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了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接种状况[不接种(NM)、接种Glomus mosseae(GM)、接种Glomus etunicatum(GE)]和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布)对大豆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和GE处理下的间作大豆根系侵染率在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接种AMF抑制了间作大豆根系的伸长,其中接种GM处理能使大豆生物量显著提高,并在根系不分隔处理下使大豆对磷素吸收较多而生长较好,接种GE真菌则不能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大豆的影响也不同,其中大豆的根系长度在隔塑料布处理下最短,大豆生物量在根系分隔处理下均大于不分隔处理,根系不分隔处理能够较好的促进大豆对磷素的积累。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大豆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植物干物质重量以及Elisa测定可见病毒粒的有无.把多年生黑麦草Ellett不同基因型划分为对BYDV的分离物PAV株系敏感或具有抗性的品种。在接种处理中.敏感型与具抗性基因型相比较.前者植株的干物质重量明显(P<0.05)降低;然而,在未接种处理中,2个基因型间产量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先一年冬季的生长和季节性生产情况,从2个田间试验点选出4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的高等植物进行试验。在温室中作了抗病毒鉴定。由各个品种中筛选的侵染百分率为18%—46%.至少有50%对病毒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3.
磷、铝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个基因型玉米品种,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低磷和铝毒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生长状况及对磷、钾、钙、镁、铁、锌的吸收。结果表明,耐低磷基因型玉米品种适应低磷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长的根系和较大的根干重,株高受低磷的影响明显小于敏感基因型玉米品种。低磷胁迫增大了植株的根冠比,改变了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其地上部和根系的分配。铝胁迫下,铝敏感基因型玉米品种根伸长受到铝的抑制作用大于耐铝基因型玉米品种,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累积明显受抑制,耐铝基因型玉米品种地上部和根系相对干重下降较少,而敏感基因型玉米品种相对干重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棉花(陆地棉)植株的生长和同化产物在营养体与生殖器官之间的分配都强烈地受到根带体积的影响。生长在小盆中的植株,由于根系受到限制,从而引起营养生长在相当程度上的减退,並导致生殖器官干重的比率增加。经用容量为2、5、10或25升的塑料盆来限制根带体积的试验表明:营养体的生长即枝条的重量和茎的长度,与根带体积的增长成正相关;当枝条生长减弱时,籽棉的干重与营养体的比率就增加。限制根系的生长则导致植株的节间短,叶片少,而棉铃干重与营养体的比率增高,这样的植株在密植中可以有利于棉花产量的增加。在对枝梢含N、P和K的分析中以及在对叶片的水势和气孔的抗逆性的测定中,都表明生长在不同根带体积的植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推断,不同的生长比率并不主要是由于N、P和K的差异以及水分的缺乏所引起的,而是由于不同的盆容量影响根系的发育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内生真菌对植株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选取8种千年桐内生真菌菌株对千年桐幼苗接种,60 d后测定植株生长指标以及叶片和根系部分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和盾壳霉属菌株对地径和苗高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接种1∶2比例混合的木霉属与毛霉菌属菌株后,苗木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增幅显著。盾壳霉属、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处理后叶片氮含量较对照增加了50%以上,根系氮含量增加了85%以上。链格孢属以及木霉属菌株有效地推动了千年桐幼苗磷含量的增长,较对照增幅超过2倍以上。盾壳霉属和木霉属菌株较大程度提高了幼苗的钾含量。对比不同菌株处理对促进千年桐幼苗的叶片和根系养分元素含量的效果可发现,接种盾壳霉属、链格孢属和木霉属菌株后,植株根系氮和磷含量的增加程度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而镰刀菌属和生赤壳属菌株对促进植株根系钾含量的效果更为明显。相较于单种菌株,木霉属和毛霉菌属菌株混合接种就促进植株养分吸收的效果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以黑农44(高脂肪品种)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以不同方式在连作大豆根际土壤中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大豆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检测Fu.mosseae和F.oxysporum侵染大豆植株根系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u.mosseae和F.oxysporum DN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Fu.mosseae和F.oxysporum均能侵染大豆植株根系,但接种Fu.mosseae的大豆植株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中F.oxysporum