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铜在猪的日粮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营养代谢,参与骨骼构成,缺乏时引起贫血、生长缓慢、骨质疏松,过量则引起中毒。一般200mg/kg左右为宜,大于500mg/kg可致死。2007年3月南城县岳口乡一养猪户发生一起育肥猪铜中毒个案。  相似文献   
2.
"以禁止准入区为切入点"的含义 传统发展模式中,生态环境价值往往不被考虑,导致"环境无价、资源低价、商品高价",资源开发者往往把开发造成生态破坏的外部不经济性转嫁给社会.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缓解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浙江省乐清市以"禁止准入区"为切入点,在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展开新的成功的探索,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嫁接茶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洁  骆耀平  任明兴  康孟利 《茶叶》2003,29(2):86-88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嫁接组合茶树(乌牛早/鸠坑,浙农l1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嫁接三年后的茶树净光合速率(Pn)较接近于砧木品种。嫁接茶树光合日变化曲线“单峰”、“双峰”都有出现。Pn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不同季节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夏季Pn与蒸腾速率(E)呈极显正相关,冬季与叶面光合有效辐射(Qleaf)呈极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白僵蚕的药用开发,研究了白僵蚕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将白僵蚕粉过160目筛,在超声波处理50 min后于100℃下水回流60 min,重复提取2次,可有效地提取白僵蚕多糖.以蒽酮-硫酸试剂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于620 nm波长下比色,可精确、稳定、快速地测定出白僵蚕中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5.
白僵蚕是我国一味名贵的传统中药材,其药用在古代医书中有详细记述,并在现代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古代医书中有关白僵蚕药用功效的记载以及白僵蚕在现代临床上应用的常用配方,以期推进白僵蚕药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大力发展民间养老机构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民间养老机构的财务估量基本指标,分析了民间养老机构发展中的系统、非系统风险,提出在政府扶持下,通过强化内控、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营运资金成本、减免税收、财政补助等措施抵御风险,以促进民间养老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到新的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相关的QTL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为了解控制水稻品质的遗传机理和培育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两个环境下种植的结果,检测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RVA谱特征值相关的加性QTL。【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Habataki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Sasanishiki;而除消减值以外其余的稻米品质性状指标,Sasanishiki均高于Habataki。利用BIL群体共检测到加性QTL 42个,其中10个QTL位点在2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即q PC8、q AC4、q AC10、q PKV2、q PKV7、q HPV7、q CPV1、q BDV4、q BDV7、q SBV7,且q CPV1、q BDV4、q PKV7、q HPV7和q AC10等5个QTL尚未见报道。同时,我们还利用Sasanishiki×Habataki染色体片断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验证了10个稳定表达的QTL位点。【结论】稻米RVA谱特征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且控制不同品质性状的QTL之间具有共定位现象。  相似文献   
8.
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采用独立排灌系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田面氮素、磷素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分次施肥后的次日,田面水中氨氮、总氮浓度明显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氮素浓度下降很快。特别是第1次施氮后第9d,各处理氨氮浓度分别为施后第1d浓度的1.19%~2.70%,全氮则变为6.03%~18.74%(对照N-I除外)。氨态氮/全氮比值也呈类似趋势,相比较而言,硝态氮含量要远远低于氨氮,最大值为2.07m g·L-1。同时还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其峰值在第3d出现。另外,不同的施氮量的作用下,等量的磷肥所产生的田面效应表现不同,且大体表现为施氮量多者,田面水磷含量也相应多的现象。从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控制氮素、磷素田面流失主要时期为施肥后1周内。  相似文献   
9.
10.
高肥力稻田分次施氮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自行设计的渗漏计研究在控水灌溉条件下稻田不同氮肥处理氮素淋失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渗漏水中铵态氮、硝态氮保持较低的浓度,均小于1mg/L,但对硝态氮而言,仍是氮素淋失的主要类型。从总的趋势来看,渗漏水中氮素浓度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渗漏水中的NO3--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NH4 -N浓度与NO3--N消长规律相似,但表现出峰值超前的特征。各小区渗漏计中NH4 -N、NO3--N及TN累积渗漏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2分别达到0.933*,0.984**和0.982**。另外从环境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在土壤质地粘重、基础肥力较高的水稻土施肥量控制在75~150kg/hm2为宜,控制氮素淋失主要时期为施肥后一周内,特别在基肥施后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