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陡坡地种植农作物害多利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山丘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坡耕地面积约5亿亩,其中25°以上的陡坡耕地约1亿亩,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本文根据水利部组织的调查,论证了垦种陡坡地的深远危害和逐步退耕还林还草的可行性及经济合宜性;认为,应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规的有关规定,严禁陡坡垦植农作物,有计划地退耕现有陡坡地,难以退耕的必须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并提出当前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制定陡坡地退耕的优惠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拜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泉县经过30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县域内禁垦坡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7%的坡耕地得到了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0%,治理程度在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全县应治理小流域面积的6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0%,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拜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出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面积5491 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628 % ,其中> 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面积的1/5 。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影响群众生活,而且可能会加剧冲沟侵蚀。宁南县将一些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有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作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 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不能一刀切。光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的地区,可以将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配套完善的坡面水系,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杏是陕北黄土峁状丘陵区大于25°陡坡地开发治理的优良树种之一。通过保水工程和增施肥料等措施研究了陡坡地杏树高产优质与肥水关系。结果表明,陡坡地杏树整修大鱼鳞坑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增施肥料根系土壤含水量降低;整修大鱼鳞坑并增施肥料提高了杏树对肥水的吸收利用,叶片蒸腾强度和叶绿素合成等代谢作用加强,叶片养分和果实养分含量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上升。说明在干旱瘠薄、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地整修保水工程和增施肥料是夺取杏树高产优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国家对山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与资金投入的增加 ,为快速推进山西小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条件。全省要大力实施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年治理水土流失的速度达到 3 %以上 ,年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 33万hm2 。要把专业队治理及项目报账制作为一项重大措施推广普及开来 ,把扶持水保治理大户成长作为任务去落实 ,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 ,为小流域治理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农艺、技术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在天然降雨观测基础上,通过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实测资料揭示暴雨和坡长是导致紫以土陡坡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高强度降雨在10m坡长坡耕地上会引起强烈的细沟侵蚀。  相似文献   

7.
建筑工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污染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地扰动而导致未受保护的土壤面积增加的结果。以5个建筑工地为例,比较单一秸秆或秸秆+聚丙稀酰胺(PAM)在陡坡地上施用,评估不同类型的有机覆盖物在防治土壤侵蚀和植草方面的效果,在降雨后收集并计算径流、浑浊度、侵蚀泥沙和养分浓度等数据,同时评估陡坡上草的生长情况和覆盖度。  相似文献   

8.
临海市经济林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临海市经济林规模种植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柱,有力地促进了该市农民增收,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和有效的治理措施,丘陵、中低山区的林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造成经济林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低丘陡坡地不当开垦、强降雨及现行的农业作业方式。经济林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淹埋下游植被,降低了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长期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坡地经济林水土流失通常采用"蓄、排、拦、挡"四种模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西和县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西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管理强手段,产业谋发展,治理补短板,生态促和谐"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每年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当作为民办实事之一,助推全县产业发展,做到了道路网络化、陡坡地林草...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土保持与水质污染关系的论述,明确地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水质污染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水土流失区,特别是陡坡耕作区、水库集水区、山地居民区及特殊地质区等水土流失区,搞好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