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吉林白鹅回肠、盲肠内壁刮取物中分离筛选出4株纤维素分解细菌.在羧甲基纤维素钠、豆秆粉等组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菌株M6的最大酶活力达到51.4 u.酶的最适作用温度60℃,其中菌株M6产生的酶在pH 4时酶活力较高,而其他3株菌产生的酶在pH 6时酶活力较高.模拟鹅盲肠条件,将单菌株及复合系菌株分别接种到苜蓿、玉米秸秆及羊草中,发现接种H1×M2×M6菌株的苜蓿中的粗纤维降解率达到了7.87%.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滨海盐碱地种植菊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能产菊粉酶的菌株46株,经过进一步的摇瓶复筛,获得了产菊粉酶能力较高的1株菌株,经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 sp.B01.在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Penicillium sp.B01最适宜的产酶条件为(g·L-1):菊芋提取液(EJA)120、酵母膏(YE)25、NH4H2PO4 2.5、NaCl 5.0、FeSO4·7H2O 0.1、ZnSO4·7H2O 0.1,初始pH 7,接种2.5×106 mL-1的孢子悬浮液3.75%, 250 mL的三角瓶中装40 mL的发酵培养基,在30 ℃、170 r·min-1下发酵3 d后菊粉酶活性最高可达25.78 U·mL-1.此酶主要为外切酶.  相似文献   

3.
对K-卡拉胶酶产生菌进行富集培养,以K-卡拉胶为唯一碳源的平板初筛,从多种海藻上分离纯化获得32株具有卡拉胶酶活性的菌株,经摇瓶复筛,从亮管藻上分离的HC4菌株酶活力最高,为50.75U/mL。测定了HC4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1436bp,在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CBI)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发现它与Tatrtlana agarivorans的相似性为98%。通过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碳源K-卡拉胶5g/L;氮源蛋白胨3g/L和NaNO3 1g/L;元机盐NaCl20g/L、K2HPO4·3H2O1g/L、MgSO4·7H2O 0.5g/L和CaCl20.1g/L。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50r/min,250mL三角瓶中发酵培养基的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培养基起始pH7.5,温度28℃,培养时间28h。经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优化后,HC4菌株的K-卡拉胶酶酶活力提高到602.30U/mL,是优化前的11.87倍。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pH对鹅肠道细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设计不同温度和pH,测定鹅肠道细菌纤维素酶活力。来源于回肠的菌株H1在60℃、pH为6.0时,酶活力最大为41.4U;来源于盲肠的菌株M3在60℃、pH为4.0时,酶活力最大为51.4U。  相似文献   

5.
虫生真菌是害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从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Holotrichia oblita(Fald.)分离出一株真菌,并采用浸渍法初步研究了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随金龟子绿僵菌孢子浓度的升高,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孢子浓度为2.1×10^4、1.9×10^5、2.2×10^6、2.0×10^7、1.8×10^8个/ml时,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0%、65%、90%、100%和100%。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说明该菌株对防治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用单独和混合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在营养贫乏的条件下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抗性菌株No.2458和敏感菌株No.2021间产孢竞争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独培养时,抗性菌株No.2458产孢前期和后期分别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菌株No.2021前期呈直线方式,后期呈抛物线方式消长;敏感和抗性菌株在等量接种混合培养条件下,其前后期产孢模型分别为N∑s=-1.43×105+2.64×104T-46.09T2和N∑r=-2.99×103+6.45×102T-1.13T2.在混合培养时No.2021产孢高峰与其在单独培养时的相同,而No.2458的产孢高峰比其在单独培养时提前24 h,并且前者在培养42.5~190 h处于竞争优势,后者在190~474.5 h处于竞争优势,抗、感菌株间产孢量表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一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mL/尾)、灌喂(4×10^6cfu/mL,0.5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索、四环索、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三维培养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原代培养后纯化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以Matrigel为基质胶原,进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三维培养,细胞接种浓度分别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和1×106细胞/ml。经过16d培养后,用DAPI对细胞染色,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细胞接种浓度为1×104细胞/ml~1×105细胞/ml时,细胞形成了团块状结构,出现了类似腔状的腺泡形态。  相似文献   

9.
太行菊属与菊属亚菊属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行菊属的太行菊与菊属、亚菊属以及F11(矶菊×毛华菊)、F12(矶菊×毛华菊)作为远缘杂交的亲本,计20个杂交组合,共获得2063粒种子,694株幼苗,经过形态学鉴定,初步筛选出23株杂种苗,分别为太行菊×异色菊、太行菊×野菊、太行菊×甘菊、甘菊×太行菊、太行菊×亚菊、亚菊×太行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几种糖业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几种糖业有机物料(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和酒精废液)对蔗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有机物料对蔗田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8次采样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糖厂滤泥、酒精废液、对照(不加物料)处理的细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5.75×10^6、8.01×10^6、11.99×10^6、59.55×10^6、14.3×10^6、1.09×10^6个/g干土,放线茵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6×10^6、1.138×10^6、1.096×10^6、6.349×10^6、3.433×10^6、0.185×10^6个/g干土,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0.433×10^6、2.312×10^6、2.015×10^6、1.973×10^6、0.487×10^6、0.069×10^6个/g干土。说明糖业有机物料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与蔗叶、蔗根、宿根蔗头相比,施用糖厂有机废料(滤泥或酒精废液)能使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而对真菌的影响则以蔗根和宿根蔗头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