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土保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是有效实施造林种草的必要条件 ;2 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后主要应作为营造水土保持林灌草的生态保护用地 ;应把天然植被保护、改良放在与退耕还林还草同等重要位置 ;建议将科学技术与专业科技力量直接切入生态环境建设 ,以充分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建立陡坡蚕桑水保经济的前景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织品销售量在国内外市场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蚕丝出口创汇3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40%。陕西丘陵山区以陡坡灌桑聋槽栽培新法在25°以上退耕坡地植桑,每hm^2产桑叶900-18000kg;每hm^2养蚕15-30张,产茧450-900kg,每hm^2桑年获得利3000-6000元以上;水土保持效益6000-12000。陕西省有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25°以上陡坡应退耕坡耕地9.22×10^5hm^  相似文献   

3.
拜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泉县经过30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县域内禁垦坡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陡坡开荒全面禁止,87%的坡耕地得到了治理,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90%,治理程度在80%以上的小流域面积占全县应治理小流域面积的60%,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0%,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拜泉县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水蚀过程中裸露陡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坡耕地上,农业耕作措施改变了地表微地形,对坡地土壤侵蚀过程产生影响。深入了解耕作措施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以便为开展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以30°陡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采用人工锄耕、人工掏挖和等高耕作的裸坡地土壤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用相同坡度平整坡地作为对照措施。降雨强度为60,90,120mm/h,降雨历时80min。结果表明:(1)在陡坡耕地上,在雨强为60,90mm/h时,3种耕作措施都具有延缓坡地产流的作用,但在雨强为120mm/h时,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坡地产流开始时间与平整坡地无显著差异(P0.05);(2)对采用等高耕作的陡坡地,在3个降雨强度下,累计产流量均低于平整坡地,但采用人工锄耕和人工掏挖的陡坡地与平整坡地相比并无明显规律;(3)在降雨强度为120mm/h时,耕作陡坡地地表径流含沙量较高,土壤侵蚀量是平整坡地的2~5倍。因此,在裸露陡坡耕地上,当降雨强度偏大时,采用农业耕作措施不仅不能降低土壤侵蚀发生,反而会增加。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岩溶山区旱坡耕地现状与陡坡退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陡坡开垦使旱坡耕地面积扩大是造成贵州省岩溶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和林业生态建设艰难的根本原因。针对贵州省旱坡耕地结构现状及造成的危害 ,从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提出 :( 1)陡坡退耕的对策措施 ,以及制定陡坡退耕计划与利用规划 ;( 2 )合理利用陡坡退耕地 ,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 3)走资源集约型农业高效持续发展道路 ;( 4)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 ;( 5 )推广陡坡退耕成功模式 ,制定因地制宜的农村发展政策等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退耕还林紧迫性地域分级与退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退耕还林是治理贵州省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分析陡坡耕地的数量,尤其是分析陡坡耕地占一定区域国土面积的比例,是制定退耕地还林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据。在深入分析贵州陡坡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以陡坡耕地占区域国土面积比例作为退耕还林紧迫性的指标,将全省82个县(区、市)的退耕地还林紧迫性分为7级3类,提出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的战略是占全省国土面积56.63%的极重点退耕类型区和重点退耕类型区,从而可实现全省75.39%陡坡耕地退耕。同时,提出了林种结构配置比例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 ,以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中心 ,宣传工作明显加强 ,执法体系、法规体系、监测体系趋于完善 ,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良好 ,“三区”划分及限期退耕陡坡地公告工作全部完成 ,初步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以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中心,宣传工作明显加强,执法体系、法规体系、监测体系趋于完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良好,“三区”划分及限期退耕陡坡地公告工作全部完成,初步遏制了人为水土流失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贵州陡坡退耕地立地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按逐级控制、逐级分类、全覆盖及主导因子原则,将贵州省陡坡退耕地以大地貌及气候条件分6个类型区,以岩组性质分5个类型小区,以坡度等为2个类型组。在非可溶岩分布区按土层厚度分3个类型,喀斯特地区按土被连续性分4个类型。共形成30个常态地貌区的类型组合及喀斯特地貌区的8个类型组合。为贵州陡坡退耕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水利、农业工作之首 ,加大退耕还林力度 ,1 994~ 1 999年共退耕还林 6 2 4万hm2 ,占应退耕面积 8 0万hm2 的 78% ,计划 2 0 0 2年全部退耕完 ,目前 2 5°以上的陡坡耕地已全部退耕。实行领导包点责任制 ,为农户搞好服务 ,广泛深入宣传退耕还林、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 ,加大退耕还林投入 ,严格监督执法 ,有效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朱一梅  张孝中  孙虎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5):149-153,160
