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沿海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由于各海区海洋环境不同,鱼类区系及其生物学特性迥异,鱼类资源潜力也就不一样,因此对我国沿海各海区鱼类区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讨,对发展海洋渔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试图从我国沿海鱼类区系和各海区鱼类生物学特性角度来阐明海洋渔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流域地处我国高寒地区,地理环境和鱼类区系组成特殊,形成了许多特有的名贵经济鱼类,为我国的渔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简要概述黑龙江流域的鱼类资源、黑龙江省渔业发展现状,以及主要经济鱼类的养殖状况,分析讨论黑龙江鱼类的生物学种质特点,以及目前名优鱼类的市场需求,并针对黑龙江鱼类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开展,日照市岚山区开始向近海发展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全面分析养殖鱼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病能力,在有关水产专家的指导下,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  相似文献   

4.
《福建水产》1986,(4):83-86
本报告共分六个部分;一、福建大陆架海区的自然环境。二、福建海洋鱼类区系。三、主要鱼类和经济无脊椎动物的分布及洄游特点。四、主要鱼类和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特性。五、福建海洋渔业的资源状况。六、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领导上对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1971和1972年全国海洋鱼类资源调查座谈会纪要精神,在省水产局的领导下,由省水产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系、厦门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厦门海洋渔捞公社、厦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东山县水产局等单位组成生产、科研与教学“三结合”资源调查组,对闽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出现了近海某些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产量下降现象,难免令人感到不安。但从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来看,还是在逐年稳步增长,特别是中上层鱼类和虾、蟹等产量。渔场也从近海向外海发展,有的渔业公司产量中外海的渔获量已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7,(4):1-3,11
鱼类生物学测定数据的整理鱼类体长、体重测量数据和性别记录,是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最基本的原始资料。过去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和时间去计算、整理。  相似文献   

8.
天然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促使近海增养殖快速发展。随着海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受养殖环境污染、布局不合理、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殖鱼类的病害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海水养殖产业的关键因素[1]。  相似文献   

9.
泉州湾南部近海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珍水 《福建水产》1990,(1):8-11,25
泉州湾地处东海和南海的过渡海域,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温度适宜,鱼类种类繁多,其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的特色。对黄海、东海和南海鱼类区系的研究,成庆泰(1959—1966)、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鱼类研究室海水组(1976)等,已有研究报道。对闽南—台湾浅滩鱼类区系的研究,张其永等(1981)、黄宗强(1984)都有过专文的报道。而泉州湾南部近海鱼类区系的研究,方水美等(1985)在有关研究报告中也有提及,但还没有专文论述。本文根据1988年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网渔获物调查的资料和有关文献报告,试图就这一海区鱼类区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修复行动的不断进行,我区开始向近海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通过全面分析养殖鱼类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抗病能力,在有关水产专家的指导下,探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俞平 《海洋渔业》1985,7(6):243-244
<正>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的产量保持在36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其中海洋捕捞的产量为300万吨左右,占有极大的比重。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来看,近海主要经济鱼类的利用已呈过度现象,传统性捕捞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要在短期内恢复,尚无迹象。这就引起渔场矛盾十分突出,生产安排的困难。然而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特别是分布在日本沿海及东黄海的中上层鱼类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个别鱼种还出现上升的趋势。中上层鱼类大都为一些大洋性的洄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区大陆架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福建海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回归线两侧,面临台湾海峡,是东海和南海之间的通道,属亚热带陆架浅海,由于海水运动和水文特征的影响,鱼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性质具有东海和南海过渡海区的特色。本文据历年来水产资源调查收集的鱼类标本,并参阅有关的资料文献,对福建海区的鱼类区系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为调整海洋渔业生产结构及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一、鱼类的种类组成据统计福建大陆架海区鱼类目前已知的有751种,分隶于4纲,35目,171科,401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状况良好,目前正在较高水平上以动。由于灯围作业滑坡,闽南,台湾浅渔场的TiWen鱼类资源利用不足;闽东,闽中近海的鲐Shen鱼类资源,随着疏目快拖网作业的发展,渔获量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4.
绥芬河鱼类区系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芬河是我国注入北太平洋日本海的第二条水系。由于该水系地处寒温带,气候、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特殊,因而蕴藏着丰富的冷水性鱼类、溯河性洄游鱼类种质资源,仅大麻哈鱼类就有3种,每年5~10月回归溯河洄游:鲤科溯河性洄游鱼类有三块鱼、珠星三块鱼等,呈现出北太平洋日本海水系鱼类区系的特色,成为我国名贵珍稀经济鱼类地理分布的重要水域。在鱼类区系组成上,它与相邻的水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我国北方水域鱼类演替和区系划分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绥芬河鱼类区系,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研究。笔者在2005~2006年采集了大量的鱼类标本,整理和增补了10种鱼类,对绥芬河鱼类区系作了初步的概述,为我国北方水域鱼类演替、区系区划研究、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九龙江鱼类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中,仅次于闽江水系的当数九龙江水系。关于九龙江的鱼类,过去曾有少数鱼类学者作过局部的调查和鱼类标本的采集,但没有专文的论述。对于九龙江鱼类区系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1975-1979年,我们作为《福建鱼类志》编写组成员承担了对九龙江鱼类资源的调查。本文系笔者根据《福建鱼类志》记载的,结合实地采集记录和有关文献资料,试图对九龙江鱼类区系作一试探性讨论。  相似文献   

16.
于1982年至1994年,对流经广西河池地区境内的红水河、龙江、四堡河水系以及境内的地下河、溶洞、小支流近百处进行全面的鱼类资源调查,经分类鉴定有鱼类170种,发现2个新属11个新种,其中有洞穴盲鱼3个新种。本地区第一次记录103种;土著鱼类165种,分别隶属7目19科100属。金线鳃属鱼类在本地区首次发现,有7个种。本地区鱼类区系组成既有下游西江鱼类区系成分,又含有云贵高原东部鱼类区系成分,是鱼类动物地理分布的东洋区南亚亚区和南东亚亚区的交替地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和鱼类资源状况的变化,中上层鱼类的产量亦随之提高,约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五分之三。1979年世界海洋性鱼类产量为5514万吨,鲱、沙丁、鯷类鱼占1564万吨。1979年日本海洋性鱼类总产量817.07万吨,其中日本鲐为159.07万吨。  相似文献   

18.
中上层鱼类的若干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沿岸和近海一些主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因捕捞过度而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减与日益退化已严重影响着渔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及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在探索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1995年我国实行了近海两个月的全面伏季休渔制度,经过4年的实践,根据资源状况,1999年又将休渔期延长至两个半月,这不仅使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措施日臻完善,也使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水平跨越了一个新高度。实践证明,我国近海全面实施休渔制度,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现阶段保护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各种鱼类的繁衍生长规律不同,有些鱼类的最佳可捕期…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省海洋渔业的捕捞强度不断增加,渔政管理上存在着问题与困难,致使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产量下降,大、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目鱼生产日趋恶化,带鱼资源的捕捞压力极大,为此,保护近海水产资源,减轻沿岸近海渔场的捕捞强度,合理利用水产资源是我省渔业生产上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鉴于东海中南部的上层鱼类和浙江中南部外海以及钓鱼岛渔场的马面鱼等鱼类资源,尚有生产潜力。因此,1983年浙江省科委、省水产厅为了尽快打开我省海洋渔业新局面和扶植恢复钓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