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探讨烟梗切丝与干燥工艺参数对梗丝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压梗间隙及切梗丝宽度等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同时对STS蒸汽流量及筒壁温度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压梗间隙为0.8 mm、切梗丝宽度为0.11 mm和压梗间隙为1.2 mm、切梗丝宽度为0.11 mm的梗丝外观形态更接近叶丝,与叶丝的配伍性较好,其感官质量皆优于传统梗丝;干燥工序中对梗丝填充值和整丝率的影响程度为STS蒸汽流量筒壁温度,当STS蒸汽流量为240 kg/h、筒壁温度为130℃时,在卷烟中掺配一定比例的梗丝后,卷烟感官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烟梗形变工艺对微波膨胀梗制得梗丝综合质量的影响,为梗丝在中高档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微波膨胀烟梗为原料,对比分析不同年份(2013和2014年)、压梗工序及切片厚度与切丝宽度的切丝参数组合对其制得梗丝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年份和压梗工序对微波膨胀梗制得梗丝的物理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与压梗相比,同一年份微波膨胀烟梗经未压梗处理后的梗丝水含率稳定性好,填充值较高,梗丝结构相差不明显;以2014年微波膨胀烟梗经未压梗处理制得梗丝烘后的物理质量明显优于2013年未压梗处理烟梗,其填充值、整丝率和长丝率明显增加,分别达11.75 cm3/g、71.38%和35.26%,碎丝率降至1.00%.不同切丝参数组合对除短丝率外的梗丝其他物理质量及掺配微波膨胀梗梗丝的卷烟端部落丝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卷烟总透气度有显著影响(P<0.05).切片厚度0.60 mm×切丝宽度0.30 mm参数组合的卷烟总透气度、吸阻和硬度较高,焦油量和CO量较低,杂气和刺激性减小,香气质和余味有所改善,感官质量最佳.[结论]2014年烟梗经微波膨胀和未压梗处理后,按厚度0.60 mm和宽度0.30 mm进行切丝,制得的梗丝综合质量较好,该工艺可在卷烟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物料水分含量、压梗间隙、切梗丝宽度对梗丝物理质量、出丝率及损耗指标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并绘制因素效应曲线。结果表明,(1)物料水分含量在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加工质量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对填充值和梗头梗块量的影响显著,切梗丝宽度对梗丝整丝率、碎丝率、出丝率、梗头梗块量和除尘量影响均显著。(2)随压梗间隙的增大,梗丝的整丝率和梗头梗块量升高,填充值降低,当压梗间隙大于0.8 mm时,梗丝填充值显著降低。(3)随切梗丝宽度的增大,梗丝的整丝率升高,碎丝率降低,出丝率先升高后降低,梗头、梗块量和除尘量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中短波红外干燥对梗丝质量的影响,为中短波红外干燥梗丝提供新的技术依据.[方法]以压切后的梗丝为试材,研究中短波红外干燥与常规工艺生产膨胀梗丝的理化指标、致香成分及感官质量差异.[结果]红外干燥梗丝较常规梗丝的填充值及整丝率均降低,且色泽更深,更趋近于叶丝;红外干燥梗丝较常规梗丝杂环类、酮类、醛类、酚类、烯烃...  相似文献   

5.
赵莉  车靖  王海滨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40-10642
[目的]提高烟梗在卷烟中利用效率.[方法]采用蒸汽-微波协同膨胀技术制备复合膨胀烟梗,将其分切成梗丝,应用于某品牌卷烟中与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并以不同比例掺配,对感官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利用卷烟厂制梗丝线现有设备可顺利完成复合膨胀烟梗制梗丝;与传统梗丝相比,成型梗丝颜色形态接近叶丝,具有良好的掺混均匀性;应用于成品卷烟后在卷烟物理指标和主流烟气指标上,与对照样接近,均满足卷烟工艺规范;同时在感官上的评价有所提高,体现在杂气较轻,干净程度和回味较好;当成型梗丝掺配比例为15%时,感官评价最好.[结论]复合膨胀烟梗在卷烟中的应用具备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微波膨胀烟梗的吸湿性能,旨在控制微波膨胀烟梗加工含水率的稳定性及加工参数设置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实验室模拟制梗丝线加工过程,设置洗梗水温为70℃的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洗梗时间和贮梗时间对不同地区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增量和回透率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对比分析。【结果】①随洗梗时间的增加,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增量及回透率呈上升趋势。洗梗时间30 s时,试验区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达30%以上、回透率达99%以上。随贮梗时间的增加,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及其增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回透率呈现升高的趋势。贮梗时间3 h时,试验区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及回透率满足要求。②洗梗时间、地区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微波膨胀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贮梗时间、地区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微波膨胀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③在相同预处理参数下进行加工,试验区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由多重比较可知,云南地区及河南地区微波膨胀烟梗需分别单独进行预处理,而四川、江西、贵州3地区微波膨胀烟梗可在相同预处理参数下进行加工。【结论】在洗梗水温70℃,洗梗时间30 s、贮梗时间3 h的条件下,各地区微波膨胀烟梗含水率达30%以上,回透率达99%以上且含水率标偏均在0. 