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为了研究发酵粪肥对银杏生理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试验在田间条件下,3年生银杏苗为试材,设置对照(T1)、常规施肥(T2)、钾肥(T3)、氮肥(T4)、发酵粪肥(T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T5叶绿素a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0.36%、65.89%、62.32%、71.53%、72.59%;T5叶绿素b含量5—8月份分别比T2提高了16.67%、14.06%、18.18%、18.52%;T5花色素苷含量分别比T2提高了5.19%、9.54%、6.99%、6.92%、8.79%;T5黄酮含量分别比T2提高了21.05%、20.49%、23.46%、28.57%、23.61%;T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2提高了22.39%、25.58%、20.43%、20.00%、23.44%,T5显著高于对照;T5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T2提高了15.90%、18.26%、21.71%、21.66%、26.02%。综合以上结果,T5对提高银杏生理活性物质含量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和常规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供应NO方式对NaCl胁迫下油松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揭示NO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和提高油松抗盐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设置对照(T1)、NaCl处理(T2)、NaCl+1次土壤供NO(T3)、NaCl+2次土壤供NO(T4)、NaCl+喷施NO(T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T2与T1相比显著提高了生长季节内油松超氧阴离子、MDA(丙二醛)、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提高了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NO与NaCl处理相比,5—6月,T3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含量,8—9月T5显著降低了油松超氧阴离子和MDA含量;5—6月,T3与T2相比SOD活性显著提高了18.60%、14.03%,POD活性提高了34.07%、32.06%;8—9月T5 SOD活性比T2显著提高了15.77%、13.33%;POD活性提高了17.70%、15.75%;5月,T3与T2相比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8—9月T5与T2相比显著提高了两种渗透物质含量。综合分析认为,外源NO会改善油松生理特性并提高其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3.
追肥对卫矛可溶性蛋白、电导率及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确定追肥对改善卫矛营养的基本规律,为卫矛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4年生卫矛为试材,单株施肥量分别为T1:10.00 g,T2:20.00 g,T3:30.00 g,T4:40.00 g,T5:50.00 g,1个对照,3次重复,小区试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5-8月T4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始终处于最高值,T3、T5处理仅次于T4处理,试验末期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4.75%、53.54%、62.63%,T1、T2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6-8月T4处理电导率处于最低值,T5处理次之,8月份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3.78%、33.66%,T2处理降低幅度最小,仅为9.38%;4-8月叶片内叶绿素含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表现出增加的变化,8月份T4、T5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26.61%、29.03%,显著高于T1~T3处理。综合分析认为,T4(40.00 g/株)施肥量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氮钾、氮磷钾、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对‘金叶’锦带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育苗和树木养护中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对照(T1)、常规施肥(T2)、氮磷钾处理(T3)、有机无机肥配合处理(T4)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6—9月T4可溶性糖含量较T3提高了28.54%、32.31%、24.92%、23.85%,T3显著高于对照;7—9月T4脯氨酸含量较T3提高了9.21%、11.99%、13.84%,T4显著高于T2,T3显著高于对照;6—9月T4 CAT活性分别较T2提高了41.58%、51.75%、55.69%、63.68%,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SOD活性T4分别较T3提高了8.97%、28.49%、30.19%、44.85%,T2与T3之间无显著差异,T2显著高于对照;7—9月,T4叶绿素含量分别较T3提高了13.00%、15.14%、22.33%,MDA含量降低了36.71%、43.17%、48.76%。综合分析认为,T4对改善‘金叶’锦带生理特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转AhCMO基因玉米后代的获得及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超声波辅助花粉介导法将山菠菜胆碱单加氧酶(AhCMO)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郑58’中,经抗生素筛选、PCR检测及自花授粉获得转CMO基因的T2代玉米种子。选取5份T2代玉米种子盆栽进行耐盐性鉴定试验。首先针对其非转基因受体材料筛选出耐盐性鉴定浓度,其后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转基因T3代株系进行耐盐性鉴定,同时筛选耐盐性强的株系。结果表明:耐盐性筛选及鉴定的适宜浓度为250mmol/L;依据对苗期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在250mmol/LNaCl胁迫下,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叶绿素含量高于非转基因玉米,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非转基因玉米。