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辽宁有记录以来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辽宁省水稻适宜移栽期与播种到移栽期≥10℃有效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根据有效积温和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高相关、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的环流因子,建立起水稻适宜移栽期的长期预报模型。该模型通过历史拟合和预报检验,预报模型准确率基本在95%以上,预报结果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影响南平烤烟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产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相关分析对南平市烤烟生产的相关气象因子与当年烤烟单产、上等烟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平市烤烟单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上半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且为负相关;影响南平烤烟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大田期≥8.0℃有效积温和1月1日~7月20日最低气温。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将相关较好的气象因子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以为南平市的烤烟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移栽期是烤烟优质高产的必要条件和关键环节之一。研究表明烟苗的生长质量及品质受移栽的时间影响较大。调整移栽期,使烟草生长发育、成熟采收、烘烤都处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实现烤烟各生育期与光温水等气象因子间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充分挖掘当地气候条件优势,生产出化学成分协调、产质量高的优质烤烟。  相似文献   

4.
湖南烤烟质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对湖南5个烤烟主产县(市)35份烟叶样品的的化学成分、评吸得分与烟样产地的33项主要气象数据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阐述了烟叶化学成分中的总糖、还原糖、烟碱、钾、总氯、糖氯比、糖碱比和烟叶评吸质量中的香气质得分、香气量得分、浓度得分、刺激性得分与烟叶产地烟季中的温度、日照、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关系.其中表现为极显著关系的指标有温度因素中的采烤期70 d积温、烟季≥35℃天数;光照因素中的烟季第2,3,5月日照百分率和日照时数、采烤期日照百分率和烟季日照总时数、日照百分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徽县烤烟膜下移栽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烤烟膜下移栽与常规移栽对烟苗成活率、病害发生率、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以期明确徽县植烟区烤烟膜下移栽期。结果表明,徽县膜下移栽最佳时期为4月22日左右,其大田生长期处于最适优质烟叶生长期,可有效提高烟苗成活率,烟叶产值比5月5日膜上移栽(CK)增收0.68万元/hm~2,中上等烟比例提高6.69%,减少了大田发病率,延长了生育期9 d,农艺性状表现良好,有效提高了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挖掘烤烟生产的气候潜力,以1991—2020年宁乡的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资料,采用趋势分析、适宜性评价等方法对宁乡烟区气候资源变化、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及烤烟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乡烟区气候资源年际间差异较大,生育期均温和≥10℃积温均显著升高,倾向率分别为0.70℃/10 a和75.49℃/10 a;大田期降水量和大田期日照时数略有下降,但未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宁乡烤烟生产主要限制因子是伸根期均温和成熟期降水量,伸根期均温适宜度有向好的趋势,而成熟期降水量适宜度有变差的趋势;宁乡烟区烤烟气候适宜性指数(CFI)有所增加,且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近30年宁乡烟区气候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上可趋利避害,合理利用气候的变化,布置好烤烟生产物侯期。  相似文献   

7.