3%以下,均已满足烟梗预处理加工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同尺寸规格的烟梗吸湿特性及梗丝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尺寸规格烟梗物理及加工特性的差异,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首先研究了直径与长度对不同地区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不同直径规格烟梗制得梗丝的成丝效果及物理质量。结果表明:(1)直径对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烟梗直径的增加,烟梗的含水率增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长度对部分地区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当烟梗长度为20~60 mm时,烟梗贮后含水率增量变化不大。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实际生产,可将6地区不同直径烟梗分为4组。(2)对照样(直径2~7 mm混合烟梗)梗丝宽度均匀性较低;直径5~7 mm样品梗丝形态较宽,弹性差;直径2~5 mm样品梗丝的丝状效果较明显,形态更接近叶丝,弹性较好。综合来看,不同尺寸规格烟梗吸湿性差异较大,不宜进行混合加工,对烟梗进行尺寸划分,可改善梗丝物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烟梗成丝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其在制作高档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压梗、切梗厚度参数调整试验,寻求烟梗成丝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把成丝效果最好的梗丝按不同的比例搀兑到某牌号一类烟中进行卷制,然后对卷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以及卷烟烟气的分析检测。[结果]烟梗的压梗厚度在0.8 mm,切梗厚度在0.10 mm时,烟梗成丝的效果较好;在高档烟中搀兑适当比例(≤15%)的丝状梗丝可提高卷烟香气的透发性,改善余味,降低卷烟的刺激性,提高卷烟的感官质量。但是过高的比例(〉15%)对卷烟感官质量有不利的影响;烟支的焦油含量、烟气烟碱量、CO量会随着丝状梗丝比例的增加而减小。[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梗丝的利用价值以及提高梗丝在高档烟中的使用比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成丝工艺参数对梗丝形态及有效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在29%~31%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形态分布及物理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是影响梗丝形态分布及填充值的关键因素,切梗丝宽度是影响梗丝物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佳烟梗成丝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30%,压梗间隙0.8 mm,切梗丝宽度0.18 mm;在最佳成丝条件下,丝状梗丝比例提高101.90%,片状梗丝比例降低49.00%,烟支中梗丝含量提高6.08%,标准偏差降低65.90%,端部落丝量降低15.15%,吸阻标准偏差降低21.15%,烟丝密度标偏降低16.56%。通过优化的成丝工艺参数,梗丝形态分布得到改善,卷烟物理质量及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烟梗回潮工艺对梗丝物理和烟气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通过对比检测分析常压烟梗回潮工艺与高压蒸梗工艺不同压力条件下处理的梗丝的物理指标和烟气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高压蒸梗处理梗丝的整丝率低于常压处理梗丝,随着高压处理压力的增加、蒸汽温度的增加,梗丝整丝率呈现下降趋势;高压蒸梗低压润梗梗丝填充值与常压处理下差异较小,随着高压处理压力的增加、蒸汽温度的增加,梗丝填充值呈现下降趋势;高压蒸梗工艺储梗后梗丝填充值略有降低,整丝率略有提升;高压蒸梗工艺梗丝的焦油释放量、CO释放量高于常压处理梗丝,随着高压处理压力的增加、蒸汽温度的增加,焦油及CO释放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研究可为合理选择烟梗回潮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不同尺寸的醇化后烟梗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浸梗试验,计算不同浸梗时间的烟梗含水率;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浸梗时间烟梗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尺寸烟梗达到特定含水率所需浸梗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尺寸烟梗浸梗后直径、长度和体积变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相同浸梗时间下,随着尺寸的增加,烟梗含水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烟梗在浸梗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符合对数曲线;(2)随着体积的增加,烟梗达到特定含水率所需的浸梗时间呈指数函数增加;(3)不同尺寸烟梗浸梗一定时间后,其直径、长度及体积变化率的变化趋势均符合幂函数曲线。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制梗丝工艺过程中,应根据筛分后烟梗的尺寸区间分布设定适宜的浸梗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选择不同尺寸的醇化后烟梗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浸梗试验,计算不同浸梗时间的烟梗含水率;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浸梗时间烟梗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不同尺寸烟梗达到特定含水率所需浸梗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尺寸烟梗浸梗后直径、长度和体积变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相同浸梗时间下,随着尺寸的增加,烟梗含水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烟梗在浸梗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符合对数曲线;(2)随着体积的增加,烟梗达到特定含水率所需的浸梗时间呈指数函数增加;(3)不同尺寸烟梗浸梗一定时间后,其直径、长度及体积变化率的变化趋势均符合幂函数曲线。