SOD活性提高了2%~208%;POD活性提高了22%~65%;叶绿素含量增加了8%~61%;MDA含量减少了3%~93%。试验表明,耐盐基因CMO的转化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依据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建立的耐盐性级别评价方法显示,5份参试株系中耐盐性比对照提高3级的有2份。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光碳核肥对谷子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性能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豫谷28’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开花期谷子各项生育指标对不同光碳核肥浓度处理的响应。试验共设4个处理:N0不喷施光碳核肥,设为对照(CK);N1、N2和N3喷施光碳核肥浓度分别为2.25、4.5和6.75 L/hm2 。结果表明,增施光碳核肥后,N1、N2和N3浓度处理下谷子光合特性和生理生化性能及产量均较对照(CK)显著增加,且峰值均出现在N2浓度处理下。其中在N2浓度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对照(CK)增加了41.8%、53.8%和48.2%,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0.9%、76.5%、66.7%和38.7%。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对照(CK)增加了95.1%和5.4倍;SOD、POD和CAT活性分别较对照(CK)提高了26.7%、86.8%和90.0%;重心高度较对照(CK)降低了8.3%,弯折力和抗倒指数则分别增加了56.5%和69.2%;穗长、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地上生物量和亩产量分别较对照(CK)提高了13.7%、60.4%、5.3%、58.1%和9.2%。综上所述,增施适宜浓度光碳核肥对于增强谷子的光合作用、改善其生理生化性能及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 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氮代谢的影响。随施肥量增加,氮代谢旺盛,吐丝后穗位叶NR活性高,其中M2N2处理NR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了4.0%,其次是M2N1、N2PK、M1N2,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3.4%、3.1%。穗位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也表现为与NR活性类似的趋势。M2N2处理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6%和22.2%。其次M2N1、N2PK、M1N2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9%、16.7%、和15.4%。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5%、18.4%和17.9%。有机肥氮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在籽粒形成期间维持高活性时间长,穗位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氮磷钾肥配施处理穗位叶NR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氮磷、氮钾处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对日光温室土壤特性、辣椒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以‘杭椒5 号’为试材,设置4 个不同营养液配方,目标产量(T1)、1/2 园式配方(T2)、以前筛出配方(T3)、西北农户常用配方(CK),测定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植株长势、辣椒品质,并统计产量。结果表明:T2处理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pH值和EC值,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辣椒营养生长,改善品质,Vc含量比CK高出26.3%、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出4.3%、可溶性糖含量高出22.7%,产量达到39531 kg/hm2,比对照高出14.5%;在辣椒全生育期内各个处理氮肥比对照施肥总量减少7.5%~33.7%,磷肥减少54.24%~70.28%,钾肥增加13.4%~41.3%%。1/2 园式配方是适合宁夏日光温室土壤栽培的辣椒最佳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9.
分析氮对胶东卫矛氮代谢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氮肥施用后的相关酶活性变化机理,为其育苗中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 g/株(J1,CK)、9 g/株(J2)、18 g/株(J3)、27 g/株(J4)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5—9月J3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比J1提高了64.84%、70.77%、58.52%、47.33%、57.20%,J4与J3之间无显著差异;6—9月J3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比J2提高了18.00%、30.79%、16.47%、16.83%,差异显著;谷胺酰胺合成酶活性7、9月J3显著高于J2,5—6月J2、J3、J4之间无显著差异,J2显著高于对照;5—9月J3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J2提高了20.47%、31.66%、27.32%、23.50%、34.90%,差异显著,J3与J4之间无显著差异;5—7月J3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3.76%、53.90%、85.95%,差异显著,8—9月J2、J3、J4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J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J2提高了15.90%、20.09%、9.04%,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J3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胶东卫矛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提高植株叶片内硝态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效果优于J2、J4处理。