湖南烤烟外观和评吸质量区域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南省9个烤烟主产市、州C3F等级烟叶样品的外观质量与评吸质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发育状况与身份外,各市、州烟叶外观质量分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张家界和湘西的烟叶外观质量表现相对较好,怀化相对较差;不同市、州烟叶香气质、劲头、刺激性、余味、评吸总分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张家界和湘西烤烟的评吸质量相对较好,邵阳和衡阳烤烟的评吸质量较差;烤烟评吸质量与外观质量关系密切,但光滑或微青与评吸分数无显著相关性,香气质、燃烧性、灰色与外观质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SPSS及Excel软件,统计分析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利用及其养分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涵盖暗棕壤、草甸土、黑土、棕壤、白浆土、黑钙土、沼泽土、栗钙土、栗褐土等9个土壤类型。耕地利用率达到60%以上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褐土和黑钙土;草甸土、栗褐土、风沙土、棕壤、栗钙土和白浆土的耕地利用率在30%以上。土壤养分指标与气象因子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土壤养分与热量因子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宏观上分析,黑龙江省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指标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年平均温度、≥10℃有效积温和无霜期等热量指标辽宁省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结合成土过程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可以说明在平均气温较高的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不利于养分指标的积累,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河北低平原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河北低平原区气候资源,并制定合理的小麦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采用1976-2006年衡水市冬小麦平均产量以及衡水市所辖4县(市、区)气象资料,对冬小麦产量与各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在与小麦产量相关的35个气象因子中,有12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灌浆期降水与冬小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且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小麦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拔节期降水量和返青期降水量;4、5月份的蒸发量与冬小麦产量密切相关,分别接近显著和达到极显著水平,它们对小麦产量形成起较大的负向作用;小麦越冬期间的气温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因素.因此.在制定小麦生产管理计划时,应将以上因素作为考虑的重点,科学设置小麦生产管理规划,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气象因素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 2 0 0 1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资料 ,分析了 1 2个试点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 ,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花铃期的降水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 ,与花铃期、吐絮期的日照时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了棉花产量构成因子与上述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以湘烟3号为材料,研究了漂浮育苗后期控水和生根粉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与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能增加烤烟的产量产值,优化烤烟内在化学成分,提高烤烟经济效益。各处理中,移栽前5 d控水+生根粉处理,能显著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使烟株的产量和产值达到最优,分别较常规漂浮育苗处理提高13.6%和21.6%,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也显著优于对照。综合来看,移栽前5 d控水+生根粉处理增产、提质、增效效果最好,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青川国家基本气象站1991—202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2017—2021年气象资料,与白叶1号原产地安吉县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确定青川种植白叶1号的气候适应性。根据白叶1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确定白叶1号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10℃年活动积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无霜期等。以10、15、20℃这3个界限温度作为白叶1号从萌发到采收期的关键指标,分析青川气候条件对白叶1号白化和采收的影响,以及青川茶叶生产中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结果表明,青川县气候条件基本满足白叶1号生长需求,且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提升茶叶品质。但春季降水量少,要适时进行人工喷灌补水;气候变化使白叶1号萌动略有提前,应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采摘。近3年青川白叶1号达到开采期的平均有效积温为65.7℃,白化期为50~65 d。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白叶1号农业气象服务,相关地区白叶1号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南平市主要气象条件和冰雹、大风灾害,以及1996-2005年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对单位产量、上等烟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平市热量条件较好,特别是季节温度变化与烤烟生长所需温度相一致;但光照略显不足;成熟期降雨量偏多、相对湿度偏大对烤烟成熟和采烤不利;冰雹、大风灾害影响明显。另,单位产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同时,实践表明,针对烤烟生产开展的种植气候区划、移栽期气象预报、人工防雹等气象服务和体系建设,达到了趋利避害的目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魏鹏程  陈杜  郑迎霞  谭燕  罗上轲  张军  宋碧 《玉米科学》2021,29(5):95-103,112
在贵州5个玉米亚区以先玉1171、新中玉801、金玉838和兴玉3号4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灰色关联度、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玉米茎秆性状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贵州春玉米茎秆性状的主要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程度,为贵州耐密抗倒春玉米布局及高产栽培调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有效积温对压折强度和纤维素的含量影响最大,日照时数对节间长度和扁率的影响最大,日均温和降水量分别对穿刺强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最大,日平均风速对茎秆特性指标的影响均最小。温度和降水量对茎秆力学特性和纤维组织成分影响较大,茎秆的形态特性受光照影响较多。气象因子对玉米茎秆特性的影响为有效积温日均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风速,其中影响贵州不同生态亚区茎秆特性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温度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15.
