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选取了长江干流荆州断面的常规指标对流域2011~2017年观音寺断面、江陵柳口断面、调关断面、五岭子断面和砖瓦厂断面水质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长江干流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聚类分析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分类,再运用Pearson相关性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对流域主要污染源进行定性识别并且对2011~2017年荆州断面水质进行得分计算。结果表明,水质参数pH值、溶解氧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以上,氨氮含量、生化需氧量和总磷含量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上,总氮含量均超过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2016年和2017年调关断面以及2011年的五岭子断面污染最为严重,2017年江陵柳口断面、2017年砖瓦厂断面和2011年的调关断面水质相对较好;生化需氧量与硒、汞同源、总氰化物含量与锌、铅同源、砷、铬与化学需氧量同源和总氮与铜、铅同源,说明其化合物可能是影响重金属分布的重要因素,重金属之间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分布可能受同样的因素控制(如矿物质)或具有相似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广东重点整治河流淡水河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主要支流污染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通过遥感影像判读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广东淡水河下游各支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功能区域河段布置监测点,开展断面水质逐月实地监测,利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距平系数法等对其水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淡水河下游主要支流中,除麻溪水外,其他支流汇水断面各监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源头水质,总氮是主要污染因子;研究期间区域水体的氨氮达标率从 69.70% 提升至 79.17%,化学需氧量的达标率从 68.94% 提升至 70.08%。在年内变化上,麻溪水综合污染指数波动较小,大沥水波动较为剧烈,在 1 月、4 月、11 月和 12 月时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氨氮贡献占比达到 15%~37%,与总氮同为大沥水流域的重要水污染物;而各支流枯水期总氮污染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但总磷污染指数则略低于丰水期,总体上各支流枯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高于丰水期;在空间上,淡水河西岸支流水质优于东岸,工业区、城镇生活区和农村居民区分别对流经河段的总氮、氨氮和总磷产生较大影响。【结论】淡水河下游西岸麻溪水水质整体较优,东岸大坑水、沙田水和大沥水水质相对较差,各支流综合污染指数年内变化无明显规律,工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附近河段污染指数高于其他河段。  相似文献   

3.
太子河水质污染时空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汇总1995—2009年太子河干流8个常规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通过计算超标率和平均超标倍数确定氨氮、COD、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太子河干流主要污染指标,石油类、挥发酚和氟化物为特征污染指标,详细分析了主要污染指标的时间、水期、空间分布规律,为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编制流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关联模型的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渠江渠县段4个监测断面2006—2010年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选择TP、NH3-N、CODMn、BOD5、DO 5个主要污染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关联模型对渠江渠县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将地表水水质分级标准值与4个监测断面实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每个断面各水质评价因子相对于水质分级标准的关联系数,根据关联度大小分析和评价河段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4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的标准要求;上游A断面水质5年保持Ⅰ级水平;B和C断面水质在Ⅰ级和Ⅱ级之间波动;下游D断面水质由Ⅱ级降到Ⅲ级,污染呈上升趋势。提出了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和达标率,优化渠江两岸城镇、乡村以及工业、农业布局,加强沿河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等主要措施,以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逐步改善和保护渠江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上海白莲泾河段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取白莲泾上的6个断面,每月大、小潮当日采集各断面水样,获得了该河段水质指标的变化状况。根据监测结果,以DO、CODMn、NH,-N、TN和TP为指标参数,利用单因子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WQI)对白莲泾河段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空间分布上,位于居民生活区的2个断面DO、CODMn、NH,-N、TN和TP5项指标均为最差;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质较丰水期差,2007年8月、9月白莲泾水质达到最好;小潮期间水质较大潮期间差,且均有90%以上的断面超过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排序依次为TN、NH3-N和TP。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方法]通过分析近几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监测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的变化趋势,研究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水质污染的变化情况,根据污染现状提出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 2005 ~ 2009年,渭河(陕西段)7条主要支流断面中,除张家庄断面外,其他断面水质均超过了其水质功能标准,污染极为严重.通过推进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控制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污染.[结论]该研究为渭河(陕西段)主要支流水质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治污工程对浏阳河下游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成效,运用水质综合指数法、污染物分担率、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及健康风险法分别对2005—2018年浏阳河下游■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pH值、DO、COD等21个指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治污工程对■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环境中Cd、As、Zn的含量影响最显著,均比治污工程前下降了53%以上,治污工程后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3个主要污染指标COD、NH_3-N与TP含量均下降10%以上;■梨断面水体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在治污工程后均无明显变化,而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体中NH_3-N、TP、BOD、CO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累积值均明显下降;治污工程前后浏阳河3个断面水环境污染物分担率均以氧平衡与无机污染物为主,分担率均在75%以上;治污工程后3个断面水环境总健康风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于非致癌物质。