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3个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形态的差异性,取成年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的小肠空肠段,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绒毛长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及夏洛莱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显示: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2号染色体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21个性状与2号染色体上的3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BM2113等位基因C(142bp)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IDVGA46等位基因C(21lbp)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肴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TGLA44等位基因E(221bp)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对肉质性状有影响的优势基因型作为遗传标记,为草原红牛的继续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运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研究,分析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136位点一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肉质性状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FABP基因对草原红牛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40头牛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穴203bp雪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穴142bp雪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穴123bp雪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ID鄄VGA46等位基因C穴211bp雪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耆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穴171bp雪对十字部高、腰厚2个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穴179bp雪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穴221bp雪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和红草F1杂交牛作为试验牛种,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饲养,然后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红草F1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较纯种草原红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红草F1杂交牛的剪切力值比草原红牛的要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用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可使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明显提高,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的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等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并研究这6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对无角陶赛特绵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集新疆玛纳斯新澳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种羊场163只无角陶赛特绵羊羔羊血液,利用微卫星分型方法分析6个微卫星标记在无角陶赛特绵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非遗传因素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然后选择基因效应显著影响的生产性状,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微卫星标记UMP、MNS19A、CSSM18、BDKRB、MULGE6、MULGE5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4,5,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55,平均遗传杂合度为0.698,这6个微卫星标记在该研究群体均表现中度或者高度多态,且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CSSM18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微卫星标记MNS19A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P<0.05),极显著影响2月龄胸围(P<0.01);微卫星标记BDKRB极显著影响无角陶赛特绵羊初生体质量、2月龄胸围、3月龄体质量(P<0.01),显著影响3月龄臀宽(P<0.05)。分析比较这3个微卫星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平均生产性能,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不同基因型间的平均生产性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卫星标记MNS19A和BDKRB可以作为无角陶赛特绵羊相应生长性状的分子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草原红牛κ-酪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κ-酪蛋白基因外显子5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TT、TC和CC三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此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呈显著相关,乳蛋白:C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1),而CT基因型也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乳糖:TT基因型和T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而TT和T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1).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1).结果表明,κ-CN基因对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初步推断κ-CN是控制这一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是影响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高乳蛋白及低乳糖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本地牛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基因第1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关系,为中国地方牛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研究了6个中国本地牛品种(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鲁西牛、草原红牛和荷斯坦奶牛)1390头个体CCK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DNA池测序结果发现,CCK基因第1外显子有2个新的SNP多态位点(1 224 T→C,1 275 G→C),其中1 275 G→C是一个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1个内切酶PVUⅡ切割位点的消失,表现为GG、GC、CC 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在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鲁西牛、草原红牛和荷斯坦奶牛CCK基因第1外显子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744 0,0.947 0,0.888 5,0.956 3,0.756 3,0.957 0;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56 0,0.053 0,0.111 5,0.043 7,0.243 7,0.043 0。不同基因型与南阳牛生产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GC和CC基因型个体除了与初生质量和6月龄性状指标不相关外,与12,18,24月龄体质量、体长、平均日增质量和胸围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CCK基因可能是影响牛生产性状的主效基因或者与之紧密连锁,可能是牛分子育种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草原红牛κ-酪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及与泌乳性状相关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κ-酪蛋白基因外显子5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检测到TT、TC和CC三种基因型,统计分析表明,此多态位点与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呈显著相关,乳蛋白:C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P<0.01),而CT基因型也极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1)。乳糖:TT基因型和TC基因型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而TT和TC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1)。其他泌乳性状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1)。结果表明,κ-CN基因对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具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初步推断κ-CN是控制这一性状的众多基因之一,是影响草原红牛乳蛋白和乳糖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相连锁,可作为选育草原红牛高乳蛋白及低乳糖奶牛的分子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分子育种是家畜品种改良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在牛的肉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等研究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概述了与肉牛相关的分子标记与分子育种的最新研究成就,重点介绍了肉牛生长及与生产性状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肉牛候选的分子标记、全基因组选择,生产性能有关的微卫星标记,非编码RNA作为分子育种新标记以及通过转基因技术来改良肉牛重要生产性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西门塔尔牛和威宁黄牛杂交效果,进行了西门塔尔牛×威宁黄牛F1代(西威牛)和威宁黄牛的短期育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西威牛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威宁黄牛(P<0.01);西威牛的脂肪覆盖率显著优于威宁黄牛(P<0.05);而西威牛肉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威宁黄牛(P<0.01),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威宁黄牛(P<0.05),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威宁黄牛(P<0.01或P<0.05)。  相似文献   

12.
奶牛场场址选择及牛舍布局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春梅  王凤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67-3868
分析了奶牛场场址的选择原则,介绍了散栏牛舍和固定牛舍的主要建筑结构布局及主要特点,提出自由牛床牛舍及散栏饲养工艺是未来我国奶牛舍饲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IGFBP3基因作为侯选基因,对秦川牛及其利秦杂种牛群体共计114头个体IGFBP3位点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秦川牛(Q)及其利秦牛(LQ)群体IGFBP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6667/0.3333和0.6829/0.3171;从位点间杂合度(He)来看,LQ>QQ;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Ne):QQ>LQ位点间Shannon信息熵SQQ>LQ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PICQQ>LQ  相似文献   

14.