在凤凰县千工坪烟区,以K 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移栽期对烤烟病害程度、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推迟移栽烤烟,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赤星病与病毒病危害,减少上部烟叶的病斑,增加烟株株高、有效留叶数、烟叶长度与宽度,提高烟叶产量。与4月22日移栽相比,5月11日移栽的烟叶产量、产值、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89 kg/hm2,9 702元/hm2,1.4元/kg和16.7%。在湘西凤凰县或气象条件类似的植烟区,适当推迟烤烟移栽,可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比例,上部烟叶开片情况显著改善,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并显著增加了产值与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郴州安仁烟区烟稻轮作制下,烟稻栽培的最优配套技术,采用烤烟品种‘云烟87’与晚稻杂交品种‘C两优448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终采期对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以及对配套的晚稻品种播种期、移栽期、安全齐穗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24日采收的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主要化学成分指标最优,上中等烟比率为91.4%。从配套的晚稻播插期来看,6月9~23日播种,7月12~26日移栽,晚稻C两优4488均能安全齐穗,产量则以6月16日播种、7月19日移栽最高。从烟稻产量和质量综合考虑,建议在安仁烟区,上部烟叶的终采期可推迟到7月20日以后,晚稻的播种期应在6月中旬,晚稻的移栽期以不超过7月25日为宜。这样既能提高上部烟叶质量,又能确保晚稻安全齐穗,实现烟农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对17只用福鼎大毫(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cv.Fuding Dahaocha)一芽二、三叶鲜叶制成的具有白茶风味的样品进行香气提取,GC-MS检测香气成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白茶特征香气分析和建立白茶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获得白茶香气品质的12个主成分因子,利用主成分综合品质得分能将供试白茶样品明显划分为4个等级;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15种白茶特征香气成分与白茶香气质量的生成函数,且模型的作用是显著的(p =0.005<α=0.05).  相似文献   

18.
春茶适采期预报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浙江省临安县和余姚市两地共20年各主要气象资料及与其相应的春茶适采期等调查资料,利用逐步回归分析程序,从45项气象因子中筛选出影响春茶适采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3月下旬有效积温,3月份日照时数,上年10—12月的蒸发量和晴雨指数和4月上旬的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晴雨指数,并建立了适采期预报的主体模型。同时,根据多年多点观察结果,得出茶园海拔、茶树品种、坡向等因子对适釆期预报值的修正值,利用分析过程中得到的一系列中间数据和信息。笔者还对适采期预报模型的研究方法、不同时期影响茶树生育的主要气象因子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9.
为寻求影响籽棉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0―2020年同一施肥条件下棉花籽棉产量与4―10月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籽棉产量的最重要气候因子是4―10月日照时间,关联度为0.430 7;其次是≥15 ℃积温,关联度为0.386 4;再次是≥20 ℃积温,关联度为0.348 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4―10月≥10 ℃积温、日照时间、降水量是影响籽棉产量的正效应气候因子。6―8月产量形成关键期的15个气候因子中,6月降水量、7月≥10 ℃积温、8月日照时间对籽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正效应,而8月≥20 ℃积温为负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20.
春茶开采期测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62年至1987年连续对茶树越冬芽萌发生长规律,春茶开采期进行观察研究,每年都向茶区发布春茶开采期预报数期。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用求萌动期与各时段不同下限温度积温相关的分析方法,求出了各类型品种茶树越冬芽的萌动起点温度及萌动至开采期所需的有效积温:特早芽型品种迎春为8℃,134.0±15.3℃;早芽型品种福鼎大白茶为10℃,128.3±10.1℃;中芽型品种福安菜茶为10—12℃,137.6±15.7℃;迟芽型品种政和大白茶为14℃,121.8±9.2℃。二、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揭示了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上年12月至各类型品种春茶开采期,整个时期的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三因子综合对特早芽,早芽种开采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芽种;对迟芽种的影响最小,上年12月份至3月上旬的当年3月各月的气象三因子中,以2月份平均气温与特早芽种开采期相关最密切,3月份平均气温与早、中、迟芽种开采期相关最密切。三,研究提出三种春茶开采期预报方法:1.生育期间隔天数预报法;2.积温预报法;3.多个气象因子逐步回归方程预报法。廿五年的预报实践证明,生育期间隔天数预报法的效果准确,且方法简便,容易掌握,便于茶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