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以往火龙果生长气候影响研究基础上,分析建立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元江县气候区划因子进行了基于空间模型的精细推算,借助GIS平台,依据区划指标得出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综合区划,并分析了元江县火龙果种植存在的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元江县火龙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可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个区域,最适宜区为元江县河谷、山谷周边海拔在500~800 m的平坝或坡地,可大面积种植高品质火龙果;适宜区为元江县流域沿岸低海拔地区和海拔在800~900 m的坡地;不适宜区为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山区,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其余地方为次适宜区,可小面积种植。影响元江县火龙果种植的气象灾害有高温热害、渍害、低温冻害和大风。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区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分析与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川省盆地区103个气象站1971-2010年油菜各生育阶段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油菜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油菜生产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四川省盆地区各地农业气候特点和影响油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选取蕾薹期降水量和生育期≥0℃活动积温作为四川盆地油菜农业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的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技术推算出盆地无测站区域2.5 km×2.5 km网格点上区划指标的气候要素值,采用集优法得到四川盆地油菜气候适宜性精细化区划图,并进行分区评述。结果表明: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盆西和盆中的浅丘、平原地区,以及盆南、盆东北的部分丘陵地区,海拔一般在530 m以下;适宜区主要涉及低山、深丘地区,包括盆东丘陵区的北部、盆南丘陵区的局部、以及盆周山地的低海拔地区;次适宜区主要位于盆周山地海拔560 m以上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西安市1981-2018年38a的逐旬平均气温、逐旬降水量、逐旬日照时数,以及冬小麦产量资料,通过气候因子对西安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应分析,确定影响西安市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气象要素,并以此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的指标,开展基于GIS技术的精细化区划。结果显示西安市秦岭以北地区均为冬小麦气候适宜区,其中阎良区、高陵区、未央区,以及临潼区、灞桥区、长安区、鄠邑区和周至县北部为最适宜区,适宜种植区面积约占西安市全市面积四分之三。该区划指标研究方法可为开展其他农作物区划研究提供借鉴,区划结果可为调整西安市农业产业种植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冬全生育期间的气象要素和生长发育观测,结合天冬生长习性和本地气候特征,分析制约东兴区天冬优质高产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和气象灾害,建立东兴区天冬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利用东兴区及周边县(区)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站的气象数据,采用模糊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运用GIS技术开展东兴区天冬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将东兴区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为东兴区天冬推广种植、合理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尼勒克县种蜂场地处尼勒克县东部地区,海拔1 635米,年降水460毫米,属雨养农区,气候冷凉,土质疏松肥沃,常年以春小麦、春油菜为主要种植作物。2013年,县种子管理站在该场开展冬小麦临冬播种技术应用,研究冬小麦在春小麦区的安全越冬适应性、创新种植模式,为提升春麦区生产效益提供技术支持。一、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良种是丰产的内因,对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枇杷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枇杷种植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了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制作枇杷种植精细化的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的16.26%,主要集中在杭州东部的平原地区;一般适宜区占评价区域的16.27%,主要在杭州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沿富春江周边的低丘陵地区;但是杭州将近70%的面积都不适宜枇杷种植,主要在杭州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枇杷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影响枇杷种植的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多元回归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了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区划评估模型,借助GIS技术制作枇杷种植精细化的气候生态区划图。结果表明: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的16.26%,主要集中在杭州东部的平原地区;一般适宜区占评价区域的16.27%,主要在杭州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和沿富春江周边的低丘陵地区;但是杭州将近70%的面积都不适宜枇杷种植,主要在杭州西部海拔较高的山区。  相似文献   

8.
从澄江县区域内的8 321.7 hm2耕地中采集1 235个土样检测pH值,根据土壤不同pH值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发病程度的相关性,将该县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澄江县最适宜和适宜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耕地面积为3 611.3 hm2(占43.4%),主要分布在坝区水田和少部分旱地区域。此调查结果为澄江县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区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贵阳不同县区气候特点和影响美味猕猴桃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区划指标体系,为贵阳地区猕猴桃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贵阳地区208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分析影响猕猴桃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采用GIS技术对贵阳美味猕猴桃种植适应性进行区划。【结果】贵阳地区热量、降水、光照均适宜猕猴桃生长发育。以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10℃积温、1月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这6个气候因子作为划分贵阳地区美味猕猴桃栽培气候适宜的主要因子,每个指标分 4 级,对应高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美味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四周的低海拔区域,适宜区位于贵阳地区中部偏北区域。【结论】贵阳地区均属于猕猴桃种植适宜区,目前实际种植情况与美味猕猴桃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尹剑    邱远宏    徐泽田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2):140-148
为实现气候变化下杜仲的科学种植布局,基于CMIP6发布的2021-2040年的4种气候情景,利用最大熵模型研究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贵州省杜仲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高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黔中、黔西南地区,低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高海拔区和北部、东南部高温地区。4种未来气候情景下的杜仲生长气候适宜度体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低排放情景下与现状接近,高排放表现为适宜度的降低和不适宜区的扩大。不适宜区的扩大主要分布于贵州省西北、北部和东南地区。综合4种气候情景绘制了杜仲气候适宜性区划图,高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0.62%;高气候适宜区和中气候适宜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85%,开发潜力较大。研究同时统计了各县区杜仲适宜性种植潜力,分析了贵州杜仲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温度类变量对杜仲适宜度影响较大,贵州杜仲生长最适宜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在15~17.5 ℃、最暖季平均温度在23~26 ℃、最湿季节平均温在22.4~24.7 ℃,最热月极高温度在27.5~32 ℃、年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海拔亦是影响杜仲适宜性区划的重要因素,贵州杜仲更适合海拔在700~1 400 m的区域生长。研究结果可作为未来杜仲种植布局的参考,以实现优质杜仲资源的高品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1.
