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赖向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34-134,157
社区公园作为社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社区公园的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数量的选择,还是植物景观类型的确定,都会影响社区公园的功能和用途。该文从社区公园园林植物的选择、植物景观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进行理论上探讨,旨在吸引更多同行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社区儿童活动场地营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外活动是儿童校园学习的有效补充,如何营建儿童活动场地以激发儿童心性至关重要。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社区公园进行调研,分析了社区公园承载儿童活动场地的重要性。以功能较完善的南京市南湖公园为例,对其儿童活动场所进行具体分析,探讨社区公园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建设策略,为今后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石家庄市东环公园建设为背景,针对功能分区单一、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探讨了社区公园提升改造的原则及设计思路,将人性化的理念应用于规划实践,对社区公园进行提升改造、更新与发展,为居民创造更优美的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4.
浅谈社区公园的设计与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军 《现代农业科学》2008,(3):30-30,32
社区公园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工作、休闲的重要场所,其设计与养护、管理直接关系着社区公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社会公园的设计与养护等管理。  相似文献   

5.
社区公园的使用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已有很多学者对社区公园的使用情况、使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目前多以社区公园内部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影响社区公园使用的外部因素的研究仍然较少,而外部因素往往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58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以腾讯宜出行游客签到大数据为基础,使用核密度估算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分析社区公园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外部因素(步行可达性、车行可达性、人口密度及商业办公设施)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社区公园使用存在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2)社区公园使用的空间分布呈现向中心区与东北部聚集的趋势。3)在4个外部影响因素中,步行可达性与社区公园使用关联性最强,人口密度及商业办公设施对社区公园使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车行可达性对社区公园使用的影响并不显著。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建议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中协调与周边用地的关系,并完善步行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湿地公园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在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探讨,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湿地公园服务,使其直接从湿地公园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7.
以哈尔滨的36个社区公园为研究对象,应用社区休闲娱乐活动观察系统方法(SOPARC)观察、采集公园内的体力活动数据,分析其与社区公园外部道路网络的等级级配、几何形态、拓扑结构特征的相关性,探索影响社区公园中体力活动的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道路等级级配与社区公园中的体力活动总人数呈负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体力活动总人数呈正相关,其中道路线密度影响最强,中介中心度影响最弱,而道路面密度、线点率与体力活动不相关.②在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对体力活动类型影响方面,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必要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等级级配、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社区公园中自发性活动人数呈正相关;道路网络特征因子,均与社区公园中社会性活动人数不相关.③在道路网络特征对体力活动个体属性影响方面,等级级配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均呈负相关;接近中心度、直线中心度,与4种年龄段人群的体力活动呈正相关;道路线密度、交叉口密度,与体力活动儿童人数和老年人人数呈正相关,与青年人和成年人人数不相关.④针对社区公园选址和道路网络规划的综合性强、复杂性高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综合考虑多个评价因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社区公园选址及其外部道路网络规划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社区公园更新改造作为城市公园有机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改造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沙市雅雀湖社区公园为例,运用SD法对更新改造前的该社区公园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社区公园有机更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中西方造园经验的指导下,在对凤庆县城市公园现状及其自然及人文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凤庆县用地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其城市公园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了综合性公园、风景名胜公园、社区公园、河滨公园、街旁游园等公园组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系统。  相似文献   

10.
社区公园具有斑块特性,对于提高城市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以新乡市24个社区公园为基础,调查植物多样性,对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相似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24个社区公园中共有植物161种,隶属52科97属;物种丰富度乔木层>灌木层,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大部分呈现出乔木层>灌木层的规律;社区公园相似性较低,与其他社区公园相比,绿都城、高新区群众文化运动广场和星湖花园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公园绿地外道路噪声环境进行监测与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园边界噪音来源于车辆发动机噪音、胎噪、运动风声的综合噪声。这些噪音对公园游憩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如果公园绿地边缘部分的植物景观能够迅速降低噪音,又能展现美感,将对公园利用率的提高大有裨益。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与生态效益都融合在园林植物中,所以一次设计将在多个层面展现植物景观的功能。以北京市公园绿地(被城市干道包围的绿地)边界的多个不同样方为对象,调查与研究这一宽度范围内的植物类型、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从而判断使噪声衰减最有效率的植物配置形式。这些植物群落不仅能有效地减弱交通噪声,构造更为安静的游园环境,而且更能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并形成当地的植物特色。按照降噪效率对这些样方进行排序并运用SBE法对所测公园边界的植物群落进行美景度相应指标的评价,分析边界植物群落色彩美景度高低的原因,得到所测群落中景观效果最好的植物配置形式。综合以上两种最佳形式的植物配置,进行平衡与推断, 形成诸如同样的宽度条件下,多排小乔或低层灌木既可以起到较好的降噪作用,又可以丰富路缘的观赏效果;乔灌草皆有的种植模式中乔木排数尽可能多,林间内部保持通透,会形成舒适的空间效果等判断, 可以对北京市以及类似的大型城市绿地边缘塑造植物景观提供科学的论据。   相似文献   

12.
北京海淀公园被专家戏称为"穿着便衣的皇帝",其设计的成功之处由此可见,但是,笔者通过对公园中部的贯珠泉区的圆形广场北部、东面、正对公园入口处的一块草地群落、公园中心的湖边、公园万泉景区旁边五处景点的分析,发现其也有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其通过改进,能将海淀公园建设得更加完美,也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公园以原有植被为基础,以植物设计为主要工作,营造自然的园林氛围。通过对延庆妫河森林公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其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景观空间。分析发现公园植物群落组成的树种类型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各层间分化清晰,树种种类丰富。在植物配植方面,公园以生态为出发点,体现植物的群体美,突出季相特征。通过几个典型植物空间的具体分析,研究植物与道路、水体空间的关系,希望对今后森林公园植物配植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蓝雀社区植物群落种类组成数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223-225
以郑州市蓝雀社区的植物群落为样本,对其植被类型和数量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分类上,社区绿化与道路绿化存在明显不同;郑州市不同绿化模式群落的树种多样性,由高到低分别是综合性公园、小公园或专类园、广场、社区、街道;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综合优势度3个数量指标在分析比较群落树种组成结构时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阳慧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6):70-73,75
从开放式公园的性质出发,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的地位、作用与景观设计原则,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对开放式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讨论岭南湿地公园的多种植物配置模式。指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模拟相同地带性乡土湿地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7.
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中一种重要的要素,也是市民参与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区分公园内外的入口空间,是表现城市公园形象的展示地带及城市街景的重要节点,为此城市公园入口设计的好坏就至关重要。城市公园入口的打造离不开景观各个要素的配合,要解决现下城市公园入口存在的硬化过度、空间散乱、景观呆板等问题,需要在设计中更加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笔者就植物在城市公园入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寻求优化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全英 《农学学报》2013,3(11):34-36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湿地公园,选择一般城市公园从概念、目标、建设方式及选址、营建方法等方面与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差异,提出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特殊形式,城市湿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具有自己的特点:规划场所的特殊性、规划设计的局限性、动植物种类的确定性、规划场所的延续性。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中要明确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打造湿地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山地公园森林植物景观是公园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以小方山公园植物配置为例,在深入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优化原则,针对不同功能区进行了具体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园总体规划研究——以大理洱海公园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公园的发展历史,在研究城市公园作用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城市公园必备的休闲、生态、文化三大功能,并以大理洱海公园总体规划设计为例,从这三大功能阐释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