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对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各指标的最优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3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染色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染液质量分数和染色温度对染透率和上染率的影响显著,但各指标单独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不一致;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获得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效果最优的染色工艺,即染液质量分数2.0%,染色时间4 h,温度90℃,促染剂用量3.0%.在此条件下染透率、上染率和色差分别可达53.64%、7.59%和53.20,总体高于正交试验中各指标最大测试值,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染料对预处理后的泡桐单板进行了仿红术染色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对泡桐有较好的易染性,泡桐单板经染色后能达到红木商业用材的自然效果;活性染料染色时,由于上染和固色是分开进行的,固色前染料可以充分进行扩散移染,从而有效避免泡桐单板表芯色差现象;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满意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的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g/L,固色剂纯碱20g/L.  相似文献   

3.
在浴比为15条件下,采用酸性橙Ⅱ对1.5mm厚的漂白过的桦木单板进行染色,采用上染率和单板芯、表层明度(L*)差值和色差(ΔE*)差值来综合评价单板的染色效果,最终确定染色各单因素适宜取值为:染料质量分数0.5%,NaCl质量分数0.5%,表面活性剂(平平加O)质量分数0.1%,温度85℃,染色时间4h,染液pH值4。  相似文献   

4.
以冻融循环预处理后的杉木木材为原料,采用酸性大红3R染料对其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改变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以上染率和色差为评价指标,研究处理条件与木材染色性能的关系,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染料与木材结合方式,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染料在木材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和促染剂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但对色差的影响除浓度仍表现极显著外,其它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染料浓度增加、染色时间延长、染色温度升高和促染剂用量增大,上染率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木材的色差则随染料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染色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染色时间延长和促染剂用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染料与木材间通过物理吸附结合并以分子间团聚形式附着在木材管胞口、轴向管胞壁、木射线薄壁细胞等微观结构内。  相似文献   

5.
采用热浸法和冷压法对速生杨木单板进行染色处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及助剂等因素对速生杨木单板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对速生杨木单板进行染色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上染率,而热浸法的染色效果较冷压法要好.  相似文献   

6.
毛竹竹片化学染色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丰富竹片的颜色,提高竹产品的应用价值,采用染料染色的方法对竹片进行染色,探讨了前处理方式、染料种类、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质量分数和助剂等对竹片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漂白、酸性大红、易渗剂10 mL等均较有利于竹片上染率的提高;染色温度对竹片上染率的影响极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增加;随着染色时间的延长,竹片上染率呈逐步上升趋势;竹片上染率随着染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质量分数约为0.7%时有最大上染率。较为优化的染色工艺:水浴温度控制在90℃左右,将经漂白的竹片置于质量分数为0.7%的酸性大红染液中水浴加热72 h,其间加入易渗剂10 mL。  相似文献   

7.
泡桐单板染色工艺参数的遴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酸性大红染料对0.5mm刨切泡桐单板进行染色正交试验。以染液组成和染色工艺为试验因素,用正交方法,以木材上染率进行观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NaCl最佳质量分数为1.5%;染料最佳质量分数是0.5%;适宜处理时间为4h;乙酸最佳分数为2%;渗透剂质量分数为0.1%;最佳染色温度是7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低盐和低碱活性染料应用于单板染色的适用性,可降低染液废液污染水平和生产成本。  方法  选择新型低盐活性大红(SNE)染料和低碱活性红(LA)染料对渗透性较差的柞木Xylosma japonicum单板进行染色,以应用较广的活性红(M-3BE)染料作为对照,测试3种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的直接性、反应性、固色率和染色效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其官能团、组分和细观结构的变化。  结果  与M-3BE染料相比,SNE染料硫酸钠用量降至1/2和LA染料碳酸钠用量降至1/8时,SNE染料固色率提高了15.33%、色差降低了1.35%,LA染料固色率降低了3.37%、色差提高了2.03%。染色处理后,木材表面羟基含量减少,其中低盐染料染色柞木单板羟基含量最低,除出现较弱的硫酸盐S=O吸收峰外,无新吸收峰产生。3种活性染料与木材的结合机理和产生的官能团结构相似,但因染料母体结构差异较大,导致热分解曲线略有不同。染料分子可从木材表面扩散到木材内部,扩散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NE、M-3BE、LA。  结论  SNE染料具有较高的上染率,LA染料具有优异的颜色提升性,可用来染色木材单板,从而降低电解质盐和碱的排放。图3表3参28  相似文献   

