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分子育种研究室主要从事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遗传育种原理与方法、小麦高光效、抗逆、营养高效转基因工程育种和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基因源分析及分子标记研发工作,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分子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相似文献   

2.
团头鲂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团头鲂作为中国特有的优良草食性鱼类,现已成为主要淡水水产养殖品种之一。然而多年来的人工繁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团头鲂种质资源出现混杂并受到衰退的威胁,开展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研究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团头鲂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群体遗传学和基因组等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杂交育种、选择育种、雌核发育等方法在团头鲂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团头鲂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马殿荣,男,1974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助理,"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北方超级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国家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辽宁省北方粳稻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辽宁省教育厅学术创新团队成员。兼任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东北南部粳稻育种专家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技术和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将利用已有的耐冷水稻基因资源和耐冷育种设施,结合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水稻基因定位、分离方面的技术优势,在黑龙江省开展耐冷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研究,力争培育出适应寒区生态条件的  相似文献   

5.
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揭牌,标志着海峡西岸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有了更好的科研平台。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谢华安分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6.
<正>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是在原中南、华中农科所作物系和湖北省农科所水稻系旱粮系的基础上,于1978年合并组建的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粮作所下设有杂交水稻工程技术、水稻遗传育种、旱粮育种栽培、作物耕作栽培、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粮食作物种创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6个研究室,所部设有办公室、科技产业科、人事科、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RAPD技术在水产经济动物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物种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检测、物种及品种的分类与鉴定、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的分析、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同时指出了RAPD技术的局限性和在水产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豆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从我国育成的 6 5 1个大豆品种的亲本来源和细胞质遗传入手 ,探讨了我国大豆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遗传基础狭窄 ,造成品种退化加快 ,经济寿命缩短 ,科研经费不足使基础种质研究削弱。因此 ,必须拓宽种质基础 ,加强特异种质创新 ,引进外来种质 ,调整育种目标 ,改革研究体制 ,把育种研究纳入商业化轨道 ,增加研究投入。同时分出一部分科研力量重点从事种质资源研究 ,把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种子技术及相关学科组装为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一份新报告称,在水产养殖业的更广泛领域以适当方式长期地应用遗传改良技术,并重点关注选择性育种,将能够在几乎不增加额外饲料、土地、水和其他投入品的基础上提高养殖产量,从而满足对鱼类和鱼制品需求的预期增长。《世界粮食和农业水生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审议了国家管辖地域内的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中的水生遗传资源使用情况。这是全球首份有关粮食和  相似文献   

10.
从蔬菜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抗蚜性的遗传、抗蚜机制的研究以及抗蚜品种的选育4个方面出发,对蔬菜抗蚜育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蔬菜抗蚜育种未来研究的重点:应加强抗蚜种质资源的鉴定和收集;加快制定蔬菜对主要病虫害抗性鉴定的技术规范;加强抗蚜机理和遗传规律以及转基因蔬菜育种的安全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业》2019,(10):119-119
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9年8月23日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水生遗传资源状况》报告称,在水产养殖业的更广泛领域以适当方式长期应用遗传改良技术,并重点关注选择性育种,将能够在几乎不额外增加饲料、土地、水和其他投入品的基础上提高养殖产量,从而满足对鱼类和鱼制品需求的预期增长.《世界粮食和农业水生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审查了国家管辖地域内的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中的水生遗传资源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表型、染色体、蛋白质、DNA等4个层次简要概述黄颡鱼属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为今后开展黄颡鱼属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冬性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5对SSR引物,对51份冬性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96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6.4个等位变异,PIC变幅为0.5834~0.8740,平均为0.7794.51份种质资源间遗传相似系数0.500~0.969.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系数0.63处,51份种质资源被分为2个类群,第一类包含33个品种(系),第二类包含18个品种(系).每个类群又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亚簇.来源于甘肃省内的材料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差异,说明甘肃省冬性白菜型油菜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种来源于特殊地域的种质能够为白菜型油菜的育种提供优良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肃省引进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育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SPSS 17.0软件和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国内外引进的41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417份大豆种质资源中有363份在甘肃中部地区能够正常成熟,折合产量最高为3 901.65 kg/hm2,百粒重最高为 42.71 g。16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084 2~1.916 0,变异系数在18.17%~35.70%,除子叶色外,其余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363份种质划分为8个类别,甘肃省大豆种质与我国华北和黄淮地区大豆种质相似系数比较接近。【结论】引进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26份特异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建立的专业研究机构,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优秀城市四川都江堰市。所在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主要工作任务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小麦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研究相适应的栽培技术,培养中高级小麦育种科技人才,实现科研、生产、教学三结合,逐步建成四川省小麦研究中心。现有基因资源与分子育种、育种与良种繁育、细胞遗传学、种质资源、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6个研究室。拥有小麦族标本室、基因资源库、试验基地60余亩。在…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在鱼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大量高信息量且高效率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查清水产动物的遗传背景,了解主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还可以构建高密度的水生动物遗传连锁图,为新品种的开发、育种效率的提高以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介绍了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基于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和基于测序的分子标记,并对各种分子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以及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云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了30种云南土著鱼类的驯化情况,以为云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弘,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副主任,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部罗非鱼产业技术体系牵头专家,江苏省人大代表。1999年被选为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2001年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鱼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的改良创新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比较贫乏,这必然导致发生遗传脆弱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少数自交系和杂交种控制全国大面积玉米生产的危险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变。切实保护现有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努力推进地方种质改造创新是当前育种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四川攀西山区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概况、种质资源改良创新和地方种质资源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严金海,省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玉虎和青海大学校党委一书记俞红贤的陪同下,往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就旱作农业科研工作进行了视察指导。余欣荣副部长一行先后参观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复份库、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温室、春油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和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在听取专家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