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品质和产量指数的糖用甜菜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适宜糖用甜菜高产优质种植的氮磷钾最佳施肥效应模型,本研究以糖用甜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回归组合试验,对糖用甜菜栽培中的氮、磷、钾肥因子与糖用甜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品质指标(糖度、钾、钠、a-N)和产量为指标的权重,通过隶属函数对各种施肥处理糖用甜菜的产量和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初步建立并优化了氮、磷、钾肥因子与糖用甜菜综合品质指数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基于糖用甜菜品质和产量指数的氮、磷、钾肥优化施肥,大田试验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68.89~88.61 kg/hm~2,施磷量为47.94~92.06 kg/hm~2,施钾量为54.34~100.66 kg/hm~2,施用比例为1.13:1:1.11,在特定区域是一个适当的适配值,还应根据栽培区域的土壤的基础肥力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 ,氮肥、钾肥及氮钾合理配比对京早 13产量、品质都有显著作用。通过产量、品质、效益综合分析 ,在中等土壤条件下 ,京早 13施肥以氮钾配比 12∶4最为适宜。当然在大田生产上 ,还可根据不同土壤、种植条件 ,对施肥配比作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_2O_5 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_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_2O_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4.
河套黄灌区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内蒙古河套黄灌区油用向日葵氮、磷、钾肥料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法,对油用向日葵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行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施用氮、磷、钾均对油用向日葵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能用三元二次多项式进行模拟表达。最高理论产量可达307.2 kg/667 m2。氮、磷、钾的最佳配比为1.38∶1.37∶1。  相似文献   

5.
李德文  张太平  魏忠芬  王军 《种子》2006,25(3):49-51
分别采用氮肥、磷肥和钾肥3个单因子试验对杂交油莱黔油17号的高产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综合3个单因子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磷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施钾量对黔油17号的产量影响不显著。(2)在缺磷、钾的土壤中增施适当的磷、钾肥能够提高油菜籽产量。(3)施纯N、P2O5、K2O分别为9.2kg/667m^2、5.6kg/667m^2、6kg/667m^2时,黔油17号可达到200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及统计原理,建立的稻田套播油菜氮磷、钾肥与其产量二次多项式数学回归模型,拟合程度高。三因子对稻田套播油菜产量作用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互作>氮钾互作>磷钾互作。提出本区产量≥150kg/667m2最佳施肥组合为,产量施N量19.41~23.42kg、P2O58.04~10.14kg、K2O8.87-11.28kg/667m2,N、P、K之比为1∶0.41~0.43∶0.45~0.48。  相似文献   

7.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且是肥料三要素之一,在氮、磷、钾三要素中,植物对氮、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喜钾作物需钾量甚至高于需氮量.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均有明显的作用.新疆是富钾地区,但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以及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作物对土壤钾素的摄取量逐年加大,部分地区土壤速效钾每年以5~15 mg/kg的速度递减.为了充分了解钾肥在新疆的施用效果,特别是在当前棉花滴灌条件下掌握钾肥的施用技术,使之经济而有效地发挥增产作用,新疆农垦科学院水土所在新疆石河子垦区两大土类上进行了滴灌棉花钾肥试验研究,以探索钾肥的施用技术及效果,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8.
莴笋是中国南北地区广泛栽培和食用的叶类蔬菜之一, 其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中以钾最大,氮次之,磷最小。钾素作为作为“品质元素”,对莴笋品质形成至关重要。为寻求大田条件下合适的钾肥用量,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施用量(K1、K2、K3、K4)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莴笋产量有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产量2.0%~18.5%,增产幅度以K2>K1>K3>K4,增施钾肥处理的增产效率则以K1>K2>K3>K4。与CK1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提高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9%~140%;增施钾肥降低莴笋茎和叶片硝酸盐含量12.2%~43.8%和20.6%~35.0%,且茎、叶片硝酸盐含量与钾肥用量呈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与CK1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Vc和可溶性糖含量茎中以负效应为主,叶片中以正效应为主;低K 处理(K1和K2处理)对Vc和可溶性糖含量正效应较大。不同施肥处理对莴笋茎和叶片氨基酸含量的效应以降低作用为主。综合莴笋产量和品质来看,以K2处理(即K2O 150kg/km2)为莴笋高产优质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9.
