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量差异总体上达显著水平(P<0.05),而高羊茅处理与清耕土壤SMBC无显著差异,SMBN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行间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其中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含量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有机溶剂萃取、HPLC定性与定量分析各处理葡萄与葡萄酒中的主要单体酚含量。【结果】在赤霞珠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0种单体酚,包括非类黄酮和类黄酮类,葡萄与葡萄酒中类黄酮类多酚的总含量(409.43~538.63 mg?kg-1和56.16~81.30 mg?L-1)高于非类黄酮(76.91~98.85 mg?kg-1和30.65~41.22 mg?L-1)。在类黄酮中,黄烷醇类儿茶素含量及所占比例最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儿茶素的含量分别占所测单体酚总含量的74.94%~79.70%和48.60%~50.62%。与清耕(对照)相比,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主要单体酚的含量及其总量,其中高羊茅和白三叶草处理葡萄果实中安息香酸、水杨酸、咖啡酸、儿茶素含量及单体酚总含量与清耕(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高羊茅处理使葡萄酒中没食子酸、咖啡酸、儿茶素等含量显著升高,在葡萄果实与葡萄酒中各处理单体酚总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高羊茅?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清耕(对照)。【结论】行间生草可提高葡萄与葡萄酒中多酚化合物的含量,从而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总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Vc含量及葡萄酒理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与葡萄酒中总氮含量降低,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氨基酸总含量降低,而葡萄汁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和清耕(对照)葡萄汁、葡萄果皮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2.66%~35.22%,其次是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3.48%~27.17%,葡萄酒中也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氮基酸总含量的82.78%及86.81%;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汁中Vc含量升高,葡萄酒中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花色素苷含量及pH升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在葡萄园行间生草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阐明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在酿酒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6种土壤酶活性及8个养分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行间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但高羊茅处理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行间生草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园土壤碱解N、全N、速效K含量升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禾本科牧草高羊茅活化P的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K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脲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除过氧化氢酶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其余酶活性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相关性均不显著,全K与所有生物学特性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生物学特性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行间生草可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土壤肥力,豆科牧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提高的效应较明显;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生物学指标可以反映葡萄园土壤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行间生草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生产园行间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在葡萄浆果膨大期,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降低了葡萄园土壤含水量和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使葡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并使气孔导度、光合速率最高峰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9.
行间生草对红地球葡萄园树体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了葡萄园行间清耕及行间生白三叶草对红地球葡萄园树体生长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为葡萄园行间生草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生草处理的葡萄叶绿素(SPAD值)、叶面积、节间长、节间粗分别为35.53、366.80cm2、13.03cm、1.275cm,比清耕增加2.33%、0.55%、7.69%、6.25%,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高温条件下,14:00-16:00时,生草处理对地表至地下10cm处的降温效果显著;生草处理0~10cm土壤容积含水量明显高于清耕处理,而30~40cm土壤容积含水量又略低于清耕处理;生草使土壤容重降低9.49%,总孔隙度提高4个百分点;生草还降低了葡萄叶片的温度及气孔导度。可见,葡萄园行间生草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促进了葡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确立果园间种植物对果园土壤的反馈效应。【方法】将富士苹果幼苗(Malus domestica)盆栽在间作过一年植物的果园土壤中,在盆栽中间种紫花苜蓿(Lablab purpureus)、香薄荷(Saturela hortensis),模拟果园间种模式,测定土壤理化指标、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结果】间作过薄荷植物的土壤中种植苜蓿提高了速效磷15.95%、速效钾125.44%,而连作香薄荷对土壤肥力无明显影响,连作紫花苜蓿会使土壤全磷、全钾分别下降23.30%,33.63%。间作过薄荷植物的土壤间种苜蓿相较于种植薄荷,在8月份可以提高土壤中44.50%铁和31.56%锰。对间作过一年紫花苜蓿和香薄荷的土壤根系分泌物分析表明,差异物质主要由糖类、醇类、醛类以及酸类组成,其中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和苯甲酸会对苜蓿产生自毒作用。【结论】果园轮作植物能够使果园土壤肥力上升,加速土壤有效态营养元素转化,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硬枝扦插生根特性,该试验以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和其二倍体玫瑰香母株以及贝达、巨峰和Dog Ridge的硬枝插条为试材,采用自动控温插床扦插,定期调查了硬枝插条的不定根发生率、发生数量和长度,一级侧根数量和长度等,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同源加倍以后.其硬枝扦插的不定根发生时期推迟了3 d,且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生长量显著降低.扦插第21天,同源四倍体玫瑰香的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平均生长量分别只有22.6%、0.52条/插条和1.6 cm,显著低于同期二倍体玫瑰香母株的不定根发生率、不定根发生数量和不定根平均生长量(分别达为58.8%,3.27条/插条和14.6 cm).  相似文献   

12.