治污工程明显改善了浏阳河下游水质,黑石渡和三角洲断面水质由治污工程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Ⅳ类地表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汇入支流水质污染现状,以一级支流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和运粮河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枯水期、丰水期DO、CODcr、BOD5、TP和TN等主要水质,应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域水质污染状况,揭示水质指标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污染较严重,约76.0%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及以上,47.9%监测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及以上;时空分布差异性明显,水体污染程度枯水期丰水期,其中发生渠、马家沟、何家沟污染情况体现为中、上游下游,运粮河污染情况体现为中游上游和下游,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业废水、集中式排污口的污水排放、农田径流。研究结果为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河流管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宝鸡市城市河道人工水面水质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渭河宝鸡市城市河道典型人工水面(金渭湖、石鼓山1号橡胶坝蓄水区)为例,对其水质指标氮、磷、COD进行监测,并采用算术平均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水面水质在监测期间,4月初达Ⅳ类,甚至超过Ⅴ类水质指标,11月初和6月初部分断面可达到Ⅲ类水质,蓄水时间对人工水面水质影响作用较大;主干流河道水受污染程度较支流轻,应加强支流水质监测及周边污染源排放口的控制与管理;湿地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污染消减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流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结合2013—2014年对松花江流域进行水生态野外全面调查的结果,将流域内历时2年所调查的122个采样点的营养盐分为5个等级进行评价,分析流域内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营养盐评价等级(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10.66%、15.57%、20.49%、28.69%和24.59%,支流的评价结果明显好于干流;各子流域的营养盐污染程度排序为松花江干流>第二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与营养盐评价结果关系密切,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流域含氮营养盐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环境水质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环境部分水质常规项目和污染指标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氮、总磷、高锰酸钾及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金献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37-15838
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辽河流域干流28个断面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超标区域主要分布在辽河干流的上游和下游,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和重金属元素。其中,高锰酸盐指数在辽河上游老山头断面超标倍数为Ⅴ类水体标准的17.3倍。辽河干流39%的河段为Ⅲ类水体,21%的河段为Ⅳ类水体,Ⅴ类或劣Ⅴ类水体的比例高达40%。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状况,于2005-2009年在黄河源设7~13个断面,对黄河源地表水中18项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含量偏高,略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超标主要是由黄河源特殊的自然条件引起,不属于外源人为污染;5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氟化物、铜、锌、六价铬、镉、汞、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标准浓度限值。总体而言,三江源黄河源区地表水水质良好,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更精细尺度,以陕西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县级数据,从绿色发展、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和规模经营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AHP—熵值组合赋权法、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揭示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3—2017年陕西省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提升了5倍以上,生产效率和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但绿色发展水平降幅明显;2)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县际差异和格局变化明显,空间演化沿黄河干支流展开,水平高值区由大西安都市圈周边沿渭河、洛河扩展后在关中连片成环,水平低值区由陕北黄河干流沿线内移并趋于分散;3)该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发展水平分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均耕地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优势度、城镇化率和水资源总量。建议以农业绿色优质化、“两新一重”建设、分区精准评价和施策引领带动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饶河干流设置17 个断面监测点对该流域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利用Margalef 多样性指数与Shannon-Weaver 生物多样性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饶河干流浮游动物有4 类50 种,种类最多的是轮虫,共10 科15 属31 种,占62%;枝角类的种类较少,为5科6 属7种,占14%;桡足类6 科7 属7 种,占14%;原生动物种类较为匮乏,为4 科4属5种,占10%。时间分布上,浮游动物丰度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密度变动范围为54~405 ind/L。结合浮游动物丰度与水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分布情况与水体水质特征关系密切相关,经分析饶河干流水质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至较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8.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戴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44-8045
通过对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状况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近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污染还是较为严重;一年中6~10月氨氮含量较低,其他月份氨氮含量增高,且氨氮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不同水期清河流域水环境状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FBI(Family Biotic Index)指数和敏感性指数6个生物指数为评价因子进行水体等级隶属度计算,综合比较得到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点位的水体状态等级。清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指数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之间发生变化,整体表现为丰水期生物物种丰度、多样性、丰富度及敏感性指数大于枯水期,清河及主要支流上游生物多样性及敏感性类群比例较大,下游、乡镇及城区附近的生物类群多样性降低,耐污值高的生物比例增加。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体呈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的样点比例分别为12.5%、12.5%、75%和18.75%、43.75%、37.5%,清河流域干流及支流上游点位多为清洁和轻度污染,下游点位多呈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