DNA含量显著降低,表明Fu.mosseae对F.oxysporum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M真菌克服大豆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两个具有不同耐铝能力的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对玉米的耐铝机理做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铝主要通过抑制根系的伸长生长,降低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抑制整个植株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印度梨形孢对水稻的促生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是一种能与植物建立互惠共生关系的根部内生真菌,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为了研究印度梨形孢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印度梨形孢与籼稻苗共培养后,分析印度梨形孢对水稻植株高度、生物量、分蘖数、抽穗期、穗粒性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以及生长相关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接种印度梨形孢的水稻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分蘖数、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水稻植株抽穗期提前4~6d;印度梨形孢处理第3、4周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9.77%和17.89%。RT-PCR分析表明,印度梨形孢定殖的水稻植株叶片中生长素相关调控基因OsIAA13和YUCCA的上调表达,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1.49倍和1.30倍;负调控水稻生长的NRR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的58%。印度梨形孢促进水稻地上部的生长与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和生长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印度梨形孢可能通过提高光合速率、增强水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与利用和诱导生长素的分泌,促进水稻地上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不同室内培养方法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液培养、石英砂培养和纸卷培养3种培养方法,在两个氮水平下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的根系生长差异,比较不同培养方式对植株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体系对植株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相同的养分供应条件下,砂培的植株生物量、种子根长度、节根数、节根长度均显著超过纸培和水培。在实验期内(6叶期),砂培条件下氮素供应显著影响种子根总长度;在水培条件下,氮素显著影响节根数量及长度。因此,分析文献中的根系数据时要考虑培养条件,同时要根据实验目标来确定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0.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土传病害。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资源主要存在于一些野生种中,体细胞杂交是创制马铃薯青枯病抗性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以具有对青枯病抗性的体细胞杂种与栽培种杂交产生的100个后代为材料,对其进行青枯病抗性评价,旨在筛选可供育种利用的青枯病抗性资源。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试管苗组培鉴定中100个杂交后代共有6个基因型表型抗青枯病,温室钵栽接种鉴定有8个基因型表现为抗病,在两种接种鉴定中均表现为抗病的有3个基因型(07SF.3-79、07SF.6-8和07SF.6-5)。选用本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4对SSR标记引物(STI0051、STI0054、STI0056、STI0057),对100个基因型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有3个标记(STI0051.180、STI0054.180、STI0056.205)可以明确鉴定抗感基因型,它们表现为抗病稳定的3个基因型的标记位点与抗病对照的带型一致,而在感病对照中缺失,与表型鉴定结果吻合,表明筛选的SSR标记可以用于具有S.chacoense遗传背景材料的青枯病抗性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结瘤性状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接种花生根瘤菌Spr2-9的响应,采用celB基因检测法研究根瘤菌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侵染效果和不同基因型大豆在接种后盛花期植株生长及固氮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nts1007的瘤鲜重、氮素百分含量和单株氮素含量在不接种与接种时均为最高,瘤鲜重分别为4.7702 g.株-1和4.7401g.株-1;氮素百分含量分别为2.20%和2.29%,极显著地高于其它基因型;单株氮素含量分别为489.12 mg.株-1和528.41mg.株-1,极显著地高于nod139。nts1007在接种后单瘤重显著降低,而瘤鲜重、氮素百分含量和单株氮素含量无显著变化。nod139受其基因型控制,无论接种与否始终表现为不结瘤,且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极显著地低于其它基因型。Bragg的SPAD和植株干重对接种的响应较其它基因型更为敏感,接种后SPAD和植株干重的增幅分别为16.99%和8.18%。贡选1号的单株氮素含量在接种后增幅达到了22.76%,表明其单株氮素含量对接种的响应较其它基因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全程化控技术及注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应用技术1.1拌种。通过缩节胺拌种能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早,苗齐苗壮,还可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具体方法是,用种子量的0.03%~0.05%缩节胺进行拌种。试验表明种子发芽率比清水(对照)高2%~8%,出苗早1~2天。棉苗出土后,叶色深绿,生长健壮,子叶节高度降低2~3 cm,主根伸长,须根数量明显增多,能达到壮根壮苗目的。1.2苗蕾期。未拌种的棉田可在2~3叶期每公顷用7.5~12.0 g缩节胺兑水225 kg,可有效降低果枝始节高度,促进根系的发育。