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不同沼肥施用比例对金叶女贞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沼肥在育苗中科学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肥(CK,Z1)、25%沼肥(Z2)、50%沼肥(Z3)、75%沼肥(Z4)、100%沼肥(Z5)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新稍增长量Z4比对照提高了34.73%,Z2提高了6.89%;7—8月Z4叶绿素含量比Z1提高了35.00%、64.71%,Z5分别比Z1提高了20.00%、47.06%;8月根系活力Z4、Z5分别比Z1提高了55.26%、50.00%;6—8月水分利用效率Z4分别比Z1提高了53.45%、49.61%、60.06%,Z2与Z1之间无显著差异;POD活性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25.34%、32.51%、42.21%;SOD活性4—5月所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6—8月Z4分别比Z1提高了42.29%、39.08%、34.29%。综合分析认为,Z4处理对促进金叶女贞生长和协调生理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根外追肥对银杏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银杏育苗中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差,幼苗生长较弱的问题,试验拟采取根外追肥方式供给银杏养分,提高其光合效率促进生长。以3年生银杏幼苗为试材,设置T1(CK)、T2(0.50%尿素和0.50%过磷酸钙)、T3(0.50%尿素和0.50%磷酸二氢钾)、T4(0.50%尿素、0.50%磷酸二氢钾、0.10%微量元素)4个处理,田间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银杏不同月份净光合效率不同,追肥种类不同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同,整个试验期间T4处理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根外追肥可以提高银杏叶片的蒸腾速率,T3、T4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T3、T4之间无显著差异;除7月份之外,其余月份T4处理气孔导度始终处于最高值,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其次为T3处理,T2处理对提高银杏气孔导度效果不显著;胞间CO2浓度除7月份之外T4处理均处于最低值,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外追肥可以影响银杏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认为,T4处理对提高银杏叶片光合效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施肥模式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的调节作用,对提高水稻光能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水稻品种赣929为试验材料,比较长期定位施磷钾肥(PK)、施氮磷钾肥(NPK)、等养分条件下7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30%有机肥(70F+30M)、5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50%有机肥(50F+50M)、30%氮磷钾肥配合施用70%有机肥(30F+70M)条件下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旗叶叶绿素含量从齐穗期到成熟期呈下降趋势,且表现为30F+70M50F+50M70F+30MNPKPK。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随水稻生育期的推进呈降低趋势,其中PK处理Fv/Fm值最低,而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Fv/Fm值增加了2.85%~4.18%。叶绿素荧光参数qL、ΦPSII在NPK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高, 20 d之后显著降低;在50F+50M、30F+70M处理中表现为齐穗期较低, 20 d以后显著增加;在PK处理、70F+30M处理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NPQ变化趋势与qL基本相反。ETR-PAR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 70F+30M处理ETRmax、?和Ek值在齐穗期和20 d后值均最高。综合看来,等养分条件下配施30%有机肥具有最优的叶绿素荧光指标组合及籽粒产量;而配施超过50%有机肥由于前期热耗散增大使得用于光合作用的光能份额减少,而施用氮磷钾肥处理则由于后期的衰老使得光能利用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3.
肥料添加剂对甘薯冠层光谱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以甘薯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施肥(CK)为对照,并在常规施肥基础上设计添加聚氨酸添加剂(T1)、聚氨酸添加剂+抑制剂(T2)和聚氨酸添加剂+抑制剂+菌肥(T3)的处理,研究肥料添加剂对甘薯光谱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参数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冠层光谱在550 nm波段的平均反射率大小为:CKT2T1T3,在近红外波段(760~950 nm)内的平均反射率大小为:T2T1CKT3;与常规施肥(CK)相比,肥料添加剂处理下的甘薯植被指数光化学植被指数(PRI)、结构不敏感色素指数(SIPI)和简单比例植被指数(SRVI)分别上升,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705)和差值植被指数(DVI)分别下降。肥料添加剂处理使甘薯叶绿素荧光参数Fo、Fo/Fm、DIo/RC值下降,Fv/Fm、Fv/Fo、TRo/RC、ETo/RC、φEo、φPo、Ψo和PI abs值上升,其中常规施肥+聚氨酸添加剂(T1)处理下的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光合电子传递效率(Fv/Fo)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 abs)最高,分别比常规处理上升了1.20%,5.75%和13.71%。肥料添加剂处理使甘薯光合参数胞间CO_2浓度(Ci)、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分别上升,其中添加聚氨酸添加剂(T1)处理下的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最高,比常规施肥(CK)增加了63.08%和37.27%,聚氨酸添加剂+抑制剂(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最高,比常规施肥(CK)增加了39.27%和202.36%。  相似文献   

14.