施鸡粪对板结土壤理化性质及巨峰葡萄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板结的葡萄园树势较弱,结果能力较差,为了使巨峰葡萄正常生长结果,对八年生巨峰葡萄园秋施腐熟鸡粪,研究了不同施用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鸡粪进行土壤改良后,板结土壤葡萄园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产生了较大的有益改变;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为处理J3(90m3·hm-2)J2(60m3·hm-2)J1(30m3·hm-2)CK(0);PI为处理J2J3J1CK,3个处理变化趋势相同,都随着强光、高温的出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单位反应中心所捕获的能量(TRo/RC)表现为处理J2J1J3CK,且TRo/RC的日变化从早上开始随着温度和光强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大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光合电子传递的能力增强。单位反应中心耗散能量(DIo/RC)表现为CKJ3J1J2。研究得出,在土壤板结的巨峰葡萄园适宜施肥量为60m3·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硅素对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及常规品质指标的定向调控效果,为玫瑰香葡萄生产中合理叶面喷布硅肥、品质定向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分析玫瑰香果实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在叶面喷施硅素处理的玫瑰香果实中检测出挥发性有机物47种,其中定性了32种,主要包括酯类、醛类、醇类和酮类。与CK相比,硅素浓度为2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56.28%;硅素浓度400X时,苯甲酸甲酯的峰体积增大176.45%;600X时,乙酸丁酯的峰体积增大42.52%。对比发现,2-戊基呋喃、正己醇(二聚体)、正己醇、3-甲基-3-丁烯-1-醇、乙酸乙酯、丙酸乙酯(二聚体)、3-甲基丁醛等物质随叶喷硅素浓度升高,体积逐渐减小甚至消失。【结论】600X与CK相似,200X与400X相似。400X时,玫瑰香葡萄糖含量最高,为17.04%;总酸含量最少,为0.3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接种菌根菌(Glomus Intraradics)和/或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对紫花苜蓿(Alfalfa)的生长及N、P的吸收效果。试验设4个处理[对照(CK);接种菌根菌(M);接种根瘤菌(R)及同时接种菌根菌和根瘤菌(M+R)],样品的分析是在紫花苜蓿的生长初期(播种后60 d)和开花初期(播种后120 d)分2次进行。随着作物的生长,在各处理区土壤总N量减少了,其中,M和M+R区的减少量相对比CK和R区显著,但作物的生长效果明显优于CK。在第120天进行的土壤有效P含量的分析中,M(65.5 mg/kg)和M+R(62.3mg/kg)区显著高于CK(39.1 mg/kg),而R(42.6 mg/kg)区没有明显变化。此时,在CK中作物的总N、P的吸收量分别为32.1和2.39mg/株,M、R和M+R区总N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0%、49%和50%,总P的吸收量比CK分别高28%、11%和45%。结果表明,接种菌根菌和/或根瘤菌显著提高作物吸收利用土壤中N、P的能力,以至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垄沟集雨种植对旱作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垄沟覆膜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年降水量250—350 mm的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区旱作紫花苜蓿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膜垄和土垄集雨处理,垄为集雨区,沟为种植区,研究不同沟垄宽比和覆盖方式对旱作紫花苜蓿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优的集雨处理。【结果】各指标值反映出,膜垄处理明显优于土垄处理;所有处理中以MR60(覆膜处理,沟垄宽比为60 cm﹕60 cm)表现最优,出苗率、成苗率和越冬率分别较对照(平作,CK)提高16.01%、16.03%和18.25%,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分别较CK提高65.30%、56.41%,生长高度、分枝数和干草产量分别较CK提高65.12%、29.04%和238.20%,茎叶比较CK降低22.45%,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crude extract,EE)含量分别较CK提高29.82%、9.31%,粗灰分(crude ash,CA)含量较CK降低14.54%,粗纤维(crude fiber,CF)含量与CK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试验地区及其相似地区采用垄覆膜沟覆秸秆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可以促进苜蓿出苗和成苗,提高苜蓿越冬率,促进苜蓿生长,显著提高苜蓿干草产量的同时有效改善干草的品质,最终实现高产、优质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抽样调查和生物统计分析,比较了估计葡萄座果情况的三种不同方法,分析了不同容量的样本之间的差异。初步表明:以每厘米穗轴果粒数反映玫瑰香葡萄的果穗紧密度,较为简便和可靠,样本的容量应不少于30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基因水稻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品种设转品1、转品8两个处理及其亲本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作对照处理,于水稻播种前及收获后采集土样测定分析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真菌数目变化情况。【结果】转基因水稻转品1、转品8和亲本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在种植前和收获后均无明显差异,外源抗真菌基因的引入对水稻田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所占全氮比例无明显的影响,土壤有机氮中酸解氮的各组分含量顺序为:氨基酸态氮〉酸解未知氮〉氨态氮〉氨基糖态氮。【结论】外源抗真菌基因的引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