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方法脱除菊花体内3种病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除菊花体内菊花B病毒(CVB)、黄瓜花叶病毒(CMV)及烟草花叶病毒(TMV)3种病毒的最佳方法。【方法】以菊花品种"墨菊"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法、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及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对脱除CMV、CVB、TMV的效果进行研究,其中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茎尖长度、病毒唑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进行筛选,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热处理采用昼夜变温并逐步升温的方式。【结果】茎尖培养法中以长度为0.4~0.5mm茎尖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6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61.9%,63.2%,55.0%;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茎尖长度为0.4~0.5mm、病毒唑质量浓度为10mg/L、处理时间为42d组合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3.3%,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8.2%,86.7%,81.3%;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中以试管苗热处理60d后,剥取长度为0.4~0.5mm的茎尖进行培养的脱毒效果最佳,茎尖成活率为56.7%,CMV、CVB、TMV 3种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100.0%,100.0%,94.1%。【结论】3种脱除菊花体内病毒的方法中,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法的脱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百合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生产脱毒百合种球的最佳途径,通过对5种百合进行茎尖切块大小、热处理方式以及病毒唑浓度三方面的试验,探茎尖培养、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病毒唑、茎尖培养加热处理结合病毒唑4种方法对LVX,CMV,LSV 3种病毒的脱除效果。结果显示:综合考虑存活率和脱毒率,单纯的茎尖培养难以脱除病毒,3种方法结合脱毒的效果最好。即茎尖培养(0.5~0.8mm)加热处理(变温热处理)结合病毒唑(10mg/L)的方法脱除病毒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三个感染了不同病毒的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对脱毒效率及脱毒苗的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不同病毒种类最适宜的脱毒技术方法。用茎尖剥离,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技术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剥离技术,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周期和病毒唑浓度对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在计算植株的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基础上对其进ELISA检测法检测脱毒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中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和病毒唑加茎尖剥离的复合脱毒的方法在提高试管苗的脱毒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单一的茎尖剥离处理的茎尖成活率及脱毒率普遍较低。通过变温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处理中(5周)热处理时PVY, PLRV, PVS均可达到较高的脱毒。脱毒率最高为V病毒100%。病毒唑浓度为45mg/L时,通过病毒唑及茎尖剥离方法得到的PVY和PLRV的最高脱毒率为100%。PVS的最高脱毒率为92%(结论)。比起单一的茎尖剥离技术复合脱毒技术较有优势,在5周的热处理加茎尖剥离技术(只取一个叶原基的茎尖)处理适合PVS病毒的脱毒。变温热处理培养后茎尖剥离处理适于PVY病毒脱毒。试验中三种方法均适合脱去PLRV病毒。经过设计不同的热培养温度和化学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3种脱毒方法对‘滁菊’病毒脱除的效果,并对‘滁菊’脱毒苗和非脱毒苗在遗传稳定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采用电镜观察和巢式PCR两种方法检测‘滁菊’8种(类)病毒;比较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及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3种脱毒方法的脱毒率,筛选出确定‘滁菊’病毒脱除的最适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脱毒苗和非脱毒苗的遗传稳定性,并以总黄酮、绿原酸以及鲜花产量等为检测指标,比较脱毒苗与非脱毒苗的产量品质。[结果]病毒检测结果表明:侵染‘滁菊’的主要(类)病毒为菊花B病毒(CVB)和菊花矮化类病毒(CSVd)。热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较单独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好且差异显著,当2种(类)病毒CVB和CSVd都脱除时,脱毒率能达到35.21%、36.62%。3种脱毒方式均能保持‘滁菊’的遗传稳定性。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其在单株产量和品质上都显著优于非脱毒苗‘滁菊’,花直径、单株花数、单株产量分别比非脱毒苗高4.5%、21.2%、24.0%。