在大理、祥云、宾川、永平4县(市)分期播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全州各地气候特征,根据亚麻在全州冬季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以热量条件和海拔高度作为冬亚麻的区划指标,把全州各地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旋适宜区、不适宜区4个区域。提出应在Ⅰ区、Ⅱ区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推广冬亚麻。并建议把生产和治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农业气候区划是农业区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正确地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对于合理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生产潜力,避免不利气候因素,抗御自然灾害,达到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门源县油菜种植适宜区域,根据油菜种植适宜气候条件,利用门源县历史气象资料,以温度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综合考虑日照、降水等因素,对门源县油菜种植区域进行科学的区划,以供农牧业气象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与RS的贵州省芒果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各县主要气象台站1995—2014年的气候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考虑气候、海拔、坡度等因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软件,确定芒果的种植区域,将不适宜芒果种植的地块屏蔽,完成贵州省芒果种植气候区划专题图制作。结果发现,贵州省芒果可种植区域划分为优势种植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一般种植区(次适宜区)。可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流域低热河谷地带。优势种植区面积为46 037.4 hm~2,占芒果可种植区域面积的98.86%,主要分布在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低热河谷地带海拔203~850 m的区域;一般种植区面积为531.07 hm~2,占芒果可种植区域面积的1.14%,分布在赤水河流域海拔210~400 m处。本区划可为贵州省芒果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将乐县域内的乾滩村、万安镇、陇源村进行紫薇引种试验,选择气温、降雨量、日照、界限温度天数4个因子为比较因子,采用与原产地江苏省沭阳县的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紫薇生长气候指标,划分紫薇种植的适宜区域,结果表明:紫薇在将乐县域内主要适宜种植在海拔200~1 000m的山区,最适宜种植在海拔400~700m区域;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的温热溪谷盆地气候区及小部分1 000~1 300m的高海拔山地;不适宜区主要在海拔1 300m以上的山区。  相似文献   

15.
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农业气候区划是农业区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正确地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对于合理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生产潜力,避免不利气候因素,抗御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门源县油菜种植适宜区域,根据油菜种植适宜气候条件,利用门源县历史气象资料,特别是以温度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综合考虑日照、降水等因素,对门源县油菜种植区域进行了科学的区划,为农牧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候环境是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对云南省的马铃薯种植进行气候适宜性区划,以云南省境内125个气象监测站测得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和云南省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对马铃薯生长的生理生态研究成果,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云南省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生育期平均气温""生育期降雨量""生育期日照时数""云南省7月平均气温"和"云南省地理海拔高度"5个评价指标,将每个指标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3个区域。在该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显示,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占云南省的24.6%,适宜区占56.1%,次适宜区占13.9%。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马铃薯科学种植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寻甸县农村,特别是高寒冷凉贫困地区农民口粮、经济收入和畜牧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寻甸县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之一。寻甸马铃薯种植以春马铃薯为主,种植面积2万hm2,年产值达4.6亿元。《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马铃薯产业列为乡村振兴中需要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寻甸县春马铃薯的气候区划工作对助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春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结合寻甸当地气候特征及春马铃薯生产实际,选取7—8月平均气温和8月降水量2个因子作为寻甸县春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因子,并按照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进行分级。结果显示:寻甸县春马铃薯种植最适宜区面积最大,其次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有较小面积的分布,结论符合当前种植实际。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广西贺州市春烟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春烟种植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春烟种植适宜性气候指标,在GIS技术支持下,划分出贺州春烟的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并给出细网格区划专题图,为春烟在贺州市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气候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陕北25个县气象站观测的气象资料和陕北6县仁用杏物候资料,对陕北仁用杏气候生态条件进行了分析。以≤0℃终日、≥10℃积温、年降水量为区划指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做了陕北仁用杏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陕北各地均可种植仁用杏,但种植目的应有差异。在仁用杏气候最适宜区,仁用杏生长发育最为适宜,可获得较高且稳定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于陕北东部黄河沿岸;在仁用杏气候适宜区,种植仁用杏部分年份发生冻害,能基本保证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布在陕北中南部、长城沿线风沙区中部及西部;在仁用杏气候较适宜区,仁用杏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明遵义气候特征,为该市引种榨菜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欧氏距离系数对比分析涪陵榨菜主产区与遵义全市立体气候的相似程度,找出适宜种植榨菜的区域。【结果】在赤水河谷一带、桐梓北部以及遵义市东北部局地海拔600 m以下区域,与涪陵榨菜主产区500 m以下的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引种的重点参考范围区,可规模化种植;遵义市西北部、中南部、桐梓北部海拔600~900 m区域,以及东北部和东南部海拔500~800 m区域,与涪陵区榨菜种植的500~800 m海拔气候相似距离小于0.5,为榨菜种植适宜区;在遵义市1 000 m以上区域,与涪陵榨菜分布上限区800 m的气候相似距离大于1,气候不相似且秋季茬口紧张,冬季受低温雪凝灾害影响风险偏大,引种要慎重。【结论】遵义市西部及西北部海拔800 m以下地区、东南部600 m以下,可以发展涪陵榨菜,尤其在遵义市西部500 m以下低热河谷地带,为最适宜种植区;中部及东部800~1 000 m地区不宜大面积种植;1 000 m以上区域不宜种植榨菜。在海拔500 m以上地区播种榨菜,建议播种时间比涪陵提前,保证越冬前有充足的热量条件壮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