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记述了贵州省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分别为阿斯皮尔假棘影熊虫(Pseudechiniscus asper Abe ,Utsugi & Takeda,1998),异缓步纲,棘影熊虫科;日本棘影熊虫(Echiniscus japonicus Morikawa,1951),异缓步纲,棘影熊虫科。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缓步动物假棘影属2个新记录种,一个采自重庆市雨台山,即Pseudechiniscus asper Abe,Utsugiand Takeda,1998(异缓步纲,假棘影科),一个采自贵州省遵义会议旧址附近,即Pseudechiniscus beasleyi Li,Wang,and Li,2007(异缓步纲,假棘影科)。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大生熊虫属2个新记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宏群  刘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82-12583
研究了重庆市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分别是Macrobiotus harmsworthi Murray,1907(真缓步纲,大生熊虫科)和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1833(真缓步纲,大生熊虫科)。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西藏自治区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加拿大棘甲熊虫Echiniscus canadensis Murray和Echiniscus cheonyoungi Moon and Kim,这2个种都属于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异缓步纲(Heterotardigrada)棘甲目(Echiniscoidea)棘甲科(Echiniscidae)棘甲属(Echiniscus)。  相似文献   

5.
任桢  孙西寨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014+7022-7014
记述了福建省武夷山缓步动物的一个新记录种细齿大生熊虫(Macrobiotus crenulatus Richters,1904),该种隶属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真缓步纲(Eutardigrada)、并爪目(Parachela)、大生熊虫科(Marcobiotidate)、大生熊虫属(Macrobiotus)。  相似文献   

6.
叶添彬  孙西寨  乔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38+16051
记述了中国缓步动物一种新记录种(Echiniscus Perarmatus Murray,1907)。该种属于异缓步纲(Heterotardigrada Marcus)棘甲目(Echiniscoidea Marcus)棘甲科(Echiniscidae Thulin)棘甲熊虫属(Echiniscus Schultze),在国内属于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缓步动物2个新纪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记述了浙江省2个缓步动物新纪录种,它们分别是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1833(真缓步纲,大生熊虫科)和Isohypsibus prosostomus Thulin,1928(真缓步纲,高生熊虫科)。系浙江省缓步动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缓步动物两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重庆市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是真缓步纲高生科的Isohypsibius marcellinoi Binda & Pilato和真缓步纲大生熊虫科的Macrobiotus richtersi Murray.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缓步动物两新纪录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安徽省缓步动物两新纪录种,分别是:Macrobiotus adelges Dastych,1977和Macrobiotus richtersi Murray1911,此两种均属于真缓步纲(Eutardigrada)并爪目(Parachela)大生科(Macrobiotidae)大生属(Macrobiotus),在安徽省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0.
于浩  赵彦禹  孙西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60+20997-20960,20997
[目的]为我国缓步动物区系研究提供资料。[方法]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采集苔藓标本,将标本在蒸馏水中浸泡12 h后挑出熊虫,制片、观察、拍照并测量虫体各部位长度,鉴定其种类。[结果]该虫体表橙红色,有侧丝A、头乳突及口须;肩板分为2部分,假隔板明显;身体背部分布着大量由较大颗粒状突起组成的网状刻饰物;后肢基部外侧有乳突。经鉴定,采集到的熊虫标本属于朱氏假棘甲熊虫。[结论]该研究报道了陕西省缓步动物一新纪录种Pseudechiniscus juanitae Barros。  相似文献   

11.
记述了重庆市2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是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1905(真缓步纲,高生科)和Diphascon patanei Binda & Pilato,1971(真缓步纲,高生科).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缓步动物2个新纪录种,一种为重庆市新纪录,即Hypsibius stiliferus Abe,2004(真缓步纲,高生科),另一种为贵州省新纪录,即Diphascon patanei Binda & Pilato,1971(真缓步纲,高生科)。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安徽省两个缓步动物新记录种,它们是Isohypsibius marcellinoi BindaPilato(真缓步纲,高生科)和Diphascon scoticum Murray(真缓步纲,高生科)。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的性状变异与表型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89年秋季,用样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陕西省黄龙县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探讨了性状相关和主要性状组配情况,分析了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频数分布和种群特征。认为黄龙县的中国沙棘,是以主干型、亚圆形的桔黄色果,果柄长在25mm以下,鲜果百粒重在25g以下的植株组成的多态型的种群系统。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从马铃薯根际采集分离鉴定的2种默林属线虫:山地默林线虫(Merilinius montanus Maqbool& Shahina,1987)和短默林线虫[Merlinius brevidens(Allen,1955)Siddiqi,19703,其中山地默林线虫为中国新记录种,短默林线虫为陕西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及个体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县人工油松同龄纯林林分结构特点,为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对陕北黄土高原神木、绥德、吴起、延川、黄龙、宜川等8个县油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林木个体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黄龙和宜川两县的直径和树高分布遵从于正态分布。由北向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平均冠高逐渐增加;黄龙和宜川两地油松人工林林下有1~10年生的幼苗(树),数量丰富,生长正常;年均降水量和1月平均最低气温对油松人工林的生长影响显著,纬度和无霜期影响次之;黄龙和宜川两县人工油松林可以自我更新,个体生长发育正常,是人工栽培适宜地区;两县以北年均降水量小于550mm的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不良,今后人工林培育需要谨慎选择生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黄土高原森林区不同坡向对油松人工林建群种种群结构及群落特征的影响,为黄土高原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化发育的生境选择及合理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黄龙山生长于阴坡、阳坡的油松人工林,于造林后10,30(间伐1次)和45年(间伐2次)对其建群种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特征进行调查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10年生油松人工林种群在阴坡、阳坡样地上的种群结构、幼苗更新和群落特征没有明显差异;经过1次间伐的30年生油松人工林,阴坡林木的生长量、物种多样性及土壤养分速效P、硝态N、铵态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经过2次间伐的45年生油松人工林,其在阴坡、阳坡的平均胸径差异不显著,但阴坡有少量较大胸径的林木,且林木平均高度、油松幼苗更新数量、土壤养分、灌木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阳坡。【结论】从持续发育角度看,黄龙山林区阴坡和阳坡均适合油松人工林培育,阴坡优于阳坡。及时抚育可以促进油松人工林的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树附生藓类植物的资源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笔者于 2019—2020年多次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热带山地云雾林开展树附生藓类植物资源调查。在野外采集、标本鉴定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拟厚角藓属(Yakushimabryum H.Akiyama, Ying Chang, T.Yamag. & B.C.Tan)为海南藓类植物新记录属,狭叶拟厚角藓[Yakushimabryum tonkinense (Broth. & Paris) H.Akiyama]和散生细带藓[Trachycladiella sparsa (Mitt.) M.Menzel]为海南新记录种。笔者对新记录属和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特征图版,对生境以及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行了介绍。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我国和海南树附生苔藓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被子植物8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豆科Fabaceae、龙胆科Gentianaceae和菊科Asteraceae 3个被子植物类群,在甘肃省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8个甘肃省新记录种,即:美花草Callianthemum pimpinelloides (D.Don)J.D.Hooker&Thomson、大通黄耆Astragalus dat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