[结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合热处理或病毒唑处理脱除‘滁菊’病毒效果明显,采用脱毒‘滁菊’种苗生产能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以山葡萄“双优”品种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不同茎尖长度对组培苗脱毒茎尖成活率的影响,同时筛选茎尖脱毒培养的最适合培养基.结果表明:在葡萄茎尖脱毒培养中,最适培养基为:MS+6-BA2mg/L+NAA0.05mg/L+蔗糖30girl+琼脂9g/L.采用热处理20~30d的茎尖成活率较单纯茎尖培养(0.2mm)成活率也有增加,且热处理时间20~30d,茎尖大小在0.4mm左右时的组培苗长势好,死亡率几乎为零,茎尖成活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葡萄卷叶病毒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葡萄离体培养快繁体系,探索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技术,以防治葡萄卷叶病的发生。【方法】依据葡萄茎尖分化、伸长和生根3阶段中所需激素比例的不同,以1/2 MS、B5和GS为基础培养基,并适当调节激素之间的比例,筛选适合不同时期的最佳培养基;同时研究了葡萄微茎尖大小、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不同病毒钝化剂处理等对葡萄组培苗的脱毒效果。【结果】筛选出从葡萄茎尖分化到生根的最佳激素配比,其培养时间比常规微茎尖培养缩短12~19 d;在脱毒处理中,将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使成活率和脱毒率较单纯茎尖培养提高7.5%和8.5%,其中变温比恒温处理成活率提高15.6%,而脱毒率相差不大;病毒钝化剂处理与微茎尖相结合培养结果表明,病毒钝化剂对葡萄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茎尖的生长发育有影响。【结论】葡萄微茎尖培养与热处理及病毒钝化剂处理相结合,是葡萄组培苗较好的脱毒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进行了DAS-ELISA检测与分析,并比较不同茎尖脱毒方法的效率,旨在确定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病毒种类,并筛选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感染的病毒包括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6种。"单纯的茎尖培养"以及"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只能脱除部分病毒,而"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可脱除全部6种病毒。本试验成功获得了脱毒效果较好的编号为5-1-2和6-4-1以及脱毒效果最好的编号为5-3-2和6-2-2的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脱毒苗。本试验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的工业化生产及其主粮化背景下高山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的病毒种类进行分析,并对其不同茎尖脱毒技术的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厅六月雪和田墩六月雪没有检测到苹果茎痘病毒(ASPV),花厅黄皮消检测到ASPV,田墩六月雪、花厅六月雪和花厅黄皮消均检测到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但均未检测到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花叶病毒(Ap MV)。对于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来说,超低温疗法的脱毒效率显著高于常规茎尖培养,在3种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中,包埋玻璃化法超低温疗法的脱毒效率最高。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表明,常规茎尖培养和3种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均能保证上饶早梨3个主栽品种的遗传稳定性。该研究有助于上饶早梨种苗病毒病害的检测鉴定和实时监控检疫,同时也可为建立上饶早梨种质资源超低温库和生产无毒苗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茎尖培养及热处理技术在百合脱毒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百合花卉栽培存在病毒侵害、品种退化严重的状况,以东方百合"Tiber"品种经过初代培养的无菌苗为材料,采用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方法进行脱毒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法对百合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百合潜隐病毒(Lilysymptomless virus,LSV)进行检测。证明了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的脱毒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CMV的脱毒,仅用茎尖培养即可达到很好的脱毒效果。对于LSV的脱毒,茎尖培养结合30 min热处理的脱毒效果优于普通组织培养和茎尖培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无病毒的优质种苗,以感染CMV、LSV和LRV的卷丹百合珠芽为试材,采用热处理、茎尖培养结合添加病毒唑的方法,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探讨最适宜的脱毒方法。结果表明:对于CMV,仅通过茎尖培养,剥取0.1~0.3 mm大小茎尖培养脱毒率可达100%,但成活率仅为45%;对于LS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1~0.3 mm茎尖培养,脱毒效果最佳,可达90%以上;对于LRV,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可使脱毒率达90%以上。综合3种病毒的脱毒率和成活率,以38℃高温热处理20 d后,剥取0.4~0.6 mm茎尖培养,添加10 mg/L病毒唑,成活率较高,脱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12.
