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吉林畜牧兽医》2014,(7):54-54
<正>为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养羊业生产发展和羊肉产品有效供给,省畜牧业管理局要求全省各地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活羊跨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办医〔2014〕35号)要求认真做好活羊跨省调运监管工作。一、关于商品活羊的跨省调运(一)在实施小反刍兽疫免疫的省份之间调运活羊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免疫后超过21天,并在有效免疫保护期内;所在羊群最近21天内未引进活羊;在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基础上,经产地检疫合格,且动物检疫合格证明A证经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签字。  相似文献   

2.
《中国动物检疫》2014,31(8):1-1
<正>农办医〔2014〕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部属有关事业单位:为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养羊业生产发展和羊肉产品有效供给,现就做好活羊跨省调运监管工作通知如下。一、关于商品活羊的跨省调运(一)在实施小反刍兽疫免疫的省份之间调运活羊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免疫后超过21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跨省调运牛羊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以2021年1月23日—2月22日经某省际公路检查站调入新疆的牛羊及相关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和检查站环境为调查对象,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口蹄疫病毒和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检测。检测发现:在跨省调入新疆的牛羊中,1车次的1头牛检测为口蹄疫病毒核酸阳性(1/1 083),4车次的24只羊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4/2 034);在环境监测中,有2辆运输车检测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2/60)。结果表明,跨省调运牛羊存在传播口蹄疫和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风险,需要规范做好跨省调运动物的检疫及疫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发生首例小反刍兽疫疫情。2010年,西藏小反刍兽疫疫情扑灭。2013年12月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受疫情影响,我国全面暂停活羊跨省调运,多数省份还关闭了活羊交易场所,并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处置疫情,从而遏制了疫情的扩大化和避免了次生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山西省农业厅发布《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省内养羊场(户)要做好羊群免疫工作,对新生羔羊和新补栏的羊要及时补免,并做好免疫记录,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达到70%以上。同时,加大活羊调运监管力度,严禁病羊和监测阳性羊只调出产地。  相似文献   

6.
2014年3月11日,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毓兰镇金竹村部分养殖户饲养的羊出现疑似小反刍兽疫症状,发病羊360只,其中死亡234只。24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25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该起疫情为小反刍兽疫疫情。经调查,此次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是由外地活羊调运传入。  相似文献   

