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菇原(MS-8-5)是日本Ferro公司生产的一种供蘑菇栽培用的弱碱性矿质肥料,含蘑姑生长所需的多种元素,并具有催腐活化作用,因此对蘑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现将我们两年来用菇原制作堆肥栽培蘑菇的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菇原堆肥制作菇原堆肥法是日本高桥善次郎教授首创。该法是以稻草为原料的无粪合成堆肥法,其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蘑菇是国内外最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国内用于蘑菇栽培的堆肥主要原料是稻草和牛粪 ,大多采用薄料种植。与发达国家比较 ,国内蘑菇品质好 ,但产量低 ,栽培周期偏长。直接阻碍了我国蘑菇产业向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进程。我们借鉴了日本蘑菇合成堆肥和欧美先进工艺经验  相似文献   

3.
1985年2月在意大利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4个蘑菇农场和1个蘑菇科技服务中心,对意大利的蘑菇栽培情况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供参考。一、双孢蘑菇双孢蘑菇是意大利蘑菇栽培的当家品种,年产鲜菇达6万吨左右。蘑菇栽培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农区,主要产区是在北部山区,邻近法国边境一带,成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随着机器制造业和电子技术发展,生产方式从手工栽培走上工厂化专业性生产道路,生产技术实行一系列改革,生产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双孢蘑菇单产达到每平方米20~25公斤,一年种4~5茬。 (一)堆肥制作堆肥是蘑菇的生存基  相似文献   

4.
日本栽培蘑菇是四、五十年前开始的,一直用马粪作为堆肥,到二十五年后根据研究才利用稻草、氰氨化钙、尿素、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组成人工合成堆肥来进行蘑菇栽培。这种类型的栽培技术特点是:嗜热纤维素分解细菌和蘑菇菌丝体的复合的栽培方式。蘑菇的菌丝生育需要氮的化合物作氮源,而有机氮肥是最重要的养料,因为无机肥(氰氨化钙、尿素、硫酸铵等)不是它适合的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5.
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周围有很多地洞。二十世纪初叶,人们用这些地洞栽培蘑菇,由于其环境条件非常适合蘑菇栽培,因而促进了匈牙利蘑菇业的发展。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劳力的缺乏及工资的上涨,在客观上要求建立蘑菇堆肥厂,所以1976年Duna合作社在匈牙利建成了第一个堆肥厂。开始,这个堆肥厂每年可生  相似文献   

6.
李明焱  朱惠照 《食用菌》2005,27(3):36-36
巴西蘑菇(agaricus blazel),日本称姬松茸,原产地巴西和秘鲁,人工栽培始于日本,大面积栽培是在中国。浙江省武义金星食用菌有限公司,于1994年从日本引进巴西蘑菇菌种进行品比和栽培研究,试栽成功后即在武义柳城、王宅等六个乡镇进行示范栽培,并迅速推广到周边县、市。1997年日本井上九州男先生等专程来我公司考察商谈巴西蘑菇合作开发事宜,于1999年1月签订了合作协议书,2000年被列入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从而加快了项目的实施和推广进度。  相似文献   

7.
台湾省栽培蘑菇所用的覆土,持水力很低(通常小于0.30)。为了改进覆土的持水力,试验用了栽培蘑菇以后的废堆肥养蚯蚓,并用蚯蚓粪作为蘑菇覆土。本文将介绍:蚯蚓粪的大致组成;用不同废堆肥作为食物对蚯蚓粪质量的影响;用不同数量蚯蚓粪制成的覆土对蘑菇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韩国食用菌考察概述继2009年5月对日本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考察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又组织了一次一行40多人对韩国食用菌产业的考察。全球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以欧美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时间长、规模大,而除蘑菇外的其他食用菌则以日、韩具有代表性。食用菌生产将育种、育菇、采收、加工等全过程搬入工厂车间内,已被日本证明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韩国有4800万人口,从60年代开始发展经济,1988年韩国奥运会后10年间,经济发展迅速,为世界所关注。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暴发,韩国才放慢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韩国的食用菌产业借鉴和学习我国和日本,但目前的产业水平已远远超过我国。20世纪90年代韩国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扩大了自动化栽培的规模,到9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设备的国内自主生产。以此为起点,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的自动化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目前只是香菇和蘑菇的生产模式较落后,这两个品种成了我国出口韩国的主要品种。韩国市场畅销的食用菌有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5种。在韩国,我们考察了段木香菇栽培工厂、韩国最大的平菇工厂、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10.
我们受江苏省科委派遣,于1985年8月14~29日赴澳大利亚考察食用菌,现将有关蘑菇生产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况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食用菌生产主要是蘑菇、香菇、平菇等,栽培面积不大。其中蘑菇的栽培面积为83.7万米~2,平均单产15.3公斤/米~2,最高22.5公斤/米~2,总产量1283万公斤,基本上是控温常年栽培,一年栽培5~6茬,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新书评介     
美国Paul stamets与J.S.Chilton合著的“The Mushroom Cultivator”(蘑菇栽培家)一书是国外这一领域内的最新图书,它于1983年由美国Agarikon Press出版。定价19.95美元。此书共415页。装帧精美。内容分为十五章即蘑菇培养概论、无菌技术和琼脂培养、谷粒培养、蘑菇房、堆肥制备、非堆肥物质、制种和菌种在容积物质中的生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1981,(3)
我们总社食用菌考察组一行6人,于1980年10月4~17日对日本的食用菌生产和经营管理等进行了考察。现将日本食用菌生产情况介绍如下. 日本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金针菇、滑菇、平菇和白蘑菇等。其中以香菇生产最为突出。自1976年以后,干香菇的产量突破了1万吨,鲜香菇的产量从1973年以后突破了5万吨,目前已达7万吨以上。近十年日本食用菌产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索化肥、稻草料栽培蘑菇的技术关键,研究简易菇房条件下的高产措施,并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1980~82年连续进行了化肥稻草合成料栽蘑菇试验.效果比较理想。一、材料和方法合成培养料的配方为:①稻草95%,“蘑菇原”(参考日本高桥善次郎介绍的株式会社专利活化剂的氧化物成份推导,并添加少量微量元素组成)2%,硫酸铵2%,尿素1%;②稻草95%,豆饼2%,硫酸铵2%,尿素1%,另添加石膏粉1%和过磷酸钙0.5%。以  相似文献   

