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对新育成的水稻籼型三系不育系伍谷A和佳谷A的基本生育特性及异交习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伍谷A和佳谷A的株高比对照谷丰A(CK)矮,单穗颖花数均略高于对照,播始历期分别为70~84 d和72~80 d。2个不育系单穗日开花动态和花时分布情况与谷丰A基本相当,表现为开花高峰期明显,花时集中,午前花率都达80%以上;柱头外露率均高于对照,伍谷A和佳谷A的总柱头外露率分别为79.32%和70.80%,但包颈程度和柱头活力持续时间较为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籼稻不育系博ⅡA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以博B为母本、Ⅱ 32B为父本杂交制保改良不育系博A育成的新不育系博ⅡA ,具有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 (花时主要集中在 0 9:0 0~ 12 :0 0 )、柱头外露率高 (82 .18% )、抗性好、米质优等特点 ,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 ,其中博优 96 8(博ⅡA× 0 8)已于 1999年通过广西区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育成的不育系1026A、1032A、1062A、29A与Ⅱ-32A的特征特性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62A柱头外露率低,单株穗粒数多,其他性状与Ⅱ-32A相当;29A性状表现不如Ⅱ-32A;1026A和1032A株叶形态与开花习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育系泉6A的生育特性的初步观察发现:泉6A主茎总叶片数为16叶,与Ⅱ-32A相同;播始历期比Ⅱ-32A长3d左右,属迟熟籼型三系不育系;该不育系花期集中,花时早,柱头外露率高,开颖角度大,有利于繁殖制种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新育成3个水稻三系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对不育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开花习性进行考察分析,并研究温度、湿度对不育系日开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明2A、明1A、天丰A、明6A。明1A和明2A的有效分蘖数、每穗粒数和株高等农艺性状都显著高于天丰A。4个不育系开花规律各有所不同,花时都比较集中,开花高峰集中在12:00—13:00。4个不育系张颖角度较大,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率特性好。相关分析表明,午前开花总量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湿度显著负相关,适宜的温度、湿度可促进开花。  相似文献   

6.
泸002A是以Ⅱ-32A为母本,Ⅱ-32B/K17B//金23B的F3代优良单株为父本测交,经多代择优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高异交率籼稻三系不育系。表型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开花习性好,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米质好,配合力强。2010年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泸优5241于2011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11005)。  相似文献   

7.
滇1型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113个育性稳定的滇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及其保持系(B)的花时特性,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单穗花期为5~10 d,大部分材料为6~7 d;不育细胞质对花时有影响,94%的不育系花时较其相应保持系晚,平均晚约40 min;根据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花时早晚、花时相遇情况等将其分为4种类型。提出滇1型粳稻不育系优良花时性状的2个评价指标:一是不育系的始盛花时间不迟于14:00;二是不育系的理论有效相遇颖花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8.
籼型三系不育系育性与温、光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生产上应用的水稻三系不育系天丰A、龙特浦A、Ⅱ-32A、金32A的花粉败育类型与始穗前15 d温、光条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供试三系不育系的花粉败育程度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不同,天丰A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及Ⅱ-32A的花粉可染率均与始穗前15 d的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龙特浦A的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与始穗前15 d的日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不育系育性与光长相关不显著.据初步观察,温度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时期为幼穗雌雄蕊分化期至减数分裂期.  相似文献   

9.
白化转绿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白丰A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丰A是用60Coγ射线诱变保持系Ⅱ-32B干种子,筛选叶色突变体并与Ⅱ-32A杂交和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苗期携带白化叶色标记的不育系.白丰A苗期第1~3叶表现叶缘白化,从第4叶开始转绿.利用这一特性在苗期即可鉴别并剔除杂交稻种子中的不育系自交种,从而有效地提高杂种纯度.白丰A的不育性、开花习性、主要农艺性状、稻米品质性状、抗病性、配合力均与Ⅱ-32A相似.该不育系已于2003年8月通过浙江省鉴定.  相似文献   

