栽品种K326各部位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采收烤前各部位烟叶SPAD值随成熟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降幅为上部叶>中部叶;中部叶以叶面80%~90%浅黄色,主脉变白2/3以上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佳,以叶面90%~100%浅黄色,主脉基本变白采收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最协调,但各处理间差异均较小;上部叶以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及衍生指标均最佳,且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上部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较大,叶面100%淡黄色,主脉全部变白采收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品质均较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吉林烟区的气候条件与生产实际,开展上部烟成熟度研究.[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吉林烟区烤烟上部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烤烟上部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与采收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烟叶鲜干比、烟叶收缩率同采收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方面,以8~9成黄采收处理表现最好.[结论]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烟区上部烟叶的工业可用性、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品牌配方需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吉烟9号烟叶烤后变黄程度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延边地区烟叶不同变黄程度对烤后烟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以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变黄程度中叶绿素的降解规律及其烤后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黄处理叶绿素的降解速度不同。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综合表现以9成黄处理最佳,含量较为适宜,比例协调。烟叶外观质量10成黄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测试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烘烤效果,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利用开放式热泵密集烤房与闭式热泵密集烤房的对比试验,对两类烤房的烘烤工艺、排湿量、关键点温度差、烤后烟等级、经济性状及烘烤成本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闭式烤房的升温和排湿过程更加稳定,平面温差小,不同部位及成熟度烟叶烘烤耗电量和烘烤时长波动小。(2)闭式烤房烘烤排湿量在变黄和凋萎期、定色期、干筋期分别占比37%、47.93%、15.06%,排湿规律与开式烤房一致,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定色期大量排湿的情况。(3)实验烤房中部叶及上部叶每公斤干烟成本较对照烤房分别降低了0.03元/kg、0.23元/kg。(4)闭式烤房烤后中部及上部烟叶均价分别提高2.6%、9.27%,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7.4个百分点,柠檬黄烟比例有所提高,青杂烟比例明显降低,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有所提高,主要包括身份、油分、色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和成熟度对烤烟品种K326上部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上部叶一次性带茎采烤技术优于常规逐叶采烤技术,有利于促进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和提高经济效益;当一次性带茎采收910成黄上部烟叶时,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强,烘烤耗能成本低,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烘烤工艺对红花大金元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东南多雨生态烟区的烘烤特性,利用智能烘烤箱开展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大烟叶变黄期叶尖和叶缘失水较快难变黄,变黄后期和定色期较难排水定色,单位面积产量和均价相对较低,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较浓、油分较足、闻香突出。红大各部位烟叶以变黄期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较高、鲜干比较小,外观质量更好,化学成分以及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整体较高。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烘烤红大烟叶变黄期采用较高的变黄温度(下部叶40℃、中部叶39℃,上部叶38℃)和较高的变黄程度(全烤烟叶90%以上青筋黄片后转火升温)烟叶的整体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色烤烟品种CB-1各部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CB-1不同部位烟叶无论成熟度高低,在整个烘烤过程中PPO活性均高于对照K326。整个烘烤过程中上、中、下3个部位不同处理在46℃左右时PPO活性达到一个高峰,而此温度点正是酶促棕色化反应的敏感期,54℃之后烟叶中PPO活性基本消失,不同部位及成熟度之间差异不大。整个烘烤过程下、上部烟叶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曲线变化规律,而中部叶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因此,下部叶适当早采降低烟叶采收成熟度、中部烟叶适当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上部烟叶采取适宜的成熟度,有利于抑制棕色化反应,提高烟叶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5.
定色后期稳温点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6.