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制梗丝工艺过程中,应根据筛分后烟梗的尺寸区间分布设定适宜的浸梗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切梗丝厚度对梗丝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切梗丝厚度,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切梗丝厚度对梗丝填充值、梗丝结构和烟梗损耗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切梗丝厚度与梗丝填充值、整丝率、碎丝率、膨化后烟沫量、梗签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当切梗丝厚度为0.17 rmm时,梗丝加工质量较好.[结论]研究可为卷烟工业企业在降耗、降焦、提质和增效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昆焱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07-308,350
[目的]探讨切梗丝宽度对梗丝填充值、梗丝结构和堆积体积等梗丝工艺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烟梗切丝宽度,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切梗丝宽度的加大,烘梗丝出口梗丝的填充值、结构和堆积体积均呈现出明显的升高,含末率呈现了降低趋势;形成梗丝长丝率、整丝率、含末率和堆积体积随切梗丝宽度变化相关关系模型。[结论]研究可用于指导卷烟生产实践,以提高梗丝加工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为制梗丝主要加工工艺技术参数的优化及工艺控制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选择C3F醇化烟梗为制梗丝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及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研究制梗丝过程中主要热处理工序加工对烟梗原料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润梗后各致香成分的含量,醛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均升高,变化率分别为4.45%和7.91%,升幅均不显著;醇类和酮类致香成分均降低,变化率分别为-7.00%和-11.30%,醇类致香成分降幅不显著,酮类致香成分降幅达极显著水平;酸性致香成分降低,变化率为-14.53%,降幅达极显著水平;碱性致香成分升高,变化率为28.63%,升幅达极显著水平;中性致香成分润梗前后无明显变化。2)梗丝干燥后各致香成分的含量,醇类、酮类和酯类均升高,变化率分别为22.66%、2.68%和5.15%,醇类致香成分升幅达极显著水平,酮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升幅不显著;醛类降低,变化率为-25.76%,降幅达极显著水平;碱性致香成分降低,变化率为-40.04%,降幅达极显著水平;酸性和中性致香成分梗丝干燥前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再造梗丝与普通梗丝使用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造梗丝的使用性能。[方法]在配方叶丝中分别掺入不同比例的再造梗丝、普通梗丝制成试验烟丝,卷制试验卷烟样品,对试验卷烟样品进行物理指标、主流烟气指标、感官质量检测。[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0.32~1.66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6.0~10.8 mg;试验范围内配方叶丝掺入普通梗丝可以降低焦油释放量1.02~2.49 mg,降低卷烟单支重量3.2~17.3 mg,再造梗丝可以起到降焦、降耗的作用,其效果弱于普通梗丝。在配方叶丝中掺入再造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感官质量总分为128.65,在配方叶丝中掺入普通梗丝时其卷烟样品总分为124.41,再造梗丝对感官质量的影响优于普通梗丝,尤其是对劲头、浓度、杂气的影响。[结论]再造梗丝是一种良好的卷烟原料,但不能替代普通梗丝。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稻脆秆重组体茎秆与普通茎秆形态结构与理化性的差异,对两者的茎秆差异通过茎秆形态解剖和纤维素、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进行了比较,通过扫描电镜对茎秆观察得到,重组体734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733),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而皮层纤维细胞层数少于对照。茎秆组织的光学显微镜解剖观察结果为734茎秆基本组织的细胞大、排列较疏松,对照的细胞比较小、排列紧密;734维管束内的韧皮部与木质部细胞少而疏松,对照多且排列紧密。虽然734茎秆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与对照相近,但细胞壁比对照薄,细胞腔比对照大。茎秆的相对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显示:重组体734的含水量比对照高4.5%,粗纤维含量比对照低2.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梗丝贮存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对梗丝质量的影响,从而确立贮梗丝环节的优化控制方向.[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不同梗丝水分条件下,贮料高度、贮料时间对贮梗丝前后质量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分析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贮料时间和烘丝水分对梗丝整丝率变化差值影响较大;贮料时间对梗丝碎丝率变化差值有一定影响;烘丝水分对梗丝填充值变化差值影响明显;烘丝水分和贮料时间对贮后烟末比有一定影响;贮料时间扣烘丝水分是成团比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据生产过程中对各指标的关注度,研究认为贮料时间、烘丝水分是贮梗丝过程控制中的重要因素,贮料高度则为其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