14.
猪粪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规模化养猪场的废弃物——猪粪渣经固液分离技术处理后按照不同用量配方采用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模式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猪粪渣替代牛粪栽培双孢蘑菇时,随着猪粪渣替换量的增加产量降低,当替换量为25%时产量略有提高;采用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模式发酵总时间18~20 d,比常规模式缩短25%。猪粪渣栽培双孢蘑菇,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实现猪粪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菇房中嗜菌线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栽培过程中,特别是栽培后期,有许多线虫为害:寄生性线虫如茎线虫、螺旋线虫;腐生性线虫如堆肥线虫、小杆线虫等。但对蘑菇构成为害主要是嗜菌丝的茎线虫(Pitylenchus myceliophagus)和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因为它们专吃真菌,从而破坏蘑菇菌丝的生长。我们曾经进行过许多调查,发现有一部分的菇房蘑菇欠收的原因:60%是由嗜菌线虫,20%是由于管理太差或技术落后,20%是由于干泡病、湿泡病、白霉、小牛脑菌、瘿蚊幼虫。因菇场病虫害蔓延,使蘑菇总产量大约损失了30%。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我们在意大利考察双孢蘑菇生产。从米兰出发,先后考察了萨克朗格空调设备厂、帕沙格罗蘑菇厂、比伦堆料场、蒙德洛蘑菇厂、米兹伦国王菌种厂、史理蘑菇加工厂、维尔蘑菇堆料、栽培机械制造厂和杜尔阿特蘑菇加工机器制造厂。同时还赴帕务娃参观了全欧食用菌博览会。考察期间与意方专家进行了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浙江食用菌》2008,(6):36-36
2008年11月20日至22日,第二届中国蘑菇节暨亚洲食用菌质量标准与国际贸易论坛在福建漳州市举行。本届蘑菇节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蘑菇节与第十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2008年台湾农产品博览会同时在漳州花博园举行。举办蘑菇节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蘑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蘑菇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使我国蘑菇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造福于广大菇农。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外宾及国内十几个省市各主要双孢蘑菇产区代表,蘑菇罐头加工、出口企业和蘑菇菌种、栽培机械供应商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本届蘑菇节。作为蘑菇节重头戏的亚洲食用菌质量标准与国际贸易论坛,主办方邀请了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专家就全球食用菌贸易状况与发展趋势、食用菌食品安全体系与政策、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工厂化栽培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病虫害管理等方面作了发言。前国际蘑菇协会主席、全球最大的蘑菇菌种供应公司(美国Salvan集团)副总裁Mark Wach博士与会,追溯、回顾了蘑菇菌种制作简史。日本森...  相似文献   

18.
应中国农业银行的邀请,法国经济学家库瓦齐埃先生于1985年6月1日—5日来我省考察食用菌情况。法国客人在宁交流时详细介绍了本国的蘑菇生产情况,现简单介绍如下: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双孢蘑菇的国家,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984年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宇  周国英 《北方园艺》2007,(12):237-23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是双孢蘑菇氛沟墓丶方?堆肥发酵水平决定了双孢蘑菇生产ⅱ水平.对当前国内外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优缺点,以期对改善我国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保科技合作协议,由农牧渔业部邀请的保加利亚蘑菇栽培和加工专家乌利希·米卡尔·古澳工程师和普杨·斯托杨诺副工程师一行,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中旬来华与京、沪两市的蘑菇专业工作者就适合栽培的蘑菇品种和适合加工的蘑菇品种的栽培方法、加工方法及栽培室的设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技术交流。保加利亚专家组来华考察和业务活动主要在沪。他们参观了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嘉定县马陆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