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对奶牛生产系统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奶牛生产效果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奶牛生产系统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为奶牛生产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正确评价奶牛生产的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系统方法对黑龙江垦区的奶牛生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垦区奶牛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划分了奶牛生产区域,进行了牛奶总产量主因素分析,预测了今后垦区生产发展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出垦区发展奶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与奶牛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与奶牛生产的关系及其在奶牛生产中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奶牛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奶牛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充分发挥奶牛TMR的优势,结合近几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对TMR在奶牛生产上的优点、分群技巧及配制饲料过程中的误区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奶牛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殖能力(繁殖力),其是实现泌乳,获得奶牛生产的目的物—牛奶的基础,也是奶牛自身再生产和人类奶牛生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二是奶牛的泌乳性能,主要是奶牛能够泌乳的数量及其质量,就是能够生产优质牛奶的能力。培育有高生产性能和较高经济价值的后备优质奶牛,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启动奶牛良种登记工作,加快奶牛良种化进程,提高奶牛养殖者技术水平,提振牛产者信心,实现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优质增效的生产目标,促进现代奶业生产发展,山东省畜牧总站于4月8-10日在济南举办了全省现代奶业生产技术培训班(第1期),培训班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  相似文献   

7.
青绿饲料是奶牛饲养中重要的饲料和日粮组成部分,在奶牛饲养中不可缺少。为解决奶牛饲养中青绿饲料的供应问题,除充分科学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鲜绿秸秆外,可以因地制宜地建立专门的奶牛青绿饲料生产供应制度,以保证奶牛生产中青绿饲料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犊产奶是奶牛养殖场户的主要生产目的和经济收入来源。目前部分养殖场户反映奶牛有流产现象,导致干乳期延长,甚至发生母牛死亡现象,降低了养殖效益。为提高奶牛养殖场户收入,各场户务必做好奶牛妊娠期的各项工作,搞好奶牛流产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个体奶牛户和国营牛场奶牛生产系统中生产模型和机器配备的合理化。结果表明,个体户养奶牛要盈利,所养每头奶牛的年产奶量必须超过5.7t,确定了盈利的临界规模,以及使用机器挤奶的临界规模和适宜规律,分析了各种挤奶机的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奶牛免疫性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分析其发病机理,总结其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以降低奶牛淘汰率,减少奶牛生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不同年代育成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对施肥水平的响应,明确大豆主要农艺性状随产量改良的演变趋势。【方法】以祖先亲本相同(均来自Williams和Amsoy)分别在中国辽宁省和美国俄亥俄州(相同纬度)育种程序下育成的代表性品种为试材,于2011、2013和2014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磷酸二铵为种肥,设3个施肥水平(0、150 kg·km-2、300 kg·km-2),测定大豆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结果】随着大豆产量的改良,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降低、节间长度缩短、倒伏指数下降、收获指数增加;俄亥俄品种的分枝数和结荚高度增加,而辽宁品种则下降。单株粒数的改良是俄亥俄品种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辽宁品种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重的增加。在品种选育进程中,俄亥俄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辽宁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与相同年代育成的辽宁品种相比,俄亥俄品种株高矮,节间长度短,抗倒伏能力强;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收获指数以及产量明显增加;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降低,而脂肪含量极显著升高。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俄亥俄品种的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保持相对稳定,而辽宁品种的增幅较大。俄亥俄品种的籽粒产量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辽宁品种则在中肥条件下表现最佳。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株高、节间长度和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粒数和收获指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结论】在大豆品种产量改良过程中,俄亥俄品种和辽宁品种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均呈下降趋势,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增强,收获指数提高,但俄亥俄品种的改良程度大于辽宁品种。俄亥俄品种产量的改善多得益于单株粒数的增加,而辽宁品种则得益于百粒重的提高。俄亥俄品种的耐肥性得到增强,其株高和倒伏指数在不同施肥水平下保持稳定,而辽宁品种则随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共用24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于14,14和28日龄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取实验鸡血液、泪液、肠液、气管液和胆汁、脾脏、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及哈德尔腺、支气管,检测了相应的 IgG,IgA,IgM 和 HI 滴度。T,B 细胞数量和功能,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雏鸡免疫后,脾脏、法氏囊和胸腺中 ANAR~+T 细胞与浆细胞显著增加,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浆细胞、ANAE~+T 细胞数量也明显上升;与此相应,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血液 T,B 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的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均程度不同地增加。免疫鸡脾脏、盲肠扁桃体和丕氏斑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这些表明免疫鸡不仅全身和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其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雏鸡新城疫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局部免疫组织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进一步增多,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也增强;血液 T 细胞。B 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及 IgG,IgA,IgM含量和 HI 滴度程度不等地增加;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前述指标均升高,说明雏鸡 ND二免产生了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对照鸡免疫器官组织和相应体液中的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呈现全身和局部免疫机能衰竭,全部死亡。与此相反,二免鸡免疫应答水平进一步提高,明显优于一免鸡,获得可靠的免疫保护,这与其显著增强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宿州的西二铺村和湖町村分别设置了农民习惯施肥(CK)处理、配方肥处理、配方肥分别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以及同时配施锌肥和硫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配方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进一步增加了小麦产量,进而提高小麦经济效益;同样,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增幅达到35.0%、107.0%、99.1%。