1 科学地选购良种奶牛1.1 品种奶牛的品种对于产奶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在国内的奶牛品种以黑白花最多 ,其产奶量在不同品种奶牛中最高 ,但乳脂率偏低 ;娟栅牛产奶量较低 ,但乳脂率高。1.2 选购时的注意事项现在不少中小型奶牛场在选购奶牛时 ,经常贪图便宜而购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利木赞牛冷冻精液改良大别山黄牛的杂交效果。经测定 ,杂交一代的初生体尺和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本地大别山黄牛。试验表明 ,杂交一代不仅能保持本地大别山黄牛的优点 ,同时还弥补了母本体躯不丰满、增重速度慢的缺点 ,说明利用利木赞牛作父本改良本地大别山黄牛效果显著 ,杂交组合理想 ,可作为金寨县黄牛改良的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犏牛、黄牛和娟姗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方法】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同一牧场放养的生理状态正常、年龄相近(1.5岁左右)的犏牛、黄牛和娟姗牛各6头,抽取瘤胃液于冻存管,放入液氮保存。基于16S rRNA测序技术,对供试牛瘤胃液样本基因组DNA进行V3~V4区扩增及测序,对所得序列处理后进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分类,并利用Tax4Fun对菌落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KEGG功能注释。【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犏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牛和娟姗牛(P<0.05)。门分类水平上,犏牛瘤胃液中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髌骨细菌门和纤维菌门显著高于黄牛(P<0.05),脱硫杆菌门和疣微菌门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属分类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所属的各菌群中,犏牛瘤胃液中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属和解琥珀酸菌属丰度显著低于黄牛(P<0.05);理研菌科_RC9菌群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犏牛和娟姗牛瘤胃中克里斯氏菌科_R-7菌群、瘤胃菌科_NK4A214菌群、g_norank_f_UCG-011和未分类毛螺菌科显著高于黄牛(P<0.05)。瘤胃菌群功能预测发现,犏牛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和翻译二级通路上的功能丰度显著高于黄牛(P<0.05),但与娟姗牛差异不显著(P>0.05);黄牛二级通路中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功能丰度显著高于犏牛和娟姗牛(P<0.05)。【结论】犏牛和黄牛间瘤胃菌群组成差异较大,娟姗牛菌群组成介于犏牛和黄牛之间;犏牛瘤胃菌群发酵最具优势,可能为其适应高原地区严酷的生存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方法】选取12月龄健康新疆褐牛、哈萨克牛阉牛各5头,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18个月后屠宰,利用体尺测定、屠宰测定和检测分析的方法对新疆褐牛和哈萨克牛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分析测定。【结果】体尺测定新疆褐牛体高、十字部高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通过屠宰测定,新疆褐牛后腿围,大腿肉厚,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新疆褐牛剪切力显著低于哈萨克牛(P<0.05);肉色亮度值(L*),红色度(a*),黄色度值(b*)新疆褐牛均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哈萨克牛(P<0.05)。【结论】新疆褐牛与哈萨克牛相比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且肉品质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延边黄牛和韩延F1牛体重和体尺的对比,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韩延F1牛各月龄体重均高于延边黄牛;延边黄牛公、母牛体长的生长发育速度在8月龄左右快于体高,而韩延F1公、母牛的体长的生长发育在4月龄左右就已经快于体高;韩延F1公牛坐骨宽的发育也早于延边黄牛公牛,按性别来说,6月龄前母牛的后躯宽度(腰角宽、坐骨宽)生长强度较公牛大,6~18月龄公牛逐渐超过母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配妊时间的因素,为母牛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并有利于选育优良繁殖性能的母牛以及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为该场如何提高母牛生产水平和饲养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该场的经济效益.[方法]分析影响新疆荷斯坦牛和褐牛配妊时间的因素,通过收集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10~2013年的配种产犊记录,对影响新疆荷斯坦牛和褐牛配妊时间的5个因素,公牛、品种、配种年份、配种季节和配种人员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公牛、品种、配种年份,配种季节对配妊时间有极显著影响(P<0.01),配种人员对配妊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荷斯坦奶牛和新疆褐牛的配妊时间受公牛的繁殖性能影响极大,新疆褐牛配妊时间低于荷斯坦奶牛,经产牛的配妊时间要高于头胎牛,不同年度其饲养管理水平等差异造成配妊时间存在一定的波动,春季和冬季的配妊时间较短.配种人员个体间的差异,会引起同一头母牛配妊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延边黄牛和韩延牛血液中分离Exosome(外胞体),研究2种外胞体对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GH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超高速离心等方法,从延边黄牛和韩延牛血液中分离Exosome,并以100 ng/m L的浓度分别转染给原代培养的延边黄牛垂体细胞培养12、24和48 h,对细胞上清液中GH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电镜下延边黄牛与韩延牛血液Exosome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双层膜小囊泡,直径均为30~100 nm,膜结构完整。韩延牛Exosome处理组的延边黄牛垂体细胞GH mRNA表达显著高于延边黄牛Exosome处理组(P0.05)。韩延牛血液Exosome处理组垂体中GH的含量显著高于延边黄牛血液Exosome处理组(P0.05)。[结论]延边黄牛和韩延牛血液中的Exosome对延边黄牛垂体细胞中GH含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