6~8叶期每公顷用15~22.5 g缩节胺兑水225 g喷施,可有效缩短下部主茎的节间长度,使植株生长稳健,现蕾良…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比较以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etunicatum(GE)为接种剂,设置不同根系分隔方式(不分隔,隔尼龙网,隔塑料膜)对间作玉米植株生长及磷素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根真菌GM和GE对玉米根系的侵染效果相近,GM为玉米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接种GM使玉米根长、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均显著提高;接种GE显著降低了玉米根冠比、株高和根系磷吸收效率。间作体系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玉米的影响也不同,根系隔尼龙网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根长和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根系的磷含量;根系隔塑料膜处理对玉米的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磷吸收量以及根系磷吸收效率均起显著降低作用。所有复合处理中,以GM不分隔处理组合对间作玉米的生长及磷素累积的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苗期对冷害(chilling injusy)的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材料在5℃下处理4天。抗寒和低温敏感品种的正反交F_1植株均抗寒。抗寒和低温敏感植株在F_2代进行分离。F_2的分离与3:1的比率吻合。三种基因型;抗寒纯合体、分离杂合体及敏感纯合体在F_3(F_2自交而得)的品系中按1:2:1的比率分离。这些结果表明对冷害的抗性是由一个记做Cts2(t)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用同样的F_2群体研究了冷害与低温失绿症的连锁关系。正常的与失绿的秧苗在F_2群体中按3:1的比率分离,但并未发现冷害与低温失绿症的连锁关系,表明对冷害的抗性和对失绿症的抗性是由不同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在荔枝试验中,昼/夜高温(30/25、25/20、20/15℃与15/10℃形成比较)增加了6个品种(“孟加拉”、“Haak Yip”、“Kwai May”、“Gee Kee”、“Tai So”和“Wai Chee”)幼苗各选系的茎长度、节数、叶片产生和植株干重.根据直线回归估计,幼苗枝梢生长(节产生)的平均日基温为11.0℃.此外,高温还增加总干重中的叶比率,降低其根比率.品种对幼苗生长的各方面具有明显影响,但对温度的各种反应却相同.本试验表明,在热带和暖性亚热带的许多荔枝产区,由于温度太高而不能在花蕾形成前促进良好的植株休眠.由此看来,在进行田间评定之前,增温温室的低活力荔枝幼苗评价是适应基因型(花果均处于温暖条件下)初次筛选的一种有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不同生长素(IAA、2,4—D)、细胞分裂素(KT、6BA)或激素组合(6BA NAA和IAA KT)的MS、PGOB、1/2MS等培养基上,可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分化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对其用0.1%~03%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了高度纯合的二倍体株系。试验选配了110种诱导培养基、两种分化和3种生根培养基,选择了143种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接种方法测定土壤中接种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二龄幼虫不同初始密度(0、0.125、0.25、0.5、1、2、4、8和16条/cm3)对黄瓜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受损程度与象耳豆根结线虫初始接种密度呈正相关,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形成的根结指数不断提高,而黄瓜植株高度和苗鲜重相比对照均表现为下降,即发病程度逐渐加重。当土壤中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初始接种密度为0.25条/cm3,即可对黄瓜的株高和植株鲜重产生显著危害,初始密度为8条/cm3处理,则可导致黄瓜植株死亡。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象耳豆根结线虫的防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可可苗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可可苗期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BIOa和BIOb的处理可可植株干重,总根长、根系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显著高于对照(单施化肥)及施用牛粪的处理;施用生物有机肥BIOa的处理可可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169%、270%和28%;施用BIOa的处理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98.7%、92.2%和83.2%.综上所述,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可显著促进可可地上部植株和根系生长,同时也可显著提高相关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难溶性无机磷酸盐对大豆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难溶性磷(钙磷,铝磷和铁磷)与大豆根系生长的关系,以田间筛选试验为基础,采用室内砂培与水培相结合的栽培方法,分别对磷高效基因型(东农44和东大1号)和磷低效基因型(黑河13和黑河24)大豆苗期根系生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大豆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难溶性磷源条件下,各基因型大豆的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比对照处理均有显著增加,而根系全磷浓度、磷含量和平均半径均减小。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在各处理下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大于磷低效基因型,但磷高效基因型部分性状的适应性未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