9.
杨木单板染色工艺与表面材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材为I-214杨木单板,以染料酸性大红GR和活性艳蓝KN-R为染化试剂,选取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为考察工艺因子,进行单板染色试验。通过多光源分光测色计测定染色单板的表面材色,用CIE(1976)L*a*b*Diagram对其进行颜色表征。结果表明:染色单板表面材色与着色度的变化与染液质量分数、染色温度、浸染时间的关系不同,高温下染色时染液质量分数增大,着色度(ΔE*ab)提高;染色时间延长,着色度有所增加或无明显变化;染色温度对表面染色影响较小。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的单板材色变化幅度接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酸性染料和无机阻燃剂同步处理对杨木单板性能的影响,用酸性大红3R染料和BL-阻燃剂对杨木进行染色阻燃,采用单因素法,探讨染色阻燃工艺参数对单板上染率、色差、载药率和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渍温度的升高,上染率和色差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载药率和氧指数增大;随浸渍时间的延长,上染率和色差呈增大趋势,载药率和氧指数先迅速后缓慢增加;随酸性大红3R浓度的增加,上染率和色差先增大后减小,载药率和氧指数呈先缓慢后迅速减小趋势;阻燃剂的添加促进了单板上染率,随阻燃剂浓度的增加上染率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色差逐渐增大,载药率和氧指数都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广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染料,选用核桃青皮对棉织物进行染色。[方法]通过紫外扫描图谱研究了核桃青皮染液的热稳定性,响应面法优化不同染液浓度、碱(碳酸氢钠)浓度、时间、温度下棉织物的染色工艺,以未染色棉织物为对照,总色差为指标,最后应用扫描电镜图谱分析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变化。[结果]核桃青皮染液在100℃内稳定性良好;模型优化的条件为染液浓度70mg/m L,碱浓度3.91%,时间102 min,温度100℃,此条件下,总色差为35.292,各因素中碱浓度是影响总色差值的最显著因素,染液浓度和碱浓度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图显示棉织物染色前后形貌未发生改变;由于媒染剂的络合作用,预媒染染色色牢度比直接染色普遍高1~2级,色牢度均达4级。[结论]响应面法可有效优化核桃青皮染液的棉织物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12.
张晓宁  杨停  吕远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77-15879,16013
[目的]探索青花椒护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取新鲜青花椒为原料,研究了护色剂、抗氧化剂、pH和杀菌条件对护色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CuSO4浓度、VC浓度和杀菌时间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以色差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新鲜青花椒护色条件。[结果]新鲜青花椒的最佳护色工艺为CuSO4浓度550 mg/L、VC溶液浓度1 000 mg/L、杀菌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青花椒在第15天的色差为10。[结论]该研究可为青花椒的护色研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杜东霞  王宜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85-4987
[目的]探讨固定化漆酶脱色降解刚果红染料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进行漆酶的固定化,并研究了固定化漆酶用量、染料浓度、反应温度和pH对染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固定化漆酶脱色降解刚果红染料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 g,染料浓度40 mg/L,反应温度65℃,pH=4.5。在该条件下降解3 h,固定化漆酶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率达92.6%,重复利用5次后,脱色率仍能保持在50%左右。[结论]该研究为染料废水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巴里黄檀心材中提取色素制得天然染料对桉木单板进行染色,在充分利用巴里黄檀加工剩余物的同时提高桉木的附加值。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EXCTIVE-MS)对巴里黄檀心材内含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探究桉木单板最佳上染工艺,测定染色单板的水洗色牢度。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巴里黄檀染料与木材的结合方式,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染料在桉木单板内的分布特征,从而探究巴里黄檀染料对桉木单板的染色机理。结果采用UPLC-Q-EXCTIVE-MS法从巴里黄檀心材色素中鉴定出9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锦葵色素、鼠李黄素、紫铆查尔酮、樱花素、茜草素、木犀草素、苏木素、乔松素和花旗松素。桉木单板的最佳上染工艺为:染色温度90 ℃,染色时间12 h,色素质量分数4%,NaCl质量分数2%。染色试验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色素质量分数 > 染色时间 > NaCl质量分数,水洗对染色单板色牢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温度 > 色素质量分数 > 染色时间 > NaCl质量分数。