张帅  李明全  曾超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30-1531,1541
[目的]研究烟叶田间成熟度对K326上部叶烘烤的影响。[方法]将K326上部叶成熟度划分为3个层次,尚熟、适熟、充分成熟,分别对3种成熟度采收烟叶的烘烤产量、质量、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K326上部叶适熟采收烘烤效果最好,产量、质量、收益均高于尚熟采收和充分成熟采收的烟叶,建议K326采收标准为叶面变黄面积约70%~80%,色差小,叶表面有少数黄斑,没有泡状突起,主脉约3/4~4/5变白,支脉约3/4变白,叶面有成熟疯。[结论]研究可为提高K326上部叶烘烤质量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裴晓东  李帆  陈坤  夏向京  龙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602-19604
[目的]探索能够高效利用新型烤房的烟叶烘烤工艺。[方法]采用量化烘烤工艺(Ⅰ)、中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Ⅱ)和高温变黄高湿定色烘烤工艺(Ⅲ)烘烤烟叶,对3种烘烤工艺的能耗成本及其烤后烟叶经济效益、化学成分、淀粉转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Ⅱ烘烤能耗成本较低,比Ⅰ分别降低0.58元/kg(中部叶干烟)、0.12元/kg(上部叶干烟)。采用Ⅲ烤后烟叶经济效益最高,比Ⅰ分别提高了0.10元/kg(中部叶干烟)和0.15元/kg(上部叶干烟)。3种工艺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趋势基本相同,BⅢ烘烤过程中淀粉转化率最高(27.53%),CⅡ处理后烟叶淀粉含量最低,仅为4.50%,BⅠ处理淀粉转化最不彻底,烘烤后淀粉含量为6.15%。[结论]综合比较发现,Ⅱ处理能耗成本相对较低,Ⅲ处理烟叶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益。[方法]通过利用2种不同的烟叶采烤方法,即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处理A)和一次性带茎割收,挂竿烘烤法(处理B),以相互对比烤后烟综合效益优劣的方式来进行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挂竿烘烤法烤后烟,烟叶成熟度高、色彩橘黄、光泽度强、色度强、油分多、身份中等和叶片结构疏松,为优质烟品质,上等烟比例达到55.2%,较常规高27.3个百分点,均价为16.8元/kg,较常规高2.6元/kg,1 kg烤后烟收益较常规高2.47元,每炉上部叶烤后烟收益比常规采烤多1 509元。[结论]一次性砍烤法较一次性常规采烤法优势明显,能显著提高K326品种上部6片烟叶的烘烤质量,能有效提高烟农烘烤烟叶的综合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对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以提高上部烟叶品质和上等烟叶的比例。[方法]以云烟87烟株上部7片叶为材料,研究一次性成熟采烤与传统分批采烤对上部烟叶成熟度、外观品质、可用性及经济价值的影响。[结果]一次性成熟采烤上部烟叶与传统分批相比,提高了烟叶成熟度,改善了外观品质,烟叶化学成分更趋协调,烟叶的总糖与还原糖含量,以及糖碱比值均显著高于传统分批采烤的数值,产量和产值均有提高。[结论]一次性成熟采烤能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和等级质量。  相似文献   

20.
多雨烟区倚靠式散叶装烟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合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的散叶烘烤技术,通过对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进行改造,在原插签散叶装烤采用竹片分风板和单根固定方杆的基础上,优化改进制作金属网状分风板和H形可折叠方杆,进行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并进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倚靠式散叶堆积装烟时向隔墙方向倾斜约15°散堆烟叶,合理控制装烟密度,干烟下烤量可提高50.99%~62.88%,降低装烟下烤人工成本43.15%~46.84%;除下部叶外,散叶烘烤中部和上部烟叶相比挂竿均价提高0.18~4.92元·kg-1,感官质量提高0.2~3.9分;降低变黄期中温层烟叶变黄程度10%~20%,降低干筋期最高干筋温度2~3 ℃,可实现烟叶有序向隔墙方向倒伏,烟叶能顺利出烤,烤后烟叶皱缩明显,结构、油分、色度等外观质量明显改善,减轻低温区烟叶烤薄现象和上层烟叶枯焦气,有效改善散叶烘烤中存在的主脉及两侧颜色较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