7.
2015年8月18日,江西省发生一起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为了解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分析疫点向外传播疫病的风险,紧急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首先建立病例定义,采集样本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座谈、实地调查和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经实验室检测,此次暴发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疫情,袭击率为100%(148/148),病死率为85%(126/148)。调查认为,本次疫情主要来源于病羊的购买、混群与跨省运输,人员和车辆的流动引起了一定的疫情扩散。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对养殖场进行了处置,并对全县养羊场户进行了疫情排查,未发现其它疫点。调查结果提示,应规范产地检疫,严格活畜调运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调运,连续监测当地养羊场。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2007年西藏个别区域发生了小反刍兽疫,因此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为避免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扩散、传播,需要明确小反刍兽疫发生原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加大对小反刍兽疫的宣传,加强动物(野生)管控,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进行检疫监管、产地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等工作,将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为切实做好云南省小反刍兽疫消灭工作,保障羊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要求,2016—2019年分别采用ELISA、RT-PCR方法,在昆明市开展了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909个集中监测养殖场点的8972份血清样品中,检出免疫合格场点841个,平均场点免疫合格率为92.5%;检出免疫合格样品7405份,平均个体免疫合格率为82.53%,虽然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要求的不低于70%的标准,但各年度的个体合格率有下降趋势;规模场和散养户的个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4.97%和82.07%,场点合格率分别为83.33%和93.38%,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县(市、区)的个体免疫合格率为77.36~93.17%,场点合格率为83.33%~98.55%,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3812份羊眼(鼻)棉拭子和组织样品中检出疑似核酸阳性2份,分别来自2个散养户。结果表明:昆明市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发生大面积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仍有散发疫情风险。因此,仍需继续做好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加强羊只的引种检疫和流通监管,最终到达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为掌握秦州区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预警预报工作,在2017-2019年春秋集中免疫后,覆盖秦州区16个镇,随机采集3640份羊血清样品,统计分析了秦州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小反刍兽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农业农村部的最低要求,表明该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并且全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较为扎实,但规模化羊场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散养户,为羊小反刍兽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同安区羊群养殖、调运和检疫监管等情况的摸底调查,采集15个养殖场(户)合计90份鼻腔棉拭子和74份血清样品,分别采用荧光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反刍兽疫病原和抗体,评估该地区在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前传入羊群的风险.检测结果显示,同安区在未全面开展强制免疫前,小反刍兽疫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5.7%,场(户)阳性率为33.3%,病原阳性率为0.初步判定,该地区在没有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的情况下,疫情发生的风险较大.提出应立即开展小反刍兽疫免疫、强化检疫监管、提高养殖户和屠宰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周边国家小反刍兽疫疫情多发,国内部分省市也发现零星疫情,呈地方性流行,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有效保障养羊生产,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笔者结合基层防控经验,就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四个方面:(一)主要症状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发病初期的病羊,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食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分析影响场(村)免疫抗体合格的因素,2019年12月—2020年1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存栏量≥100只的规模养羊场10个和有散养羊的村25个,采集羊血清样品1 327份,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同时对采样场(村)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小反刍兽疫免疫相关影响因素,用SPSS 21.0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西双版纳州小反刍兽疫的真实场群免疫合格率和个体免疫合格率分别为88.0%(95%CI,76.7%~99.2%)和73.8%(95%CI,71.0%~76.6%),均超过了农业农村部要求的最低标准(70.0%);补免、免疫人员为兽医、年免疫次数为1或2的养羊场(村)是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良好,而保证免疫密度、免疫次数和规范免疫操作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免疫效果。建议持续加强对养殖户和基层兽医的免疫技术指导,做好每年两次的集中免疫工作,及时补免,确保羊群处于有效保护状态。该研究掌握了西双版纳州的小反刍兽疫免疫情况,找出了潜在的免疫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和消灭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务     
《广东饲料》2013,(11):3-3
农业部:检验合格活禽可恢复全国范围流通 日前,国家农业部网站发布了《农业部关于做好活禽跨省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实验室检测和风险评估基础上,经产地检疫合格的禽群,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允许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对跨省调运的种禽种雏,要严格执行到达报告和隔离观察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按照《河南省2019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对全省种羊场和部分商品羊场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试验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结果显示:河南省小反刍兽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0.58%,其中种畜场(82.48%)高于商品场(79.74%);3种不同企业生产疫苗的免疫合格率均在73%以上,不同地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55.47%~100%之间,免疫2次及以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6.36%)高于只免疫1次的(76.50%);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结果表明,河南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未发现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均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70%)以上,说明近期省内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较低,但部分地区免疫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发生风险。因此,河南省仍需继续做好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和疫情风险,同时加强羊只的引种检疫和流通监管,提高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从而最终达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湖南省某县3个养羊户饲养的羊出现大量发病和死亡的原因,对3个养羊户的发病羊进行临床及病理剖检诊断,并且采集16份血清和3份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为小反刍兽疫,这是湖南省首次发现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显示,以饲养为目的的活羊调运且活羊未经检疫是引发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建议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对羊群调运的检疫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湖南省洞口县发生不明山羊疫情,经国家外来病参考实验室确诊为我省首例小反刍兽疫。为了明确小反刍兽疫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病例间传播方式,总结防控工作的经验及教i)lI,本研究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了病例诊断、报告、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结果表明,本次疫情为外省传入性疫情,病羊调运很可能将病毒在更大范围散播。加强对养殖、贩运户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活畜跨省调运的监管,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小反刍兽假牛瘟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常呈急性发作,病死率高。日常要做好疫情排查和监测工作,一旦确诊小反刍兽疫,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措施,对患病羊和同群羊进行扑杀。同时,采用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防控小反刍兽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小反刍兽疫的实际免疫效果,为科学防控小反刍兽疫疫情提供可靠依据,对金川区宁远堡和双湾免疫规模羊场(户)和散养户羊进行免疫注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21 d和1年,采用C-ELISA对采集的羊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和1年后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53%和79.20%,表明金川区的小反刍兽疫免疫羊在免疫后21 d和1年后免疫合格率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70%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羊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本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和绵羊易感染),以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本病定为A类疾病.发病率一般高达100%,严重时病死率可达100%,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科学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免疫抗体持续期,确保全县养羊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在我县采集部分免疫羊血清,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结果 表明:全县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较好,免疫质量高;小反刍兽疫疫苗抗体持续时间至少达13个月以上,小反刍兽疫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