通过成分分析结合FTIR与FESEM对染色机理进行分析,初步判定巴里黄檀染料结合桉木单板的机理为物理吸附和分子间氢键结合。结论利用巴里黄檀心材色素制成天然染料对桉木单板进行仿珍染色,为珍贵红木的充分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速生材高附加值利用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7种食用色素对香石竹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香石竹对日落黄和柠檬黄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和苋菜红,对鸡蛋黄和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2 g/L、3 h,柠檬黄6 g/L、3 h,亮蓝9 g/L、4 h,胭脂红9 g/L、4 h,苋菜红3 g/L、4 h,鸡蛋黄6 g/L、6 h,果绿12 g/L、6 h,适宜的pH值分别为8.0、8.9、6.6、8.9、9.2、8.3和7.6。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香石竹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 d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新疆芫荽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新疆芫荽地上部分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总黄酮提取率。[结果]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优化后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乙醇)浓度为40%,提取时间为120 min,固液比为1∶15,提取温度为60℃,粒度为40目,提取次数为2。在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提取率达3.28%。[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后的新疆芫荽地上部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蓝峻峰  廖政达  谢济运  玉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54-15255,15257
[目的]探索复合酶辅助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为叶下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纤维素酶浓度和果胶酶浓度等5因素4水平,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合酶法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40℃,纤维素酶浓度1.4 g/L,果胶酶2.0 g/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589%。试验所考察的5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果胶酶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纤维酶浓度。[结论]复合酶法提取省时、高效、低碳耗且提取率高,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生产工艺,确定最佳的条件。[方法]新鲜蓝莓果经酶解、澄清得蓝莓清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蓝莓汁澄清和覆盆子浸提的最佳工艺,同时考察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结果]试验得出蓝莓汁澄清的最佳工艺为壳聚糖添加量2.5%,澄清时间2.0 h,澄清温度40℃。覆盆子浸提的最佳因素为果胶酶添加量1.0 g/L,浸提温度50℃,pH 3.8,浸提时间1.5 h。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比为蓝莓清汁与覆盆子浸提液之比1.5∶9,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0.05%。[结论]蓝莓覆盆子复合饮料营养丰富、口感酸甜、颜色清亮透明。  相似文献   

19.
牛美兰  邢建华  张强  周继红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49-2551,2559
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报道的工艺条件选择枸杞汁的最佳提取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和温度组合试验选择最佳的核桃仁去皮条件,采用不同成分乳化稳定剂的稳定性试验选择最佳的乳化稳定剂;为了研究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枸杞汁用量、核桃乳用量、pH、白砂糖用量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枸杞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枸杞与水的质量比1∶4,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h;核桃仁的最佳去皮条件为选用5 g/L NaOH溶液在70~80℃下浸泡,在此条件下只需10~15 min就可达到皮仁的分离,而且仁色白,所加工的核桃乳色泽好;乳化稳定剂成分最佳为单甘酯0.75 g/L,蔗糖酯0.75 g/L,改性大豆磷脂0.25 g/L,三聚甘油酯0.25 g/L,羧甲基纤维素(CMC)0.25g/L,海藻酸钠0.25 g/L,黄原胶0.75 g/L,果胶0.75 g/L.枸杞核桃乳的最佳配方为枸杞汁用量18%,核桃乳用量20%,pH 4.6,白砂糖用量12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