[目的]在1986年汉中地区原区划的基础上,完成省级区划与地级市区划的链接,更深入结合汉中市的水土流失特点,与时俱进地为汉中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方向。[方法]采用叠图分析法,结合汉中市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趋势等,将全市水土保持分区重新进行划分。[结果]全市共划分为4个区域: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结论]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应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林草资源,严禁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改陡坡轮垦为带状间作。中部人居环境水质维护区应注重护岸治滩,整治江河,继续搞好城镇绿化,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化生态农业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西部水源涵养水质维护区应提高治理面源污染的能力,针对坡耕地、矿山开挖裸露面和草地等用地类型,做好治理及植被恢复工作,维护水源区水质。南部土壤保持生态维护区需在25°以上的坡耕地和部分缓坡地一定区域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使林草、土壤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重点推广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林果。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地震带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坡耕地土壤再分布对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已成为土壤侵蚀学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极少有研究关注地震后生态脆弱的龙门山地震带坡耕地土壤侵蚀机理及其导致的土壤有机碳再分布规律。该研究选择龙门山地震带内(都江堰市)一块陡坡耕地和一个梯田系列,采用137Cs法和野外调查,对比分析强震导致田埂垮塌和未受损情况下坡耕地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特征和有机碳运移变化机理。结果表明,该区黄棕壤有效137Cs背景值为1 473 Bq/m2;坡度较小的坡式梯田内部上坡表现为侵蚀,下坡表现为沉积,同时,上部梯田的侵蚀速率高于下部梯田,但整个梯田系列净侵蚀量非常小,这表明梯田之间由于缺乏田埂的保护,水力也起着侵蚀、搬运上坡梯田土壤的作用,但是整个坡式梯田系列可以起到较好的保土作用,同时,坡式梯田内部主要以耕作侵蚀为主,是造成梯田上部坡位土壤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陡坡耕地的地形为复合坡,由于田埂垮塌导致其土壤侵蚀速率显著高于坡式梯田系列,在整个坡面上,除了坡顶土壤侵蚀速率高之外,下坡坡度变大(曲率较大)的部位土壤侵蚀速率也非常高,同时,土壤沉积也发生在2个坡位(中下坡坡度较缓的部位和坡脚部位);在梯田系列和陡坡耕地上,SOC与土壤137Cs的空间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龙门山地震带,质量较好的石埂梯田仍然发挥着较好的土壤保持效果,同时,耕作侵蚀是该区坡耕地上一种重要的土壤侵蚀形式,在制定相应的土壤保持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耕作侵蚀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此外,该研究结果还表明采用137Cs核素示踪技术可以比较科学地解释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速率和SOC的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3.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及其评价趋势展望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土壤侵蚀是导致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和土壤生产力不稳定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文从水蚀区坡耕地侵蚀控制和生产功能角度,在解析地块尺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农业活动对坡耕地耕层生态过程作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影响效应及作用途径。认为:1)坡耕地耕层质量变化由降雨侵蚀、耕作活动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决定,2种作用的时间、空间尺度不同;耕层土壤参数在坡耕地农业生产中作用分为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潜力,由地块尺度农作物-耕层耦合效应决定土壤生产能力、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耕层侵蚀性退化方向及程度。2)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表现为土壤性质恶化、土壤质量劣化、土地生产力衰退3个方面,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程度大于化学性质变异,径流作用导致的土地生产力衰退大于土壤流失作用。3)坡耕地耕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侵蚀下降、产量提升2个目标,地块尺度诊断指标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抗剪强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渗透性可作为合理耕层评价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适宜性分为5级,其诊断指标分级标准宜与土壤侵蚀分级和耕地地力分级衔接。4)坡耕地合理耕层评价未来应密切关注耕层质量诊断指标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阈值/适宜值分级标准、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标准拟定3个主要方向。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坡耕地侵蚀性退化机制,辨识坡耕地合理耕层调控途径以及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Soil eros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is a major concern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nitiated the Grain‐for‐Green Programme to convert farmland to forests and grassland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soil erosion in Zhongjiang, a typical agricultural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located in areas with severe soil eros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our analysis, we use the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with detailed land‐use data as well as data on slope conditions and soil erosion.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ost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occurring on agricultural land with a slope of 10∼25 degrees. Both farmland and permanent crops are affected by soil erosion, with almost the same percentage of soil erosion for corresponding slope conditions. Farmland with soil erosion accounts for 86·2 per cent of the total eroded agricultural land. In the farmland with soil erosion, 22·5 per cent have a slope of < 5 degrees, 20·3 per cent have a slope of 5∼10 degrees, and 57·1 per cent have a slope of > 10 degrees. On gentle slopes with less than 5 degrees inclination, some 6 per cent of the farmland had strong (5000∼8000 t km−2 y−1) or very strong (8000∼15000 t km−2 y−1) erosion. However, on steep slopes of more than 25 degrees, strong or very strong erosion was reported for more than 42 per cent of the farmland. These numbers explain why the task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prevention of soil erosion on farmland with steep or very steep slopes. A Feasibility Index is developed and integrated socio‐economic assessment on the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sloping farmland in 56 townships and towns is carried out. Finally,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Grain‐for‐Green Program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loping farmland and control soil erosion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values of the Feasibility Index in the townships and towns. These include: (1) to terrace sloping farmland on a large scale and to convert farmland with a slope of over 25 degrees to forests or grassland; (2) to develop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ombined with improving the sloping farmland and constructing prime farmland a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technology for irri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3) to carry out soil conservation on steep‐sloping farmland using suggested techniques. In addition, improving ecosystems and the inhabited environment through yard and garden construction for households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prevent soil erosion.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基于CSLE模型的贵州省水土流失规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数据,分析了喀斯特地区实际土地利用单元地块空间统计特征及相应侵蚀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共占调查总面积的86.2%。由于地形破碎,地势陡峭,土地表现出破碎化特征,地块面积、坡长、坡度均值分别为3.45hm~2,45.3 m,21.7°。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大于坡长,陡坡耕作是导致耕地土壤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68.6%的耕地位于陡坡,其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65.6%。贵州省土壤侵蚀程度由西向东递减,以黔西南地区侵蚀最为严重。工程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土壤侵蚀,减沙效益在75%以上,但随坡度增大而减小,林草地减沙效益优于工程措施。在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时,应重点考虑土壤侵蚀强烈地区,减少陡坡耕作,推广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6.
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在岩性、土壤类型、坡位和居民点影响下的分布特征,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花溪区高清影像图、高程图(DEM)、地质图和土壤类型图为主要数据源,利用ArcGIS 10.2平台,基于其空间叠加分析、数理统计等功能,对多因子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21.07%,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85%,是花溪区主要耕地类型; 在各岩组上,坡耕地的分布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石灰岩组>白云岩组>普通砂页岩组>紫色砂页岩组,其中在普通砂页岩组和石灰岩组上分布较为集中连片,在白云岩组和紫色砂页岩组上分布较为零散; 坡耕地的各土壤类型面积依次表现为:水稻土>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潮土,其中黄壤最为集中连片,水稻土则较为分散; 不同坡位区域中,坡耕地面积依次表现为; 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其中在下坡位区域分布最为集中连片,上坡位区域分布最为零散; 同时坡耕地和居民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相关性,距离居民点越远,坡耕地分布越稀疏。综上所述,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花溪区坡耕地呈现出“西部多东部少”的空间格局,其中普通砂页岩组和石灰岩组上的坡耕地连片区可优先考虑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试验观测与调查资料基础上,讨论了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重点区坡耕地整治方略。指出坡耕地干旱低产的主要原因,不是雨水的直接流失,而是因径流冲刷地表引起土壤结构和肥力破坏造成的。整治坡耕地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合理利用土地为前提,以实现“两改一变”为目标,将坡地修平同培肥土壤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布局、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主攻方向以及培肥土壤指标与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与等高草篱防治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坡耕地是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当前治理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北京地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水土及氮磷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坡耕地水土及氮磷养分流失,4种处理的降低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保护性耕作+草篱>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传统耕作+无草篱。与传统耕作+无草篱相比,传统耕作+草篱、保护性耕作+无草篱、保护性耕作+草篱分别减少56%、44%和68%的径流流失,66%、49%和82%的土壤流失,以及56%、43%和66%的总氮流失和54%、40%和70%的总磷流失。同时,等高草篱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防治效果与坡度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坡度增加其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和等高草篱措施是控制坡耕地水土及氮磷流失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