3种有机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有机肥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起到的作用,研究了3种不同种类有机肥,即普通有机肥(T1)、有机碳肥(T2)、有机全营养肥料(T3)对叶用油菜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农业提供更科学、更经济的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植株的干重、鲜重。提高了油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中最高的为T2处理,且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后的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叶片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3种有机肥处理的叶片Pn值在这2个峰值上与CK相比均有所提高;T2处理的2个峰值都为最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32.26%和32.22%。施用有机肥均提高了油菜产值,其中T3处理最大,每公顷新增产值达到3156.75元。从新增产值/新增施肥成本上得出,T2和T3处理增值明显,每投入1元,新增产值能够分别达到10.60元和25.51元,这说明在油菜栽培上施用这2种肥料是经济可行、值得推广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机采茶园有机替代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对机采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构成因素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包括6个处理:1.不施肥对照(CK);2.常规施肥对照(CF);3.有机肥替代25%氮(T1);4.有机肥替代25%氮+配方肥(T2);5.有机肥替代25%氮+酸化改良剂(T3);6.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T4),每组处理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替代施肥技术均能阻控茶园土壤酸化,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其中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对土壤综合养分提升效果最佳。在机采茶园增产提质方面,不同有机替代技术均显著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以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茶叶产量最高,达746.28 Kg.hm-2。茶叶成分上,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的含量表现为T4>T3>T2>T1>CF>CK,其中T4处理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增加27.0%,31.3%。[结论]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替代25%氮+生物质炭为适用于机采茶园的较好有机替代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如何通过减少化肥施用量达到合理施肥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量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肥力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片氮素含量,促进番茄的生长。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得到明显提升,从26.02 g/kg提升到33.77 g/kg,增幅为30%;硝态氮含量从100%化肥处理的143.68 mg/kg降到100%有机肥处理的116.47 mg/kg;速效钾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番茄中的硝酸盐含量与氮素化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随着有机肥替代化肥量的增加,果实的硝酸盐含量降低;试验各处理对番茄的Vc没有显著影响。从产量数据看,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的产量最高,因此有机肥替代化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猪粪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潮土速效养分及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集约化养殖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而且无序排放产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畜禽粪便田间消纳后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在施用等量氮、磷、钾养分的条件下,通过连续两年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猪粪有机肥替代不同化学肥料后对潮土速效养分、团聚体组分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有机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且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T1)分别提高了3.7% ~ 165.8%、11.6% ~ 197.7%和20.7% ~ 364.8%;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各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2.8% ~ 48.9%,而速效磷、速效钾均有增加。施用猪粪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T1),且随有机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达14.8% ~ 175.7%;有机肥处理第二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第一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3.9% ~ 96.9%。同时发现,潮土土壤团聚体以<0.25 mm的微团聚体为主;化肥配施猪粪有机肥处理增加了潮土>0.25 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以及GWD(几何平均直径)和R0.25值,且随其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施用猪粪有机肥有利于潮土速效养分、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并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水肥互作效应对陕北温室马铃薯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陕北地区栽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灌水施肥量,本研究采用随机区块组合的温室试验,滴灌施肥由3个灌水水平(100%ET0, 80%ET0和60%ET0)和3个施肥水平(100%F(N-P2O5-K2O=240-120-300 kg/hm2), 75%F和50%F)完全随机组成为9个处理(T1, 100%ET0×100%F;T2,80%ET0×75%F;T3, 60%ET0×50%F;T4, 100%ET0×75%F;T5, 80%ET0×50%F;T6, 60%ET0×100%F;T7, 100%ET0×50%F;T8, 80%ET0×100%F;T9, 60%ET0×70%F),以常规施肥(施肥量为50%F)和沟灌(灌水量为60%ET0)为对照处理(CK),研究水肥互作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T9处理(60%ET0×70%F)条件下的马铃薯株高、茎粗生长优势较为明显,不会产生"徒长"现象,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增产量明显且变异系数小,各品质指标含量较高且变异系数较小。因此,该处理可作为陕北地区温室马铃薯种植灌水施肥优选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优质马铃薯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定位大田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T1)、常规化肥(T2)、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N 20%+氮增效剂(T4)、T3减P 20%+磷素活化剂(T5)及T3减N、P各20%+氮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T2处理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轮作体系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3年平均产投比提高3.96%,T5和T6处理分别降低59.21%和56.24%;T4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22%~20.70%、7.01%~28.67%和4.69%~7.67%;T5处理小麦磷素总吸收量、吸收效率、偏生产力和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53%、21.43%~46.67%、12.18%~52.06%和3.77%~4.52%;T6处理氮素吸收效率、磷素偏生产力和钾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67%~19.40%、10.88%~43.43%和7.38%~12.97%;T3处理对小麦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小麦钾素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T6处理可稳定小麦产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但磷素活化剂使用成本高,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