马少锋  孟云  孙建设  邵建柱  王红宁  许宝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74-11976,11979
[目的]比较分析矮砧和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树冠层特性,为苹果矮砧密植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矮砧和乔砧密植红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利用Hemi-View冠层测定和分析系统,分析了2种树体近树干处﹑树冠1/4处﹑株间和行间的冠型参数。乔砧园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矮砧园八棱海棠为基砧,矮化中间砧选择SH优系(SH40)。[结果]在树干处﹑树冠1/4处和株间,矮砧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大于乔砧树体,高出幅度分别为6.6%、11.0%和46.8%;而可视天空度矮砧小于乔砧,各项光立地系数以及冠层下的各辐射强度均是矮砧低于乔砧树。而在行间,矮砧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小于乔砧树,二者分别为1.05和1.53,可视天空度矮砧树大于乔砧树,各项光立地系数和冠层下的辐射均是矮砧树体高于乔砧树体。[结论]发展苹果密植栽培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砧穗组合,短枝富士/SH40/八棱海棠是苹果密植栽培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 ,对河南省 1 0个主栽甘薯品种进行了脱毒培养 ,经过对脱毒甘薯原原种、原种及良种的三级繁育和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比非脱毒甘薯平均增产 6 1 .8%,商品性状明显改善。此外 ,还对河南省甘薯病毒种类进行了鉴定 ,明确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和甘薯G病毒 (SPVG)等为河南省甘薯主要病毒 ,并对甘薯茎尖苗病毒快速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甜樱桃(PrunusaviumL.)嫩梢芽为外植体进行了茎尖组培脱毒研究,筛选出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GA30.5mg/L+AgNO35.0~10.0mg/L+蔗糖30g/L+琼脂7g/L,丛生芽增殖数达到6个以上;确定良好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7mg/L+NAA0.2mg/L+蔗糖20g/L+琼脂7g/L,生根率达75.1%,移栽成活率可达80.5%以上;利用生物学方法对甜樱桃试管苗进行了初步病毒鉴定,结果表明,0.5~0.8mm茎尖培养对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李矮缩病毒(PDA)的脱毒率达39.4%和48.1%;0.5mm以下茎尖培养对ACLSV和PDA的脱毒率达75.8%和78.6%,证明甜樱桃试管苗0.5mm以下的小茎尖培养能有效脱除ACLSV和PDA病毒。  相似文献   

15.
用RT-PCR对22个苹果品种和砧木携带3种潜隐性病毒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变温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对22个苹果品种和砧木组培苗脱除潜隐性病毒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苹果品种和砧木耐热性不同。其中‘王林’、‘乔纳金’、‘嘎啦’、‘金冠’、‘珠美海棠’、‘P22’的耐热性最强;‘GM256’、‘弘前’、‘SH’系耐热性最差;‘惠民短枝富士’、‘浓红富士’、‘天红1号’、‘B9’、‘M9’、‘P59’、‘77-34’、‘天红2号’、‘Jazz’的耐热性居中。在相同处理条件下,不同的苹果基因型脱毒率存在差异。‘惠民短枝富士’、‘SH17’、‘M9’、‘GM256’、‘弘前’脱毒率最高,‘77-34’、‘P59’、‘P22’、‘天红1号’次之,‘乔纳金’、‘SH40’、‘SH38’、‘浓红富士’的脱毒率最低。另外,不同病毒种类脱除的难易程度也存有差异,ACLSV最容易脱除,ASGV最难脱除,ASPV居中。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苹果矮化砧木主要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芬芬  张学英  孙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74-12576
[目的]研究轻度、中度及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对苹果矮化砧木主要光合参数的影响,为苹果矮化砧木的抗旱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添加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水培方式,比较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5种苹果矮化砧木主要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重,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砧木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不同。[结论]在添加PEG模拟水分胁迫的水培条件下,苹果矮化砧木叶片的光合参数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东方百合茎尖组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东方百合索蚌(Sorboune)、元帅(Acapulco)、西伯利(Siberia)茎尖分生组织分化,生产脱毒种苗。[方法]利用MS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东方百合品种进行茎尖组织培养。[结果]鳞片诱导小仔球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茎尖诱导和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5mg/L。[结论]在百合种球产业化生产中,该方法是获得百合复壮原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大蒜茎尖培养脱毒及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山东栽培的6个大蒜品种进行茎尖培养脱毒。结果表明,最佳诱芽培养基为B_5+BA3mg/L+NAA0.1mg/L+Ad30mg/L+KT0.5mg/L,最佳诱根培养基为1/2 B_5+BA0.01mg/L+NAA0.05mg/L。脱毒大蒜的蒜薹比对照增产58~175%,蒜头增产23~114%。本文还对影响茎尖培养成苗的因素,鳞茎热处理后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脱毒大蒜无性世代的产量增长及脱毒大蒜增产的生产学基础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甘薯病毒病脱毒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是目前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甘薯病的田间症状及病原种类,并综述了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及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