江苏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氮、磷、钾肥料优化配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2O5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钾素对强筋小麦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先后通过对中牟潮土、南阳黄褐土、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几个土类钾肥不同处理水平,以田间小区试验为主,结合盆栽试验、池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土类上6种钾素水平(纯N、P2O5施用量一致)对土壤有效氮、有效钾,强筋小麦9023群体动态,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速效成份分析,碱解N:南阳黄褐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盆栽壤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池栽砂土;速效K: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黏土>中牟池栽砂土>中牟大田轻壤>南阳黄褐土;缓效K:中牟池栽黏土>南阳黄褐土>中牟大田轻壤>中牟盆栽壤土>中牟池栽砂土。在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许昌褐土条件下,适量施钾(适宜施钾量为180kg/hm2~240 kg/hm2),可提高强筋小麦越冬群体、最高群体和有效群体。多点钾肥试验结果表明:钾肥主要通过增加千粒重显示其肥力效应。增产幅度一般在10%左右。如果单从产量角度考虑,中牟大田轻壤、镇平砂姜黑土、南阳黄褐土上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80 kg/hm2、220 kg/hm2、190kg/hm2。土质越黏,经济最佳施钾量也越高。在氮磷充足的前提下,小麦对钾的吸收存在着“奢侈吸收”现象。综合比较施钾量对强筋小麦生理、群体、土壤养分、植株养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从经济效益和产量综合指标分析,适宜的K2O用量应在120 kg/hm2~180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廖佳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13-218
【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水稻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每公顷施N 180kg、P 90 kg、K 67.5 kg)的水稻产量最高,为10234.5kg/h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公顷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91.55kg,磷肥95.85 kg,钾肥64.80 kg。综合肥料间互效拟合成功的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推荐水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肥188~192kg,磷肥85~90 kg,钾肥63~66 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昆药集团新药研制提供优质的原药材,对采自西藏地区的拉萨大黄进行引种栽培,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的L9(34)正交试验设计,共有4个试验因素,分别为施氮量N、施磷量P、施钾量K和种植密度,每个因素均设3个不同的试验水平。运用直观及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的拉萨大黄鲜根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的主次因素为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其中施氮量、施钾量、种植密度对拉萨大黄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云南丽江地区种植拉萨大黄的氮、磷、钾适宜施用量分别为纯N 450 kg/hm2、P2O5 0 kg/hm2、K2O 450 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施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及效应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寻大花生新品种‘青花7号’的最佳施肥方案,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氮、磷、钾施肥量与产量关系的效应方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及效应分析,探讨了氮、磷、钾肥的单因子效应、互作效应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施氮、磷、钾肥对花生产量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肥料效应顺序为钾肥>磷肥>氮肥;氮磷互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极显著。对于试验地块种植的花生新品种‘青花7号’获得高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氮肥106.08~133.92 kg/hm2,磷肥159.12~200.88 kg/hm2,钾肥为138.28~161.72 kg/hm2。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平衡施用对花椰菜经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和{3,2}单形格子饱和设计,通过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田间试验,拟建花椰菜施用氮磷钾肥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的效应函数。寻优结果表明:花椰菜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249.28、P2O554.33和K2O 238.83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54.877t/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243.52、P2O552.22和K2O 234.09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63784.89元/hm2,经济产量也达54.853t/hm2;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 :前期追肥 :后期追肥为0.3135:0.4500:0.2365,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76.49、109.80和57.71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55.313 t/hm2。在同等肥底下,花椰菜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呈一定程度上的负相关,与磷、钾施用量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硝酸盐含量则与氮施用量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磷、钾施用量之间相当程度的负相关。在磷钾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越迟施用或后期施用量越大,花椰菜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糖含量越低,但硝酸盐含量则越高。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N2P2K2产量最高,达到42275.09kg/hm2,增产88.1%;其次为处理N2P2K1,产量为40472.60kg/hm2,增产80.0%。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薯重以及大中薯率均以处理N2P2K2最高,分别达到4.97个/株、174.95g/块、99.05%,并且均显著高于处理N0P0K0;氮、磷、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磷肥有利于还原糖含量的降低和Vc含量的提高,氮肥则相反,使块茎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而Vc含量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高产优质的氮、磷、钾肥适宜施肥方案为:纯N114.0~150kg/hm2、P2O563.75~75kg/hm2、K2O220~270kg/hm2。  相似文献   

16.