10.
对优质粳稻不育系辽20A的开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20A单穗的花期一般为8 d;穗部一次枝梗开花顺序基本上由上而下,多数长二次枝梗颖花的开花顺序是1-6-5-4-3-2;日开花时间比较分散,10:45—14:30均有颖花开放,闭颖时间为12:45—16:30,单朵颖花的开花时长多数为60~135 min,最短35 min,最长285 min;一天中从颖花开始开放到颖花闭颖的时间为10:30—16:30,花时高峰在13: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系不育系东B11A与菲A所配组合主要性状优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具东乡野生稻细胞质源的东B11A和具野败细胞质源的菲A(IR58025A)分别与同一组恢复系配组,对杂种F1各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东B11A在生育期、株高、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和单株秆重等方面的杂种优势比菲A强,而单株穗数比菲A弱;通过分析2个不育系与3个含有粳稻亲缘的恢复系配组结果,进一步表明东B11A比菲A配合力更好,且具有更好的可恢性和更广的恢复谱.讨论了这两个不育系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其利用中的克服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2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春江12A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宁67A为母本,用春江12作父本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滇Ⅰ型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鉴定.春江12A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花时早,异交结实率高,矮秆抗倒,穗型大,米质优良,配合力好.利用春江12A配制的粳粳交和粳籼交杂交稻组合表现出大穗、抗倒、杂种优势强、产量潜力大、米质较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用同核异质体不育系KV型福伊A和WA型福伊A配制12个组合,对构成产量主要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1超亲优势KV型组合大于WA型组合,由于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强,使每个组合的单株粒重的杂种优势正效应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育系泉5A生育特性的观察发现:泉5A在4月初播种,播始历期为76d,比珍汕97A长1d,属中早熟籼型三系不育系;主茎叶片数为14叶,与珍汕97A相同;泉5A有良好的不育特性,开花习性好,在繁殖和制种方面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双晚机插适宜秧龄与播种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秧龄与播种量二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观察不同处理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秧龄25 d与30 d的处理有效穗多,每穗粒数多,结实率高,产量显著高于秧龄20 d处理;大田播种量0.75 kg/667m2与1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处理组合以秧龄30 d、播种量1 kg/667m2为最高,显著高于秧龄20 d、播种量0.75 kg/667m2和秧龄20 d、播种量1 kg/667m2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籼稻改良单交种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3个全同胞型二元不育系、11个回交型二元不育系、10个半同胞型二元不育系和10个亲本纯合不育系,与南恢04、明恢86、辐恢838、先恢207和密阳46等5个不同类型的恢复系,配制了50个单交种和120个不同类型的改良单交种,研究比较了各类改良单交种与普通单交种单株产量的差异以及株高、剑叶长、剑叶宽、主穗长、抽穗期等与群体整齐度关系较为密切性状的变异情况。三种类型的改良单交种平均产量均比普通单交种的平均产量增加;有74个组合比其两个对应单交种都增产,占所有改良单交种的61.67%,其中全同胞型改良单交种9个,回交型改良单交种37个,半同胞型改良单交种28个;三类改良单交种株高、剑叶长、剑叶宽、主穗长等性状的变异系数与单交种差异不大,单株播种至始穗历期、始穗至齐穗历期、抽穗历期的变异系数比普通单交种略有增加。通过综合考查各改良单交组合的产量优势及群体整齐度,筛选得到10个有可能在生产上应用的改良单交种,其产量比相应高产单交种增加10.43%~26.39%。  相似文献   

17.
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粤西直播稻区开展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习惯法和“三控”法)和播种量(2.0、3.5、5.0、6.5、8.0和10.0 kg/667 m2)对直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法施肥相比,采用“三控”法施肥的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分别降低20.1%和5.1%,但每穗颖花数增加31.6%,稻谷产量增加11.3%。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水稻有效穗数从304万/ hm2增加到464万/hm2,每穗颖花数从112.09个降低到81.90个;稻谷产量以播种量为3.5 kg/667 m2的处理最高,达6.66 t/hm2。综上所述,华南直播稻生产应选择每穗颖花数多、收获指数高且千粒重大的品种,播种量3.5 kg/667 m2,采用“三控”法施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九二〇"和插植本数对广抗13A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产量在不同插植本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对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每穗总粒数、穴有效穗、产量等特性均产生显著影响;插植本数与喷施"九二〇"剂量及时期共同影响广抗13A抽穗集中程度;广抗13A的繁种产量与穴有效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包颈度、包颈粒数、包颈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双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18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和三本配以始穗期1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3 d喷施"九二〇"60 g/hm2、始穗期5 d喷施"九二〇"120 g/hm2处理的产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桂A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以自选的95A为母本,自育的桂占为父本杂交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特大穗优质籼稻不育系。桂A不育性稳定,柱头发达、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而且植株高大,茎秆坚韧,抗倒伏,米质优,可恢复性好,配合力高,2003年通过广西区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