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6年5月底以来,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与东北一些省、市、自治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病死及淘汰猪数量约达数千万头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本就该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提出对该病要加强防制措施,以期为猪高热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养猪密集地区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等症状为主的“猪无名高热症”.由于对真正的致病原因不甚明了.导致盲目采取防治措施.结果收效甚微。许多人认为是圆环病毒病、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及猪巴氏杆菌病等各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鉴于不能明确的确定该病是何病因引起,则以猪只出现明显高热症状而将此病称为“猪无名高热症”。因此建议科学的饲养管理.加强防疫措施.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严禁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措施来预防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引起的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溶血性疾病。猪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和杆状。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尤其近几年来,该病已在我国多个猪场出现爆发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季以来,一种以高热、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病首先在我国江西、湖北等地开始暴发,并迅速传播蔓延,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预防和临床治疗效果差,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流行初期,由于病原病因不明,又以长时间高烧不退为临床特征,因此称之为"无名高热"病,后大多数人简称之为高热病。  相似文献   

6.
2006年5月至10月份,先后在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或“猪高热综合症”,并先后波及到南方其他省和北方一些省,市,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该文就该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保育仔猪和部分母猪,以高热、呼吸困难、母猪流产、仔猪腹泻等为主要症状,给养殖业造成了极大地损失。现将高热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浅谈猪高热病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对该病的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提出对该病要加强防制措施,以期为猪高热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猪高热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提出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万遂如 《养猪》2010,(1):33-36
2009年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猪群先后发生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要元凶的猪高热综合征,造成部分猪只死亡、母猪流产与淘汰等,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损失,在此回顾总结一下2009年该病的流行概况与防控技术,为今后养猪生产防控该病的发生提点对策,以保障我国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个人意见,仅供同仁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2006年5月,我国江西、湖南、江苏等地出现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猪病,目前已蔓延东北大部地区。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又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一旦发病,临床上很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猪高热病的流行特征、发病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以来,浙江省某地区猪群出现发热、局部皮肤发绀、呼吸困难为主的临床症状,死亡率高达39.3%,疑似猪高热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9份病料与17份血清样品,发现临床病程5d以上的病猪无论是PRRSV还是PRRSV抗体阳性率均为100%;PCV2检出率达44.4%;所有病料CSFV检测均为阴性;17份血清样品伪狂犬(PR)(gE)抗体均为阴性。因此,判定此病是以PRRSV为主要原发性病因、PCV2协同作用的猪高热病。本次高热病不排除PRRSV强毒株或病毒变异株、未知病原及其它未检病原共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开始,猪高热病在我市造成流行趋势,2001-2005年我市半数以上猪场发生该病,2003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养殖户(场)都难以幸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将病死猪送至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扬州大学兽医院,安徽省农技学院兽医院进行实验室检验。初步认定引起高热病的病因有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胸膜肺炎、弓形体病、猪链球菌病等。我们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配合适量抗菌药、解热剂辅助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的一些养猪集中地区,猪高热痛再次发生流行,本次发病情况、流行特点和防制措施与以往均有所不同,为此本刊特组织了两篇关于猪高热病的稿件,将猪高熟病的防制经验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养猪生产中时常发生一种原因不明,发病突然,以高热、皮肤发红或发斑、粪干尿少为特征的发热综合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发,用抗生素磺胺类和解热药治疗只能缓解一下当时的症状,停药后体温又照常升高,迁延不愈。故有人称之为无名高热。其实猪无名高热,并非无名,而是因为几种高热传染病如非典型猪瘟、猪嗜血杆菌病、弓形体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引起,由于基层兽医临床鉴别诊断能力差,防治措施跟不上,面对具体疫病流行而束手无策时,便陷入无名高热的困惑。因此,猪群一旦发生“无名高热”,要及早鉴别诊断,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1高热病带来的思考2007年高热病毫无悬念的再次来袭.似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许多人把高热病归结为天灾.天作孽,不可违,于是抱着消极的心态,破罐破摔,甚至全部淘汰猪群.不再从事养猪事业。纵观高热病的发展史,不难得出该病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猪高热病”流行情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无名高热征从2006年5月底开始到10月上旬,本次流行猪病基本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笔者在6月到9月重点调查了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猪场,结合有关专家评点和各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此就本次疾病的治疗提一些个人见解,供兽医同行们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浅谈猪无名高热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县生猪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均暴发了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猪无名高热病,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传染迅速,食欲不振甚至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点。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病死率高达30%~80%以上。现就2009年该病在我县呈现的流行特点报告如下,以供广大养殖户和兽医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猪高热病(正确的讲是高热综合征)流行,疫病的复杂性和顽固性源于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又并发细菌性或寄生虫性疫病。常见的病毒病有蓝耳病、非典型猪瘟、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2病等。常见并发的细菌性病和寄生虫病有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猪高热综合征临床治疗相当棘手,病程多在10d以上,无针对性有效药物,治愈率取决于诊治的及时性和抗感染、抗寄生虫及支持疗法的科学性。笔者为探索防治本病的方法,在同群猪中一旦有本病发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