茎用莴苣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311-A最优回归设计和{3,3}单形重心设计,设置氮磷钾肥配比和氮肥分期施用的田间试验,分别拟建了茎用莴苣氮磷钾肥施用量及氮肥分期施用比例对经济产量、施肥利润的效应函数。试验结果表明,茎用莴苣最高产量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为N 90.92kg/hm2、P2O566.38kg/hm2和K2O 116.84kg/hm2,其最高经济产量达41.859t/hm2;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N 94.31kg/hm2、P2O5 65.97kg/hm2和K2O 116.48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26822.78元/hm2,经济产量为41.849t/hm2;较佳施氮分配比例为基肥:前期追肥:后期追肥=0.402:0.328:0.270,其对应的氮肥用量分别为N 37.79kg/hm2、30.83kg/hm2和25.38kg/hm2,期望较高的经济产量可达45.340t/hm2。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黑麦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田间试验的条件下研究了配方施肥对黑麦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黑麦草产量,肥料配方1(每公顷施N450kg、P2O545kg、K2O90kg)和配方2(每公顷施N540kg、P2O5180kg、K2O360kg)鲜草产量分别是不施肥处理(26.78t/hm2)的3.7倍和4.1倍。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黑麦草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配方1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5.2倍、2.0倍、3.3倍,配方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5.8倍、2.5倍、4.0倍。在施肥状况下,黑麦草对养分的吸收比例为N:P2O5:K2O=1:0.25~0.28:1.01~1.08。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施肥量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Xinmu No.4)为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对苜蓿的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苜蓿产量、品质影响不同。N2P2K3组合的鲜草产量最高(83.62t.hm-2),N2P2K1次之,分别比N0P0K0(65.17t.hm-2)增产28.31%、20.42%。各处理叶、茎的粗蛋白含量均是第一茬较高;各处理、各茬次中的叶蛋白含量均高于茎,而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均低于茎秆中含量;第一茬叶蛋白较高的是N2P2K0,为30.94%;三茬平均叶蛋白含量较高的是N1P2K2,为28.44%,N2P1K2次之,N2P2K2最低,为23.00%。综合分析认为,试验区2年生苜蓿的最佳施肥配比是N2P2K3组合,即120 kg.hm-2 尿素+90 kg.hm-2 过磷酸钙+90 kg.hm-2 硫酸钾。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验证和优化马铃薯的施肥指标体系,以标准的“3414”试验作为试验方案,同时增加“2水平+有机肥”处理,以常规高产马铃薯栽培施肥作对照处理,共设16个处理,对马铃薯植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各小区的马铃薯收获期植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物鲜重、基茎粗、商品薯、商品率、理论产量、绿叶面积指数等显著差异,马铃薯理论产量与施肥量不成正比关系,最大差异高达129.30%,缺N的相对产量为69.88%,少施P的相对产量为112.16%,缺K的相对产量为95.79%,最佳施肥量为N、P、K配合为1:0.54:1.11(N=10.22、P=5.54;K=11.36)。试验结果还表明,试验区土壤中P含量已经较高,P的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不大,施肥的N、P、K三元二次方程为:Y=890.75+159.64N-74.68P+22.56K-4.96N2+6.73P2-0.01K2-2.53NP-2.20NK+2.02PK;按“3414”试验的结果,每公顷的最高施肥量为N:100.5 kg;P:52.2 kg;K:222.75 kg,这可为南方稻田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的“少P、追N、补K”施肥技术模式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绿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确定绿豆施肥模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比。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和钾的施肥量编码值与绿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效应函数。结果显示,3种肥料对绿豆产量影响为氮>磷>钾。随氮、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先升高后降低;试验范围内,磷钾互作对绿豆产量和单株荚数起促进作用。目标产量为2 104.6~2 215.2kg/hm2,对应N、P2O5和K2O优化施肥量分别为81.2~89.3、124.8~133.5和82.6~90.7kg/hm2。施用量配比为N∶P2O5∶K2O=1∶1.54∶1.03(N为87.4kg/hm2)时,产量最大(2 215.2kg/hm2)。当N∶P2O5∶K2O=1∶1.54∶1.05(N为80.4kg/hm2)时,经济效益最佳(15 589.89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