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增加了籽粒锌和硫的积累量,对籽粒锌含量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籽粒硫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处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均不显著,但增施锌肥和硫肥提高了小麦籽粒的谷醇比,降低了直支比,有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因此,在土壤锌和硫含量较低的地区,配方肥配施锌肥和硫肥能促进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砧木与接穗嫁接亲合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嫁接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栽培措施之一.砧木与接穗在嫁接后形成一个共生体,彼此间形成竞争与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结果如何,与二者的亲合力有关.砧穗嫁接亲合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砧木与接穗双方生理作用的相似程度,不仅与接合所产生的影响有关,还与愈合后砧穗在生理上的相互适应有关,涉及嫁接亲合性与非亲合性机制、嫁接愈合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以及生理生化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影响嫁接不亲合的因素很多,如砧穗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生理生化的差异、病毒及病害、砧穗生长期长短、环境因素、激素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ChatGPT的爆火和AIGC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人们关于数字内容生产方式、行业变革的畅想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信息资源管理学人拥抱技术变革之外的更多思考。基于此我刊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邀请6位专家开展相关研讨。(1)AIGC与文献情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本质在于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和质量提升带来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文献情报领域应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作用,积极发挥自身数据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知识组织管理专长,主动融入当前AI技术的研发大潮,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2)AIGC的颠覆性变革:ChatGPT的出现为图书情报界带来了颠覆性挑战,学科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抓住机遇,围绕知识生产、资源发现、知识关联、科研伦理探索新的生长点。发挥我国集约化政策和举国体制优势,推进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内容生成服务的转型,释放全社会知识生产力。(3)AIGC与文化遗产资源:ChatGPT开创了模型主导内容生产的时代,同时AIGC对文化遗产资源智慧化加工路径和智慧化服务模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未来我们应在AIGC中赋予人类的公序良俗等普适的价值理性,并积极迎接和推动文化遗产领域的范式变革。(4)AIGC与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ChatGPT在推进古籍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价值与国家安全、内容安全与信息治理、信息素养与人文教育等方面的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应在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典籍精加工数据等方面努力,以构建科学、全面和体系化的信息安全与数字伦理体系。(5)AIGC与智能工具变革:分析AIGC技术发展中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的三要素,以及数据量的大而全、数据分析的细粒度化、语义关联的多源多模态语义融合、信息服务的人机融合和智能交互的四向发展。指出AIGC将在生产革新、自动生成和生态培育3方面带来内容生产范式变革;同时,也会在技术垄断和霸权、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融合等方面带来挑战。(6)AIGC与图书馆:分析ChatGPT模型拓展、数据增强和模型融合的核心技术创新态势基础上,论证了图书馆应用ChatGPT的必要性和危机性。此外,基于智能管理系统、检索系统、推荐系统、问答系统、搜索引擎5方面出发,提出了ChatGPT在图书馆融合和发挥作用的创新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动规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优化,主产区不断北移,黑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粮食功能从仅仅满足温饱的食品过度到工业原材料,再到国际市场的重要贸易手段。对粮食的宏观管理政策则从短缺时期的紧缺管控到逐步市场化的紧平衡管控,再到丰年有余面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应对。同时,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资源紧缺,种粮积极性低,消费增加而质量标准提高以及国际保护主义兴起等众多问题与挑战。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主粮的生产将平稳发展,小杂粮品种将得以多样化发展,而技术仍将是未来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今后,要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和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支持企业投资粮食产业,进一步加强粮食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促进粮食生产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支持创业系统(Innovation Driven Entrepreneurship, IDE)重视创新与创业的协同推进,强调基于创新的创业以及创业对创新的互动作用,通过资源、环境、政策的协同设计与开发,实现更持久的发展活力。我国台湾休闲农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政府、市场、学界、业界等多主体互促,共推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基于IDE发展理念,从创新创业系统的识别与构建、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与参与、发展政策措施的形成与推进等角度,解析台湾休闲农业创新驱动创业的实践模式及路径。台湾休闲农业IDE发展模式以创新能力的培育、创业能力的拓展为核心,用基础设施、政策制度、社会环境为支撑,发挥政府、企业、学界、业界、资本等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合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IDE框架能够充分实现休闲农业利益相关者互动与协作,释放区域发展潜力,形成新的发展路径,促进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居民福祉。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省平和县小溪、南胜、五寨、坂仔4个乡镇的琯溪蜜柚主产区果园采集30份柚子(以琯溪蜜柚白肉品种为主)果实及相应的土壤、叶片样品,测定分析了果实的品质及土壤、叶片养分含量指标。结果表明:超过半数果园土壤呈强酸性,pH<4.50;有机质含量处于适宜范围,速效磷含量过高,最大值为155.7 mg/kg;中微量元素(钙、镁、铜、锌、硼)含量普遍偏低,尤其是钙、镁,其含量均未达到丰富水平。果树叶片中全磷、铁、铜、硼含量偏高,其中磷和铁含量在30个调查果园中均高于适宜范围;钾、镁、锌含量则相反,最高含量分别为1.32%、0.22%、8.37 mg/kg,均属于缺乏状态。果实单果重范围为0.675~1.850 kg(除了2份葡萄柚样品),且与土壤pH呈现正相关关系。可食率的差值为27.83个百分点,主要范围集中在75%~85%。固酸比差异较大,差值为12.35。Vc含量最大值为28.63 mg/100 g。综合该研究结果,建议当地果园减少磷肥及铜剂农药施用量,适当提高钾肥及钙、镁肥用量,提高土壤pH,促进肥料吸收利用,在保障果实品质的条件下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农药纳米微囊化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使用量较大,加之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等问题,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农药微胶囊化剂型具有控制释放、降低毒性和抗光解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农药利用率,降低残留与污染,但目前多集中在微米量级,纳米微囊化剂型由于小尺寸效应和大比表面积,在提高农药叶面积沉积与展布、增强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其制备技术与产业化放大是目前的一大挑战。着重分析了农药纳米微囊化技术的现状、特点与发展,并对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现在的制备方法仍存在对功效成分的包覆率低、无法精确控制纳米囊的粒径大小、均匀度以及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农药的理化性质和载药体系,探索一种温和、可量产化的农药纳米微囊生产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